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死"城,10万人搬离家园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玉门老城-

曾经石油创业者们的家

由辉煌走向没落


生、老、病、死的过程在适用于人的同时,似乎也同样适用于「城」。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1939年,中国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不少人都能预想到,一个由石油带动的城市将会经济腾飞。

由于石油资源丰富,玉门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诗人李季也曾赋诗盛赞玉门:“玉门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80年代末玉门城市全景 by 乐咖青年公寓

但谁也未曾想过,同样因为石油,一场城市变革在玉门老城悄然滋长。

人员锐减,基础设施的废弃,难以挽回的萧条,整个玉门老城所到之处,满眼都是废墟。

于是,这场以玉门老城为主角演绎生老病死的戏码,最终以“死”城谢幕。


//////////

老玉门,曾经的辉煌

玉门,地处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打小,玉门这个词就听说过无数次。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历史上的玉门,曾是边塞要地,丝路重镇,因地理位置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当人工在玉门石油开采第一口井时,玉门又因石油这一资源成为中国石油的圣地。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乐咖青年公寓


自此,玉门这座城开始迅速发展。

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石油产业的发展,使玉门一时之间成为中国工人理想的实现地。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于是,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纷纷自发来到玉门,为石油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1955年,国务院决定设立省辖市—玉门市。随后,玉门依靠着石油逐渐发展,并进入鼎盛,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等指标也超过了多数甘肃省内其他市。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雄关热线

玉门逐渐有了较完备的城市体系,公共设施渐趋完善,电影院,学校,走在玉门的街道上,到处是一片热闹景象。

短短的时间,玉门成为多数人饭后议论的存在。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1950年,玉门的石油产量达到了高峰产值,年产量140万吨。此后,石油产量逐渐下降,到了1998年,只剩下38万吨。

数字无不在佐证着玉门曾经的风光,同时也在提醒着,这个共和国石油工业诞生的地方,正在走入尴尬的境地。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雄关热线

或许,这就是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吧。


//////////

老玉门,再见

伴随着石油资源枯竭一起而来的,是玉门这座老城的衰落。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和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不同,玉门没有农业人口。

自然而然,石油资源的枯竭,经济资源的流失,加上环境日益被破坏,必然留不住即便已经居住了几十年的人们。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自1995年起,玉门近3万石油工人和6万城市居民先后搬出,将近3分之一的职工整装调离。2001年,玉门城市人口从10万锐减到6万,玉门从此冷清了一大半。

尽管曾3.72万人的移民迁入补充,但剩下留守在玉门的人看不到经济发展的希望,于是,大多数人决定开始迁移,另谋生路。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人物周刊

一切都在预示着玉门这座城市即将“死”掉。

1999年,国务院批复玉门市政府搬迁。2004年,市政机关全部从老城迁至玉门镇新址,自此,玉门有了新城区。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网络

整个玉门老城,基础设施废弃,难以挽回的萧条,所到之处,满眼都是废墟。

一排排被废弃的公寓楼孤独的耸立在长满杂草的地里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幼儿园楼下到处散落着被废弃的婴儿床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新华书店早已人去楼空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曾经最热闹的电影院如今空无一人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然而,即便玉门老城充满破败不堪的气息,却仍然没有彻底“死”掉。

那些念旧不愿离开故土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坚守着自己的执念。


//////////

旧的还在,新的在路上


如今的玉门老城,很旧,也很新。

老城留下历史的记忆,新人带来新的回忆。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玉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记得那曾经是玉门快速发展的年代,留在这里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玉门的曾经辉煌口口相传。

他们用坚守护住了这一方土地,还保留着人气。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网络

老杨在自家对面开了一家奇石加工店,尽管没有生意,每天还是经营着,照旧开门。

“店开在这儿,不开门哪儿来的生意,能挣点是点吧。”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人物周刊

杨永梅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十几年,自己开着一家理发馆,虽然玉门老城里的人不是很多,但来理发的客人也不少。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人物周刊

往日的辉煌停留在过去,曾经大楼前,各式各样的标语还保存完好。

时不时往来的游客,相机一咔嚓,定格住这座充满年代感的小城。

甘肃玉门:曾是石油工业重镇,被遗弃沦为

by 人物周刊

玉门老城散发出的年代感不仅吸引了“废城”爱好者们,更是出现在《未择之路》这部华语西部公路片中,玉门老城进入了公众视野。

而未来,玉门老城会不会重新发展不可论断。

但老玉门,人会越来越多。


-END-

部分素材来源丨网络


参考:

乐咖青年公寓《甘肃玉门,一座红绿灯不再闪烁的城市》等。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战略合作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