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替代重複性勞動,又賦能疾病治療,疫情之下,機器人行業“春天來了”?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疫情之下,“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成為共識,於是在診治、體溫檢測、配送、消殺等眾多場景中,機器人“應邀出戰”,走向了抗疫前線。在深圳抗疫戰場上,一批本土的機器人企業也紛紛響應並積極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利用機器人替代重複性勞動、防止接觸性感染,賦能疾病治療等,機器人應用得以開花。

既替代重复性劳动,又赋能疾病治疗,疫情之下,机器人行业“春天来了”?

優必選科技研發的抗疫機器人。

機器人應用“遍地開花”

在深圳部分醫院,機器人高效的作業備受青睞。比如在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和門診部,可以看到3款由優必選科技研發的抗疫機器人正在辛勤工作。駐紮在一線戰場的它們,“身懷要技”,能夠在最多15人的情況下,自動監測來訪人員體溫,識別口罩佩戴情況,定時巡邏進行消殺,為來訪人員提供問診導引等,全天24小時在線作業,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安防巡邏中也不乏機器人身影。在深圳高速公路防疫檢查站上,5G機器人義警“黃田田”,能提醒過往司機提前掃碼登記,可以減少4名警力;警用巡視機器人“建國”則在高速路口自主巡邏,並通過定製疫情防控自動語音播報對人群進行有效提醒和疏導。

既替代重复性劳动,又赋能疾病治疗,疫情之下,机器人行业“春天来了”?

深圳市福田區華富街道健康驛站引進送餐機器人。

“6622號客人,您的菜在第一層托盤,請取餐。”當你開門取餐時,會發現聲音的主人是一款長相呆萌的送餐機器人。在深圳進行隔離的健康驛站和復工園區大樓中,配送機器人的身影屢見不鮮。工作人員只需將食物依次放置在機器人的托盤上,並在其UI觸摸屏上選擇對應房間號,送餐機器人就會自主追蹤房間號,“乖乖地”完成無接觸配送。

在物流配送前端,物資出入庫及配送,也有著機器人的身影。京東就在深圳的麗景城小區,全國率先推出了社區智能機器人無接觸配送模式。工作人員只需按訂單分揀好貨物,在手機後臺輸入訂單信息,把貨物統一投放在機器人上,機器人就會按照設定好的路線行駛,到達指定樓棟後,它還會自動發短信或打電話提醒客戶提貨。業主完成掃碼取件,只需不到30秒。

據悉,美團、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物流公司都推出了無人配送方案。

疫情後機器人或成“常規軍”

疫情之下,機器人展示了它在生產、配送物流、餐飲零售、安防巡邏、醫療康復等領域的作用,機器人應用呈現增長,這是機器人行業的“曇花一現”還是“春天來了”?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戰疫給了機器人產業一個絕佳的練兵機會,讓更多人真情實感地近距離認識與習慣與機器人交互。疫情後,機器人將作為關鍵時刻維護人身健康安全的“常規軍”登堂入室。

日前,深圳優必選科技市場技術部負責人、高級產品解決方案專家勞佩鋒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疫情推動了公司通用領域的業務發展。此前,優必選開發生產的重點聚焦在垂直領域,優先開發教育、安防巡檢、黨建政務等項目,但此次為疫情推出的3款防疫機器人已有幾十個合作伙伴發出了合作需求,包括新加坡、泰國的企業。目前,勞佩鋒和開發團隊已經在對第一代防疫機器人持續迭代開發了,進一步完善後臺軟件,提高智能化程度,增強信息聯動等,預計3月將開始批量生產。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也認為,疫情會大大提高大家對機器人的認知以及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以口罩生產設備廠家為例,在疫情當下,諸如比亞迪等多家做自動化的設備廠商實現了短時間內的跨界業務,產線中就應用到並聯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這是對於通用工藝的積累,柔性技術的創新以及各廠商之間的通力協同配合。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判斷,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會有小幅增長,在個別細分領域有望會有新的需求拉動,如3C行業中的智能穿戴、半導體等細分領域。短期內,醫藥領域自動化需求將有望暴增,對於包裝、分揀等相關廠商而言是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