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文道《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讀者之間就不要相互鄙視了

喜歡讀書的人常常容易有一種情緒,用我的朋友臺灣出版家詹宏志先生的話來說,叫“人文沙文主義”。所謂“人文沙文主義”是有一種知識分子、文人、讀書人、學者,他們認為只有符合他們心目中某種理念、某種理想、某種品位的好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比如有人說在書城或讀書雜誌上看到的那些書才是好書,而對一般大眾看的那些書會很瞧不起,會不屑一顧,像蔡志忠漫畫《莊子》或是隨便一本育嬰指南,以及任何一個書店都有一大堆的實用性通俗讀物等等。甚至會覺得不止寫這些書的人我看不起,連看這些書、買這些書的人通通看不起。我們有時候可能會怨怪為什麼一個人跑去看于丹的《論語》心得,而不去看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呢?

梁文道《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讀者之間就不要相互鄙視了


我想提醒大家一點,一個人,他看不懂任何更深入的學術著作,他只看于丹的書,只看易中天的書,這既不是一種錯誤,更不是不道德,這很可能只是一種不幸。讀書讀得越多,越發現真正要讀懂我們心目中所謂的經典名著,你可能要有一點運氣。比如你要生長在一個不錯的家庭,有挺好的家庭教育,小學、中學都受到不錯的教育,而且前提是你有受教育的機會。你慢慢走過這樣一條幸運的軌跡,透過教育的養成培養出一種閱讀的能力,這種能力幫助你讀到很多人沒辦法讀進去的書。這時候你可以回過頭,看看那些在看很淺、很通俗書的人,你會覺得他們鄙俗嗎?不是,他們很可能只是不幸,他們不具備這種閱讀能力,即便不具備,也要鼓勵他們讀下去,倘若他不能一上來就讀《論語譯註》,當然是讀于丹。

梁文道《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讀者之間就不要相互鄙視了


每回走進書店,看到那些讀者,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如今在我們這個時代,要娛樂有太多選擇了,而一個人居然跑去看書,表明他不只是抱著娛樂的目的,更是想提升自己。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慾望,就是我要改變自己,要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慾望。一個人從來沒聽過沒看過《論語》,今天他拿起了《于丹心得》看的時候,你能夠體會他那種又卑微又偉大的慾望嗎?作為一個讀書人,為什麼不能欣賞他呢?


梁文道《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讀者之間就不要相互鄙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