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烨最新力作相声《不疫而飞》致敬抗疫前线,会受到前线欢迎吗?

观天下39648853


感觉这对博士夫妇也就是相声的基础没有打结实,所以才别出心裁的创出了公式相声这个新物种。


但凡他们相声基础好点,他们就不会创作出《万事如疫》这样想蹭热度但是吃相难看的作品,他们可以唱一段快板,或者录一段视频给在前线的人们加油鼓劲,这样既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又显得高大上,多好。

可惜他们不能啊,这些简便易行封方法同行下手的早,让同行掠美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写一首长诗,以他们交大博士的身份,写诗这事儿应该不难,又不是让他们写李白杜甫那种四六八句合辙押韵的诗歌,写白话诗,会按回车键,都能写的很好。


比如:


我叫李宏烨,我创造了公式相声这个新物种


我写了三本书,分别是:《校园相声学》《相声的有限元》和《逻辑搞笑实录》


我在2018年曾经怒怼过郭德纲或者被郭德纲怒怼过


我是个搞笑工作者,每一场演出都能听到观众发出的笑声


我很欣慰,我在台上和他们互动:二姨,你笑的有点假哦


可是这个春节我笑不出来、


我的心,被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阴云在瞬间


包裹密封


……



写这种长诗既安全又高大上,但是这事儿被曲协的某位领导干了,如果大李同学再干,有点抢领导的风头,他刚和领导合完影,这么做不太好。

所以他只有创作相声这一条路了,因为他也只会相声。


虽然官方推荐的相声都是德云社的相声,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孟鹤堂周九良,郭麒麟阎鹤祥总有一款能让人放下紧张的心情,我觉得在疫情前线的人,如果想听相声大多也会选择听德云社,但是李宏烨这时候奉献《不疫而飞》致敬抗疫前线,还是有意义的。


啥意义呢?嗯~~


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看完他这段相声我都替李宏烨高兴,幸亏他混的是相声圈,如果他混脱口秀圈,就这段相声能让李诞骂死,你用谐音梗也就算了,还全程没笑点。


你这是直眉瞪眼的朝主流相声艺术家在努力啊~




薛白袍


是那个写出了《万事如疫》的公式相声两口子么?看来,这对儿是憋着劲儿的想要蹭疫情的热度,前脚刚写完《万事如疫》,这后脚的功夫就来了个《不“疫”而飞》。别的相声演员不是忙着捐款捐物,就是忙着协调各方面物质,这两口可倒好,随时准备着蹭热度。

至于说这两口说的是不是相声,那就另当别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都是说话,只要是用公式计算好了就算是相声,而且还是革新的相声。上一段儿《万事如疫》因为滥用成语和语焉不详被网友一致的抵制。期间还貌似改了一回名字,改成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这还没有几天的时间就有弄出了一档子所谓的新段子,至于两个人说什么。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听一下。

相声的门槛低,这是公认的事实。人嘴两张皮,怎么着都能够说话。但是,能被称为相声演员的人并不多,就像是相声演员说的那样,这相声的门槛在门里面。且不论相声的基本功,单就天生的喜庆劲儿就能够淘汰一大批努力的学员更何况博士夫妻这样的既没有喜庆劲儿有没有基本功的人,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不但没有是好的建树,反倒是想着在相声圈里面浑水摸鱼,你想这能好的了么?


娱扒府


这世界其实不缺乏小丑,但想“公式相声”夫妇这样的脸皮比城墙还坚实和厚重的丑角、确实不多,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一段《万事如疫》被全网吐槽和唾骂,居然还能躲过审查。躲过也就算了,居然还敢继续出来尬聊,难不成要把用“公式”推算出来的相声、办成“如疫相声”?

夫妻寒窗十年念下的工科博士,干点什么不好、非得和没有学历门槛的传统艺术杆上,还故弄玄虚了一个“用公式推算出的笑点”。

但凡有点正常理智和思维,“公式相声李”就应该知道,他的“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包袱,足以诠释什么叫做“贻笑大方”。

全国人民正处于抗疫最紧张时刻,夫妻俩祭出了“万事如疫”是啥意思?这不是诅咒嘛。

现在又整出了“不疫而飞”,没有国家的有效治理和应对、没有美丽“逆行者”的艰辛付出,“疫”能飞吗?


岑詮


知道这俩货是在“相声有新人”节目里,就李宏烨那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态度,我个人就非常厌恶.

郭德纲说的一句话特别在理:你有嘴,你也会说话,凭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

从一个普通人到博士,需要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不好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不图你报效祖国,至少你应该做你该做的.

他俩的相声我个人觉得就是两人在尬聊,而尔说到好笑的地方,几个人乐一乐.如果你和他们不在一个频道的话,估计只能呵呵!

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上来就兑郭德纲:估计你只能看懂这本.一副鼻孔朝天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反正我是接受不了.

还写关于疫情的相声《万事如疫》,就这名字就起的没脑子,万事都如疫情.有病吧!

如果他还是执意要在相声领域里浑水摸鱼,那他这个人也就没一点价值了.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讨论!


闻秋1491


不知道这夫妻俩咋回事,大家都烦,我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烦。随帮唱影,没啥主见。为了找点烦的理由,就特意搜搜他们的节目。别说,还真不招人待见。

首先,他俩长就不像相声。你看老人杨振华,那大长脸,那坑坑洼洼的,瞧着就喜庆。现在挺火的苗阜,那大下巴,那地包天,瞅着就逗人。更有郭德纲,那大脑瓜子,那大秃瓢,他娘生他就是让他说相声。

再瞧他俩,冷丁一瞅,没啥印象。仔细一瞅,忘了。一个菜市场讲价的大叔,一个墙根下摘菜的大妈。他俩说相声,糟斤语言材料,白瞎舞台那块地儿了,没一点艺术细菌。能坐下来听他俩说相声的,基本都是后娘生地,太寂寞。

其次,怎么听他俩也不像说相声,倒像念课文。但是,他俩的课文念的,还不如我两岁的外孙女:“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有声有色、奶声奶气的。一听他俩,就知道是纳鞋底子小脚老太太教的。

不过,他俩知识还挺多,估计博士不是假的,怎么地也得“家里蹲”毕业的。最好还是好好呆在家里,著书立传吧。虽然没有说相声出名,但也不给咱知识分子丢分。





0大木瓜0


一个月前,博士相声夫妇创作了相声《万事如“疫”》,不过仅仅是在自己的社交帐号上发布,从博士相声李宏烨的“严正声明”中不难看出,这部《万事如疫》被网友骂的不轻。时隔一月之后,博士夫妇又出力作《不“疫”而飞》,并且号称是《万事如“疫”》的续集。

先不论这两支相声的创作内容怎样,光看这两个名字,都会觉得这两人在蹭热度。里面的内容肯定和当前的“抗疫”有关。

大疫当前,如果相声公式夫妇能用创作的相声,为前线的医护人员送去温暖,那这种精神也是值得赞赏的。

但显然,公式相声夫妇的创作功底和演说技巧,都没有达到观众的期待值,能否温暖前线医护人员,那还真得两说。有网友笑侃“剪辑的作用能把侯宝林变成外国人”。

我们再来看看《不“疫”而飞》的内容。

与前一部《万事如“疫”》一样,这支相声里依然是一些常识性的防控知识和目前抗疫到得的成果。台词生硬,相声里面基本的三番四抖、铺平势稳等没有。说是相声,倒不如说是防疫知识宣传,只不过是借过了相声的名头

再看两人的表演。

显然,这部作品出来的比较匆忙,除了台词生硬,两人的配合也没达到应有的默契。节奏感根本没有,没办法,配合尴尬只有靠后面的剪辑完成,所以有网友称《不“疫”而飞》剪辑立了大功。

最后,博士夫妇的相声基本功欠缺,说不好听一点,相声实际还没怎么入门。

当然这支相声也并非一无是处,里面有些梗还是会引起网友的共鸣。


总体来说,博士夫妇蹭热度的功夫还是十分了得,从《万事如“疫”》到《不“疫”而飞》,紧紧追随大众最关注的热点事件。但如果能多修修基本功,获得观众的喜爱还是有机会的。但显然,博士夫妇不这么看,因为他们喜欢用数据说话。

从2013年创立相声俱乐部到今天,已经整整7年了。博士夫妇除了留给大家各种“不服”外,相声作品没有留下一部,有名的“公式 ”让大家笑了一阵,这次“疫”系列估计又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高知留下大众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注重自己形象的,但博士夫妇显然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网友骂得越狠他们似乎越开心,因为热度上去了呀。

背靠交大,却不能为母校带来荣誉。不知交大的师生们怎么看了?


八卦气象台


我翻阅了资料,李宏烨自称:自己的新相声《不疫而飞》是在广受关注的相声《万事如意》之后的又一杰作,也就他自己敢这么任性,三八节礼物用这份不是相声的相声算的上做了一件事儿即可,根本谈不上受不受欢迎。

此事引起我的暇想,在全体公民为战疫加油打气的时候,我看清了德云社的演绎轨迹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分彼此的捐款捐物支援抗疫省市的医护人员,还亲临现场送去抗疫前线的紧缺物资,郭德纲在三八节的安徽卫视上讲述医护女性的感人故事。


李宏烨一位博士生,从和郭先生有对相声观点的不同意见后,博得了主流的掌声和鲜花,对这位相声界的外行人李宏烨必被捉弄或被谴用。可能李博士真的喜欢相声,但是无能。许多网友说:骂一句郭德纲即大红大紫的人就是在说李红烨。

抗疫战疫缺的实用物资,首要任务是疫情控制住,急需的是医疗保障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不是相声的相声,个人觉得不受欢迎,如果真是在休息的暂短时刻也会听德云社各位的喜乐,因为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早已和德云社有“约”。


至于李红烨的相声《不疫而飞》只听名称就感觉到了他的无知无味,不战而胜-天下最愚蠢的大不违之殇。郭先生在过得刚好中说:门径萧萧长绿苔 一回临此一徘徊,青牛莫讲寒关去 白马休蹄印度来。

所以《不疫而飞》只是:为之不惊听之无框的可笑作品。


蘭竹ZLZ


起初一听这个消息还是有点小期待的,毕竟上次那个作品被骂够呛,心想应该长点记性吧。耐着性子看了看,一点期待都没了。

整个作品看,小学生水平,依旧是套路

这叫相声?跟我们在家聊天一样,没有任何相声的构造。稍微能一听的,就是用烂了的谐音梗:疫往情深、疫往打尽、疫往无忌、疫往无钱,等等这些。最后女儿还出境了,又是一个谐音梗。简直让人无语,难道相声的所谓技巧只有谐音?还是李宏烨只会谐音?就这样的作品来看,水平小学生。大学里相声社的估计都比这俩强。评论区,有人直言?这连笑话都算不上,还相声?!

目前只有一个官方平台推荐

这个平台是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大方推荐并@了很多官媒,但目前为止,两天时间,没一个给出正面回应,或是转发推荐。李宏烨的新相声《不疫而飞》,效果可想而知。

依小编看,这个作品就是这名字还不错,有点好寓意。但内容和技巧实在算不上相声,大家就当个小笑话听听就算了,就别指望它打发时间了。就其作品的质量和表现来看,依旧摆脱不了蹭热度、刷存在感的嫌疑。




娱乐七分熟


李宏烨夫妇自己表演的时候,不觉得尴尬吗?还是因为他们过于信奉公式的计算结果,所以忽略了自己情感上的排斥。

就这种破梗+尬聊,再加上二十年前综艺节目才用的卡通字幕,还有上网找的免费罐头笑声,这种烂视频放到抖音上一秒沉底好不好。

这跟致敬不致敬无关,更加不是空嘴套慈善的投机心理,而是你们活儿真的太烂了,就这破梗加尬聊表演,你们两口子还不如用公式写一首打油诗寄过去呢。

李诞曾经在笑果文化内部规定,禁止在舞台表演使用谐音梗,用一次就扣钱。原因就是谐音梗创作太简单,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创作,一些语言上的误读就能成为谐音梗,这对于喜剧创作者来说是走捷径,不用心创作的表现。

所以他才会到处抵制谐音梗,目前笑果文化的员工中,除了王建国之外,其他人都坚守这个准则,坚决鄙视和抵制谐音梗。

但是实在想不到,李宏烨自称相声博士,结果作品几乎都是谐音梗组成,而且包袱结构又生硬,再配合他们两口子的表演,简直就是视觉灾难。换位思考一下,武汉人民听到“胡编”变成“湖边”抓梗的时候,一定会想大嘴巴抽他们吧,这是在鼓励我们还是嘲讽。

两位的活使得烂就完了,还把女儿找来衬托自己的烂,说真的他们女儿天赋不错,小小年纪无论吐词还是节奏把控,都比父母更强。虽然这是李宏烨夫妇一手教出来的,但很明显小孩子摆脱了公式的阴影,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希望孩子能够保持这份表演的坚持,不要被爸妈带跑偏了,继续努力将来必成大器。

这个短视频如果要受前线欢迎,把李宏烨夫妇的画面和声音全部咔嚓不要,把杰西脱口秀的画面替换上去,效果绝对好得多。


咸鱼茶馆


听过相声的人都知道一句话,相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有情感接地气的东西。不是拿起一件事用公式一套,两个人站那咕咕唧唧一阵说。那不是相声,那时做数学题,是死搬硬套的东西。

一没情感,二没共鸣,三没良好的表达,李宏烨夫妇的公式相声就像是说天书般的表演存在,自娱自乐罢了。顶着博士的头衔,搬出相声的大旗,怼着相声大师,曾着当下热度,他们是出名了但是是骂名,他们的相声普通大众都不能接受,还要在这非常时期,把所谓的“力作”送给抗疫前线,哪个会欢迎?你让前线的同志们多休息一会,少消耗一点脑细胞不好吗?

可能知道李宏烨夫妇名字的人都是从相声有新人开始的,自从怼了郭德纲后,他们的名字响彻了娱乐圈,公式相声更是“名声大振”。看了那期节目的观众对其相声的吐槽也是一浪更比一浪高。不光对他们的作品不看好,更是对人品的质疑。

就拿疫情期间创作的两个相声来说,《万事如疫》和《不疫而飞》。有谁能听出这是为致敬一线的人员的意思,有笑点,有感动,有致敬吗?有贴近生活的吗?没有。我们能感觉出来的,怎么都是一些带有讽刺的成分在里头呢。不知道别人听的咋样。能用公式把成语的意思套没了还能引起娱乐潮的,这还是首家。来,你先把“万事如意”改成“万事如疫”给我们解释清楚了再说。我就想问问这样的乱改成语,混淆文化的相声让观众怎么去接受你?

作为有着较高学历的人想为社会出一份力是可以的,可你得从实际出发呀,运用好你的文化水平创造有正能量、有激励、有共鸣、有感染力的作品出来去致敬前线人员。也许还会有人喜欢。但是就这《不疫而飞》拿过去,不要说欢迎怕是只有挨骂的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