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2020年02月18日 | 第【634】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成事者,不冒險

--張大寬


“想幹成一件事情,哪有不冒險的!”

這句話經常能聽到,尤其是昨天,我說復工之前,一定要做好防護,畢竟,感染的代價太高,你承受不起。

有人說,幹事情哪有不冒險的,不冒險能成事嗎?

可你知道嗎?想幹成一件事,正確的做法,恰恰是不冒險!

沒錯,我說的是“不冒險”!

不冒險,才更有機會成事,冒險,反而會讓你“沒機會翻身”,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面,我用一個真實的例子,告訴你,正確的成事姿勢,是不冒險。


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不冒險的李嘉誠

初生

1950年,那年李嘉誠22歲。拿著在塑料廠工作攢下的7000元,又從親戚那裡借了四萬多元,湊夠了伍萬元,李嘉誠開辦了自己的橡膠廠:長江塑膠廠。

他生產的塑料花迅速走紅歐美市場,並搶下大量的市場份額,幾年時間李嘉誠的長江橡膠廠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廠,被人稱為“塑料花大王”!

這個故事,是我們都熟知的,都知道,李嘉誠的第一桶金,就是通過塑料花賺來的。

兜裡只有7000元的他,就敢借債幾萬元開工廠,在很多人眼裡,這的確是冒險的舉動。有人說,要不是當初敢冒險,李嘉誠會有今天嗎?

還有人說,想賺大錢,想辦大事,就得有冒險精神,不冒險,咋成功呢。

真的嗎?

如果你也這麼想,你肯定沒有仔細去看過李嘉誠那段時間的經歷。只關注了他借錢辦廠,沒有注意到,辦廠之前,他都做了什麼。

李嘉誠傳裡面,對這一個階段,有詳細的描述。

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那年,是他22歲。我們把時間線,往回拉5年,從他17歲開始說。

李嘉誠十七歲那年,他找到一份為五金廠當推銷員的工作,也就是今天的街頭推銷員。在這之前的兩年裡,他一直在舅舅的鐘表鋪打工。

在他離開他舅舅的鐘表鋪時,已經不再發愁家中五口的一日三餐,因為他已經完全掌握鐘錶裝配技能,且對這一行業已經沒有什麼神秘感了。

來到五金廠的工作,是銷售白鐵通,主要客戶是街邊的雜貨鋪,可這個競爭可不小啊,自己新入行,還有其他老人,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

於是,他琢磨,另闢蹊徑,把視線轉移到了另外一些進貨大戶,酒樓旅店。另闢蹊徑,與其他推銷員打差異化。

結果呢?可想而知,大獲成功,一次就賣出去了一百多鐵桶,隨後,他又把視線瞄準中下層家庭,向他們推銷,而選擇的戰術是直接找老年人推銷,他們沒事,還能口碑裂變。結果呢,一樣大獲成功。

他說,“要別人買你的東西,不想被推掉,就必須在事前想到應付的方法”

僅僅當街頭銷售這個職位,李嘉誠就幹了一年時間,在這一年時間裡,銷售水平突飛猛進。而一年後,18歲的他,晉升為五金廠的總經理,管理二百多名工人及二十多名職員。

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跳槽

一次機緣巧合,李嘉誠偶遇了萬和塑膠褲帶公司的總經理王東山。

他們見面的時候,輕便耐用,物美價廉的蘇交通,還是個新鮮玩意。一經面世,就廣受歡迎。

也正是因此,李嘉誠在推銷的時候,吃了閉門羹,別人不要他的塑膠桶了。

當他看到這個產品時,他也覺得,鐵桶窮途末路了。同時,他也看到了希望。

王東山希望李嘉誠去他的廠子裡,且給他高薪。還給他分析,鐵桶肯定是夕陽產業,塑膠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不能坐以待斃啊。

他決定離開,他向五金廠的老闆提出了自己的忠告,辦廠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必須轉型,不能吊死在一個鐵桶上。

可五金廠的老闆並沒有聽他的建議,差點倒閉。

就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才想起了李嘉誠說的,可以考慮轉型五金鎖具,就這樣,這家廠子又活了。

李嘉誠,帶著他王牌銷售的經驗,來到了塑膠廠,並輔助老闆,隨時根據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線,確保產品暢銷。

李嘉誠自己對“打工”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為賺錢餬口,向老闆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自己的事業。”李嘉誠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有了壓力,才會有張力衝力,才會有奮發拼搏。

就這樣李嘉誠只花了一年時間,業績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為全廠營業額最高的推銷員。他當時的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七倍。老闆以營業額計算,派發年終花紅,李嘉誠排在第一位,花紅高出第二位七倍。這比總經理的分工還要高,這時候,老闆犯難了,這麼高的提成,怕其他人有意見。

李嘉誠說,給我和第二名一樣的分紅就行了,這樣大家都沒意見。

待到他二十出頭時,就已經升到了打工的最高位置,也正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居高臨下,讓李嘉誠有機會縱覽塑膠生產經營的完整過程,有機會接觸整個生產程序。

藉此機會,他開始拜師學藝,不,應該說是偷師學藝。他仔細的瞭解了整個生產程序,並了熟於心。

在這個階段,李嘉誠不但將自己的銷售能力練得爐火純青,還將塑膠產品的生產工藝了熟於心。


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創業

再將時間撥到1950年,這年的5月1日,22歲的李嘉誠終於辭去塑膠廠總經理一職,拿著自己的七千餘元,又向舅舅,叔父,堂弟加了四萬七千多元,湊足了5萬港元,創辦了自己的長江塑膠廠。

故事到這裡,還沒完。

這時候的長江塑膠廠,主要生產的是塑膠玩具,以及家庭用品。

除了長江塑膠廠這個招牌,以及李嘉誠頭腦是新的外,其他都是舊的,設備、產品、等等,都是舊的。

這樣運轉了幾年後,塑膠製品開始趨於飽和,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盈利空間了。

這時候,他發現,香港人造花廠,生意火爆,悶聲發財。於是,他派出他的女子第五縱隊,潛入人造花廠,偷師學藝。

1957年年初,李嘉誠閱讀了一期《當代塑料》,看到一段消息,說意大利一家公司生產製造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場。

還愣著幹啥,走!

馬上訂機票,飛往意大利,探訪那家塑膠公司。到了之後,就報名當雜工。

每天收工之後,他就回到旅館,把每天看到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徵,都一字不落的記錄下來,梳理流程。

當他掌握了所有技術要點之後,立刻回到長江廠,召集員工攻克技術,安排生產。

再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贅述了。


想幹成一件事,哪有不冒險的?;錯了!成事者,不冒險


這裡面,壓根沒有風險的事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相信你也看明白了,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壓根一點風險都沒有冒,

甚至是把風險拿捏的死死的。

從舅舅的鐘錶行辭職,是掌握了技術,能夠滿足溫飽。

去五金廠打工,修煉了自己的銷售能力。

跳槽到塑膠廠,掌握了塑膠生產的技術以及供應鏈。

到這裡,產品怎麼做,已經瞭然於心,產品怎麼賣,也爐火純青。

再到後來轉型塑料花,銷售渠道現成的,生產線現成的,工藝流程已經掌握了,就剩下生產了。

試想一下,這個時候,他自己創業,有風險嗎?

哪裡有風險啊!這裡面沒有一步是“賭”,都是把需要的條件提前設置好,再進入下一步。

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不冒險的人,都是善於掌控風險的人。

只有主動掌控風險,才不會讓自己沒有翻身的餘地,才有機會把事做成。

以後,千萬別再冒險了,去做一個掌控風險的人。別讓自己輸不起!


我是大寬,餐飲諮詢顧問。

深度學習 | 充分支持 | 深度鏈接

加入2020年付費讀者群 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