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谈到自己家乡的这些历史名人,他们的家乡的骄傲,也是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家乡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几位?

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谢继科字哲甫,明常乐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山东登州府推官。旧例役差,豪门与百姓不平等。一般均由普通百姓充役,豪门均免。继科至,为均役法12条推行之,从此所有人一律平等。

入朝为刑部郎中。后又任广东琼州知府。万历四十二年,设双龙头于泉井中,泉从龙口涌出,引水灌溉于田。万历四十三年,在琼州金粟亭中首建书院。有书舍10间,讲堂1座。集名流与诸生朝夕讲习。人称为苏轼复出。

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彭蠡(1146-1200),字师范,号梅坡。在家庭的薰陶下,从小刻苦攻读。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涉猎多科,大凡诗文、音乐、书法等,尤其对乐律研究颇有造诣。南宋淳熙四年(1177)得领乡荐。

朱熹知南康军时,彭蠡与兄长彭寻、儿子彭方慕名从游,相聚甚欢。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后,特聘彭蠡为白鹿洞书院经谕,负责讲解儒家经典《四书》和《西铭》,所以说,彭蠡不光是朱子的学生,也是白鹿洞的先生。

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王雱(1044-1076年),字元泽,汉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王雱明确认为老子是“大圣人”

其言与孔子“相为终始“, 并主张 在当时应“以老氏为正”, 可谓对老子是推崇备至。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刘凤诰(1760—1830),号金门,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出身贫寒,6岁丧父。乾隆五十四年(1789)会试中第三十名进士。后经殿试得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六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以后,历任朝廷礼部、兵部、户部侍郎,直至太子少保。刘凤诰能言善对,随机应变,民间称其为“江西才子”,乾隆称他为“江西大器”。

这些从江西走出去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你认识几个

彭汝砺。原籍鄱阳,后迁居浮梁县臧湾府前。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高中状元。曾任军事推官、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等职。神宗时为起居舍人,加集贤殿修撰,后任兵、刑两部侍郎。

哲宗时,任吏部尚书,后知江州数月病故。著有《易议》、《诗义》各10卷,奏议、诗文共50卷。其为人刚直不阿,敢于上言。他的文集中有一首《送许屯田诗》,诗中称赞被称为廉吏的宋代浮梁县令许彭年。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历史名人?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