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著名战将之女的力作,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雪域长歌》

《雪域长歌》是一部关于解放西藏的优秀纪实作品。

在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世界屋脊,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人民解放军艰苦行军、筑路生产、建政平叛,经受了高原缺氧、长期断粮、流血牺牲的重重磨难,最终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边疆史。了解这段历史,有益于后人继承“老西藏”军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去直面人生,战胜困难。打开这本书,这些历史真相会牢牢地吸引住你:

为什么进藏部队,行军时每走三天要退两天?

没有氧气袋和医疗保障,负重三十公斤以上,如何连续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

为什么解放军发给筑路民工的工资,他们却一块钱都得不到?

西藏平叛中牺牲的解放军,为什么比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还要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哪支部队最先喊出来的?为什么成为全军的口号?

作者年仅三岁的姐姐,是进藏第一个牺牲的“军人”? 为什么作者却没有写?

......

《雪域长歌》的作者张小康,是解放西藏的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对印自卫反击战东线总指挥张国华将军之女,张国华司令员是我军功勋卓著、负有盛名的一代名将,作为将军之后,作者采访了数以百计的当事人,用真挚的情感和写实的笔触,再现了解放西藏的真实历史,书中的主人公,从干部战士到翻身农奴,从医生记者到随军家属,毫无修饰雕刻,全部来源于真人真事;对于历史背景的叙写,作者依据权威档案资料,博采精收,严谨详实;书中还展示了大量当年的老照片,多数是首次公开,极为珍贵,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当年部队的艰苦历程、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以及西藏的社会面貌。在当前社会,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也随着人们获取信息便捷性的提高,在记录并展现重大历史事件这一领域,纪实性作品已经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而真实无疑是纪实作品最重要的灵魂,在弘大历史事件的写作方面,《雪域长歌》做出了全新、成功的尝试,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代著名战将之女的力作,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雪域长歌》

大视角下的西藏解放史

1950年初,18军领受进军命令,开始徒步数千里进藏,三万将士历尽艰辛的征程拉开了帷幕,随着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帝国主义长期觊觎并插手的我国西藏领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百万农奴获得了翻身解放,这是新中国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段历史,是18军全体指战员创造的奇迹,他们的付出是那样的无私和悲壮,贡献是那样的厚重,而足堪后世仰视。《雪域长歌》写进军西藏这段历史,不是平铺直叙地叙述历史演进,也不过多掺加作者的评价,而是原汁原味地记载了大量当年18军老兵们的口述,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读者一段一段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作品完全写实且视野广阔,作者把行军的艰难,筑路的艰辛,断粮的痛苦,平叛的残酷,通过众多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真实而全方位地展现了出来,这些亲历、亲见、亲闻,来自当年身居一线的普通军民,他们是18军基层指战员,是地方工作人员,是医生、记者、文工团员,科考队员,是随军家属和翻身农奴,从而把叙事的重心置于真实的事件发生场景当中,触发事物本身所具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作者坦言,正是千千万万的这些普通人,才是解放西藏的英雄。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也必然得到读者的敬重,真实的作品最有生命力。

一代著名战将之女的力作,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雪域长歌》

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真实可信令人难忘

《雪域长歌》记载了众多真实的人物和事迹,极富典型意义,如平叛中因迫降而牺牲的航空兵402机组,孤身与多名叛匪肉搏拼杀的战斗英雄田都来,三零八炮团背着被遗弃的藏民婴儿打仗的小战士,筑路中一炮轰开一万八千石方,顶两万人一天工作量的爆破能手杨茂武,三十七年扎根西藏的女军医石继蓉等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细节非常生动,有如传奇,恰如雪域高原上的点点繁星,闪耀在那一段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令人过目不忘。

作者以诸多典型事例,生动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不仅有18军进藏的全过程,还有“四路向心“进军西藏的其他部队,如青海骑兵支队、新疆进藏先遣连等部进藏的经过;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勘察和建设细节,有1959年拉萨平叛的过程,以及民改后民主建政、土地改革、废除旧币等一系列大事,涉及西藏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堪称全景式地反映了西藏解放的历史。

作为重点,作者大量记载了西藏的雪山高原和民风民俗,用多位翻身农奴的亲身经历,将民主改革前后藏族同胞的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以大量亲情、友情、军民情义的动人事迹,令人信服地再现了民主改革后百万翻身农奴获得新生的真实历史,为了使全书的核心思想得到最有力的体现,《雪域长歌》与其他同类作品不一样,没有请部队首长写序言,只请了一位热地同志作序,热地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是一个农奴。

一代著名战将之女的力作,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雪域长歌》

多写别人,少写自己

因作者身份的关系,很多人很可能会以为,这本书会大量写到张国华将军,将军后人写自己的先辈很正常,也很普遍。张国华将军当年为了以身作则,激励进军西藏的士气,为18军留下了“背女出征”的佳话,作者的姐姐在只有三岁时,在18军已经开始出发的时刻因病离去,被18军看做全军第一位进军西藏牺牲的军人。在以后的进军西藏、建设西藏和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作为大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军政双优,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仅在部队,而且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作者作为张将军的后人,怎么写都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翻遍全书,作者对自己的父亲写的很少,而是饱含深情地写那些基层官兵和普通群众,用最真实的笔触讴歌普通战士、普通群众和民族团结,张将军之女的这种格局,实在非常难得,让我们这些与将军素味平生的百姓非常敬佩,从中可以感受到张国华将军虚怀若谷、以身作则的家风,读罢此书,一股革命英雄主义充盈于心,令人热血沸腾,西藏的解放是无数人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催人泪下,千秋不朽。仿佛听到作者在复述父亲的话:多写别人,少写自己。

真实感人的写作形式与崇高思想内核相结合的《雪域长歌》,是深入了解西藏解放历史、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力作,推荐大家一读。

一代著名战将之女的力作,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雪域长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