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職場,“深沉”其實是一種謀略

自從踏入辦公室,家人、同事都教我們做人要熱情點,這樣能更好地處理好單位的人際關係。

工作十餘年後,慢慢覺得除了一些崗位需要熱情的個性,一般的辦公室事情反而是越深沉,越能受到同事的待見。

我的一位同事小毛,原來為人處事非常熱情。但是很奇怪,這麼熱情的人,看起來和誰都是自來熟,卻不被人待見,什麼重要工作自己都只有看的份,什麼評優測評自己都是給別人劃對號的人。

小毛為此也很苦惱,抓耳撓腮、唉聲嘆氣,乾著急卻不知道錯在哪裡。

看到他這樣,我送了他一句話:距離產生美。

小毛領得“真經”,第二天上班就把自己變成了“啞巴”,和誰也不在主動說話。

沒幾天,同事們陸續來看他,問他咋了,有啥事跟兄弟們說。

小毛呢,也覺得挺納悶的,自已變沉默了,卻能得到同事的關心你,這是為什麼呢?

我還是送他一句話,距離產生美。

混職場,“深沉”其實是一種謀略

從人性角度看,人與人相處,沒有距離感,往往會忽略對方的存在。

職場亦是如此,看起來你和同事們關係都不錯,但在關鍵時候卻不會得到別人的關注。

試著想想,你整天嘻嘻哈哈、熱情地幫同事的忙,熱情地把利益送給別人,誰把你當回事?

有好事了,自然也會不自覺的忽略你。

從心理學角度看,就是“標籤效益”,當你被貼上無論是“好”是“壞”的標籤後,它對你個人、周圍人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結果會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方向發展。

反過來,當你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時,大家就會知道你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你也有自己想要的利益。同事為了不得罪你,有事了也就會考慮你的感受。

時間長了,你便改變了自己的“標籤”,再有好事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同事們真正的待見。

我這位同事聽了後,覺得挺有道理,就開始研究起了與同事相處“距離”這門學問。

有話不再隨便說,把自己包裝得“深深沉沉”的。

聊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佳話:

我可以容你走進我的心裡,卻不容你在我的心裡走來走去!

——來自網絡

身在職場,我們需要與人溝通,這樣才能走進對方心裡;

也需要保持距離,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看看身邊的領導,哪個不是臉色冷冰冰地坐著,即便心情很好,也得表現出深沉。

思來想去,“深沉”其實就是一種職場謀略。

這個謀略可以給你帶來認可,也可以給你帶來利益,那麼我們怎麼學好用好這個謀略呢?

這三點要懂得:

深沉不等於沉默

深沉和沉默都是不太多說話,尺度不好把握,結果也大不同,深沉會受到敬畏,沉默會受到欺負。

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其實,深沉的人,之所以不吭聲,是因為懂得自己的聲音不夠大,或者時機未到。

沉默的人,則是一直不吭聲,埋頭苦幹不聞窗外事。

同事小黃是一個埋頭苦幹的員工,在辦公室寫材料,加班從來都不吭一聲。

但是,他心理其實快撐不下去了,一直裝深沉,34歲了,連個副科也沒搞上,下了這麼多精力和時間,收穫的僅僅是偶爾領導口頭的表揚。

在某一次幾個同事小聚的時候,他喝醉了說:“ 我不想深沉了,領導到底是什麼意思?再這麼下去,我頭髮都要掉光了,你說我這樣要熬到什麼時候?”

我想了想說:“你這樣不是深沉,是沉默。”

“深沉是厚積薄發,把話壓住了,等到關鍵時刻、找合適時候說,一句話就夠了。”

“沉默是什麼?一些話一直壓著,到了退無可退的時候說,不是時機不對,就是為時已晚。”

放在某些劇中就類似死前釋放自己的愚蠢,“什麼我死給你看、你要對我負責任、你逼得我是在沒辦法了”這些情節。

這種表達方式,就像單純的初戀一樣,純潔而又易夭折。

混職場,“深沉”其實是一種謀略

深沉是為了更熱鬧

職場說到底就是一個小江湖,讓人尊重、敬畏,你要麼你能挑起事兒,要麼能收拾事兒。

想想身邊這些年來得到晉升的同事,那些深沉的人,總會在關鍵時刻幹出你想不到的事情。

能挑起事兒,說明這個人對同事、領導的痛處很瞭解,一句話能讓人覺得睡不著。

這些人不舒服了,自然就會想法兒讓你滿意。

回頭看我例舉的第一個同事小毛,為人熱情、能說會道,天天不分人、不分情況就知道說。這樣有什麼結果呢?

別人會對他說的話產生免疫,不管好的、壞的。

比如,他那句話讓你不舒服,但他說的話太多,信息量大,很容易讓人忘記了。

即便是拍你馬屁,你也不會記著的,一方面他每次說話信息多,另一方面他對誰都是這樣,你自然不會當回事兒。

深沉的人呢?平時不怎麼多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準機會、選擇好時機,一句話就讓你印象深刻,效果自然不同了。

這就是咱們第2點要說的,深沉是為了更熱鬧。

不難發現,你的單位裡,同事都會敬畏這樣深沉的人,為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我們社會中流行的一句話:

“人狠話不多!”

混職場,“深沉”其實是一種謀略

這種深沉的人,別人不瞭解他的心機,遇到了大多就會抱著別惹了的心態,採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對策。

因為,大家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都知道這主兒平時不能說話,但不好惹,自己招惹的話,就是找麻煩。

話到嘴邊留半句

回到我例舉的第二個同事小黃,黃牛一樣的默默加班。如果是領導,估計會在單位間傳開:這樣的領導真難得,帶頭加班,真是我們學習的模範。

但是還成小黃,沒有任何人會關心,甚至個別會覺得他這是在故意為之,畢竟小黃這樣做,會顯得其他人工作輕鬆。

所以,你要成為一個真正深沉的人,就必須成為大家認可的角色。

如何做到呢,其實也容易,話到嘴邊留半句,留到關鍵時候說

每當自己要說話時,問自己幾個問題:

  • 1.這話,我非說不可嗎?
  • 2.說這話,會對我有什麼好處?
  • 3.不說這話,對我有什麼影響?

看透人性的鬼谷子說:“言有諱忌,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咱們,看電視劇有沒有發現一集的結尾總是到精彩部分戛然而止,這樣大家就會好奇,想著下一集會怎樣?

單位裡面,大多人都是比較敏感的,不放過任何和自己有關係的消息,這是一種本能反應。

於是,深沉的同事,話說了半句,剛好到關鍵點,每個人都覺得似乎和自己有關係,但又不知道結果。

如果,這時候你壓住了,同事不知道你的底牌,自然會敬畏。

如果按不住,掀開結果,萬一遇到一個智商不夠的同事、或者別有用心的同事,可能就此斷送了你的職場前途。

這也是為什麼越大的領導,說話總是說半句,不是他們有意深沉,只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職場潛規則而已。

最後,祥子要說:職場,試著“裝”一下深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