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华联辉


你好,我是宏剑,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拙见。

一、其实这个“度”是最难划定标准的。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喝酒能力不一样。我身边有的人一直喝都没啥事,有的人沾酒就脸红。而我就是属于后者。

二、其实喝酒原因总是有很多。存在必然合理,酒这种东西是把双刃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心烦的时候小酌几杯,吐露心声,忘却烦恼。我们聚会的时候,喝点酒就打开了话匣,每个人就不那么拘谨了。也有时候喝酒误事,甚至会有酒驾害人害己的事发生。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三、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接受喝酒。因为一些应酬,一些现实因素只有喝酒才能更容易办成,说到底还是为了生活,都不容易。

四、不管你是不是很能喝,酒量有多大,酒进入身体不管代谢快慢依旧会伤身体,伤肝。所以好酒别贪杯,也别盲目劝酒,有些新闻案例就是劝酒劝的好好一个人直接喝到猝死。如果身体出现不适,那就停下来别喝了,跟朋友、领导、家人等等去说明自己当下的情况,如果再喝可能会出现问题。我是喝酒脸红的人,一瓶啤酒就头晕,我会跟朋友说清楚原因,我能陪多少酒陪多少,喝不动就不再喝了。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

五、至于多少程度算好,您灵活把握,这个事没有定论,身体第一,健康第一。别等到喝出病了再戒酒。





我是宏剑


庄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道家鼻祖老子共称老庄,也是道家的代表人之一。庄子以其短小而富含哲理恶寓言故事而著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好酒者居多,庄子关于喝酒也留下了他对喝酒恶理解,在《庄子》有一句话: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

这段话的意思很丰富,前半句说的是阴谋论或者谋略,后半句讲的是喝酒。何谓以巧斗力?诸如兵法都是“以巧斗力”,以寡击众,以弱击强,都在此之列。这个“巧”也代表智慧,人在社会上相处,都是要用巧,以智慧来“斗力”。用智慧用谋略,开始是阳面的,后来必然会走到用阴谋。所以对用谋略的人,我们中国文化始终讲是阴谋家。阴谋家很多,张良、陈平都是代表人物,但陈平自己也说,“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其无后乎?”由此可见,道家是最忌讳用阴谋的。

以巧斗力,这个巧用的好就是智慧,智谋,用过头了就是阴谋学,所谓的阴谋学,相对于阳谋学来讲的,阴谋通常用来对付阳谋的,但这种人常因为阴谋失败!这段话实际上是在以谋略阐述阴阳之变,无论阴谋阳谋都是为了利益,一旦有了利益,接下来就要考虑利益的分配,那么怎么分配呢?阴谋一定有用吗?

这不是一定的,如果你的阴谋很低劣,并且只能以阴谋取胜,那么你肯定没敌方强盛,所以敌方也用阴谋你就会失败!但是,你的阴谋更高明就能成功吗?答案是能,但这种成功只是一次的或者暂时的,长远来看,早晚还会害到自己。分配利益的时候如果混乱,那么你所在的团体必然混乱!如果分配得当,则会取得人心。

接下来,庄子以喝酒为例,就喝酒来说,按照礼节喝酒的人,如果适度饮酒,遵循礼节,喝酒就是好事,是很快乐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酒一喝多就乱了起来,比如两个很好的兄弟,酒喝多就翻起老账,老哥们之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结果就打了起来。所以呀,喝酒喝到什么程度才是一个最好的状态,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把握好度,就可以从饮酒中得到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喝酒有害,而那么多人又喜欢喝酒的原因。但是,一旦把握不好,不仅不快乐,还会惹事生非,很多祸端也因酒而生!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难免会一起饮酒,但要适度饮酒,快乐饮酒,切莫贪杯!




带派嗷9000


喝酒,分什么人喝。

有的人喝了豪情四溢,有的人喝了憋了八区。

男人喝了脖子粗脸红,吆五喝六。女人喝了调门抬高,妩媚妖娆。

文化人喝了,放下身价,推心置腹,有啥说啥。

普通人喝了,谈天论地,吹牛扒瞎,爱咋咋地。

李白爱喝酒,缺钱时皮袍子,宝刀是寻常物件,说卖就卖。皇帝老子招呼也只当做耳旁风。

易安爱喝酒,少年时动辄性尽晚回舟,直奔藕花深处。年老了也常常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喝酒,喝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常言道: 喝酒不醉最为好,好色不乱乃英豪。

现如今,有些人不喝则已,一喝就高。经常是不知家在何方,路在何处。更有甚者酒后乱性,心存侥幸,驾车上道,最后自尝苦果。这种人无论人品还是酒品都是下下等,劝各位敬而远之。

还有一类人,一年到头一天不落,从早到晚一顿不落。天天迷瞪瞪,晕乎乎。心肝脾肺肾,外加脾气,一样好的没有。年纪轻轻,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上述这两种人,屡见不鲜。在茫茫人海中,也非个案。那么古人说的那种“喝酒不醉最为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依笔者见,以中国酒类的普及程度而言,白酒一天二两,既活血又舒筋,既养生又怡情。如果换算成啤酒,就是一天一瓶。

切莫先来点白酒垫垫底,再来点啤的透透。又或者,喝完酒就不吃饭了。长此以往,酒精肝,胃溃疡是再所难免的。


玉宿林峰


花开半夏,酒至微醺,指的是花已开却未完全舒展的时候,花瓣最娇嫩,喝酒喝到微微些许感觉,但又不会失去意识和控制的时候是最恰到好处的,有种兴奋但却不会无状,而且可能会更释放情绪,跟人交流起来更洒脱。做人做事也和喝酒是一样,点到为止,不宜太过份



小样4792


酒,作为古往今来作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也是人们用来拉进关系和沟通的桥梁,

开心,难过,喝酒,孤独饮酒,群聚饮酒,

喝酒,那么喝多少喝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喝酒的时候,六分醉的微醺感是最舒适的。肌肉可以得到松弛,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假如你还继续喝,很可能隔天你会头疼欲裂,全身不舒适,完全丧失了喝酒的乐趣。吃饭的时候,七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适的。口中还留着食物的香味,再加上饭后甜点、水果,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绝对足够。假如你还继续吃,很可能会肠胃不适、吃太饱想睡觉,完全丧失了吃饭的乐趣。

喝少了不过瘾,喝多了不舒服。论心情而定夺!

所以喝酒,点到为止即可,也不难受,也不伤和气,适量饮酒,不可酗酒




沐风小西


品酒如人生

不能太明白,难得糊涂

不能自己喝,要顾气氛

不能喝太多,顾及体面

不能喝太少,有损感情

喝酒的最好程度

自己还没醉,别人还没睡

瓶里还有酒,满桌半杯有

背上有微汗,他人在划手

最后还要记得能独立站着去买单

见笑了,祝好


一十四画升


小醉,是喝酒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浅尝辄止。小醉,有点飘飘然的感觉,恰到妙处不可言,这才是一种极佳的状态。《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小醉,此中大有佳趣。”细品之,有感于心,酒半小醉酣美。人生之事多是如此,适度即可,便会回味悠长。

酒至小醉,半梦半醒,似有还无,是饮酒中最绝妙的一种状态。

现在越来越的人追求“喝少点、喝好点”,小醉这种状态也越来越受追捧。那小醉究竟有何绝妙呢?

将醉未醉之际,好比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酒到小醉时,感觉身体变得很轻,轻得像一片羽毛慢慢地飘起来,又或感觉身体变得很沉,慢慢地下沉,仿佛沉向一片松软的草地。有人觉得大脑会变得迟钝,感觉被放空;也有人会变得兴奋,话会比平时多不少。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小醉的快感,但所有的快感都只有一种——美好。


单老师爱电影


当你知道马上要喝酒的时候,为了避免喝醉,可以提前做些准备,喝酒之前可以吃些淀粉或高蛋白的食物,比如喝一杯纯牛奶,这样可以在你的肠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就能使酒精的伤害减小,让你更不易喝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要空腹喝酒,空腹时酒精的吸收速率快,人很容易喝醉。


用户男儿当自强刘保法


公事适可而止,私事让客人喝到尽兴,但一定要酒过三巡开始谈你的事情,事情可成继续保持酣畅气氛,客人高高兴兴,恍若仙境回家即可。

发小,同学,知心朋友那就喝透,所谓喝透就是酒醒之后打电话说:以后再不喝酒了,再喝你们喝酒我买单!要不我就是个没记性的狗!



老猿1958


花开半朵,酒至微醺。月圆则亏,刚极则断。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若其己。这些是古人说的,大概就是说做什么事,适可而止。不必计较,这样能流传上千年的话,和老字号招牌一样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一箩筐这样的话都敌不过人的一念贪心和与生俱来的欲望。


谁都知道酒醉伤身,贪杯的人清醒以后第一句话经常是下次不喝了。真正有所收敛的人可能是在切除了半个肝或者半个胃后的酒徒。说句实话,酒喝到什么程度,这里没有最好,只有不好。因为喝酒是一种可刺激血管活动和神经的短时间兴奋,随着身体对这种刺激要求的不断加大,无论你开始控制到什么程度,达到这种刺激程度的酒量也会随之增大,所以酒要么不喝,没有喝多少最好。


其实我自己喜欢抽烟,说别人不该喝酒和自己不该抽烟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道理是讲给别人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