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長城非好漢!貴在堅持——中國人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中國飲食文化傳承人朱長雲恭祝全體中國人民身體健康!膳食平衡是健康的基礎!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鍛鍊!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不到長城非好漢!一定要發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堅持“守正”!

防疫時期,大家都在響應政府的號召,居家不出門,為了保重身體;不被冠狀肺炎傳染。雖然不出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善意溝通,互相鼓勵。同時,也要保持營養源的充足供給量,以保證身體功能所需。

首先,膳食平衡是健康的基礎!

我國是文明古國,上古時期就引用了“火”的作用,“北京人”時期就開始,保存火種;火的引用改變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所以說,世界文明起源於東方!“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史記.酈食其傳》的思想是中國人的各種思想的核心;“食色,性也。”《孟子.告字篇》,也就是說,“食慾和色慾是人類的本性”。古代人們總結的“五行說”即取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種素材——金、木、水、火、土,通過實踐又發展成為“醫食同源”的思想;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主要由中國固有的儒教和道教兩個宗教的土壤中萌芽、、生長、發展、成長、昌盛而發展起來;形成中國獨特的風味體系。中國烹飪的始終保持的指導思想是“繼承、弘揚、開拓、創新”的科學理念,接受新生事物;“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總結出的經驗;中華民族是世人矚目並受尊敬的民族,在漫長的社會發展歲月裡,中國烹飪與佛教影響的素菜和伊斯蘭教影響的清真菜交匯;互相借鑑、互相學習,為發展中國飲食文化做出了貢獻,形成中國特色的地域風味體系和獨特風味。《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神農“以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即中成藥!

不言而喻,醫藥的發明,是人類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總結的結果。由於我國古代藥物學知識是從採集嘗試植物開始,中藥又以植物類所佔比例最大,所以古人稱藥物學著作為“本草”。人們景仰炎帝及民們在開創中國醫藥學方面所作的傑出貢獻及其獻身構神,因而將我國出現的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歸之於炎帝神農氏,稱為《神農本草經》。

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索問》:“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由於其中包容了中國醫學中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性味和諧、因異制宜等營養攝生觀點,故被視作古代的平衡膳食學說;還因為它符合中國的國情、民情和養生健體要求,沿用數千年之久,所以不少學者又認為:谷、果、畜、菜的有機結合,組配入撰,正是中國的傳統膳食結構。 “五穀為養”指的是稻、麥、豆、黍等糧食,能養五臟之真氣,“益脾健胃,百福所基”,故“得谷者昌”。“五果為助”係指各種鮮果、十果和硬果,能佐助五穀,使營養平衡,即李時珍所指出的“輔助粒食,以養民生”。“五畜為益”是指牛、羊、豬、狗等動物性食料,能增進健康,“生鮮制美,膾炙人口”,可彌補素食之不足。“五菜為充”是指各種蔬菜,能充實人體所需的維生索、礦物質和粗纖維……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不可能借助化學分析的方法來了解動植物的成分和性質,只能靠親口品嚐的辦法。古史上說炎帝始嘗百草,始有醫藥,正是這一探索、實踐過程的客觀反映。由於我國古代藥物學知識是從採集嘗試植物開始,中藥又以植物類所佔比例最大,所以古人稱藥物學著作為“本草”。人們景仰炎帝及民們在開創中國醫藥學方面所作的傑出貢獻及其獻身構神,因而將我國出現的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歸之於炎帝神農氏,稱為《神農本草經》。

古人還認為“菜根不厭,百事可為”!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中國烹飪歷來講究烹調原料的組配,如飯配菜、葷配索、點心包餡、面加躁子、葷菜索炒、索菜葷炒、“每食不用重肉”、節假日“開葷”、飯前吃蜜脯、飯後備水果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中國菜都不是一種原料製成的,而是兩種、三種、四種乃至更多種,如“全家福”、“羅漢齋”、“龍虎鬥”、“佛跳牆”之類,這樣,營養平衡的思想就直接落實到每一盤菜中,顯然,這對養營攝生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中國傳統上非常重視食醫(藥食同源)結合。早在先秦,醫生和廚師已配合默契,藥品與食物常常一致;後來食與醫雖然分了家,但是飲膳仍以醫學作指導,醫家也多用食力食療治病。特別是古醫學的藥物炮製、飲食潔淨、偏嗜八戒、調味五禁、食物中毒、季節進補等學說,都曾被菜譜食經直接或間接地吸收,充實了烹飪理論的內容。所以中國烹飪選料歷來注重藥食兼用的吃潛動植,將它們的根、莖、葉、花、果與皮、肉、骨、髒巧妙搭配,以達到既可滿足食慾、滋養身體,又能療疾強體、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這又是一種特殊意義的養、助、益、充,同樣符合中醫的養生學理論。中國烹飪中以藥入撰的菜品(如燕窩粥、人參雞、蟲草鴨)倍受青睞,道理即在於此。中國烹飪重“味”,源自中國哲學中的五行學說。原始五行說把自然現象和人的活動歸結為水、火、木、金、上五種物質元素,並把飲食歸於上的範疇(因為動植物大多依賴上地而生長)。五行學說認為:水、火、木、金、上在口味上的屬性分別是鹹、苦、酸、辛、甘,合稱五味,五味要受五行統轄。烹飪者要使五味調和,從差異到平衡,就必須掌握好“調”的本領,以達到“和”這一飲食的審美極致。先民還根據五行學說,規定飲食季節性應當與五味、五行相吻合,這就是“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了。 “和”還與儒家中庸之道和古典哲學、美學的最高境界有關。“和”的實質,就是持中、協調、適度、節制。體現在飲食上,便是菜餚的軟硬、甜鹹、厚薄、大小、生熟、冷熱、葷索、濃淡等對立因索的恰當統一;色、香、味、形、器、名、時、療的相成相濟;加熱量與施水量的適當均衡等。這都是把“五味調和”作為生活審美中的一種格調、 一種境界、一種美感、一種享受來追求的。味的用料廣;味型變化多;調味力一法細;味覺的層次感深;注重顯現主料之味質樸的內涵;味的豐美性、差異性與獨特性的辨證統一;味與鄉風民俗、宗教信仰、民族習性結合;味的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席而異、因人而異;品味後的餘韻悠長以及按風味給菜系定性等,都是中國烹調工藝的精髓,中國菜品的靈魂。“藥食同源,藥膳同功“是中國人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進入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人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社會更加和諧發展;需要健康的身體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同時,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朝著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發展目標努力奮鬥!中國智慧為人類的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日三餐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礎!

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麵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1,穀類食物(澱粉)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 250g-400g;

2,蔬菜和水果(維生素)居第二層,每天應吃 300g-500g 和 200g-400g;

3,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蛋白質)位於第三層,每天應該吃 125g-225g(魚蝦類 50g-100g , 畜、禽肉50g-75g,蛋類 25g-50g) ;

4,奶類和豆類食物(糖類)合居第四層,每天應吃相當於鮮奶 300g 的奶類及奶製品和相當於幹豆 30g-50g的大豆及製品。

5,第五層塔頂是烹調油(脂肪)和食鹽,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 30g,食鹽不超過6g。

膳食寶塔沒有建議食糖的攝入量。因為我國居民平均吃食糖的量還不多,少吃些或適當多吃些可能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齲齒的危險,尤其是兒童、青少年不應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食鹽和飲酒的問題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已有說明。

我國在九十年代初期和近年來分別發表了有關營養方面的文件、計劃等;如《90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01——2010》、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14—2020年)國辦發〔2014〕3號的通知等等同時,根據不同的年齡、工作性質、民族愛好等有所區別;一定要因人而異,每一天的工作量大不一樣;當環境有所變換時、季節變換時、遇到節假日等原因,都有有所準備,適當調節營養源的多少。

一定要堅持,每天每餐不宜過飽,不易飢餓!保證正常的營養供給量,保證身體所需。 適時增加水的攝入,促進自身排毒功效;保證餐後有水果食用;酸奶,因人而異(部分人群腸胃不適宜)。 飲用茶類,也要因人的習慣、喜好而異, 切忌飲用涼茶;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避免腸胃不和。 大家可以製作一週的食譜(隨時調換),便於提前購買;夫妻間和子女可以在家互相學習,增強親密度。

主食是指在膳食中主要熱能來源的食物,又稱為“熱力食物”;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可增加適量的薯類、豆類、雜糧等食物,調節花色品種。學習炸麻花,豆腐腦類食品;副食品中一定要保證蔬菜的多樣化,三餐有蔬菜不少於八種;三餐不同的蔬菜。肉類也要保證一天有200克左右的量,分餐食用;製作不同的菜品時,可以進入蘑菇類、豆製品類的食物;增加食慾感,增強對美食的愛意;保證一週食用兩次魚蝦類;食物多樣化,保持營養搭配平衡,保存健康體魄。增強免疫力。抵禦外侵!

胡蘿蔔營養價值非常高,部分人群不喜歡食用;

建議:1,將脂溶性的胡蘿蔔100克切成米粒大小,用250克非轉基因食用油(根據不同民族和喜好,可增加適量的葷油),小火煸炒至油變色,達到喜歡的顏色即可;

2,用胡蘿蔔油分別製作各種菜品、製作餡類、拌菜;

3,涼油炒菜,逐步加溫;避免了油煙的產生;

4,將炒熟的胡蘿蔔粒按壓出油後,可以拌菜食用,也可以加入餡類湯類食用(根據喜好確定)。

東方人與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是有差異的,所以,肉類、魚類、海鮮類建議一定要製作成為熟食製品,不可千篇一律地模仿照搬。一定要遵循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經驗!

響應國家號召,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拒絕食用國家禁止食用的一切野生動物!

不到長城非好漢!貴在堅持——中國人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第二,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心態是健康的底牌!無論何時何地,一定要積極向上;不攀比、知足常樂;開心快樂每一天。

第三,堅持鍛鍊!

每天堅持鍛鍊,餐後一小時後,可以健步走、做操;學習太極拳、武術類;原則不超過半小時;因人而異啊!

豐富、平衡、合理、營養是增強記憶力、減少精神壓力,獲得健康體魄的關鍵。(朱長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