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是如何做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陈良昱


胤礽是如何做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胤礽是康熙的大儿子,也是康熙原配妻子所生之子。同比几个阿哥来讲,他有很多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在九王夺嫡中,胤礽也是被利用了好多次。九王夺嫡前,胤礽可以说有一手好牌。而在九王夺嫡,却把这手好牌打坏了。

接下来长城君详细的聊聊,胤礽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胤礽的一手好牌

说起胤礽,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在他刚出生就难产而死,当时其母亲只有21岁。当时,康熙皇帝非常伤心,下定决定要亲自抚养胤礽,并亲自教育。在这之前,康熙有一个儿子夭折了,因此,对这个儿子非常好。胤礽生下来不得一个月便被封为太子,可以说,非常幸运,待遇非常好。

从小胤礽贵为太子,在各方面都好,不能让康熙失望。胤礽聪明好学,骑射也非常好。作为满人,又是太子,如骑射不好,那就笑掉大牙了。有一次,康熙带几个皇子前去狩猎,太子胤礽基本都是百发百中。

在从处理政务上,也得心应手,平时也非常勤奋,康熙几次的御驾亲征,都是太子胤礽在处理朝政。有几次,康熙还夸奖胤礽治国有方,很好的处理朝政,康熙皇帝对他也非常有信心,也比较信任。

如何把好牌打烂

这要从九子夺嫡说起,那时太子胤礽已经当了30余年的太子。

其一,从时间上,也是比较长,但凡是个人,都很难熬。明明是太子,眼看都要当皇帝,可是,康熙一直不传位。这让太子胤礽有些熬不住,说白了太急了。

其二,当康熙要下令追讨欠款之时,太子胤礽比较急,因为他欠的比较多,虽说由老四胤禛负责。可是,老四胤禛做事比较认真,国库欠款还要在十日之内交齐,不归还者,要进行抄家。这让太子更急,最终导致卖官还国库欠款,让康熙知道后十分失望。

其三,太子胤礽做了出阁之事,让康熙更加失望。其实,这件事也是被人利用的,最终此女子也没有捞到好下场。

其四,胤礽最后听信手下之言,调动兵力想逼康熙退后,可是,此次行动提前被康熙皇帝预料,刚出动就被康熙派去的人所擒获。这一次彻底的被康熙所失望,导致终身圈禁。

太子胤礽也被老八胤禩坑过;也被老四胤禛坑过,只是老四胤禛不知道而已,因为由邬思道在后面操纵。

长城君曰:太子胤礽被康熙两次废除,说明他自己没有明智之举,所做的事情都有些糊涂。明明可以做皇帝,但是,所做之事被他人所利用,导致康熙对他彻底失望,最终老四胤禛做上皇帝,称为雍正皇帝。


太史简


先说这康熙老爷子吧!八岁登基,当了六十年的皇帝。是中国在位最长的皇帝。一口气生了三十多个儿子,活下来的二十四个。生闺女估计也有一二十,但活下来多少,后来怎么了就不得而知了。



太子胤礽是老二,母亲是赫舍里皇后。太爷爷是辅政大臣索尼,舅姥爷是索额图。标准的皇二代,富贵逼人。皇后生下胤礽就难产死了。而康熙一改满人不理太子的规矩,直接立胤礽为皇太子。不出意外,康熙驾崩后 他顺理成章的是大清的新皇帝。



大清的规矩,阿哥出生后在宫中生活学习 ,待到成年便搬出皇宫居住,或开衙建府。而太子则一直留在宫中。康熙对这个太子还是喜爱有加的,政务闲暇至于还会抽空教太子读书骑射。待到成年也将一些事物交由太子搭理。满心热情的培养这个大清的继承人。



然而事情没有按照老爷子的想法走。随着康熙年龄日渐增长,精力也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很多政务都交给儿子们去处理。而这些儿子们也是优秀,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不再是太子一家独大。



面对其他阿哥的崛起,自小在权利核心的侵染,太子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也加大培养自己的心腹和势力。太子年富力强,又是皇太子。朝廷上有舅舅索额图。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而康熙作为少有的圣君,自然不能容忍任何人染指自己的权利,包括自己的儿子。便对太子逐渐心生不满和防范。



矛盾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爆发了,康熙下诏废太子。太子被废,其他阿哥觉得有机会 便趁机做大。而康熙心里还是喜欢这个太子的,最终把其他势力打压下去,复立太子。



太子复立,不是想的是谨慎为事。而是挟私包袱,放纵手下贪污腐败。不仅如此 ,太子竟策划提早登基。康熙最终还是忍无可忍再废太子圈禁起来。



康熙是彻底放弃了太子。这其中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只是胤礽自小为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多年,无形中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对康熙皇权带来挑战,矛盾自然不可调和。而太子自小幽闭深宫,无法走入朝野了解时局。而其他阿哥则不然,对大清对社稷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



康熙晚年倦怠政务,帝国已显疲态。他心里清楚太子不是可以扭转颓势的人。废太子另选贤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太子落败也是必然......


大头雨伞我都有


太子胤礽,最得力的底牌老四胤禛、十三哥胤祥、肖国兴等人。这些人可以说为太子马首是瞻,最起码一开始都全心全意的为太子办事。这些牌用好了,那朝中八爷党根本不是对手。退1万步来讲,这些人是也一个人就能收拾了,太子所做的事情就是做好一个明君形象,拉拢好四爷就可以了。

这些都是王炸级别的好牌,却被太子一张张打废了。这些好牌任何一张给老八,老八都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就在老四和老十三去办差的时候,作为太子本该大力的肯定老四的作为,但是太子却站在了其他大臣甚至老八老九的角度,说四弟做事可能太过操切。就连康熙看不过去环顾左右而言:天津的萨其马如何如何。人心都是肉长的,老二这样做,老四没感觉吗?一来二去肯定也会有些寒心。于是燕珍请来了邬思道。那到底有什么意图?太子还是没有反应。以至于后来老师办事有些不那么向着太子的意思。第一次太子被废虽说老四老十三继续保举了太子。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他们的本意了。就连此时十三阿哥都劝说老四争这个太子。可见太子是不会用人,愣是把这俩一文一武的得力干将给推出了自己的阵营。

最大的底牌嫡出的身份,就是这个身份,康熙老爷子亲自抚养成人。为何说这是最大的底牌呢?在封建社会中嫡出要比庶出自然高那么一个等级。这是社会上公认的事实,由于太子生母赫舍里皇后早亡。康熙对待这个唯一的嫡出儿子的感情,那自然是别的阿哥所不能比的。

至于胤礽嫡出的身份,也在一次次做的那些出格的事,逐渐寒了康熙老爷子的心。让这个曾经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康熙都感叹。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吗?言外之意那是失望透顶。这也是太子第二次被废的主要原因。

太子有监国的身份,可以发太子手谕。可不要小瞧了太子手谕。这个手谕仅次于皇上的手谕潮中所有的文武大臣见到此手谕,只要不违背大是大非,那就得一概照章执行。否则就是谋逆的大罪。这个利用的好,拉拢的人什么建个组织阵营,那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张王牌在太子手中太子是怎么使用的呢?买官卖官。还国库欠款用了一下,惊的康熙说不出话来。太子复立之时一下子罢了,那么多支持老八的文武百官甚至连马奇一并报复。这样实在不是一个太子该有的度量。国家机制一直在高速运转,你太子却拿这个公报私仇。老四胤禛当时就告病辞职,把太子师傅王掞都气的不轻。这样乱用的权利那就离失去也是不远了。


小贤历史解说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比起其他皇子来,胤礽的确有一把好牌。 一是血统高贵。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赫舍里皇后。赫舍里皇后出身于世勋家族,她的先祖是开国功臣,祖父是辅政大臣索尼,哥哥是当朝大学士索额图。 二是年幼被立。胤礽出生即失去了生母赫舍里皇后,康熙面对难产而死的赫舍里皇后,心里悲痛不已,又想到他和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承祜,于是在承祜忌辰,把才1岁的胤礽立为皇太子。 三是深得宠爱。由于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康熙对他极为怜爱,没有把他交给别的嫔妃抚养,而是亲历亲为。一边日理万机操劳国事,一边还对胤礽细心养育,悉心培养。


作为康熙帝期盼的继承人,胤礽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望,自幼聪慧好学,精通文韬武略,五岁就跟着父皇去狩猎,能连发五箭全中。年纪大点,康熙就让胤礽学着处理政务,他也最得很不错,被父王夸有着不俗的治国才能。最后,康熙帝几次御驾亲征都是命皇太子监国,可以见得对他的信任,但是常年的养尊处优以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使得胤礽的人格分裂,不在贤德。因为皇太子的身份特殊可又备受皇帝宠爱,导致他和其他兄弟关系疏远。尤其是十八阿哥幼年病逝,康熙帝心情低落,太子却表现得毫不在意,让人心寒。在康熙47年,胤礽第一次被废,并且囚禁在咸安宫。第二年被释放,康熙决定复立太子,可是胤礽却不知悔改,还连通大臣要趁着康熙病重提前继位。1724年,胤礽在被囚禁在咸阳宫中病逝,享年51岁。


其实从时间上来说,胤礽做皇太子时间也是比较长,但凡是个人,都很难熬。明明是太子,眼看都要当皇帝,可是,康熙一直不传位。这让太子胤礽有些熬不住,说白了太急了。 还有一个就是当康熙要下令追讨欠款之时,太子胤礽比较急,因为他欠的比较多,虽说由老四胤禛负责。可是,老四胤禛做事比较认真,国库欠款还要在十日之内交齐,不归还者,要进行抄家。这让太子更急,最终导致卖官还国库欠款,让康熙知道后十分失望。 最后就是太子胤礽做了出阁之事,让康熙更加失望。其实,这件事也是被人利用的,最终此女子也没有捞到好下场。


其实,最终害了他的,还是大臣索额图,皇帝后期对他并不怎么信任,这个大臣也心怀不轨,极力促进太子登基,在这个大臣的鼓动下,太子的越权行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后来,这位太子引起了众怒,他的兄弟们像皇帝揭发了许多罪行,看了这些罪状,皇帝大怒,下令废掉了太子,并且幽禁起来。索额图和杨起隆勾结,甚至密谋刺杀康熙,他的目的是太子胤礽登基,自己可以掌控朝政,家族继续荣耀,很可惜这个太子不争气,康熙皇帝也看穿了他们的阴谋。

就这样,胤礽因自己的嚣张跋扈逐渐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又接连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皇位,他错就错在后期行事作风太过高调不得人心,才落得如此下场,这一手好牌,浪费的的确可惜!


大老二爷


胤礽由皇父康熙一手带大,耳提面命,时时勤导,时皇帝对太子的下血本教育颇让诸臣惊叹。

其一,胤礽的聪明绝顶,又肯不要命的读书,因而他的成绩很好,四书五经,政书通鉴等古代传统教材统统不在话下。故例行在众大臣之前讲书让康熙狠狠骄傲了一把。 也许鲜有人知,他不仅本国知识不在话下,甚至还追随乃父景仰起了外国文化。康熙喜爱西方科学文化,故他也愿意将此教授给自己最重视的儿子。

其二,年轻时的他谦和懂礼,为年老诸师父看座、赐食,尽管学习很好却仍很谦逊地表达自己还不够精深,让卑下惯了的诸师父“不胜惶悚”,受宠若惊。


其三,文武双全,自不用多说。时人对他的字的评价最高。大概他的字体有康熙的影子,也不乏他自己的风格。

其四,彰显大国储君风采。笼络汉族文人 也是康熙授意。太子与江南名士的交结同样给他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而与外国传教士的交往更是彰显泱泱大国储君的风华绝代。

其五,不俗的政绩。数次监国多少减轻了康熙帝的负担与后顾之忧。保成的负面评价数不胜数,似乎世界上所有的罪名都能安在他身上。但事后他爹却又努力为其开脱,二立太子诏上的太子居然又成了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但他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却是不可否认。



我觉得看待任何人物都应持正反两面去评,保成绝不是某些狗血影视小说里那么懦弱不堪,若如此他怎么可能稳居储位将近40年?除非在位的皇帝是无道昏君。


尕蛋读史


总管康熙朝期间的九龙夺嫡,可以说皇太子胤礽是受万千恩宠于一身,结果却万万没想到是九龙夺嫡中一个出局的。

我们来看下皇太子胤礽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第一、越位皇权

胤礽是真的不懂帝王权术。他的太子之位只是负责监国,况且在康熙第一次册封众成年皇子之后,允许他们可以参与朝政,目的也是为了分化一部分太子的权利,达到政治平衡。

但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

这些报告或许有些不实之处,因为权利争夺之间本来就是尔虞我诈,相互排挤。但是让康熙最为生气的是胤礽的越位之事: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等,这等于是做了一个皇帝做的事情。

康熙评价皇太子胤礽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第二、心无君父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却丝毫没有担忧父亲的样子,于是康熙就感觉这个儿子毫无忠爱君父之念,于是康熙让他先回了北京,但是康熙认为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以至于在废太子之后,康熙说这件事在心中已经包容了20年,但念头也是从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了多深的印象。

第三、脾气暴烈、无德

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第四、太子党额外多索银两之事

这件事也是彻底断了胤礽的皇储之位。

皇太子虽复立之后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

这个时候的胤礽已经决定反叛开始对康熙下手,康熙怎么留他。


拂心莫停手


一、康熙的执政时间过长,让胤礽的心理开始失衡。胤礽于康熙十四年被立为太子,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整整三十三年的时间。一个当了三十三年的太子,心理肯定会不爽。

二、竞争对手太多。康熙的生育能力极强,儿子多达34人,序齿的也有24人。并且,康熙历来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儿子大多文武双全,就能力而言,都是当皇上的料。这对于大清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好事。但是对于胤礽来说,凭空多了那么多竞争对手,实在是不妙!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则是将这种竞争推向了高潮!这些皇子都或多或少给胤礽小鞋子穿,最恶劣的当属皇长子,他暗中魇镇胤礽,还劝康熙杀掉胤礽!

三、长期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胤礽的人格开始变得分裂,做出了许多有失水准的事情。结党营私、鞭挞百官等等。皇十七子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而胤礽却无动于衷。种种不良表现,让康熙对胤礽越发不满。最终导致被废!

胤礽的被废是很可惜的,其实他只要做好自己,凭借他的太子地位,以及康熙的恩宠断不至于被废。然而,康熙执政的时间过长,再加上诸皇子的围攻,导致胤礽人格分裂,举止暴戾,最终被废!


历史宴


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其实也曾经为子女操碎了心,因为晚年时期的康熙亲眼目睹了儿子们为了争夺储位而自相残杀,于是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九子夺嫡这一幕。实际上之所以会引发九子夺嫡,主要是因为康熙皇帝将自己所看重的太子胤礽废掉了,这个决定让康熙十分心痛,也让所有的臣子侧目。后世每次读到这一段历史时也会感叹,胤礽为什么会将一手好牌给打得稀烂呢?

1、 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胤礽不懂珍惜

可以说胤礽在出生时就拿到了一手好牌,他没有费一丝一毫的力气就被康熙皇帝确立为太子人选。当然胤礽有这样的好运气还是因为他的生母,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伉俪情深,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但是在生胤礽的时候因为难产而离世,这让康熙十分悲痛,他就将这份遗憾寄托在胤礽身上。康熙皇帝的嫡长子早已夭折,所以康熙得到这位皇子之后就将他封为太子。就这样胤礽从出生开始身份地位就与其他皇子不同,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确实让胤礽志得意满,但是也因此让胤礽不懂得珍惜。

2、 从小就是太子的胤礽早已和其他兄弟结仇

皇室之间的亲缘关系其实很浅薄,这就是皇室家族的真相,也是每一位皇子出生后会认清的现实。虽然皇子之间确实有血缘关系,但同是皇帝的儿子,有的人天生就注定会继位,而有的皇子明明有才能却要屈于臣子之位。所以在胤礽渐渐长大之后,虽然康熙的其他皇子们都对胤礽毕恭毕敬,但是心中对胤礽的嫉妒和怨气可想而知,都巴不得有一天胤礽倒下,这样其他皇子才有登基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胤礽来说,他即便认识到这一点,也并不具备争打压其他皇子的手段,因为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康熙皇帝宠爱的儿子,所以胤礽根本就不懂其他人心里的盘算和险恶用心。

3、 毫无心机的胤礽做出错误的决定

正是因为胤礽没有太多政治智慧,也不了解政治计谋,所以他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怂恿。当时胤礽一直被嘲笑,因为他已经一把年纪了还不能当皇帝,胤礽也因为这些嘲笑声更加急迫,即便被废掉一次胤礽还是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急迫就是在康熙的心口上划刀子。后来康熙皇帝生病了,胤礽急不可耐的要逼康熙退位,胤礽这个决定让康熙彻底心寒,于是下令二废太子,自此胤礽也就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历史小地主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与第一任皇后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康熙非常喜欢这个皇后,两人是在康熙13岁是就成亲的,所以是结发夫妻,青梅竹马,所以赫舍里皇后生的嫡子胤礽本就很受重视,加上赫舍里皇后在生产时因难产死亡,导致康熙对胤礽更是心怀愧疚,所以更加看重爱护。

胤礽本拥有好的出身,加上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所以从小就是众人拥护的。胤礽在刚满周岁时就被确立为皇太子,这对于胤礽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礽的看重和赋予大任的决心,坏事是这样一来就把胤礽立于所有皇子针对的矛盾中心,但凡是想坐皇位的都必须将胤礽拉下位才可以,所以所有皇子是表面上和胤礽关系好,但是私下都在想着怎么对付胤礽。

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皇子私下都对康熙表达对胤礽的不满,说胤礽暴戾,而且放纵下属,不善管理等,其实本没有多大的事情,康熙也没有出言警告,只是偶尔提起一两句,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胤礽犯了康熙的大忌,所以才会慢慢导致康熙对胤礽失去信任,那就是胤礽触犯了康熙的权力,让康熙以为胤礽是要夺权掌权,权力对于古代中央集权的皇帝来说是不容侵犯的。但是其实这权力也是康熙赋予的,年轻的胤礽又懂得什么呢,如果康熙能在适时加以引导,可能胤礽也不会犯下大错。

就这样,因为一件事情不满导致康熙就改变了对胤礽的看法,后来的康熙觉得胤礽不光想要夺权,而且对父对兄弟都没有一点怜爱之心,记得是康熙南巡途中,康熙老来得到的儿子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急,但是此时的胤礽却没有表现出一点着急的样子,这让康熙很是生气。胤礽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康熙的不满,反而该干嘛干嘛去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康熙注意到胤礽竟然夜探康熙的帐篷,这让康熙很是不安,难道是胤礽要“谋逆”,所以导致了后来康熙从其他皇子中选太子,而废掉了胤礽皇太子。

后来因为诸皇子争储位,康熙没办法,后又复立胤礽,但自从第一次被飞出之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后来虽然胤礽复立,但是原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还是存在太子党派和其他皇子党,其他皇子也没有放过胤礽,所以导致后来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又废黜了太子胤礽,并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后来胤礽一直被禁。直到去世,康熙晚年的时候册封了胤礽的儿子、女儿,也算是保住了胤礽的后代。

综上,其实胤礽的失败并不是一个人的原因,虽然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指导,其实也很难成就大事。


丫丫说史


爱新觉罗·胤礽,母亲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发妻,和康熙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

胤礽太姥爷更是是清朝开国初期著名大臣,顺治托孤大臣之一索尼,家世显赫。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下,胤礽是根正苗红的嫡子,加上母亲难产而死。父亲一方面可怜儿子出生就见不到母亲,另一方面也为再见不到爱妻而伤感。在胤礽刚满周岁就被册立为皇太子,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公开册封的皇太子。

可以说,这样的高贵身份,这样的家族势力,几乎不可能存有变数。

但依然存有变数,这个变数就是父亲康熙。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在位时间极长,历经事情极多。从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这样一位帝王,谁也不知他的心思如何。而在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手下做太子,可想而知滋味并不好受。

时间越久,人心思变。胤礽走了昏着。在外面牢骚说“试问,天下哪有四十岁太子的道理。”

对于胤礽而言,他只要把这一句说出来。哪怕是夜深人静,空无一人的房间里,这一句话也就决定了其命运。

之后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拘于咸安宫。

后来康熙皇帝又复立太子一次。这一次是纯政治上的考量。

因为太子这个位置吧。有人在和没人在是完全两码事。

有太子的时候,太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和家族继承人。虽然,胤礽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储君。

但有太子胤礽在,大清就算康熙突然死了也能运转。所以叫太子为“国本”。

而太子突然没了,各方势力马上风起云涌。

康熙自然清楚其中的风险。对太子胤礽进行了二次复立,但这个儿子在皇帝心里几乎仅剩工具的作用了。所以在利用完毕后,打击大阿哥和八爷党后,也第二次废掉胤礽。

我总在想,任何一个人在那么小就被立为皇太子,并且遇到的父亲皇帝还是康熙这样的帝王,那几乎没有不被废掉的理由。无论这个人是胤礽,还是胤禛,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为,他的牌打的好不好。完全不取决于自己,完全取决康熙。

原因也很简单。用汉朝的故事来讲,叫天子家没有私事,天家只有公事。

在这种环境下,难道让胤礽学胤禛一样做个铁面亲王吗?那跟太子身份根本不相符。

所以说,这是命和天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