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錢不是省出來的”這句話大多是說給父母那一代人聽的,因為他們走向了節儉的極端。但對現在大多數人年輕人來說:“錢一定是省出來的”!


早期賺錢能力和渠道都有限,錢絕對是省出來的

奉行“錢不是省出來的”大部分年輕人

月薪3000,月光

月薪8000,月光

月薪1.5萬,還是月光

生病需要急用的時候,沒錢

需要買房的時候,沒錢

有好投資項目的時候,也沒錢

被現實逼回家的親戚

今年五一想去看看親戚剛出生的小孩,結果親戚卻在打包東西,準備搬家回老家,說在上海實在活不下去了。

我這個親戚碩士畢業,工作7年多了,工資並不低,卻每月月光,早攢錢還能早買房,早買了房現在擁有的資產也有小几百萬了。

記得前幾年的時候,他每天嘴上都是“錢不是省出來的”,習慣了花錢,越花越多,賺再多的錢最後都不夠花,但他還是毫無意識,總說靠我省這幾個錢有啥用。

結果是結婚沒錢,買房沒錢,後來家庭花銷更大,每月掙的越來越不夠花。最致命的是很快房價翻倍上漲,徹底買不起房。生活的各種問題越來越實際,日子也越來越艱難。

如果能早點省著花,手裡能存點錢,再問父母和朋友借一些,湊出幾十萬,早幾年交一個小房子首付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手裡一點錢都沒有,就沒辦法,越拖越買不起,等拖到孩子出生,花費巨大,真的只能選擇回家避難了。

送行的時候看他們對上海依依不捨,我心裡也特別不是滋味。(故事是引用的,侵刪)


理財觀 | 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兩個現象,請對號入座

說到衝動消費,把健身卡排第一應該沒人會有意見。“帥哥,游泳健身瞭解一下”加上我的“腹肌夢”,全程沉醉在夢中美美的刷完卡,再領個劣質包包回家積灰。算了算加起來總共去了五回,卡費順利升級為智商稅。

再有,相信不少朋友家裡都有那麼幾件,從買來就沒穿過的衣服或者沒用過的物品。要麼它的顏跟不上你的審美,要麼實在是用不到。留著佔地方,丟了又可惜,最後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虧本甩賣的都上市啦

要說對“錢不是省出來的”最為推崇的應該是些商家,畢竟你不消費他們日子就不好過。

大批電商的崛起+美工的“扎(za)實”功底,讓琳琅滿目的商品近在眼前,移動支付便捷到讓你感覺不是在花自己的錢。再配合各種新穎的營銷套路,不怕你不著道。

最後他喊著虧本大甩賣上了市,你卻掏了個底兒掉。


理財觀 | 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攢錢的意義在哪

首先,我認為任何人都需要有點積蓄來應急,這樣遇到那種萬分之一的倒黴事,才有走出困境的機會。

其次,建立自己的原始積累,給以後的好日子打下基礎,也就是理財計劃開始的前提,沒有錢就無財可理。

最後,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中遇到幾次為數不多的機會,或夢想,或機遇。你要做的只能是隨時好準備,等它來時,給自己一個抓住的機會!

當然為了攢錢而犧牲當下的生活,是很不值得的。


別走向極端

最早這些話都是說給過於節儉的父輩們聽的,因為他們大都過著極端的節儉生活。演變到現在卻成為年輕人肆意消遣的藉口,月光族和信用卡透支群體比比皆是,這完全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


以現在社會的普遍消費觀念,你就是再省也不至於超越咱們父輩。飛哥想說的,是在追求品質生活的同時一樣也能攢下錢。


該花的花,該省的省!

這句話最早是聽我媽說的,還有一句是別虧待自己的肚子,主要怕我不捨得吃好的。現在想想拿捏這個度還真是門學問,什麼是該花的,什麼又是該省的呢?我的體會是,結合必要程度、使用頻率、有無可替代方案綜合考慮為好。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記賬。每天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開支,一個月下來任誰也很難理得清楚,若通過記賬軟件一筆筆記下來,自己回顧起來不僅數目清晰,還能精確的顯示你的各項消費比例,自然就能看出哪些該花,從哪能省。


理財觀 | 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不降低生活品質的省錢建議


>>>>租房別買大件

出租的房屋內設施不齊全,又或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不少年輕人會在租房時添置大件。換房時又不捨得扔掉,力氣沒少出,搬家費還增加不少。

我有個IT行業的朋友,添置物品最先考慮二手,價格便宜不說,品質也能找到不錯的。提高了閒置物品利用率,用幾年扔掉也不覺可惜。

>>>>儘可能理性消費

買任何物品之前,想想使用頻率,有無替代方案,是否為必需品。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以後,不僅能幫你省下不少錢,也避免了日後的諸多“雞肋”事件。

前面提到的健身卡,在不確定自己能否堅持之前還是別急著刷卡。畢竟,辦卡後還要想辦法抵擋住健身教練的二次營銷,在他們完善而成熟的話術攻擊下,這也是個技術活。


理財觀 | 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衣不在多,注重品質

仔細盤算一下,一年四季能穿到衣服也就那麼幾種,三件淘寶的廉價衣服也比不上一件高品質的經典款(注意,不是追求奢侈品牌)。不僅質感上明顯不同,耐穿的時間更久,說不定價格還比三件加起來更便宜。

日後隨著衣物的折舊,逐步進行替換就好。這樣一來,還打破了每天出門愁穿啥,衣櫃永遠不夠用的魔咒。


>>>>極簡生活好處多

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家裡都是相對雜亂的,主要原因是東西太多所致。現在有很多人開始追求極簡生活,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能讓你身心愉悅,你還會意外的發現打掃衛生變得更容易,要堅持極簡生活還會少買很多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理財觀 | 錢不是省出來的,在這裡改變偏見


>>>>消費順序也能省錢

最恰當的例子應該是買車和買房,在沒買房之前最好不要買車。

買車之後雖然一時爽,但每年幾萬元的費用是跑不掉的,就算你買電動的:保險費、停車費(公司、家、外出)、違章罰款、維修保養也不能避免。

養車的費用會變相延遲你買房的計劃,也會因延遲住到自有房產中而產生的房租,再加上市區的房產長期來看就是稀缺資源,怕是越來越買不起吧。

車子從到手開始貶值,十年以後幾近報廢,現在打車軟件如此方便,使用再怎麼頻繁也不至於一年幾萬的開銷吧。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寫在最後

“錢不是省出來的”不適用於缺乏原始積累的年輕人,攢錢才是理財開始的第一步,有了本錢才能開始理財,即刻開始你的攢錢計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