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嫘祖


要论军事政治能力,曹操,诸葛亮跟司马懿确实是不相上下,但是司马懿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能活,司马懿活到了七十多岁,把三国时期那些厉害人物基本上都熬死了,剩下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了,所以说活得久也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当然了活得久是一个原因,司马家最后统一也不只是这个原因。

司马懿平台选的好,要是司马懿跟着刘备或是孙权混,估计最后统一的可能性也很小,要知道三国时期,说是三分天下,事实上曹魏的实力是远超孙吴或是蜀汉一家的,基本上都是两家联合起来才能应付曹魏,在这个基础上篡夺曹魏大权,并且没有造成太大损失的司马懿可谓是有先天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司马懿代表的是世家大族,司马家的背景很厉害,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河东司马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所以司马懿篡权才能没有在曹魏内部产生太大的损耗。

最后一点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善于隐忍,心性豁达,诸葛亮和曹操基本上都可以算是被累死的,但是司马懿不一样,该退就退,抓准机会在出手,当然这也跟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关系。


枫叶0829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无敌。除了自己死亡,谁都拿他没办法。 三国志里,诸葛就是一个总理,司马懿是三军总司令。最后诸葛带兵也是因为蜀国军事大才都死翘翘了,只有一个将才魏延,但是诸葛压制他,使得他不得志最后诸葛死后才撒了欢,不听号令,惹得被诬陷致死。司马懿是跟曹操学了很多东西,从带兵到内政,曹操的多疑也锻炼了他韬光养晦的性格。真的是城府无底,几乎很少被砍透。司马最厉害的不仅仅是这些,他最厉害的是培养了两个有王才得儿子。才使得三国尽归司马,他可以说是晋朝的奠基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下场,司马懿明白。他懂得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去放手一搏天下事。否则只会别人卸磨杀驴。





月夜luck


题主提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这三个人究竟谁厉害,而且为什么最后成就了司马懿,这并不是司马懿有多厉害,我们就这三个人逐个剖析一个各自的性格及所处环境的综合对比。

诸葛亮做事谨小慎微、事无巨细,不过颇有治国安邦之策,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做事认真、仔细、深谋远虑。从刘备三顾茅庐,就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已为刘备量身定制了一套军事战略规划图,称为“隆中对”,这一套规划图可不得了,这是其他二人都无法比拟的,刘备一介草民,靠草织品吃饭,徒有一个“刘皇叔”名号,虽然人缘好,但是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这套战略规划,撑死也就是谋一个一官半职的头衔,刘备绝对不会走到后期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是三国中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但确也是称霸一方。


曹操,此人更是厉害的角色,政治开明,人才制度更是唯才是用,不论出身,在那个尤其讲究出身的朝代,更是因此举招纳了诸多人才,所用之人皆为清正之士,能行法制,其本人还廉洁自律、以俭率人。而且此人精于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作为基础,熟读孙武等兵法,并著书《兵书摘要》,主张“兵以义动”,强调师出有名,并对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善诗歌,诸如《观沧海》、《龟虽寿》等大作,更是体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平乌丸,战袁绍,夺西凉,曹操这一生仿佛开挂一般,虽然位极人臣,乃北方实际老总,但是一直没有篡汉,这一点确实值得钦佩。


最后说到正主司马懿了,其实司马懿这人本身就很奸诈,这个奸诈和曹操绝对不是一回事,曹操那是有高度的狡诈,司马懿的奸诈那真是市井之徒的奸诈,当初被曹操强留在身边做事,一直忍辱负重,如果不是曹丕偏袒,以曹操用人察人的智慧眼光,司马懿早已经死了好多次了,司马懿此人隐忍、气度,用兵都值得肯定,即使诸葛亮如何羞辱都不与正面对战,真正的老狐狸。

如果说最后最后赢家,为什么偏偏是司马懿,可以单纯的从年龄问题和身体素质问题简单做比较,不过如果从各自的发迹史来看,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不一定非要以统一与否来衡量他们。


兰陵郡主


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寿命长短问题。

曹操文武双全,手下将领神勇无敌,八大虎将在曹操创业初期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操一生征战,到了中年得了慢性病,导致头疾严重,最终在洛阳逝世。曹操的儿子曹丕虽然当了皇帝,但命也不长,才登基没几年便也随着曹操而去,反观司马懿,司马懿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曹操祖孙三代都没活过他。可能司马家族就有长寿的基因,他的弟弟都是长寿而终。

对于诸葛亮,两个人才能都不分伯仲,但是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司马懿是想着我要夺天下,而诸葛亮想的是我要报恩。司马懿可以以自己为中心,什么事情都不能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而诸葛亮目的是为了报恩嘛,那很多事情即使自己有所损失,也不会想太多。诸葛亮做事喜欢事必躬亲,不懂得如何分配给其他人去做,再怎么厉害最终也会拖垮自己的身体,最后活活的将自己熬干,病死五丈原,留下刘备的子孙也没什么大志,等诸葛亮去世之后,群龙无主,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宿命。另外常年的北伐也将蜀汉带入了暗无天日的战争岁月,并紧紧地伴随着,直至灭亡。\r

司马懿则是韬光养晦,虽然败给诸葛亮,但是那有如何,这个世界有机会的总是那些活着的人,只要活着,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司马懿最终夺得了天下!



阳光皓妈


不得不说,题主此问存在着强烈的唯结果主义倾向,就像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样,难道说乘凉的人就比栽树的人厉害?所以,与其把一统天下作为司马懿的功劳,不如说司马懿寡廉鲜耻的秉性使他有了无愧于坐享其成的好命。

一:引狼入室之——因政权发展需要而被引进的人才司马懿

“曹丕早死缘数奇,司马不死由天幸”。就司马懿前半生的事迹而言,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值得刻意宣扬和夸耀的地方。所谓“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不过是事业成功之后的自我标榜而已。因为,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阵营之中,才智远胜司马懿者实在比比皆是。若不是其世家大族的出身的身份标识,我们甚至怀疑,在历史上是否还会司马懿的踪迹,如此,像两晋这样祸国殃民、混乱已极的朝廷也就可以成功避免了。

但世事天注定,凡人何能为?当曹操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招徕天下英才,搜罗当时豪杰,结交北方士族也就成为其长久执政并稳定天下的关键所在。再加上曹操本人出身宦官之家,这在当时注重门第品级的时代里是备受歧视的存在。所以,与生俱来的政治劣势,迫使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不得不尽可能的延揽士族子弟,进而获取北方士族的认同,并与之共同经营起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进入曹操集团的。

虽说早期的司马懿曾再三拒绝曹操的招聘,但从起最终的选择来看,又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当时士子惯用的自我矜伐,希望自抬身价的戏码?

话说在迫于政治无奈而不得不选任士族的曹操心里,终究是看不起这群钟鸣鼎食的纨绔子弟的,所以,即便已然进入曹操集团的士族子弟,却也无法获取曹操的赏识和重用,其中的司马懿和杨修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所以在北方逐渐稳定,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的时候,渴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进一步的曹丕就不得不释放一些权力,以此来获取北方士族的支持与认同,进而帮助他实现化家为天下的梦想。而这一决策的实施,无形之中也就成了出身北方最大士族之一的司马懿的机会。至此,看似纯良的司马懿正式登上曹魏的政权,开始了他“惯性谲诈,阴谋篡权”的政治生涯。

二:生具狼顾之相,多行险诈之事的司马懿

所谓“狼顾者,谓回头顾而身不转,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这话放在司马懿身上机会没有任何差错,话说自曹氏兄弟争位以来,阴险谲诈的司马懿就以谋主的身份投效到了曹丕的帐下,而因其计谋之屡奏奇效而备受曹丕之倚重,对此,雄才大略的曹操就曾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理由对曹丕进行屡次三番的警告。

索性曹丕亦是英明睿智之主,加之生性机狡的司马懿亦是颇知谦冲自抑之人, 在曹丕功成之后及时的抽身而退,如此一来,既有效的避免了曹丕的猜疑,亦是曹丕对其颇怀感恩愧对之心,是故对其子弟多有照顾,不得不说司马懿确实是个雅善权谋的人,他的以退为进在无意之间拓宽了家族子弟对曹魏政权的渗透,再加上北方士族之间天然存在的认同感,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开始不由自主的团结在司马懿周围。而到魏明帝时期,曹魏集团中俨然已经形成以司马氏为首的司马集团和惯常以来就支持曹氏的曹魏集团。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在熬死曹氏三代雄主之后,备受恩遇的司马懿趁着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的机会,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并通过诓骗、蒙蔽的方式将曹爽等人一网打尽,至此,偌大个曹魏政权完全沦入司马氏手中。当年曹操欺辱汉帝的故事在曹魏时代再次重演,但在这极端相似的情形背后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在当年曹操执政的时代,偌大个汉室天下乃是曹操真刀真枪打下来的。毫不夸张的说,彼时的曹操不仅没有收到汉室的恩遇,甚且还有再塑乾坤的功劳,不仅如此,汉献帝数十年太平天子的岁月也是曹操拱手相让的。但司马懿却不同,首先司马氏父子皆备受曹魏依赖,恩遇殊荣、宠命优渥在当时实不做二人之想。如今司马懿见财起意,实在有些忘恩负义的意思。

三:人生若为司马懿,即便称帝亦何趣?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成败来论英雄,但这种具有强烈的唯结果主义倾向的思想又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走向极端,进而做出许多只看重结果和目的而不注重过程,不折手段的事情来。在我看来,这种就是有欠妥当的。

所谓“大丈夫处事,有所谓为,有所不为。”不知从何时起,像司马懿这种背信弃义、弑主篡位的人都开始渐渐流行起来,竟然还堂而皇之的被拍成电视、登上银幕,不知不觉中又成了人们推崇、追捧、学习、模仿的榜样。此情此景,我不禁要问,这天下到底是怎么了?难道说古人崇拜书千百年的道义已经廉价到这个地步了吗?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狐笔春秋


很荣幸能回答您的提问

曹老板的行为,北宋的老古板,天天跟新法唱反调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不得不承认,东汉末年,天下无一地属于汉家,曹操的江山不是从汉家手里拿来的,是从群盗手里夺来的。

曹老板是正儿八经的凭借军功,凭借外交手腕,纵横捭阖,割据寰宇

司马懿呢?

说起来,不得不提起同时代的另外一个人

诸葛亮!

同样是托孤,刘备说“君可自取”,葛贼是痛感先帝知遇之恩,秋风五丈原,舍己忘身,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季汉。

司马懿呢,曹叡临终前,给司马懿说不要忘了曹芳抱你,这种慕孺之情

主少国疑的时候,直接窃取胜利果实

可以,你窃取就窃取,你好好干啊

结果咧,自己又没能力,除了杀人,别的啥都不会,连既定政策都搞不好,九品官人制,好歹人家以前还能有中央把持,到你这直接下放给世家大族

清谈误国开始,世家门阀进一步开始

连司马炎自己都说,晋朝没有新朝风气

果然,二世而亡

自己的子孙听说祖宗功业,都羞愧难当

你说你怎么比,你怎么好意思比

阮籍穷途而哭不是没理由的,三国被国人一代代记忆,也不是没理由的,因为三国是一出巨大的悲剧

英雄过去,竖子成名

所以,不黑你,黑谁





浅蓝君影视剪辑


个人觉得司马懿的成功是七分靠运气,三分靠野心。论运气他刚好蛰伏在实力最强大的曹魏,慢慢积累自己的势力,最终一口气吞并了曹魏,并一步步谋得了天下。论野心可以为了保命几十年装弱小被曹操放过被曹丕重用,谁能比他强?所以司马懿可以得天下是注定的。

司马懿并不算是最早期的一批汉末群雄,最早期的算是袁绍、曹操、董卓等人,而刘备和孙权都算比较年轻的一辈,司马懿也是。早年司马懿的父亲在朝中为官,曾经和曹操起过小冲突,这让曹操一直记得。之后的曹操听说了司马懿的大名,就想让司马懿跟着他做事情,可司马懿不愿意,为此还假装得了麻风病。

曹操为了这件事还亲自派人前去试探,可司马懿聪明躲过了这一劫,之后的司马懿就在曹操的手下混日子,也许是曹操和司马懿是同一种人,曹操总觉得司马懿这个人不安好心,可是又抓不到他把柄。为此他还特地和曹丕说道:你将司马懿留在身边可以,但万万不可以重用他!

曹丕和司马懿交好,又将他封为知己,曹操死了之后他就忘记了这个忠告,还重用司马懿。暗地里司马懿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没有曹操压着的司马懿活脱脱成了一匹野马,自然是看不上曹丕。司马懿为子孙铺路,最终在司马昭登基之后又吞并了东吴,完成了天下统一,可见司马懿是多么老谋深算。


广漂乡野梦


首先要申明,最后一统三国的不是司马懿,是他的孙子司马炎。

曹操统治的时代,司马懿并没有显出多少才华,也没进入曹魏集团的核心,他只是加入了曹丕的幕僚团,在曹丕与曹植争夺皇位的时候,出谋划策,但并没有太过出色的功绩。

而到了曹丕时代,司马懿才露出了他的凤毛菱角,成为了汉魏禅代的主要策划者。而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毫无疑问是一个绝对的大忠臣,也是一个重臣!

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司马懿的官也是不断攀升,升到了魏国的核心决策团。而为了对付诸葛亮,曹睿一直倚重于司马懿,而司马懿在政治上已经位极人臣了。但他手上的兵权却并不多,还在曹爽等皇室贵族手中有很多把柄。

而到了曹芳时代,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辅政大臣,即使到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是被打击和猜疑的对象,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权,一把年纪还常常被曹氏派系安排去打仗,指明要带两个儿子一起去,这是要绝人后的行为嘛。深思熟虑之后,大叫一声:WC,反了!

后来机会来了,曹爽和曹芳离开都城为曹操扫墓,就有了当时的高平陵事变!于是控制了曹魏核心集团,所以说,直到高平陵事变开始之前,司马懿才有了篡魏的打算!

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实权为司马氏掌握。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握着军事重权。尤其司马昭,做大将军后,权重一时,大肆屠杀曹氏家族人员。进而威逼魏帝曹髦让位于他。

曹髦作为曹丕在世的庶长孙被立为新君。 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忍无可忍,于是召集亲信大臣秘密开会。曹髦愤怒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腾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和众卿共商大计,铲除这个逆贼!”会后曹髦亲自仗剑,率三百余人向司马昭发起进攻。由于事先有人告密,司马昭早有准备,所以曹髦的人马倾刻间被瓦解,曹髦也被杀死,年仅20岁。司马昭杀曹髦后,又立曹奂为帝。到司马昭儿子司马炎执政时,废曹奂,自立为帝,建西晋。

司马炎在称帝之后,开始怠惰政事,把重心转移到了后宫,直到现在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后宫佳丽有上万人,导致他也顾不上理政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让人想不到的是晋武帝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儿子司马衷,最终导致了外戚乱政。其实司马炎就是一个扶不起的官N代,仅仅是因为家境好,混成了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又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最终葬送了晋政权,可以说,除了投胎投的好以外,简直就是百无事处.


划重点了,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就是:投胎从古至今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闻秋1491


先说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三国时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

早年到荆州隆中隐居,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于建安十三年,联就刘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统一的基础,辅助刘备,于建安十八年,打败益州刺史刘璋,占据益州,接着打败曹操,张颌,杀死曹魏大将夏侯渊,占据了汉中。蜀汉章武元年辅佐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被任命为丞相、益州牧、武乡侯。主持朝政,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平定南中。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先后六次北伐,于蜀汉建兴十二你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后主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尊称他为诸葛武侯。

蜀汉丞相诸葛亮

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又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并改造诸葛连弩,可一弩十发。他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最厉害的人之一!

曹操是大汉丞相,魏王,统一北方,与孙权刘备三分天下,也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

大汉丞相,魏王曹操!

司马懿虽然也很厉害,但是没有统一天下。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司马懿只是篡夺了曹操的军政大权,为他的孙子司马懿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曹魏大将军,西晋宣帝(追封)司马懿

司马懿能成功,他在当时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优点。

天时

汉末魏晋时期,正是将就门第出身,大士族统治天下的时期,而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氏,虽然比不上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但也是当时说得着的名门望族,而司马懿亲兄弟八个,号称司马八达,整个家族更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他的父亲司马防做过京兆尹,他的三弟司马孚也做过太尉,他的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更是不世出的奇才。

地利

司马家族当时身处三国之中最强大的曹魏,司马懿更是经历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齐王曹芳四朝,艰苦奋斗,并依靠抵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积累军功,最终进入了曹魏政权的核心,先后担任了大将军、太尉、太傅。终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最强实力!

人和

因为从汉末的黄巾起义开始,到天下分裂、三国鼎立然后到三国归晋,他们彼此已争斗了百年期间军阀混战,三国之间相互大战,民不聊生,人口从汉末的四五千万,到了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人口只有区区的七八百万,天下人口死伤大半,很多地方甚至十不存一。因此老百姓早就知道大汉皇室不可复兴,而天下又急需统一、恢复和平,发展人口!

司马家从“高平陵之变”开始,夺取曹魏的军政大权,有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十几年的经营,到司马炎时,已树大根深,完全取代了曹家在魏国的统治地位!还把曹魏宗室全部囚禁在邺城,监视起来。相比曹操的后人~经过曹丕、曹睿打压的曹魏宗室(他们已经到了人才凋零,人人自危的地步了),已经强大的太多了。已经完全具备了建立国家的条件!

  • 司马懿装病骗过大将军曹爽的亲信李胜!

而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则不思进取、宠信宦官、政治腐败,所以最后被司马氏控制的魏国所灭。

而东吴大帝孙权死后,政治混乱、权臣先后操纵朝政,特别是孙权的孙子孙皓继位后,更是残暴失德,贪图美色,所以司马家族更具有统一天下的可行性、正当性、以及硬实力。最终司马家族经过三代四位君主的努力,终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西晋!


龙山史剑仙


熟读三国后,我们会发现,前期几乎就是曹操的奋斗史。曹操四处讨伐,杀吕布,灭袁绍袁术,统一了北方。然后征西凉,南下夺荆州,可谓是一帆风顺,当时觉得大多数人都觉得,曹操能够一统天下。可事实呢?赤壁一把大火,将曹操的凌云之志给烧的一干二净。那么,赤壁之战真的就是曹操失败的唯一原因吗?当然不是,曹操虽然在赤壁大败,然而却未伤筋动骨,只是损失了8万左右的兵马,但是对于拥有9大洲的曹操来说,这不过只是皮鞭挠痒痒一般。休息个一年半载就能缓过劲来,曹操不仅掌握天下绝大多数兵马,拥有绝大多数底盘,还拥有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又擅长谋略和佣兵。那么,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是没能统一天下呢?

其实他未统一天下的原因很多,而最为主要的,就是他做错了三件事。

第一:害死了曹昂

曹操之所以无力南征,归根结底是因为曹魏的内部混乱,争夺不休。而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关于曹操继承人的争夺战。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还在,那就不会发生这些事了。没错,他就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昂不仅是曹操长子,还跟随他南征北战,文韬武略,是个全能型人才。曹操也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如果曹昂继承了曹操的位置,不但会安定后方,而且还是一代雄主,统一天下自然不在话下。而司马懿等人更不会乘虚而入,覆灭魏国。然而曹昂却在宛城之战中被曹操害死了,实在可惜。

第二:放走刘备

曹操有生之年,其实还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而曹操明明知道刘备的威胁(煮酒论天下中可知),但并没有杀他,最后让他溜走了,才导致三分天下的局势出现。

第三:放弃益州

刘备虽然厉害,但其实力远弱于曹操,在曹操占领关中之后,可以乘着益州不稳,一鼓作气拿下益州,那时候,刘备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而只剩下东吴一国抗战,是打不过强大的魏国的,那么天下很可能就会全部归曹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