我不要等,我要愛

| 一 |


講個故事吧。


我一個朋友,我們私下叫她張小花。大四的時候,因為瀏覽網頁被室友發現,險些得抑鬱症。


別想多了,她上的不是黃色網站。


那天在自習室,論文寫累了,她點開了一個同城交友網站,想在上面發帖,看能否遇到合適的人。剛把「擇偶標準」那欄寫完,旁邊的室友探頭過來,瞥到了頁面。


「啊,你竟然在網上找男朋友!」室友當即尖叫,聲音迴盪在整個自習室。


她在藝術院系讀書,周圍男生都不是她喜歡的類型,她偏愛老實穩重的理工男,只好在網上擴大搜索路徑。


消息很快發酵,那一天,好多同學都知道了播音系的張某某,在網上交友。


大部分人一笑置之,而她沒想到會聽到少數粗鄙惡劣的聲音。有人說她心思活絡,說她花心,說她放蕩不檢點。


她想不通在網上找男朋友有什麼錯,她只是想讓真愛快一點降臨。


我不要等,我要愛

| 二 |


講另一個故事。


他是程序員,二十九歲了還沒談過戀愛,親戚朋友都替他急壞了,一直勸他上某合某佳緣,父母恨不得親自揣著他的照片奔赴相親角。


程序員咬緊牙關,對此十分牴觸,無視所有朋友的盛情,也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三姑四嬸兒們的熱心。他的理由聽似合情又合理——永恆的愛人一定是在前進的道路上自然而然走在一起的,志同道合,並肩作戰,這樣的「戰友情誼」才最為堅貞。而不是在天下廣撒網,拿著磁鐵生硬地找尋適合他的金屬。


他堅信一定能在工作環境中遇到對的人。問題是,他是程序員啊,他那個部門,甚至整個公司都沒有幾個女生。真是道路漫長,遙遙無期。


| 三 |


有個朋友約這個程序員出來喝酒,他出來才發現,這是個交友派對,單身太久,冷暖自知,他也是渴望愛的,卻偏偏插著口袋冷眼睥睨著人群說,「這些人真無聊,真 low。」


朋友笑了笑,知道他傲嬌,把他主動介紹給各種女生。他終於在半推半就中,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


而就是在這個 party 裡,這個程序員遇到了我那個藝術院校的朋友張小花,兩人電光火石,一見鍾情。


現在他們已經結婚了,程序員常感慨,如果沒邁出那一步,不可能遇到這個對的人。


這枚程序員的微信簽名檔上寫,「且以深情共白頭」,哈哈真他媽矯情。


我不要等,我要愛


| 四 |


這個故事是真的,他們已經結婚兩年了。


我一直感覺,國人談及婚戀時總是忸怩傲嬌的,不管參加 party 還是相親,大部分人都很羞怯甚至牴觸。


當然,有些人享受單身狀態,有些人希望順其自然。而還有些人,明明迫切渴望一份真愛,一面刷著關於單身狗的段子,自我垂憐,嘆息「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一面卻不敢勇敢邁出一步尋找愛人,走出舒適區,探索更多可能性。


| 五 |


我有個閨蜜空窗了一年多,一直想談戀愛,我建議她去網上找男朋友試試看,她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我——「網友怎麼能靠譜呢!」


哎,都什麼時代了,還有哪門子「網友」。當年聊QQ時是完全的匿名交友時代,兩個不知底細未曾謀面的朋友互相扯淡日久生情互相愛上,稱之為網戀。


現在呢,網絡交友都幾乎實名制 ,大家的信息一目瞭然,真實社會跟網絡是接軌的。網絡只是兩人間認識的途徑,之後一切接觸都是線下,你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跟現實相親有何區別呢,唯一缺少的只是朋友的搭線。


寫到這,我內心突然又柔軟了一下,想到了曾經在網絡上認識的朋友,他們中的一些,甚至成了我一生難以割捨的摯友。


我不要等,我要愛

| 六 |


說到相親,想到一個故事。又有個朋友結婚了,他驕傲地跟我們說,妻子是相親遇到的,而且對方相親了五十次,終於在第五十一次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他。


當時有人口無遮攔說,「相親了五十多次的姑娘,你也敢娶?」


氣氛頗為尷尬。我在心裡卻很想為這個姑娘鼓掌,甚至為她感動。


為何相親次數多就會受鄙薄呢,我想,越堅持,就越勇敢,越明確自己內心的目標吧。每個人都有主動追求幸福的權力,她是個百折不撓的勇士。


| 七 |


我好想告訴大家,其實,那個對的人永遠都在等你,等待著給你一個擁抱,等著為你拭去淚水,等著用生命包容生命,等著和你依偎在一起,迎接日升日落,月圓月缺。


只是此時此刻,你們都躲在人群中,沒有看到彼此,兀自寂寞著。


如果你是我這樣的,暫時沒空談戀愛並享受單身狀態的狗,哈哈那很好。但假如,你真的渴望一份感情的話,那就不要讓忸怩取代主動,不要讓缺憾代替圓滿。


張愛玲散文《愛》裡的那段話特別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麼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我想,或許需要站得高一點,去他能看得到你的地方。


或者即刻出發,去找他,不要等。


我不要等,我要愛

我不要等,我要愛

插圖 / 網絡

首發 / 曲瑋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