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黑色星期一”堅決看好中國股市的長期價值


疫情蔓延+油價暴跌,使得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因為週一標普500指數開盤跌幅達7%,出現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熔斷。歐洲股市普遍跌幅超過7%,均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應當看到,“黑色星期一”的出現與諸多突發事件疊加有重要關聯。隨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擴散,對於各國受其影響所產生的不利後果,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而另一個“黑天鵝”事件則是油價暴跌。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談判破裂。隨後,沙特阿拉伯打響了“石油價格戰”。其大幅調降了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為20年來最大。沙特阿美將4月份面向亞洲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6美元/桶,向美國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向西北歐及地中海地區的折扣最大,售價下調6-8美元/桶。沙特還計劃在下個月大幅增加原油產量,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油價暴跌也傳導至股市,導致全球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一”。


應對“黑色星期一”堅決看好中國股市的長期價值


應對“黑色星期一”堅決看好中國股市的長期價值


應對“黑色星期一”堅決看好中國股市的長期價值


“黑色星期一”對於中國股市不可避免帶來影響。截至今日(3月10日)上午收盤,我國股市也有小幅下挫。但綜合基本面、未來走勢,我們對此更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對其發展前景以更為樂觀的態度。

目前,我國防疫形勢逐步向好,已經有多地連續出現疫情零增長現象,湖北等疫情高發地區的相關數據也在轉好。這讓政府和民眾看到了疫情受到控制的有利局面,也會對國內外投資者的預期與信心產生影響。

同時,全國企業復工復產持續加速。從規模以上企業到中小企業復工率不斷上升,中央到地方連續出臺各類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利好政策,包括增加市場流動性等金融輸血政策,不僅能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資金支持,同時也將推動股市獲得更為寬鬆的資金面。

而監管層近年在股市法治化、國際化系列改革的步伐加快,註冊制、科創板等創新舉措落地。3月1日,備受期待的新《證券法》正式實施。新《證券法》將為資本市場帶來諸多新變化,從實施註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強化信披、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等多方面完善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為中國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提供法治保障。而發改委、證監會、兩大交易所相繼發佈重要通知,公司債、企業債發行全面實施註冊制,幫助實體經濟疏通流動性,不僅讓更多企業獲得恢復生產經營、擴大規模的急需融資資金,形成更為豐富、高效的融資通路,也有助於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各個產業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和成長性,對於股市基本盤起到更多的推動效應。

正是基於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的推出,為改善股市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注入了制度活力,也讓中國股市獲得更多國內外投資者的價值認可。截至2019年12月,境外投資者持有我國股票的市值達到了2.1萬億元,相當於3100多億美元,淨增持了413億美元。相比2016年末,2019年境外投資者在我國股票市場的比重幾乎翻倍。從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看好,並不斷加持投入。

當然,中國股市目前仍然面臨不少挑戰,也可能會出現短期資金和市場波動。但在我們看來,對待中國股市走勢中國股市應堅持長期價值。這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國內投資者應秉持理性投資態度,不盲目恐慌,不跟風,堅持專業判斷。而各國投資機構和投資者也應看到,中國股市及背後經濟的韌性和活力,隨著股市國際化、法制化進程深入,中國股市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