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現在家庭教育方面,廣為流行的一句話,那就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想而知,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父母頭疼的一件事。

你是怎麼陪自家孩子寫作業的呢?也是每天晚上都上演作業大戰嗎?

其實在陪孩子寫作業的事情上,雖說孩子是問題的根源,遇到熊孩子真是能氣的你火冒三丈。但請家長冷靜一下,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支持的。往往責罵與抱怨起不到督促孩子的作用,反而讓孩子產生恐懼心裡或者叛逆心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讚美和鼓勵使孩子進步,責罵與抱怨使孩子落後。

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現場也不一定非得成為戰場,試試下邊的方法是否有幫助

1.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家都知道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是養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1)要培養固定時間做作業的習慣。

從小就給孩子規定做作業的時間。說是很簡單,可對於小孩子來說,執行起來還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要有耐心,慢慢來,堅持住。只要堅持就會養成習慣。

2)培養孩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獨立做作業的習慣,不是說家長不陪伴,而是儘量做到,只陪伴不干涉。因為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須要自己去完成。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於家長,但是,不能讓他們過於依賴父母,因為父母在旁邊,所以自己就不去思考,遇到一點點難題就去求助父母,自己不去動腦。

在者,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不要總打斷。如果有錯誤,可以等孩子做完以後再指出來,再讓孩子從新思考。不要在孩子寫作業過程中,總是指指點點,這樣會影響孩子思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如果家長態度再激烈點,也會讓孩子有排斥心理或者變得不耐煩,這樣很影響接下來做作業的情緒和態度。

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2.學會容忍孩子最初的不完美的作業

凡事都有個過程,學習也是一樣的,剛剛步入小學的孩子,起初完成的作業,也許不是那麼太完美,或者說有些差強人意。也許家長看到這樣的作業本子,會很糟心,很氣憤,你為什麼就寫不好呢?但請家長不要急著批評和指責,要有教育的理性,不那麼完美的作業,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正常現象,家長容忍不完美,孩子才能逐步獨立面對任務,自己完成任務。

以我的孩子為例,我女兒今年5歲半,剛剛學寫字的時候,打開她的本子一看,七扭八歪的數字和拼音字母,可以說是慘無人睹。我們家人沒有強求孩子,沒有跟孩子說:你寫的字怎麼這樣,太難看了,你就不會好好寫嗎?我們只會鼓勵她,下一頁會寫的更好。現在三個月過去了,再看她的本子,和剛開始寫的對比一下,差別很大。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給她增添了信心。

我遇到過一個美術興趣班的老師,在她的教室門口貼著一張紙,紙上寫著“禁止家長代筆,請相信您的孩子”。剛開始時,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在快下課的時候,有些家長來接孩子了,發現孩子畫的不是特別的好,塗色不均勻了,或者是塗的很醜,他們著急就會拿起畫筆幫孩子去做修改,再有的就是來接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沒有畫完,也許是家長急著回家,所以就幫孩子畫。這位美術老師說,她也明白孩子辛苦一堂課了,家長也都希望可以帶回去一份滿意的作品。但是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作品都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這是他們的任務,也是他們進步的過程。初學的時候難免會有畫不好的地方,這就是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善之前不好的地方,這就是學習的進步。

從最開始的不完美,讓孩子一步一步從中找到不足之處,一點一點改進,做適當的引導,最後交一份完美的作業給您。

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3.要與孩子平等相處

在一個家庭裡,往往家長都是高高在上,凌駕於孩子之上。但是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面對我們的時候不會緊張,不會害怕。會很高興的和我們交流。

學習方面在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以命令的語氣去和孩子交流,而是用小朋友們的交流方式對他們進行引導,講解難題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可以把題目換成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舉一些在生活中出現過的,更能讓孩子理解的例子。

對於孩子還是要少批評,多讚美。不管這道題孩子是否做對了,只要孩子認真努力了,我們都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樹立自信心,這樣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才能更願意的去求助家長,去解析不明白的題目。不要讓他們對家長產生恐懼,遇到問題,很害怕找家長去解答,也許會讓他們覺得無助,這樣也會耽誤孩子學習的。

孩子做作業遇到問題時,家長要學會跟孩子說“不著急,再想想”

孩子做作業的環境,不要太有壓抑感,不要讓孩子有心裡負擔。低情緒環境下才是最適合孩子學習的,這是遵循大腦運動的規律。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在旁邊,不要比孩子還著急,要學會跟孩子說“不著急,再想想”,那這樣可以降低孩子大腦活動的情緒,參與效果會意外的好。反之,如果家長在旁邊,一直在催促孩子,你快點做,快點想,孩子受到影響,產生緊張、害怕和慌亂,反而大腦運轉的速度會降低,或者停止思考,他的心思不會完全地專注在這道題上。

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4.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不是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去做作業,而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調動她的學習興趣。

陪伴,就是要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一種被溫暖親情包圍的感覺。再就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改掉一些錯誤的小毛病,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但我們儘量不去打擾孩子學習。學習過程中家長也不能手把手的去教孩子如何去做,要讓他自己思考,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讓孩子太過度依賴於父母。

有一些孩子就是這樣的現象,父母陪伴時間長了,遇到不會的題就問:“媽媽,這道題怎麼做?”“爸爸這道題我不會”,其實他沒有自己去動腦去思考,因為父母在身邊,看這題有點難度懶得去想,就喊不會,然後就去求助爸爸媽媽,自己根本沒有動腦。最後題是父母做的,孩子一點沒有學到東西。這樣的是錯誤的,給孩子養成這樣的依賴性真的是很不好的,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能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在學習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好。

5.做作業慢的問題,我們要去尋找原因

一是能力問題,如果孩子認真聽課了,認真學了,還是沒有明白。這樣就請家長費心些,多一些耐心點,多花一點時間慢慢幫助孩子補基礎,學習不能急於求成,只要孩子有上進心,一切都不是問題。基礎知識很重要,每一年級的知識都是環環相扣的,不要怕麻煩,孩子哪裡不會,就要從哪裡開始。

二是態度問題,如果孩子在作業和學習過程中,總是走神,還不認真去聽,那麼就需要適當的管教。

輔導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是“崩潰”的,試試這些方式,也許會有收穫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長還是要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時的去鼓勵孩子,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積極性。千萬千萬不要對孩子發怒,還是那句話:讚美與鼓勵使孩子進步,責罵與抱怨使孩子落後。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也都是不一樣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都是無條件的。一個孩子是否優秀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學習成績,也可能表現在各個方面。對孩子嚴厲是好的,但是不要過於苛刻,父母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有愛的家庭環境才是孩子進步的基礎,也是最好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