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和留在單位哪個好提拔?

華143476616


留在單位是任實職,鍍金則是錦上添花。如果想升得快,爭取去掛職。


安平西橋



磨盤石500


之前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想提拔先下基層去掛職,可以說單位讓你去掛職的目的就是回來提拔你。但現在掛職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的現象,為的是加強基層專業工作能力,還能鍛鍊人才,回來之後提拔就不是一定的了。我就是一個剛從鄉鎮掛職回來的幹部,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說,掛職生涯對我個人的素質是有提高的,但是回來之後會感覺到跟原單位的有了一定的距離,可能領導在提拔幹部的時候也會有個人感情的傾向,從這點來說掛職可能是對職業生涯的一種耽誤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強哥天天看


相比較掛職和留在原單位,提拔更看重個人能力、運氣。

掛職的意義

掛職是行政機構培養幹部的重要方式,旨在通過選取機關工作人員(一般是公務員)到其他行政、企事業單位進行崗位鍛鍊、增長才幹,為幹部任用提供做準備。因而,掛職的意義就分為以下兩種。

  • 一是“鍍金”。

通俗點說,即是去掛職的工作人員個人能力、業績、品行都沒有問題,也有足夠強大的“靠山”支撐其繼續往上進步,但是某些方面的工作經歷不足,所以要去掛職一段時間,為自己的履歷“錦上添花”。

  • 二是組織重點培養。

掛職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基礎就是組織為了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才,通過掛職鍛鍊重點培養一批幹部。這種“培養”渠道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下基層”,也即通常所說的“下掛”,就是到級別、環境等低於現有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的地區,比如地市級別的幹部到鄉鎮政府掛職鍛鍊,增加基層工作經歷。

第二種是“向上走”,也即通常所說的“上掛”,就是到級別、環境高於現有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的地方,比如鄉鎮政府的後備幹部到市委各個部門掛職鍛鍊,提升工作能力,增加個人工作閱歷。

無論是哪種渠道的掛職,都旨在“增加履歷”,為幹部的任用提拔添加籌碼。

提拔的必備要素

  • 第一是能力。

現在的幹部提拔任用機制更加嚴謹、規範,基本圍繞“任人唯賢”而非“任人唯親”,所以工作能力是前提。沒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即便組織想要提拔,也擔心提拔之後不能勝任工作而被打臉。

  • 第二是品行。

職位越高,需要匹配的“品德”也就越高。畢竟,職務越高,權力也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如果沒有與之相恆的品德,那麼危害也就越大。任何一個組織提拔一個人都不想是讓他搞破壞的。

  • 第三是業績。

有能力又有足夠良好的品行還不行,得有能夠擺到檯面上說的“業績”,也就是工作成績。“任人唯賢”的前提是得有一定的業績讓人知道足夠“賢”,這也是前幾年“面子工程”的產生根源。

  • 第四是人脈資源。

應該說提拔所需要的人脈資源分了兩大塊。

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助力,即已經走上重要領導崗位的“貴人”,也是我們走上領導崗位的“伯樂”。他們未必會是今後職業生涯中的“靠山”,但在晉升提拔的路上絕對需要他們的助力。

第二塊是組織考察中的一塊——群眾基礎。如果我們的人品不差,平時與同事交往也夠謹慎小心,沒有得罪“小人”,那麼在晉升提拔的路上也是可以順風順水的,或者在組織考察座談的時候得到較高的評價和讚譽,否則,如遇小人當道,一個舉報電話或一封“莫須有”的舉報信,就有可能使得前程盡毀。

掛職和留在原單位,究竟該選哪個

以當前的身份為重點進行討論。

  • 如果已經是“後備幹部”,也就是說已經進入領導想要提拔的人員名單中,那麼建議還是留在原單位的好,在原單位努力工作,好好協助配合完成工作任務是第一要務,把業績做得漂亮點,或者表現好一點,領導的眼睛雪亮,晉升自然水到渠成。

  • 但如果還不是後備幹部,或者說單位內已經有人佔著這些名額,而你無論是能力還是人品都說得過去,領導也很看重,現下有掛職鍛鍊的機會,自然選擇掛職,增加工作履歷不說,多認識一些不同層級的同事也是好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一朵朵花海


前年,單位有個正處去掛職,之後有人議論說“現在掛職不能進常委了,去了就是掛在那”。

但正處掛職回來後會怎麼安排,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

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正處回來以後,相信會有不錯的安排。如果運氣好,說不定就在系統內的哪個單位安置了。

.

這種就屬於出去披層金的,前面、後面、中間的路都已經鋪好,就等硬件往上湊了。

對這種來說,掛職是最快、最好的提拔通道。即使在當地進不了常委,對他也沒什麼具體的影響。

(即使能進常委,在當地沒人脈沒基礎也成不了什麼事)

***

前年,有個同學被安排下去扶貧了,現在不知回來沒。這兩年扶貧任務重,不讓提前回來。

雖然走的時候上面跟他說“扶貧回來優先提拔”,但其實也不是“一定提拔”。

大家心裡都明白,提拔這事,“優先”不等於“一定”——即使有位置。

同學只有幹勁、能力,卻無“上進資本”(沒人脈,不會跑),扶貧回來後提拔的事估計也費力。

.

提拔這種事,更多的還是得靠關係。如果沒關係,就得靠個人的活動能力。

現在有能力、有學歷、有資歷的擠滿了各個角落,只要沒出過問題的,提哪個都說得過去,不一定非要掛過職的。

大家都想進步,沒人想留在原地“為單位無私奉獻”,所以競爭顯得尤為殘酷和激烈。

***

單位還有一個掛職回來的正處。

他博得單位老大的歡心,被安排了個好位置。但他不好好幹,整天折磨人,民怨沸騰。

老大沒辦法,一是為了平息單位人的怨氣,二是為了再給他個機會,就讓他去掛職。那時候是可以進常委的。

結果他到了當地仍然不好好幹,搶別人功、奪別人利,搞了個烏煙瘴氣,名氣大到一直傳回了北京原單位。

.

掛職回來後不久,他便吃了個小小的處分。即使是“小小的”,也極大地影響了前進的道路。

後來單位給他安排了實職,但他還是不好好幹,拼命折騰,搞到全單位十個人裡有九個半恨他。

說實話,一個人活到這地步,還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

.

後來,因為他搞得實在太過“紅火”,一把手實在是沒辦法,正好有個垃圾部門出了個缺,趕緊、馬上、立刻把他踢了過去。

去了以後,也是預料之中的一通胡搞,沒到一週就翻天覆地,被人當成笑話傳遍了整個系統。

接下來,也是預料之中的一通胡搞。雖然也有人對他良言相勸,但他更願意聽那些一心耍他的人的話。這也實在是沒辦法。

那個本來就是垃圾部門的部門,在他去了以後,更是往“腐爛垃圾”方向發展了。

他雖然掛過職,現在卻只能整天泡在垃圾堆裡——甘苦自知。

.

忘記說了,他在系統的頂端——部委也有一批敵人,好像以前被他坑得不輕。

就這樣的人,親爹端個梯子來,也把他扶不上去啊。

.

總之,如果要問掛職還是原單位提拔得快,這個見仁見智吧。

掛職肯定是很好的資歷,但最好身邊能有一些願意幫助自己的人。

如果單位沒什麼資源,自己也不善於搞關係,但又想進步,那去積累些好的資歷,也是不錯的選擇。

平時工作中好好表現,站好自己的崗,維護好周圍人的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也許雜談


提拔是每個職場人夢寐以求的事,提拔不僅會帶來職位的變動,薪酬的增加等明顯的好處,還會帶來名譽的提升,影響力的提高等隱性的好處。但是提拔也不是那麼容易,需要具備幾個重要條件。1、任職資格。對於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基本都遵循這個硬規則。副科提正科需要在副科職位至少幹滿三年,正科提副處需要在正科職位至少幹滿兩年等等。副處提正處要求就更高了,除了年限要求外還要有至少兩個副處職位的經歷,沒有滿足任職資格條件想提拔的就要走破格提拔的程序,在目前情況下是比較困難。2、能力和資歷。以前行政事業單位提拔時喜歡搞論資排輩,誰的資歷老誰先上,近幾年這個趨勢也被打破了,用人的基本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能力+德行成了提拔的關鍵因素。同時,中國畢竟是人情社會,論資排輩的舊思想難以杜絕,有些單位還有這種情況。3、領導的認可。除了會做事外還要會做人,尤其是要懂得如何與領導特別是一把手搞好關係。領導認可你了,就會給你機會表現,就著你的成績隨口幾句肯定的話就能讓你脫穎而出。瞭解這幾個條件了,再來看掛職和留任對於提拔的可能性。掛職的好處是可以增加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經歷,相比留任,對於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比較有利,年輕幹部比較適合。但是掛職也有風險,一般是一年或者兩年,工作與單位脫鉤,福利待遇考核都要掛職單位,如果掛職單位領導不喜歡,不待見的話就比較麻煩,這個要看怎麼為人處事了。此外,如果原單位主要領導變動也會極為不利。可能會錯失與新領導接近的機會。留任對於年紀較大和能力較強的幹部來說也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瀟湘真人2


掛職這個問題問的好,說明你很聰明,自己不能確定的事項找網絡 ,現在網絡確實有高人,從回答問題看,今日頭條比較好,回答專業,回答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不知你是從事什麼行業,從我個人經歷和身邊事看,首選去掛職。掛職在很多單位爭不上,你有機會建議你堅決去,克服一切困難去,對你個人發展是絕對有好處的。

掛職的好處:

一是掛職換了工作,換了環境,不說別的,就這點你為了適應肯定很邁力,促使你學習適應,這就給了很大的學習動力。

二是掛職一般提半級,參與管理,開會多,議事多,必然你就見的多,看的多,聽的多,這一切必然迫使你學的多。掛職給你一個務實的鍛鍊空間,逼著你適應,但具體又沒工作責任壓力,其實就是虛擬領導,掛而不管,多好的鍛鍊機會。

三是原則上掛職是有目的培養管理能力,也是後備,實踐檢驗掛職是要提拔快一些。建議你在掛職期間還是要好好表現,掛職單位給你一個好的評價。

四是如果年輕一定積極參與。無論掛職還是在單位工作,實幹,能力是第一位的。希望珍惜擁有,勤奮上進,努力肯幹。在精力身體時間許可的情況下,還是撲下身子,擼起袖子,把自己的工作做的紮紮實實,有模有樣,積極創造發展條件,掛職僅僅是培養鍛鍊自己的一次機會。

一切做人第一,德才兼備發展自己硬道理,把工作幹好,把事幹好,盡職盡責,善待一切,平安吉順,全家幸福才是人生追求目的。,其他只是謀生手段。


三劍客v0


掛職對於許多人來講,都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多半情況下,去基層掛職鍛鍊,就意味著可以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在下去掛職之前,已經有提拔的動向和機會,只不過是某些條件還不具備,或者有競爭關係的對象條件比自己還好,去基層鍍鍍金,回來直接提拔。

掛職鍛鍊一般都是兩年,能增加基層經歷,也能給自己增加政治資本,比如扶貧、對口幫扶、支援老區建設等,這也是破格提拔,或者和政治資歷比較老的人競爭的有利因素。掛職鍛鍊的幹部,已經有提拔意向,掛職期間在原單位提拔的都不少。即使不能提拔,也會轉實職,或者轉重要崗位,掛職結束後,在短時間內得到提拔任用。

當然,事無絕對。也有的在掛職期間,原來的機會消失了,被別人捷足先登,掛職回去以後,反而沒有了競爭的機會和提升的崗位,需要重新排隊,或者提拔到外單位的相應崗位。有的慘一點的,甚至原來的崗位都被人擠佔,回來以後被擱置。這種情況下,一般出現在單位主要領導出現大的變動,對掛職人員有利的人和事發生了變動。如果對上層領導動向沒有把握,或者對單位的政治生態不放心,建議還是在單位按部就班提升,輕易不要出去。尤其是越到基層,掛職的意義越小,掛職的保障性越小,掛不掛職,其實對個人提升影響不大。


30秒電影劇集


掛職對於許多人來講,都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多半情況下,去基層掛職鍛鍊,就意味著可以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在下去掛職之前,已經有提拔的動向和機會,只不過是某些條件還不具備,或者有競爭關係的對象條件比自己還好,去基層鍍鍍金,回來直接提拔。

掛職鍛鍊一般都是兩年,能增加基層經歷,也能給自己增加政治資本,比如扶貧、對口幫扶、支援老區建設等,這也是破格提拔,或者和政治資歷比較老的人競爭的有利因素。掛職鍛鍊的幹部,已經有提拔意向,掛職期間在原單位提拔的都不少。即使不能提拔,也會轉實職,或者轉重要崗位,掛職結束後,在短時間內得到提拔任用。

當然,事無絕對。也有的在掛職期間,原來的機會消失了,被別人捷足先登,掛職回去以後,反而沒有了競爭的機會和提升的崗位,需要重新排隊,或者提拔到外單位的相應崗位。有的慘一點的,甚至原來的崗位都被人擠佔,回來以後被擱置。這種情況下,一般出現在單位主要領導出現大的變動,對掛職人員有利的人和事發生了變動。如果對上層領導動向沒有把握,或者對單位的政治生態不放心,建議還是在單位按步就班提升,輕易不要出去。尤其是越到基層,掛職的意義越小,掛職的保障性越小,掛不掛職,其實對個人提升影響不大。



職言管語


掛職是在掛職單位或地區擔任領導職務,掛職期滿後一般都要返回原單位工作;而留在單位只是正式工作,相當於留在單位的正式編人員。

1.不論上級到基層掛職,還是基層到上級掛職,都會安排領導職務。

掛職鍛鍊一般包括上級機關到基層掛職,基層幹部到上級單位掛職,同級單位到西部地區或偏遠地區掛職。但不論哪種掛職形式,在掛職之前都會任命為掛職單位的領導幹部。並且,掛職是上級機關幹部積累基層經驗最主要的方式,因為幹部任免條例規定,提拔擔任副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都要求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而對於上級機關幹部來說,到基層掛職鍛鍊是積累基層經驗最直接的方式。

2留在單位和掛職是有很大區別的,掛職是有明確規定的,而留在單位往往都是由各個單位自行掌握。組織人社部門規定。

3.掛職期滿以後都要返回原單位工作的,除非組織部門給你繼續任命掛職單位的職務。

掛職期滿以後,肯定是要返回原單位的,因為你就不屬於掛職單位的幹部,除非掛職期滿後再為你辦理調動或者任命手續。當然了,對於部分掛職幹部來說,原本的目的就是到基層任職,只不過是基層工作年限或者資歷不夠,只能是先通過掛職來積累經驗和資歷。比如,想任命市直機關一名領導幹部擔任副縣長,但由於這名幹部不夠兩年基層工作經歷,這樣就先以掛職的形式,擔任兩年掛職副縣長,掛職期滿後再正式任命為副縣長,這種情況下,由於原本目的就是擔任副縣長,那麼掛職期滿後繼續任命副縣長就可以留在掛職單位了,成為了掛職單位正式的領導幹部。

總之,掛職和留在單位的關係都在保留在原單位,但掛職都要擔任領導幹部,而留在單位僅僅是去工作,屬於單位的正式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