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父亲李靖明明不是皇帝,为什么别人还叫他“三太子”?

情授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白毛老鼠精偷吃了如来佛祖的宝贝灯油,逃出灵山下界为妖,佛祖派遣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缉拿老鼠精“归案”。

看到这里,有不少人产生了疑问,佛教的事,为什么要派遣道教的神仙去解决?

佛祖难道有指挥“道教护法天王”的权力吗?

吴承恩老先生写的很巧,不着痕迹的便写出了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前世今生,原来托塔天王两父子,原本就是佛教的护法大神。


……

“哪吒”是一个佛教词汇,“哪”为镇邪除灾之意,“吒”为光明正义之意,“哪吒”两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消灭妖邪的正义”。

“哪吒三太子”的原型是佛教护法大神“那咤”。

“那咤”是佛教中,镇守北周天的护法天王“毗沙门”的第三子,那咤师从如来佛祖,曾历经千世轮回,修得三头六臂,被佛祖封为护法大神,守护西方极乐世界。

那咤的父亲毗沙门又称“北方多闻尊天王”,受佛祖命令掌管“北周天”,是北周天的统治者,既然是王的儿子,那么被称为“三太子”并不算错误。

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唐玄宗李隆基将毗沙门封为战神,而抗击西突厥的唐朝第一名将李靖,同样也被奉为战神,一来二去,毗沙门和李靖合二为一,成为了“托塔李天王”,那咤也成为了“哪吒三太子”。

因此,哪咤三太子所代表的含义,是佛教中“北周天的王子”。 至于明代“瞎掰”小说《封神演义》里,托塔李天王变成商朝总兵李靖,纯属是作者脑洞,商朝根本就没有“总兵”这个官职,更没有李靖这个人,“托塔天王”这尊神号是在唐朝末年产生的,怎么可能穿越到商朝?



而且人家《封神演义》里面也没有说太子,只是说哪吒是李靖的三公子!


白话历史君


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是嫡长子,皇帝只要一死,别的皇子不闹事,那么太子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李靖不是皇帝,他只是陈塘关的总兵,而他的三儿子哪吒居然敢称“三太子”,难道李靖活腻了不成?



要弄懂怎么回事,就要先搞懂李靖是谁?

李靖就是托塔天王,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人物,但他是有历史原型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唐朝李靖,一个是毗沙门天王。

唐朝李靖是李世民手下著名大将,他为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列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毗沙门天王是印度佛教护法神,由唐玄奘引入中国,后来受到唐朝人供奉,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毗沙门天王有个儿子叫哪吒。

《封神演义》将李靖和毗沙门天王中外合而为一之后,一个崭新的人物—托塔天王就诞生了!



了解了托塔天王的原型,咱们再来说一说,哪吒为什么能称作“太子”?

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但是,“皇帝”这个称谓是自秦始皇嬴政才有的,秦始皇之前不叫“皇帝”,而是叫“王”,如西周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等。

西周实行的类似于现代的联邦制度,由众多诸侯国组成,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共主”,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诸侯国各管各的,他们有各自国家,各自的军队,各自的王宫,他们的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李靖是由毗沙门天王衍化而成的,天王也是王,所以他的嫡长子称为太子也是合理的。



然而,哪吒不是嫡长子,而是第三个儿子,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就归因于民间了,民间百姓可分不清谁是大儿子,谁是二儿子,谁是三儿子,他们将帝王的儿子一概称为太子。

就像清朝皇帝的儿子都叫王爷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儿子都被封王,但民间还是习惯称他们叫作王爷。

再比如,就像公司的中下层职员都叫经理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职员都有任命书,但大家习惯叫他们经理。


一半秋色


相信最近刷爆大家社交软件的一定有一部动漫,那就是关于哪吒的动漫电影《哪吒·魔童降世》。笔者和大家一样一路走来,见证过一代代哪吒的发展历程,关于这一代哪吒到底如何,笔者在这儿就不多叙述了。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另一个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关于哪吒被称为“三太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到最普通的称谓,大到国家的祭祀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讲究。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封建王朝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皇帝所遵从的礼数更为严苛,在古代,皇帝所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太子。而其他儿子只能被称作皇子,更不用说王宫贵族和普通百姓了。

那么李靖一个小小的陈塘关总兵,他的儿子哪吒为何敢称作“三太子”呢?

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后发现,这应该还要先从他的父亲李靖身上说起。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一个为唐朝的李靖,另一个为毗沙门天王。

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

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所以在唐朝时,唐玄宗封毗沙门天王为战神。而李靖,在《唐书》有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官拜西本军将奉祀,称唐时名将第一,在历代名将中能与韩信并提。

而且李靖生前战功无数,特别以后期外战尤为突出,长期镇守唐王朝北门,他死后逐渐被军中供奉成为战神。

所以经过民间也一番加工艺术化之后,一代托塔天王李靖就此诞生。

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本来就是叫哪咤,在本土化之后就成为了李靖的儿子李哪吒了。

大家可能会问,就算他父亲是天王,可天王又不是皇帝,他凭什么称为三太子?

大家可不要忘了,《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商朝,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在秦始皇以前,那时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长子做为储君的人选,被称为“太子”。

太,指大,年龄长者,“太子”即是嫡长子。诸侯和藩王的长子这时可以称“太子”,也可以称“世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称谓。这时“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统称,前面加序号以区分年龄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类推。

到了汉朝,称谓才有了准确区分,为了强调皇室的身份和尊贵,因此划分出等级,与诸侯的嫡子区分开来。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

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所以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惊之下用宝剑劈砍,却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七年后的一天,七岁的哪吒来到东海游玩,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而敖丙被称为“龙宫三太子”,传说太乙真人为哪吒塑身时曾把敖丙的灵魂加了进去,所以哪吒也被称为“三太子”。

而且笔者在多方查阅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是由两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个就是本尊哪吒,我们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东海杀龙、箭射石矶之子、割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典故都处于这个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个原型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岁殷元帅”。“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这位太岁殷元帅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为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拜师真人、后助武王伐纣、拜为元帅等故事,却是出自这位金哪吒的事迹。

而这位金哪吒的父亲,就是商纣王,其母即是正宫姜皇后,所以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太子”啊。

一般认为,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有意将李哪吒与殷郊两个人物进行了融合与再分割。而实际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这两个形象就很可能已经融合过一轮了,一个李哪吒,一个金哪吒的重名,应该不是巧合。许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剧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安给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设拉出来重写了一遍,而把武王帐下元帅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群众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纣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搅合到一起去的,何时最开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

从这个角度上,换一个思路,也许“哪吒太子”的称号本就是因为——人家就是纣王之子,本来就是太子呢?

或许是在之后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化、变迁中,这个“太子”名号才转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

这也仅仅为笔者的一种猜测。

最后笔者看来,这可能是戏曲、小说、演义创作中的一种写法。纵观我国文学史,这种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关平(住:史料记载中为亲生儿子)也被称太子;泰山神的儿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说《封神演义》里是黄天化的封号,炳灵公,也叫炳灵太子;清末戏剧大家也称呼二郎神为金花太子。

此外太子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称谓,泛指年轻的仙二代。

还有就是老百姓对神仙朴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认为男神仙厉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厉害的就是“娘娘”,年轻的神仙厉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厉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古代百姓认为神仙非常厉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厉害的称呼来叫神仙了吧。

综合上述的历史因素和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推断出哪吒被称作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历来现实


一、他叫哪吒三太子,而不是三太子哪吒!这个非常重要!

二、哪吒不是太子!哪吒的两个哥哥也不是什么大太子二太子!所以这个三太子就一定不是我们认为的太子!就是说他根本不是太子!李靖是什么身份?去考证李靖这么明显的身份无疑是个“废柴”的做法。去考证哪吒是不是谁的干儿子之类更是“废柴”。因为谁都不能改变哪吒不是太子的事实!

三、哪吒三太子是谁给取的名字?作者?不一定!一个明朝写书的人,取材来自哪里?民间传说,市井杂谈。传说中的哪吒可不是什么善类,古代形容这等厉害的脸色可用“太岁”来形容,想这个厉害的小孩子估计用小太岁来形容。但毕竟哪吒是个正面的人物,“太岁”“小太岁”这样的称呼未免不当,说书的应该有演义变通的能力,日久天长,太岁改太子就是最大的可能!

四、作者,或许一笔之间更改了历史,没想到我们在这儿较劲。哪吒三太子,或许就是一个厉害名头,不要理解为真的“太子”。就像猪八戒一样,我们不能认为他是老八吧!太,在这里就是厉害的意思!!

五、结果可能简单了点,你有更合理的说法以上推测测作废。





一世嘉文


在古代正史之中,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都称为太子。唯有被明确可以继承皇位的那一个儿子,即嗣子,才可以被称为太子。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大儿子李承乾曾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只是皇子,封王后可以称为某王,比如魏王,晋王等。

在魏晋以前,王的儿子中拥有继承权的,也能被称为太子。比如说曹操封魏王后,曹丕就成了魏国太子。曹植、曹彰等人只是普通王子。

不过,魏晋以后,便只有皇帝之嗣子才能称太子,诸侯王以下,包括公爵、侯爵等,其嗣子都只能称为世子。

在古代小说中,规矩就不甚严谨。经常是王的儿子都叫做太子,并且还冒出了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等等说法。

比如《西游记》中,白龙马就被成为“西海龙王三太子”,西海龙王不是皇帝吧,人家是四海龙王之一。小白龙还有个大哥魔昂,他也被称为西海龙王大太子。

至于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其父李靖为商朝八百镇诸侯之一,官拜陈塘关总兵,他是李总兵第三个儿子,因此,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出场时,是被称为“三公子”!

且看原文:且说三公子哪吒见天气炎热,心下烦躁,来见母亲。

在《西游记》中,哪吒确实被称为“三太子”,那是因为从西游记一开篇,其父李靖就已经是托塔天王、玉帝敕封之降魔大元帅。

也就是说,哪吒的父亲李靖已经是王爵,是帝君级别。哪吒自然可以被称为三太子。

其实,在《西游记》中,四海龙王之子都可以称为太子,南天门看大门的都是什么帝君,李靖、哪吒的身份地位不知道比他们高多少,称呼个太子算什么呢?


叶之秋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前两天去看了最新的哪吒动画片,重温了一次童年,也为国产动画片的进步点赞!

看完动画片后,一个埋藏了很多年的问题再次浮现,为什么要叫哪吒为“三太子”呢?

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 有人认为李靖镇守陈塘关,是一方诸侯,所以他的儿子可以称为“太子”;

  • 有人认为神话故事里李靖是天王,王的儿子也可以称为“太子”,就像龙王的儿子都可以叫太子;

这些理由似乎很合理,但在历史上却查不到相关的支撑资料,而且我们可以在史料上找到一些类似的情况:

  • 《岳飞传》里,金兀术为什么被称为“四太子”,粘罕也可以被称为“大太子”?

  • 周武王姬发为什么要自称“太子发”?

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更懵了?金兀术是完颜阿骨打的四儿子,论皇位继承也轮不到他,却以太子相称;粘罕就更说不过去了,只是臣子的儿子,也被称为太子?

还有周武王姬发,他并非长子,上面还有个哥哥叫伯邑考,但他自称太子,这是要告诉大家周朝要他来做主吗?

古代太子的含义

对于上面一连串的疑问,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太子一词普遍被认为是对储君的称呼,只有认定为下一任的皇帝才可以称之为太子。但我认为,太子应该还有其他含义,那就是对王侯将相家里儿子的称呼,有公子之意。

  • 比如姬发,他自称太子发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周朝,只是一个诸侯王,所以他称自己为太子发,表示他是诸侯王家中的儿子,有“公子发”的意思;

  • 再说粘罕,他的父亲是金朝国相,他是侯相之子,因此称他为大太子,也就是“大公子”的意思。

这样理解就明白为什么哪吒要称为三太子了,因为李靖镇守陈塘关,也是商朝时期的一门将相,哪吒是他家的第三个儿子,自然也可以称为“三太子”了。

这就是我对哪吒三太子称呼的理解,大家觉得怎样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李靖确实不是皇帝,真实历史上的李靖是唐太宗手下的名将,不知什么原因,在《封神演义》中李靖成了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后来又成了周朝的中军元帅。

在《西游记》中,李靖又华丽丽成了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托塔天王,李靖简直是神仙版的“变色龙”。

不过李靖有一个身份始终没变,那就是他是金吒、木吒和哪吒的父亲。

也就是说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这就奇怪了,既然李靖不是皇帝,哪吒为什么又称为三太子呢?



“太子”——指古代被确定将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多指嫡长子。

从上面的解释来看,哪吒不是嫡长子,他的父亲李靖又不是皇帝,哪吒称“三太子”有点不妥。

不妥不代表不能叫“三太子”,哪吒被人们称为“三太子”有如下三种原因。

其一,哪吒最早传说是古波斯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是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带回的古印度神话传说,到后来神话本土化,把哪吒安排成李靖的第三个儿子。

国籍变了,由波斯战神变成了中国神仙;姓氏变了,由努扎尔变成了姓李;但是成为李靖的儿子排序没变,始终是第三子,人们按照古波斯帝王排位称之为“三太子”,也就是说,三太子这个名称是舶来品。



其二,哪吒在成为李靖第三子之前并不叫“三太子”,他叫李哪吒。

后来哪吒大闹龙宫,把龙王的儿子敖丙扒皮抽筋,因此惹怒了老龙王,老龙王拿李靖兴师问罪,水淹陈塘关。

李靖为了不让百姓受苦,无奈把哪吒交给老龙王处置,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随后自杀。

哪吒一缕香魂飘飘荡荡去了天宫,太子真人把哪吒的灵魂收留。

后来太乙真人用莲花重造哪吒,并赐给他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九龙神火罩六件宝贝,传授他三头六臂之功。

哪吒成了太乙真人的弟子,从此以后人们才称其为“三太子”。(太乙真人地位很高)



其三,皇帝一词是秦始皇首创的,从前皇帝不叫皇帝,称国君或王。太子一词是随皇帝一词产生的。哪吒后来成了天上的神仙,他不属于人间皇帝领导,哪吒的神仙地位很高,是武将之首。人们称其为“三太子”没人敢反对。


秉烛读春秋


哪吒“三太子”的由来,不能以父亲是皇帝来做为评判标准,因为哪吒是商朝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众所周知,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秦称帝才有了皇帝的开端,由后世的标准去衡量前朝的称谓,是不是指鹿为马呢?


在秦始皇以前,那时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长子做为储君的人选,被称为“太子”。太,指大,年龄长者,“太子”即是嫡长子。

诸侯和藩王的长子这时可以称“太子”,也可以称“世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称谓。这时“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统称,前面加序号以区分年龄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类推。

到了汉朝,称谓才有了准确区分,为了强调皇室的身份和尊贵,因此划分出等级,与诸侯的嫡子区分开来。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

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李靖有三子,在《西游记》中都有出场,大太子金吒,二太子木吒,三太子哪吒。这里的太子跟皇帝无关,就是李靖儿子的称谓,也就是长子、次子、三子的关系。

金吒灵山伺奉如来,任职前部护法。

木吒普陀山伺奉观音,又称惠岸行者。悟空大闹天宫随观音出场,不敌悟空。收八戒和沙僧都有出场,是唯一和唐僧三徒弟交过手的神仙,后收红孩儿也有出场。

哪吒任职玉帝座下护架大神,在花果山与悟空交战失败,后在斗青牛怪和牛魔王时出现助悟空降妖。

在商朝时,天子和诸侯的儿子都可以称“太子”,等级制度并没那么分明,李靖做为掌握实权的一方诸侯,其儿子当然可以称“太子”,按长幼排序,哪吒排行老三,自然就被称为“三太子”了。


西游梦红楼


哪吒,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道教护法神。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尊称太子爷、三太子、善胜童子。 出生奇异,一身神器,能变化三头六臂又或三头八臂;百邪不侵、免疫病毒瘟疫、专克摄魂夺魄的莲花化身。神仙谱中被归类为“忠武战神”之位,属于武神一系。常以娃娃或者少年儿童的模样登场,是神话史上独特无双、神通广大的天庭童神。

哪吒在我国是家喻户晓,这得感谢两本著名的神魔小说,一是《西游记》,二是《封神演义》。尤其是在《封神演义》中,哪吒这个人物塑造得相当好。《封神演义》是一本弘扬道教的书,从哪吒如何出世、如何闯祸、如何死亡又如何重生,以及以后如何战斗,终于肉身成圣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可是同样的哪吒,佛教却又说他也是他们的守护神。据说他乃是毘沙门天王之子,称为三面八劈大力鬼王。这一来,哪吒是神是佛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争议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哪吒的事迹在道教的《三教搜神大全》上写的很是详细,是由那些善于向佛门盗窃材料的道士们东拼西凑而来的,其中佛道混杂,十分的粗糙。但到了《封神演义》的作者这里,凡是杂入佛教成分的,全都一笔勾销,再加上伐纣的故事,使得哪吒成了一位标准的道教之神。此后,道教哪吒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哪吒其实本是佛教的神,在中国,他的名字最迟在唐代已经出现了。哪吒,乃是毘沙天王之子,也是佛教的守护神,比道教的那个要早得多。《开天传信记》说哪吒之父中毘沙天王,这天王又叫多闻天王,主镇守北方,职责是保护佛法。毘沙天王是世俗之人,可以娶妻生子,哪吒是他儿子。不过可惜的是,哪吒的神话传说在佛典中记载很少,难以考证了。也因为这个原因,才被道教所利用,巧妙地将哪吒从佛门中转到道家中去了。  

   正因为哪吒生平身世的故事的严重缺失,于是一向善于从佛教寻找人物来历的道士们瞅准了这个空子,他们把哪吒这名字拿了过来,硬说是道家的神灵,是玉帝手下的大罗神仙,为了便于降魔,才投胎到李靖家中托生为人,尤其是道士们抓住“折肉还母,析骨还父”这八个字大做文章,编出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于是数百年来,“哪吒闹海”的故事,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宋、元、明这几百年,是中国儒、佛、道三家互相排斥、对立,而又互相渗透、融合的“非常时期”,最终融合的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托塔天王李靖手上的那个神奇无边的宝塔。中国之有宝塔,也是因为佛教传入的缘故。如今已是无地不有,无人不识。这东西本来叫窣堵波,又叫浮图或者浮屠,是安放佛物、经文,埋藏和尚的舍利子和遗物的地方,道教是没有的。因为道教主张炼丹,丹是可以令人长生不老,令人升仙,遗下的只是药炉丹灶,不是舍利子,用不着什么宝塔。然而李靖这个道教人物,手里唯一的宝贝却是宝塔。这宝塔其实即是毘沙天王手里的东西,是象征他能保护佛门的,如今却落到了李靖手里。这分明是道士们从佛教中偷来的。所以哪吒本是佛教的神,是毘沙天王的三儿子,正经的哪吒三太子,却被道士们拿走,说是道家的神灵,并编纂了投胎李靖家,演变出哪吒闹海一系列故事!!


天使飞翔11111


相传李靖是陈塘关总兵,后封神为托塔天王,他有三个儿子,哪吒便是他的第三个儿子。陈塘关本是位于海边的一个关口,据说为现在的四川宜宾,因哪吒威逼东海龙王让海水退一万里,故而变成了内陆。现今在宜宾翠屏山上建有哪吒行宫,用以供奉哪吒。为什么一个总兵的儿子会被叫做“三太子”呢?

李靖一家子的由来

李靖,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里面也有这么一位叫这个名字,那这是巧合吗?还真不是,他们确实就是一人。


托塔天王的原型是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在佛经中,这位毗沙门天王又三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名字,二儿子叫做独健,这个名字大家不熟悉,但是他后来在中国演化后的形象便是广为人知的二郎神。三儿子就是哪吒,佛经中记载的全名为“那吒俱伐罗”。他还是天王的得力战将,率领天王帐下大军降妖除魔。

毗沙门又是怎么成为李靖的呢?在唐代时,毗沙门天王信仰非常兴盛,很多地方都建有他的天王庙。他原是北方守护神,四处扫荡群魔,又被认为时战神。在信仰流传的过程中,因为他的战神的神职与唐代的李靖形象契合,后来人们逐渐把二者合而为一,于是毗沙门天王在中国的名字就演变成为了李靖。

哪吒因为是毗沙门的得力战将,经常与他一同出现在庙宇中,大家都知道是毗沙门的三儿子,但是另外另个儿子人们不熟悉。后来人们为了凑数,便开始给托塔天王创造了两个儿子,而且名字做到和哪吒统一。

首先是金吒,原来是佛教密宗的一个明王,梵语翻译过来是“军吒利明王”,人们取了前两个字,于是大儿子便被叫做军吒,或被写作君吒。《西游记》中用的就是这个称呼。然后二儿子木吒,原型是泗州普光寺的一名高僧,叫做“木叉”,法名惠岸,因为“叉”音与“吒”相近,后来百姓就改为木吒,变成了李靖的二儿子。

《三教搜神大全》卷七记载:“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

哪吒的身世与故事

上面说到哪吒原本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后面是如何成为“太子”的呢?

中国的神话体系是吸收了各方面的信息演变而来的,里面的神话人物也是杂糅了很多不同人物的事迹。就像信息的传递一样,通过不同的人之后很有可能已经面目全非,而老百姓又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的,在信仰传递中也很善于借用。哪吒也正是在传承中不断形象化和具体化,人物故事更加丰满。

哪吒出生怀胎三年,生下来是一个肉球,而后拜师太乙真人,伐纣封神。这里出自源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另一个人物的故事——太岁殷元帅。这位元帅正名金哪吒,乳名殷郊,出生之时是一个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然后拜师真人,帮助武王伐纣被拜为元帅。但是这个金那吒的父亲是纣王,母亲是姜皇后,以子伐父是违背纲理伦常的,于是古人便把这个故事嫁接到李哪吒身上,变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三儿子的故事。

哪吒的太子之名

太:表示大的意思,因此太子的意思就是:大儿子

太子这个称呼在汉朝以前不是皇家专用的,诸侯王的法定继承人也可以使用。太子大概是从商朝开始的,商周时期天子和诸侯王的法定继承人,称为太子或者世子,据记载第一个太子是商朝太丁。到秦始皇时期,皇帝的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直到两汉诸侯的继承人还是可以被叫做太子。汉朝之后太子的称为才是皇家继承人专属。

因此,李靖作为商周时期的人物,并且被封为托塔天王,属于诸侯王级别,他的儿子被称为太子也是正常的。比如同样出现在哪吒故事里面的东海龙宫太子,他的父亲东海龙王也不是帝王,只属于诸侯级别,他的儿子也同样可以被叫做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