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有平仄的格律诗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级,你怎么看?

山居月小


这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流行起来的,一种浮浅的认识。无论从艺术、还是从逻辑角度,都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诗,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棵技繁叶荗的大树。每一个枝杈,都是大树的有机构成。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化浩瀚,堪称诗文渊薮。也只能算是这棵大树的一条主枝而已。在这条茁壮的枝干上,还要分古体诗、现代诗两大分枝。而古体诗中就有上古的诗经、楚辞,乐府、古风、近体、词、曲等十数种风格迥异的体裁。每一种题材都是精品堆叠、星光璀璨。而强调格律的“近体诗”只是这些“枝枒”中的、并不突出的一枝。

说格律诗比其它体裁“更上档次”,是一种狭隘的、糊涂的见解。从逻辑上都说不通!作为文学作品一首诗是不是“上挡次”、夠不夠“高级”完全是由它的内容决定的。是看诗的内容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是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它使用哪种体裁没有任何关系。试问,今天哪一位作者写的格律诗,敢说比李白的《关山月》、《将近酒》…更“高级”、更“上挡次”?!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的巅峰。这是任何一个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俯首认同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干文人,是千古公认的诗坛圣手、巨匠。但是在这些诗坛“泰山北斗”级巨人的诗歌作品中。占极大比重的都是古体诗。我们认识李白,他之所以称为“诗仙”,就是通过他的:《将进酒》、《关山月》、《蜀道难》、《庐山谣》、《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大批视角奇特,风格浪漫,言辞瑰丽的古体诗。谁能告诉我:李白有多少首比上述作品更高“上挡次”、更为“高级”的格律诗?

李白如此。杜功部、白乐天莫不如是。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他现实主义“诗圣”的、核心思想的完美展示!至于白乐天,更是为古人称为:长歌巨匠。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是世代公认的千古绝唱!

还有一篇被后代某些文人奉为“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颠峰中的颠峰…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篇乐府诗。纵观格律诗形成至今,还没有一首,能夠获得上述作品的影响力。

总体来讲。唐诗中,绝大部分脍炙人口,文学性,艺术性极高、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作品,都是乐府、古风等古体诗。把格律诗说成“更有挡次、更高级…”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盛行,而滋生的一种错误观念。如同有些网络写手,把平水韵捧成什么文化瑰宝?不准人们进行改革一样。都是对“诗文化”理解不深的缘故。



橡木桶61955766


格律诗属于近体诗或今体诗。出现在盛唐以后,中唐以后格律诗逐渐有了统一的固定形式,绝句诗句必须押平水韵,句中还得注意平仄变化。至于律诗,除了上述绝句两个要求外,颈颔联还得对仗,律诗通常是八句,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

至于词,押韵按照词林正韵即可。当然,每个词牌名下的词,有字数的规定和限制,写词还得注意平仄,之所以说填词,就是按照词牌名规定的字数和句数,句中平仄等规定填写内容。

至于近体诗(唐朝以前)之前的诗歌,要求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对于诗歌字数,行数,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当然也有押韵要求的,可押平声韵和仄音韵。

由于近体诗自中唐以后,逐渐有了固定形式和要求,因此,宋、明清等朝代,入仕考试对诗歌的要求,就是近体诗的要求。任何不注重平仄和押错韵的诗歌,都当做不及格来处理。

如果你要作近体诗,当然得按照要求去作诗,至于你所说的格律诗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我个人看法未必。诗经、楚辞就不是格律诗,难道就低端了吗?


花落满肩A


问题:有的人认为有平仄的格律诗总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格,有怎么看?


前言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个认为这种看法不对,一个认为这个看法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这个问题其中有两种不同的外部条件。下面,老街先说说为什么不对。

一、格律诗总比古体诗更上档次 这种说法不对

格律诗产生于南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以后,诗人们作诗就非常注意所谓的“诗病”。据统计,南北朝后期,格律诗的占比远远大院唐诗中格律诗的占比。

反而是到了格律诗完全成熟的唐朝,陈子昂、李白高举复古大旗,写了不少优秀的古风,中唐的李贺更是以古风为主要创作的诗体。李白最优秀的诗中,也以古风占据多数。

而且中国文人尚古,宋人觉得唐诗好,唐人觉得汉魏晋诗好,最终大家又公认诗经和楚辞是古诗之源。而格律诗只是其中得晚辈和一部分而已。

所以从文学历史上来看,格律诗总比古体诗更上档次的说法,当然不对。

二、格律诗总比古体诗更上档次 这种说法有道理

为什么老街又说有道理呢?前面讲了,要看不同的条件。

钱钟书先生在在《围城》中曾说:

“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 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

在民国时期,很多大师学贯中西,例如闻一多、胡适、朱自清、梁实秋等人,既能作旧诗也能做新诗。

闻一多外出留学以后,还写过一首《废旧诗六年矣复理铅椠纪以绝句》: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鴃舌总猜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在这首诗里,闻一多把对于西方形式新诗的观摩与学习比喻成鹦鹉学舌,认为不如读破唐贤,重作旧诗。

在今天的时代,喜欢旧体诗却连基本格律都不懂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旧体诗来说,格律诗是基本功,也是古人启蒙的必学科目,不懂格律的人,学古诗其实也仅仅看懂一半而已。

所以隋唐以后的诗人,既写格律诗也写古体诗。

如果您在网络上或者书本杂志上,看到某位诗人从来不写格律诗的话,很多情况下是其不懂或者不熟悉格律诗。而且很多不懂格律的人,其做出的古体诗也常常犯基本错误。

因为格律是一块试金石,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或者说错觉,格律诗比古体诗更上档次。

结束语

至于题主说:有的人认为有平仄的格律诗总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格。

这个无须抬杠,这种说法当然不对。

但是对于常在网络上见到的诗人来说,从其格律诗的作品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大致水平。

如果从来看不到他的格律诗,有可能是真得不会。一般来说,其古体诗的水平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格律诗为什么感觉比古体诗更上档次,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想先请大家看两张图,看完大家就能明白古体诗和格律诗之间的差异了。

代表古体诗的图▼




代表格律诗的图▼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两张图的不同,第一张图,里面的内容杂乱无章,随意摆放,没有一个重心,总之就是一个乱。

第二张图,整整齐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整整齐齐,没一张图都有各自的位置,文字也有属于自己的位置,看起来很整齐,相较于第一张图来说视觉方面更舒服。

其实两张图里面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给出的信息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价值一样,只不过其中一个因为有了规矩,让人看起来很舒服,更喜欢,自然显得更有档次一些。

古体诗并不是全部都很乱,比如说《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就很整齐,诗经里面的很多诗其实都很整齐,尤其是4字诗。我们说它乱是因为古体诗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律,形式太多,所以才会显得乱,并不是说单一某一首诗乱,而是整体乱。

格律诗只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的一种进步,因为它有规律(韵律)的要求,不但是对于字数还是对于格式、押韵、平仄、对仗等等,要求很严格,所以格律诗比古体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但是要说档次的话就没必要了,语言毕竟和视觉有所不同,但是格律诗相对于古体诗更让人喜欢,更容易接受和传播这是肯定的。


万物皆明


有的人认为有平仄的格律诗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级,你怎么看?


又是一个假设制造对立的问题。

既然有的人这么认为,那么肯定就有人不这么认为。怎么看?我们看事实。

格律诗是否真的要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级?

答案是否定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要搞清楚近体诗和古体诗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让有些人产生格律诗比古体诗高级的错觉?

近体诗(格律诗)——遵守平仄格律的五言、七言古代诗歌作品。

古体诗(古风)——所有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代诗歌作品。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诗仅有这两大分类,而区别就是平仄格律的遵守与否。

那么这个问题沉淀下来,就变成了:

为什么平仄格律会让某些人产生高级感?

古诗初学者都会有这个错觉。因为格律对于我们今天的诗词初学者来说,比较难。其实相对于格律本身而言,文言文的语境更难。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文言文的使用情境,那么在这种古老语言上提成出来的古诗词,对我们来说自然就有了理解难度。而平仄格律作为在古诗中总结出来的近体诗规律,离我们初学者至少隔了三个层次——文言文、诗歌、近体诗。

相对只走到第二个层次——文言文、诗歌——的古体诗来说,近体诗要更进一步地学习,所以给人更加高级的感觉(更难)。

我们学习创作古诗,是出于对古文化的兴趣和自身的感情抒发,而古体诗就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切。那么近体格律诗这种对格式的约束就显得多余了,因为早已不是科考时代,对格律的学习完全可有可无。

写古体诗,既达到了喜欢古文化的心理愉悦(形式上古香古色),又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志向(内容上抒情言志),谁还愿意去给自己的创作加上一个“枷锁”?

这种想法并非今天如此,唐朝格律诗产生之后大众创作意向一直如此。

即便是科举将格律诗作为参考项目,高层文人大力推广,在近体诗格式产生之后,古体诗依旧大量创作,与高层强行推广的格律诗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每一个朝代,不遵守格律的古体诗创作数量都远大于近体格律诗。

这个其实有点类似于我们另一样国粹,打麻将。

麻将作为中国最流行的棋牌娱乐活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是我们今天有了“竞技麻将”,也就是将麻将作为一项运动,规定了许多专用规则,让麻将运动员们共同遵守并且一较高低。

这种竞技麻将从某方面来讲确实更科学、更有挑战性、也更看重技术,从而更加公平。所以竞技麻将运动员肯定会认为竞技麻将相对于五花八门的大众麻将要层次更高。穿着专用竞赛服,使用专业竞赛场地,用专业评委来计分,也确实会给人更加高级的感觉。

但是老百姓除了表示一下惊奇之外,还是打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甚至有些人会认为竞技麻将“挺傻X的”——这就是古体诗和格律诗的生存状态。

只为了开心,当然打自己喜欢的麻将——古体诗足以,管什么平仄?

要参加竞赛,当然要学习并遵守竞技麻将的规则——平仄格律不会,算什么近体诗?

哪一种更高级、更有层次,是参加这个游戏的人的心态决定的。

本身来说,有没有平仄和规则,并不影响诗词抒发感情的功用,也不影响麻将是一种让人开心的游戏。

是玩游戏的人——写诗的人,觉得自己高级了。

谁都觉得自己不同寻常,这是人性。

为什么会产生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的产生是在南北朝齐梁体对诗词音律的研究成功上的自然产物。宫体诗的四声标注法其实已经将汉字和诗歌音律研究得比较透彻。

关键是如何避开音病——四声八病。

为什么要避开音病?是为了让诗歌音律清顺,朗朗上口。实际上四声对诗歌用字的研究已经很深,但是因为比较复杂,所以限制了使用的人,只有音韵学家、高层文人知道如何使用。

这对诗的推广发展是不利的。

唐朝科举制度的推行,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四声标注法对广大文人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在武则天时期,为了培植自身实力,女皇不仅对科举制度大幅改革,让科考文人不再局限于前朝的门阀集团,也对科考工具——诗,动上了心思。

在她授意之下,宰相许敬宗编著了一本韵书,提出了平仄概念,大幅简化了四声标注法,让文人们更加容易地学会如何用诗歌表达,并逐步确定了格律(对仗、押韵、长短),开始对诗人进行批量生产。

平仄的产生,是为了简化写诗。而格律的产生,是为了批量写诗。

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简单地量产符合汉字音律的诗。

平仄格律实际上是为格律诗初学者提供的一套避免产生诗病的文字制约工具。

这套工具,我们学会之后,用不用随便。科考出来的文人,朝廷也要看能力才决定是否任命。所以,这套工具,其实就是文人们实现自己经世济国,治理天下的第一步。

在当时,不会写诗的文官是不可能存在的。

咱们再把概念换一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会写格律诗,就一只脚踩进了仕途?中国自古的概念就是官为大。那么这些能当官的文人是不是在级别上就对那些只会写古体诗的民间文人产生了优越感?

这种高级感,其实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高级感的问题?

说到底是普通民众对权威的崇拜。

格律诗只是一个官威寄托的象征而已。

这在今天已经完全行不通了,而这种传统思想却一直存在,所以会遭到反噬和鄙视——在自由诗人的眼中,所有相对现代诗产生优越感的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落后的。

因此才会有人觉得格律诗人自认高级。

其实这只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很多发表这种感概,誓与格律诗决生死的人,连平仄格律到底是些什么都不大清楚。

平仄格律对近体诗的作用就是保证音律清朗,并因此形成的一套规则,那么不接触格律诗的人完全可以不在意,但是要学习格律诗的人必须学会。

古体诗虽然不讲格律,也要保证音律清朗才行。因为起伏、节奏感、韵律是诗的基本要素,真正要写好古体诗,同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需要注意。

并不是写得不合格律,堆砌古风意象的诗就是古体诗。

古体诗可不是垃圾筐。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诗歌的好坏与格律无关,与档次更没有一毛钱关系。格律是规则,格律诗是和诗有关的文字游戏,你写的诗不出律说明你是一个游戏高手,而不一定是诗的高手。把诗者比做面点师的话,非格律诗可以发挥想象出作品,而格律诗是用模具做糕点,只管外型,就像做月饼一样,只要外型对了,什么馅好坏都叫月饼。本人认为最好写的诗歌是格律诗,看看各地春芛般的诗社,网上微信中,格律诗泛滥,泥沙俱下,学不几天就能写出格律诗来,好坏不说,却叫格律诗。写自由体的诗不多,它没有固定规则,写好真不容易。更有甚者,一部分人用平水韵写诗,写完都不会读,抱残守缺,还自认为更高一等,可笑、可怜、可悲之极。


手机用户6278985126


一孔之见不喜勿喷。诗之所以叫诗,是它的意境不同于其它的文学方式,意境是诗的灵魂。不论古风、格律、还是现代诗,都是要有灵魂的,所以说:诗言志。若只是辞藻的堆砌,再符合规范的格律诗也是平庸之作,即使不符合平仄规律的作品,只要意境深刻,也会光焰万丈。






海外天子3


格律或非格律争论已久。我以为只要有意境、内涵、深度、飘逸灵动,文笔有底蕴,读后让人感觉余音绕梁、意味深远就是好诗。若只知格律而意情浅薄、仅文字堆砌、死板,只会让人鄙视。

个人古体诗一首,愿得大家评说。

迎秋吟

小庭扶疏弄风起,

木丹鸣蜩更日稀。

浮云尽逐流火去,

最当纵情别紫衣。


二分3


格律诗,词牌,古风应该都叫古体诗。细分的话,不讲平仄的古体诗叫古风,讲平仄的格律诗,词牌叫近体诗。

多方比较,古风比较自由,成四六句,五言,七言均可,也可成不规则长短句,只要注意韵脚就可以了。

格律诗比较讲究。分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诗词字里行间讲平仄,韵律。要求很严苛。比如对仗,首联,颈联,楹联,尾联。譬如,挤韵,撞韵,失联,孤平,拗句。这些都需要在创作中学习,消化和运用。

词牌变化就多种多样了,要求也不统一。有上阕首句对仗的,有下阕首句对账的。也有尾句对仗的。还有中间对仗的。有摊破,呼应,衬句,引字。还有明对,暗对,扇对。就是同样一首词牌,也会有不同的词格限定,也不一样。


手机用户64148718763


那能一概、过于注重平仄的诗词最适是风月逍遥,就是缺乏突破冲击、对于慷慨气怀、击扬文字就实在稍讯风骚!附庸语韵与意气明陈不该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