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轉型、副業。。。疫情後社畜的自救

後疫情時代,企業停業倒閉、降薪裁員,社畜們也都開始了各自的自救之路。

普世自救:保住飯碗

對於大部分職場人而言,跳槽或辭職,並不是什麼艱難的決定。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支撐下,空缺或新增的崗位綿綿不絕,人才就可以快速流通。

然而,從2019年開始,企業的招聘紛紛開始放緩了腳步,以互聯網行業為首的各個大型企業,都啟動了人才的優化策略。2020年,疫情的爆發更加減緩了企業招聘的速度,使得本就不多的就業崗位大幅縮水。

存量崗位變少,也就意味著人才流通的變慢。而針對到每一個找工作的人身上,就意味著,同一個崗位競爭人數變多,競爭壓力變大,而找到工作的幾率和速度都在直線下降。

智聯招聘”發佈的復工第三週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招聘職位數下降57.27%,簡歷投遞數下降76.42%。

即使不看數據,存量崗位的減少,和新增崗位的消失,都是正在找工作的人肉眼可見的變化。

一位正在參加春招的應屆畢業生髮現,年前收集或投遞的大量崗位處於下架狀態。直呼“春招難,趕上新冠肺炎的春招真是難到爆炸。”

飯碗、轉型、副業。。。疫情後社畜的自救

疫情和經濟影響的不僅僅是找工作的應屆生,還可能會讓很多在職的人丟掉飯碗。企業對非核心崗位、新增崗位、高齡高薪的在職員工都會採取不同程度的優化措施。

領英數據顯示,春節後領英平臺上非應屆畢業生求職者的職位申請數量較今年春節前和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除了醫療衛生領域外,領英上其他領域的招聘信息瀏覽數量都在減少,職場人對跳槽更為謹慎。

無論是互聯網行業的碼農,還是傳統行業的員工,對於普羅社畜而言,“保住飯碗”或許都是2020年最普世的自救方式。

飯碗、轉型、副業。。。疫情後社畜的自救


主動自救:理性轉型

一場疫情,把很多原本朝陽、形勢大好的行業一棒打回解放前。受影響最大的旅遊、餐飲、服務行業以及小微創業者們,幾乎都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嚴重的職業危機。

危機感是來源於大行業的不確定性,當宏觀上大部分的企業都在紛紛尋求自救的時候,作為微觀的個人很難不被捲入其中。

但是,是否轉型的動因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是盲目的改變職業的方向。

社會的發展一定會有起伏。職場人的個人成長正是要去跨越這些起伏的波峰和波谷,才能確使職業的發展呈現向上的趨勢曲線。因此,無論疫情的影響多麼大,多麼久,都是暫時性的事件。對於職場人而言,疫情的意義並不是你突然決定轉型的根本動因,而應該是看清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一面鏡子。

你需要做的不是跟風轉型,而是先找準賽道--只有站在高速持續發展的經濟體上,才能成就個人的騰飛;再拓展技能邊界--認準方向,加強和加速學習。

無論是否轉型,經濟和行業發展的暫時停滯,都是思考和學習的機會。在即將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中抓到機會。

飯碗、轉型、副業。。。疫情後社畜的自救


儲備自救:副業剛需

“副業剛需”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詞,是2019年的一個熱詞。副業,無非是年輕白領想賺更多錢,中年職場人想給自己留個後路,全職在家的寶媽想找個賺零花錢的機會。說剛需嘛,就開始變味了,帶著濃濃成功學、微商學的味道。

但在2020年的後疫情時代,副業—或許將成為一種社畜自救解決方案,擺上檯面。

“馬雲叫我還花唄,房東叫我交房租,銀行叫我還貸款,國家叫我在家睡覺,政府叫我不要開工。”雖然是段子,卻也是很多社畜真實的生活寫照。


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影視行業從業者們,紛紛在朋友圈賣起了口罩、護目鏡、化妝品代購,影城員工,還是要遵循院線和影管公司的指派,在朋友圈賣影票兌換券和賣品套餐,蘇寧影城的員工還會推銷一些蘇寧易購上的產品。迫於生計,也有一些小演員們加入了直播帶貨的大軍。


無論是做微商,還是賣生鮮,無論是寫小說,還是淘寶客,無論是對額外收入的渴求,還是來源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副業都將不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故事,而是一條值得擁有的Plan B。


飯碗、轉型、副業。。。疫情後社畜的自救

副業的搜索直屬在疫情期間的熱度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