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小說中總是窮酸書生遇到狐妖?原因很有趣

《聊齋志異》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寫到狐狸、狐仙、狐狸精的,就有七十多篇,佔總數的百分之十四。在寫狐的篇目中,又有三十多篇專寫“人狐情未了”這類主題。也就是說,如果你生活在《聊齋志異》的世界裡,在路上陸續遇見過一百位書生,那麼其中就有六位與狐仙有過偶遇的故事。這種概率雖不一定特別高,但在書生與動物的戀情故事裡,狐仙顯然博得了頭籌。不得不說,人狐戀情確實是古人居家、旅行與交遊的必備八卦。

為什麼古代小說中總是窮酸書生遇到狐妖?原因很有趣

​就像人間的婚姻一樣,有的人結婚出於真情,有的出於利益,有的出於指腹為婚,有的出於無可選擇,將就著過。人與動物相戀,原因大抵也不出此範圍。人狐戀本已獨闢蹊徑、異類冠絕,而如此種種,非沖決世俗的羈羅教網不可。

凡事宜反求諸己。那麼,就人的角度而言,為什麼會愛上狐?

愛上狐仙的人,常是書生。這類人通常年輕,血氣旺、精氣神佳,容易導致狐仙勾引。而且有時頭腦簡單,極容易相信陌生人。何況,書生整日待在書齋內,醉心科舉功名,社會事務、人情世故都不夠練達,更不像樵夫、農民或者老和尚、資深道士那般,擁有豐富的江湖經驗和驅魔知識。面對幻化為人的狐仙,書生們自然不懂如何辨識。即便是資深的道士,也不一定能降服狐仙。就像《醜狐》裡的那位貼符作法的道士,面對狐仙攪局時,也一樣嚇得落荒而逃。

不過,我們也不能對人過於苛求。有時候,人狐戀的關鍵原因,可能還不是出在人的身上。狐狸長相本就妖媚,遠超其他動物。至少很難聽說有人戀上狗仙、鳥仙。

在自然屬性上,狐狸就有不可複製的先天優勢。繼而,狐已成仙,仙即不老,永葆青春,那魅力可有多大?即便是成妖的狐,也有幻化為美人的能力,形象實在太美,極容易吸引他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不能責備人們太軟弱,只能怪狐仙過於美麗。

再有,古代男女未婚之前,其實很難常見面。《牡丹亭》的遊園驚夢,為何發生在後花園?實因杜麗娘乃大家閨秀,足不能出戶,很難見到除父親和私塾先生以外的第三位男性。既見柳郎,心思難寐。

對於年輕男子而言,雖然行動的自由度更大了,但也很難隨意與未婚的女性見面。家中貧困的書生,更是難上加難。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狐仙來去自由、四處遊走,當然比那些禁足的閨秀們自由。人與狐自然就容易相遇,相遇方有故事。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此類小說在古代往往難登大雅之堂,有志於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是不會浪費時間在創作這類小說上。因此撰寫這類小說的人往往是家境貧寒的窮酸書生,他們往往憤世嫉俗,將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夾雜在小說中,也因此,這類小說的主角很多都是年輕的窮酸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