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防疫科普」差點要命的中耳炎


1個多月以來,全國人民都因為疫情的事擔心,原本天天車水馬龍的醫院門診也彷彿在一夜間變得門可羅雀。然而這期間來看病的孩子,大多都是重病的患兒,前幾天我們就看了一個孩子,得了嚴重的中耳炎併發症,這可是能要命的病。


「首兒防疫科普」差點要命的中耳炎


大約10天前,我出門診時進來了一對父女,爸爸彬彬有禮,手裡提著一個影像科的袋子,小姑娘10歲左右,安安靜靜的跟在後面。進來後爸爸跟我說:“大夫,您幫孩子看看,她耳朵後面長了一個大包,已經輸了2天液了。現在不發燒了,但是包好像越來越大,有時候還有點頭疼,CT我們也拍了,麻煩您給看看。”小姑娘隨著爸爸走到我身前轉過頭來,只見耳朵後面一個明顯的大包,已經從耳廓延伸進了頭皮,摸起來有點軟,並不是太疼。我碰了碰耳廓,孩子說有一點疼,也並不嚴重。


「首兒防疫科普」差點要命的中耳炎


拿出CT一看,很嚴重!只見左側中耳和乳突內軟組織填充,乳突氣房已融合成大腔,外側軟組織腫脹。同側顱後窩乙狀竇表面骨質可疑缺損。這是典型的急性中耳炎的顱外併發症——耳後骨膜下膿腫。


“孩子挺重的呀,很可能要手術治療。”我跟爸爸說。


“大夫,您看我這是小姑娘,我們不想做手術,而且輸了2天液已經不燒了,能不能再輸一兩天看看?”


“我害怕,我不想手術。”小姑娘也在一旁小聲說著。


“好吧,那就再輸1-2天看看,如果消的不理想,再做手術吧。”作為一位媽媽,我很理解這個家長的選擇。自家的孩子,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誰願意做手術,留下瘢痕呢?如果能避免手術,我也不想給她做。


“但是,現在這個大膿包離腦子太近了,如果感染進入腦子,那可是很嚴重的。你們今天輸液的同時,也去拍個核磁,排除一下有沒有顱內併發症吧!我給你聯繫影像科。”


“好,我們聽您安排。”家長很通情達理。


一天後,在影像科的通力合作下,孩子的頭顱核磁結果出來了。雖然還沒有明顯的顱內感染,但進一步明確了中耳乳突炎、耳後骨膜下膿腫的診斷,同時孩子頭疼、耳後疼沒有明顯緩解,大包也沒有減小,還間斷髮燒。我和龐主任商量後達成共識,雖然現在疫情蔓延,但是孩子病情嚴重,變化快,如不積極手術治療,萬一病情進展,可是非常危險的,抓緊時間,排除新冠後收住院。


「首兒防疫科普」差點要命的中耳炎


手術室,孩子麻醉後安靜的躺在手術床上,耳後的頭髮已經剃乾淨了,清楚顯露出那個發紅的大包。在無影燈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有點嚇人。消毒後,剛一切開皮膚,一股股的膿液就不停地往外冒出。將膿吸乾淨,磨開乳突,裡面更是膿、血、肉芽混合在一起,正常結構都很難看清了。我們盡力把膿和肉芽清理乾淨,止住了血,放置引流條,縫合,術畢。


下臺後,回憶術中情況。當探查到乙狀竇時,我們發現表面的骨質已經缺損,腦膜也發白增厚。也就是說,孩子已經有了早期的侷限性腦膜炎,如果手術再晚1-2天,很可能乳突裡的膿就會順著缺損的縫隙侵蝕進去,下一步就是廣泛的腦膜炎、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甚至是致命的腦疝!這次手術雖然讓孩子多了一道令人心疼的大口子,但至少致命的危險已經過去了,我們相信她一定能恢復健康的。


現在術後1周多了,孩子的體溫已恢復正常,頭也不疼了,傷口也不疼了,紅撲撲的小臉上又綻開了靦腆的笑容。


說到這裡,這個孩子的故事結束了。我想告訴各位家長的是,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疾病,雖然多數情況並不嚴重,吃幾天藥就能好,但有少數病例由於孩子免疫力差、自身骨質尚未發育完善或病情延誤,也可能導致嚴重的顱內外併發症。這時完善的CT、MRI檢查、足量的抗生素、及時的手術治療、更重要的是家長對醫生的足夠信任,都如同一隻只援助的手,家長只有緊緊拉住,才能讓孩子儘快康復。


文 | 陸穎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