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很多人喜歡讀書,但是從來不挑書,讀了很多沒用的書。

我以前讀書也很隨意,實際上,這樣對自己的提升是沒有好處的。

後來我漸漸明白,讀書必須有目的,以至於在選書上我們也不能馬虎。

其實選書和企業選員工的邏輯是差不多的,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們不妨當一回“老闆”,選一選自己需要的“員工”(書)

用面試來比喻,選書,我們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 明確目的:我讀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 挑選簡歷:快速找到匹配的書籍
  • 員工面試:對書籍進行進一步的篩選
  • 員工評級:評估閱讀難度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1.明確目的:我讀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企業出現的崗位空缺或者開展新業務,往往需要招聘新的員工,而招聘新員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用工需求,讀書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先明確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過讀書的2個目的:第一種是為了獲得資訊而讀書,第二種為了提高理解能力而讀書,只有第二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作者對閱讀是這麼定義的:“這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不管我們出於什麼目的,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目的,例如

  • 我想系統地瞭解某個行業
  • 我想學習某個技能
  • 我想了解最新的技術
  • ……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2.挑選簡歷:快速找到匹配的書籍

明確了“用人需求”,我們便能將這次“招聘”繼續下去了,接下來就要開始“挑選簡歷”了,

找書的方法有很多,平常大家用得最多的想必是各種平臺書單推薦吧,除此之外,以下三個工具是我比較推薦用來找書:

①噹噹網

噹噹的榜單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書工具,PC版和APP都能查到各個分類下的排名情況。

相對APP,我更傾向在PC端去查詢,因為查到的內容更加全面,篩選的維度也比較多。

相信大家平常應該是用手機居多,我以心理學這個類別為例,演示下我查詢到的榜單情況。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②豆瓣讀書

豆瓣讀書是第二個我要推薦的,因為豆瓣有一套書籍的評分系統,可以方便我們評估書籍的質量。

比如我前面的提到的營銷類的書籍《營銷管理》,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分,可見這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③得到APP

得到去年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可以直接搜索書籍裡面的內容,這簡直是神器。

比如我搜索“如何學習”,通過搜索結果,我們就可以查看《如何學習:成就你的終身學習力》的多個章節,而且你還可以直接查看對應的內容,但最多可以瀏覽全書的10%。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3.面試員工:對書籍進行進一步的篩選

通過前面兩個環節,你已經初步鎖定你要“面試”的“員工”了,對於我們選中的書,我們通常還要問下“它們”這幾個問題

①你叫什麼名字?——作者是誰?

每個專業領域都有頂級的專家,選書的時候必須看下作者是誰,一般知名的專家的作品在質量上是相對有保證的,比如營銷領域的菲利普科特勒,講思考方法的大前研一,講企業經營的稻盛和夫等等。

②你哪裡畢業的?——來自什麼出版社

出版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書的質量,就像我們選員工比較偏向選名校畢業的一樣,而且每個出版社都有一些比較擅長的領域。

比如堪稱出版界貴族的中信出版社(經管類),國內古籍龍頭中華書局(文史類),文藝青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社科類)等。

③工作年限多久?——更新到第幾版

書籍的再版次數就像員工的工作年限,工作年限較久的員工通常擁有較多的經驗,很多暢銷書都是一版再版,這種一直在更新版本的書籍也是質量較高的。

比如《心理學與生活》(19版本),《思考的藝術》(11版),《溝通的藝術》(15版)。

④誰推薦你過來的?——名人推薦

我們招聘員工,如果是知名企業家推薦過來,我們必定會比較重視,選書也一樣,書的推薦人,推薦語都是一些值得參考的信息。

⑤能否介紹下你自己?——文章序言

如果你拿到書籍了,那麼務必認真看下作者的序言,這個絕對是全書的精華,序言部分就像書籍的“自我介紹”。通常你關注的問題都會在序言中有所闡述,有些用心的作者還會特別介紹每個章節的重點內容,同時告訴你如何使用這本書。

⑥你有什麼技能?——文章目錄

很多人看書常常不看目錄,拿到書就從第一頁開始讀,殊不知書籍的目錄像員工的工作技能展示,要格外留意。

在正式閱讀之前,我們一定要通讀目錄,看看作者是怎麼組織內容,不同章節有什麼邏輯關係,哪些部分是核心內容?

通過這6個問題,你基本能對這個“員工”有個初步的判斷。

通常第1~4步,在沒拿到書之前我們通常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相關的信息,第5~6步要拿到書才能進一步評估。

不過大家還記得上面提到的得到APP這個黑科技嗎,除了搜索相關內容,我們也可以用來閱讀書籍的序言和目錄,真是不能再方便了。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4.薪資談判:評估閱讀難度

通過前面的3個步驟,我們對“員工”的大致情況已經非常瞭解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薪資談判”了

所謂“薪資談判”就是評估書籍的閱讀難度,很多時候,我們拿到一本書,讀著讀著,發現太難,最後讀不下去。

所以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可以先做個簡答的評估。

我們可以借鑑北美教師給小孩子選書的一個原則:5個手指原則(Five Finger Rule)。

這個原則本來是用來給小孩子選書用的——隨機找出書中一個正文頁面,讓孩子去讀,如果出現一個生詞,則豎起一個手指,如果5個手指都豎起來了,這一頁還沒讀完,說明太難了,需要換一本書。

我發現這個方法用在成人選書上,也是可行的,不過要做一些調整,把“生詞”換成“概念”。

具體可以這麼操作:

①隨機翻開一本書第一章的隨機一頁,開始閱讀。

②當這一頁有一個概念你不是很懂,就豎起一個手指,以此類推。

③如果直到豎起5個手指,你都還沒讀完這一頁,那我建議你可以先暫時先放棄這本書的閱讀。

雖說出現難度太高,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上網查閱這些概念,但這無疑增加了閱讀此書的難度。

所以不妨先放棄這本書,選擇3個手指難度書來閱讀,有一定難度,但也不至於太難。


這樣選書,爛書基本和我無緣了,高質量的閱讀源於高標準的選擇

結語:選對書,在學習上你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匹配的“員工”,可以開始正式閱讀了。

每次一次選書,都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選對書,可以讓你在學習上少走一些彎路。

而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本書是為你而準備的,你只需用心尋找,你找到了它,你便找到了自己。


我是@飛翔的海馬,80後知識獵人,專注知識管理與認知升級。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如何學習,用學習活出100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