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替代重复性劳动,又赋能疾病治疗,疫情之下,机器人行业“春天来了”?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静娴

疫情之下,“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成为共识,于是在诊治、体温检测、配送、消杀等众多场景中,机器人“应邀出战”,走向了抗疫前线。在深圳抗疫战场上,一批本土的机器人企业也纷纷响应并积极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利用机器人替代重复性劳动、防止接触性感染,赋能疾病治疗等,机器人应用得以开花。

既替代重复性劳动,又赋能疾病治疗,疫情之下,机器人行业“春天来了”?

优必选科技研发的抗疫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遍地开花”

在深圳部分医院,机器人高效的作业备受青睐。比如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门诊部,可以看到3款由优必选科技研发的抗疫机器人正在辛勤工作。驻扎在一线战场的它们,“身怀要技”,能够在最多15人的情况下,自动监测来访人员体温,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定时巡逻进行消杀,为来访人员提供问诊导引等,全天24小时在线作业,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安防巡逻中也不乏机器人身影。在深圳高速公路防疫检查站上,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能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可以减少4名警力;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则在高速路口自主巡逻,并通过定制疫情防控自动语音播报对人群进行有效提醒和疏导。

既替代重复性劳动,又赋能疾病治疗,疫情之下,机器人行业“春天来了”?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健康驿站引进送餐机器人。

“6622号客人,您的菜在第一层托盘,请取餐。”当你开门取餐时,会发现声音的主人是一款长相呆萌的送餐机器人。在深圳进行隔离的健康驿站和复工园区大楼中,配送机器人的身影屡见不鲜。工作人员只需将食物依次放置在机器人的托盘上,并在其UI触摸屏上选择对应房间号,送餐机器人就会自主追踪房间号,“乖乖地”完成无接触配送。

在物流配送前端,物资出入库及配送,也有着机器人的身影。京东就在深圳的丽景城小区,全国率先推出了社区智能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模式。工作人员只需按订单分拣好货物,在手机后台输入订单信息,把货物统一投放在机器人上,机器人就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行驶,到达指定楼栋后,它还会自动发短信或打电话提醒客户提货。业主完成扫码取件,只需不到30秒。

据悉,美团、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各大电商物流公司都推出了无人配送方案。

疫情后机器人或成“常规军”

疫情之下,机器人展示了它在生产、配送物流、餐饮零售、安防巡逻、医疗康复等领域的作用,机器人应用呈现增长,这是机器人行业的“昙花一现”还是“春天来了”?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战疫给了机器人产业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让更多人真情实感地近距离认识与习惯与机器人交互。疫情后,机器人将作为关键时刻维护人身健康安全的“常规军”登堂入室。

日前,深圳优必选科技市场技术部负责人、高级产品解决方案专家劳佩锋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疫情推动了公司通用领域的业务发展。此前,优必选开发生产的重点聚焦在垂直领域,优先开发教育、安防巡检、党建政务等项目,但此次为疫情推出的3款防疫机器人已有几十个合作伙伴发出了合作需求,包括新加坡、泰国的企业。目前,劳佩锋和开发团队已经在对第一代防疫机器人持续迭代开发了,进一步完善后台软件,提高智能化程度,增强信息联动等,预计3月将开始批量生产。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也认为,疫情会大大提高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以及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以口罩生产设备厂家为例,在疫情当下,诸如比亚迪等多家做自动化的设备厂商实现了短时间内的跨界业务,产线中就应用到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这是对于通用工艺的积累,柔性技术的创新以及各厂商之间的通力协同配合。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判断,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会有小幅增长,在个别细分领域有望会有新的需求拉动,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短期内,医药领域自动化需求将有望暴增,对于包装、分拣等相关厂商而言是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