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视里戏曲频道的强推,年轻人还会去深入了解京剧吗?你怎么看?

罕默德


说实话,我对京剧兴趣起源于相声。没错,就是郭德纲、于谦的《黄鹤楼》。

纵使有戏曲频道的强推,相信也没有太多年轻人会关注到京剧。京剧更是每年春晚的保留节目,谁承想现在年轻人不仅仅不听京剧,连春晚都不怎么看了。

以前我对京剧一直有一种偏见,五秒钟说完的一句话一定要唱十分钟,这一点我很不理解。但正是相声里偶尔穿插的一两句唱词让我扭转了这一偏见。

的确,相声作品里的京剧大多带有舞台表现所需要的戏谑,但是把京剧融合到其他年轻人容易接受的艺术作品里,恰恰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京剧产生了兴趣。这正是深入了解的前提。

所以我认为郭德纲不仅仅救了相声。


M78星云逮虾户


我是深受家里老人影响喜欢上看戏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农村并没有很好的条件让大家走进剧院去听戏,大部分的人还是通过戏曲频道去看戏、听戏,那时候我记得我爷爷能看一天的戏曲频道。而且我也是从电视上了解戏曲,喜欢上戏曲的。

网络发达的今天,宣传戏曲的渠道也相应拓宽了,我个人来说也很少去打开电视去看,作为一个年轻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例如B站,直播,微信等去看这些演出。

去年去剧院看了数十场京剧,发现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还真不少,这说明戏曲宣传还是走进了年轻人的圈子,有时候我的很多朋友说我有一个老灵魂,说在印象中中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大爷大妈比较喜欢看,说实话就比例上来说确实是这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戏曲事业的发展也在顺应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力求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像现在很多曲艺、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传播,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几天看了上海京剧院的直播挺有意思,作为一个京剧爱好者,希望这样的直播能够经常进行。之前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京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它并不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做到大众传播,人人都能欣赏,就是因为它这种独有的品格,才能保持它的魅力。





胡二猪猪


以我的经验,看戏曲的人,都是有点年纪有点阅历,有点文化的人,而且生活稳定,心胸开阔,性格恬淡的人。

年轻人血气方刚,思想奔放,正是人生之中要拼搏的时候,生活节奏和戏曲的节奏是不合的,所以不用强求年轻人喜欢戏曲。

年轻人要有一部分人把戏曲当职业,保证从业者的人数,毕竟戏曲是专业性强的行业,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戏曲不是大众艺术了,他也不可能进行大众传播,他已经是小众艺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定位,就像摇滚乐,他的艺术形式只是适用于特定人群的,所以也不必担心会消亡,年纪大的戏迷老去,自有下一个年龄段的人顶上来,自有人自动成为戏迷的。

戏曲频道要保留,从业者要有舞台,只要保持演出,有平台能看到戏曲艺术,就会 有人转化为戏迷,不需要强推,那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工作。


三尺青


看戏曲的人,都是有点年纪有点阅历,有点文化的人,而且生活稳定,心胸开阔,性格恬淡的人。

年轻人血气方刚,思想奔放,正是人生之中要拼搏的时候,生活节奏和戏曲的节奏是不合的,所以不用强求年轻人喜欢戏曲。

年轻人要有一部分人把戏曲当职业,保证从业者的人数,毕竟戏曲是专业性强的行业,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戏曲不是大众艺术了,他也不可能进行大众传播,他已经是小众艺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定位,就像摇滚乐,他的艺术形式只是适用于特定人群的,所以也不必担心会消亡,年纪大的戏迷老去,自有下一个年龄段的人顶上来,自有人自动成为戏迷的。

戏曲频道要保留,从业者要有舞台,只要保持演出,有平台能看到戏曲艺术,就会 有人转化为戏迷,不需要强推,那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工作。


用户52728647338


本人是个忠实戏迷。

目前即使电视强推 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少看戏曲。

当他们拿住遥控路过戏曲频道时候根本不回去停留,现在多数年轻人都追歌星,直播平台的大主播,看看泡沫电视剧。多少都有点崇媚洋外,甚至我还听到年轻人把戏曲和落后画上了等于号。而他们深不知我们的中国戏曲有多大的魅力。

戏曲的:唱念做打手 眼 身 步法,他们歌星是谈不上可比性的。而本人听说反而国外有很多人表示对我们的京剧深感兴趣。

从我的角度看还是鼓励年轻人在闲余时间还是应该多多关注一些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 必定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需要精通 ,最起码要略知一二吧!

国家近几年也非常给力 大力宣传文化

开展戏曲进校园等等之类的推广。

我相信只要你接触他 你一定会爱上他

最后祝愿我们的中国戏曲能够源远流长 万古长青!



爱戏的飞子


我是梨园人生,一名戏剧行业从业者。

楼主的问题很实在,也很现实。

我个人认为确实需要强推,再不推,这些非遗文化真的没救了。

原因一:没有了解过,更本看不懂。

就目前而言,国家在大力扶持非遗,但是措施还是有限的。不能只靠一些优秀的剧目,人物去吸引别人关注。因为从根本而言,来看的不一定是喜欢这些非遗文化的人,或许只是因为新奇,来看个热闹,从内心而言不一定喜欢。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懂。就比如晋剧,现在很多都是老人们在看,年轻的没有几个,就我个人而言是根本听不懂,在剧团工作了几年了,每次看演出基本靠字幕屏去理解唱词,字幕屏的使用我感觉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以前没有的时候根本不会去看,因为听不懂。虽然对唱的这个剧有些了解,依旧听不明白,所以根本没有耐心看下去。这方面讲,我感觉还是应该加大此类非遗文化的知识普及,就像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戏曲进校园工作,希望把晋剧文化普及给所有学生,慢慢去灌输这些知识,让他们从新奇转变到喜爱。

原因二:非遗文化传承人、从业者逐渐减少,优秀演员少待遇低

多少人喜欢唱歌跳舞,但又有多少喜欢唱戏呢?可以说同样是搞艺术,你看看那些娱乐明星,哪一个不是天价?在戏剧这些行业中,能有几个天价演员?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吧。“戏子”这个词甚至成了贬义词,感觉这个职业都是低人一等。我们团拿过省文华大奖的演员,工资才3000出头,还是临时工待遇,这些能比吗?

所以我认为强推是必要的,普及也是必要的,就像以前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一样,这样非遗文化才能传承下去,要不迟早消失匿迹。

期待您的评论,关注梨园人生,看更多精彩戏剧。


梨园人生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一般不会主动选择了解或观看与戏曲相关的内容。原因如下:

首先,人们的选择性增多了。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听戏曲,而今天,我们不仅有电视节目可以看,还有电影、小视频等多重娱乐方式可以选择,所以人们对戏曲的关注自然也就减少了。

其次,戏曲的节奏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习惯。现代的生活属于快节奏的,年轻人喜欢快餐、短视频这样节奏快的事物,而戏曲的节奏相对是缓慢的,年轻人没有这个耐心也没有时间坐在那儿慢慢品味。

最后,戏曲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能够给他们带来欢乐并且不怎么需要动脑的娱乐形式,比如开心麻花出品的一些列话剧作品。而戏曲不仅仅需要动脑去理解其中的内涵,还需要对当时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充分感受到戏曲中的乐趣。

还有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戏曲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历史背景。戏曲很多都是与古时候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有关系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以往的历史了解并没有那么深入,也没有兴趣去进行研究,所以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没有兴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总之,就算有戏曲频道的强推,年轻人将注意力停留在这个频道的时间也只是换台的一瞬间,所以,对现在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都不会主动欣赏戏曲。


just梦境


其实戏曲越来越小众化,因为本身她不想通俗音乐那样。现在真的没有年轻人喜欢戏曲了吗?答案非也!有些人对戏曲的偏见和看法,会认为看戏这么古老的事情,一定是老年人的消遣之事,年轻人怎么会能那么稳下心来,看这没有鲜肉没有美女还没有趣味的东西呢?其实当你问了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会喜欢戏曲的时候,他们都会说道:戏曲里演出的都是很多的大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也就是“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当你真正接触戏曲的时候,你会爱上戏曲的词,爱上戏曲的曲,爱上戏曲里的感人故事和戏曲的美。这种戏曲文化才是真正有意义、有韵味的精神食粮。


大娱家


说心里话,没有戏剧平台 ,没有戏剧媒体推荐 ,没有戏剧小视频微信与抖音推荐,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去了解戏剧,所以我个人认为:推荐戏剧文化,必须以传媒方式 ,让年轻的下一代有所重新认识 ( 舞台戏剧)










花鼓频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