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个月了,看东西时特别专注认真,但是老被婆婆打搅怎么办?

桃子妈妈的日常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所有帮助。

小宝宝长到三个月的时候,可以看见离自己比较近的物品。但由于这个时候的宝宝眼部组织上发育不完善,根本无法看得到太远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只能够看到自己的手。但眼球却可以随物品来回移动,并对光线有更多感知。

那么对于三个月的孩子,从医生角度来说,不能只专注看一个地方,这个我们是需要及时的纠正的,不然的话,宝宝容易形成“斗鸡眼”的。

我个人觉得你婆婆做的对,三个月的孩子需要很多反射刺激,当然包括眼球的转动,让他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

以上仅个人观点,一字一字敲上去的。如果您不反对,请点个赞吧[祈祷]



刘军中医育儿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令宝妈为难的事情。

当时因为身体虚弱,宝爸在外地上班,婆家妈妈早都不在了,自己没有经验,一个人带孩子做家务常常累的筋精疲力尽。孩子小,夜里两个小时喂一次奶,加上拍嗝、换尿布湿、哄睡几乎一夜都睡不了,没有办法只有请婆婆过来帮忙。婆婆是个勤快的人,家务几乎不用我操心,我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我也因此有了烦恼。每次宝宝正对一件东西感兴趣时,婆婆总会大声的叫:“宝宝宝宝,看奶奶”,“宝宝,奶奶抱抱”“宝宝笑一笑”…。

婆婆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让我很是反感,虽然我知道婆婆很喜欢宝宝也不是故意的,可我也不能让宝宝以后注意力受到影响,又不能明着说婆婆,为此我很是苦恼。

长期的情绪压抑快让我疯掉,总于有一天我爆发了。我直白的告诉婆婆不要在宝宝认真看东西时打扰他,这样对宝宝不好,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无力。然而结果是我以失败告终。婆婆说宝宝啥也不懂,没有什么注意力,大家都是这样的也没见那个孩子注意力不好了,还到处求证我说的不对,见一个带小孩的说一次,给宝爸打电话说我事多,最终我成了众矢之的。

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我试着改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慢慢的我发现婆婆也改变了,我的要求也悄悄变成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点,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1、以退为进,先表扬再要求。都说老人是老小孩,要哄。遇到上述问题时先别急着发火,稳住情绪,也别试图说服老人听自己的。先表扬婆婆带宝宝带的好,还要示弱,感谢婆婆对自己和宝宝的照顾,接着说最近宝宝喜欢自己看一会东西好像不喜欢别人扰乱他。

2、借宝宝的口告诉婆婆自己的要求。宝宝在认真看东西时,婆婆打扰宝宝,宝妈就给宝宝说:“奶奶来了,哎吆怎么不理奶奶,原来宝宝要自己玩呀,奶奶辛苦了,想让奶奶休息一下”,一定要让婆婆听见,这时也可借让奶奶休息的名义支走奶奶。

3、问题转嫁。宝妈遇到这种问题没有好的解决途径,又怕因与婆婆的不快影响夫妻感情不妨把问题转嫁给宝爸。尝试让宝爸给婆婆做工作解决问题。

4、去医院做体检寻求医生的帮助。老人最听谁的话?不用问医生的话。给孩子做个体检,悄悄跟医生说下自己的担忧,让医生给婆婆说说她这样做的危害。

5、视频案例的宣传。自己可以搜集一些视频案例给婆婆看,但是不要做的太刻意,不断的给她看让她自己意识到自己做法存在的问题。





晓小的育儿经


我娃小时候就是这样,一直到上小学,孩子认真做事的时候,老人就一会儿问吃水果不,一会儿问上厕所不,一会儿说你衣服咋脏了……反正各种自己突然想起啥就说,唉……我觉得真心影响很大,孩子注意力总被打断。给老人说了无数次,吵也吵过,但没有作用。我想是老人太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了~


用户3786072360386


宝宝0-3个月,有一个“光感敏感期”。光感敏期就是宝宝在0-3个月龄段,眼的发育不完全,对光照很敏感,这个阶段宝宝眼里没有色彩,只有黑白。

回到问题上,宝宝关注一个地方很久,好不好?眼跟手脚是一样的,只有多动才能发育的更好,况且这个阶段正是发育期。所以说老人家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这样有利于宝宝眼部肌肉发展,更有利于眼的发育。当然打扰孩子的同时,我们要科学的育儿[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这个阶段多用黑白照片给孩子看,你移动的时候宝宝会追踪你的图片,这就很好锻炼了宝宝眼部肌肉,也就是我开始为什么讲到“光感敏感期”[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希望能够帮助你😜😜😜😜😜





宇儿乐园



1、关于宝宝的养育方式

婆婆在带孩子这个问题上都是过来人,有很多丰富的经验。比如怎样抱孩子、让孩子吃什么好等育儿建议。但现在很多妈妈觉得婆婆带孩子的方式已经过时了,甚至有些迷信不科学的观念,因此更加相信月嫂或者专业人士的护理。这样一来,就与婆婆产生了矛盾。婆婆会觉得孩子妈妈不相信不尊重自己,乱花钱等,而妈妈则觉得只要对宝宝好,花些钱也没关系。

2、关于宝宝的教育方式

大家一定见过这样的奶奶,她们十分宠爱宝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一点也见不得宝宝哭,总是对宝宝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哪怕是宝宝有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举止,她们也会纵容。虽然知道奶奶疼爱宝宝,但时间久了,宝宝就会养成骄纵、自私的性格,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会导致宝宝在以后和别人的交往有很多障碍,甚至无法适应社会。而妈妈们对这种现象一般持反对态度的,认为不能一味地惯着孩子,要让宝宝及时认识到对错。这样一来,婆媳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3、婆婆自身对宝宝的影响

有些婆婆仍然保留了很多旧俗。比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嘴对嘴喂饭等,这些行为如果发生在身体虚弱的婆婆身上,很可能会把病毒细菌传染给宝宝。其次,一些婆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是非观念分辨得不够清晰,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能及时指正,或者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时,会极端放大,严厉地批评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妈妈们自然不喜欢这样的婆婆了。

其实,帮妈建议各位宝妈还是亲自带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三观的形成、个人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妈妈教育。但是,如果妈妈实在抽不开身带孩子,将孩子交给婆婆带,妈妈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婆媳矛盾,让孩子快乐成长呢?


首先,尊重和感恩婆婆的付出与劳动。大家都知道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婆婆本来就年龄比较大,但在照顾孩子的事情上她们总是亲力亲为,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因此,父母要对老人的付出尊重和感恩,

其次,对婆婆的错误行为委婉指出。很多妈妈碍于小辈的身份,不敢或者不好意思指出婆婆的错误,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时间久了会有怨气,会加深误会。所以妈妈们在看到婆婆的一些错误、落后的行为或者思想观念时,一定要委婉地指出来,注意说话的用词措句以及语气、态度,与婆婆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同时也要让孩子爸爸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商讨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相信老人也会理解的。

帮妈建议:无论是妈妈带,还是老人带娃,我们都一定遵循科学、合理、积极的方式培养孩子。


优笑逸动


3个月宝宝看东西特别专注认真,说明他在探索周边的世界。

婆婆打搅,应该是想跟宝宝互动,只要宝宝没有烦躁的表现,就不需要干预。

因为婆婆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宝宝,宝宝也喜欢与家人互动。

等婆婆离开的时候,再将宝宝感兴趣的物品放到他眼前,让他慢慢看个够。

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带宝宝出去溜达,让他观察一下外面的花草树木,小昆虫等,也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小不点日记


孩子的专注力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也是被不懂的家长摧毁的。当孩子特别专注认真的时候,婆婆打搅肯定是会影响到孩子今后不够专注,但有时候跟老人似乎也讲不通道理。

我的建议是,可以找一些专业的视频,专家,书籍等跟老人一起分享,让老人知道现在科学育儿的重要性。

另外要肯定老人的功劳,当她做的对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而是在外人面前一定要夸婆婆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让婆婆自我感觉愿意接受现在的新鲜事物,当你再去跟她交流这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就不那么排斥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葆宝儿


宝宝专注的看某些事物时,家长们千万不要打搅孩子,经常被打搅的孩子,以后专注力会大大降低,无法专心学习,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物当中去,像你说的这种情况,你可以直接和您老婆说下利弊,相信每一位妈妈都会接受的,因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歪郑


您好,我是育婴师睿睿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家孩子就坐不住,感觉和得了多动症一样,愁死人了!”

“给买的新玩具都过不了5分钟,就干其他的去了,总是不能一直安静的做一件事!”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开小差”老师开家长会总是被点名批评。

……

宝宝一个人玩积木玩的挺好

一会妈妈说:“我来和你一起搭?”

一会老人过来说:“来,我的宝贝,快来吃点水果吧”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作为宝宝的家人,包括姥姥姥爷,奶奶爷爷,通常很随意就打断宝宝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甚至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等到宝宝大了,上小学、初中以后才发现:孩子坐不住,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这时很多家长开始焦虑、苦恼、四处问,却不知道已经晚了!

现在在学校里,会发现有很多孩子上课总是出现坐不住,这是为什么?是孩子淘气?正常来说,这类孩子对每一种玩具,每一种活动的兴趣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往往手里拿着这个东西的同时,又会被下一个目标所吸引,孩子整天的专注力是不够的。

有研究表明:孩子坐不住的首要原因是孩子从小的专注行为被随意打断。

专注力对孩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孩子构建大脑、构建智慧的重要能力,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专注力,孩子的智力(认知水平、逻辑思维、归纳演绎等)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又叫做注意力,是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和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并持续一段时间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

简单说,专注力是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能够一心一意观看或操作多长时间,同时不会被外界刺激随意打断的能力,专注力是孩子天生具备的一种能力,它贯穿整个心理、智力发展及过程,只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专注力的表现有所不同,且时间也有一定的差距。

有研究机构通过研究表明:从2岁-13岁的儿童在专注力时间长度的范围从10-30分钟左右。

睿睿妈提醒:这个数字是在理论上说明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但有一点要强调,这只是一组理论数字,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达到对应的数值。

家人破坏孩子专注力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专注力会渐渐养成,在这个期间,最害怕被人打扰,而很多的老人总是出于疼爱孩子,想要加入孩子的世界,不停打扰孩子的专注力。

作为父母,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家长都知道孩子的专注力不能被轻易破坏,所以一般是不会打扰孩子的,但是生活中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养育孩子的责任都落在了老一辈的身上,教育孩子的事情父母参与的反而没有老人多。

▶ 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现象时,作为孩子父母,是需要适当阻止的。

当孩子家长看到老人正在利用疼爱孩子的借口,去打扰孩子时,需要及时制止老人的行为,并告诉老人,ta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相信疼爱孩子的老人是会听的。


1、打扰孩子玩耍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并且很难从中脱离,其实这是孩子专注力正在逐渐形成,而家长总有意无意的去关心孩子干什么,孩子聚精会神地看某样东西的状态会被打乱,在一次次的打扰中,孩子的专注力遭到破坏,长大后,孩子会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

2、看到孩子做错马上帮忙改正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专注力比喻成一只极容易受到惊吓的小鸟,当你接近它时,它马上就会飞走。

很多老人,看孩子玩玩具时,由于没有接触过,采用的方式不对,这时老人喜欢过去掺和,自以为是的帮助孩子解答,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对每件玩具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这是孩子自我创造力的形成阶段,作为家长,当孩子在玩玩具,或专心做某件事情,只要没有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就不要热心的凑过去,帮孩子改正行为。

3、喜欢帮孩子做决定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喜欢帮孩子去做决定,如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看什么书……即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不符合家长的思维,一律都被家长否定。

这种行为看似是为孩子着想,实际上,是阻碍了孩子独立性,自我思维的发展,孩子长大后,会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很多事件上,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清事情的缘由,告诉孩子可能产生的结果,最终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走入社会,独立生活。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宝,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想参与,想融入孩子的世界,用爱的名义打扰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做任何的决定,但很多时候,家长不合时宜的关注孩子,打扰孩子,只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无法用心做事,三心二意,父母总是帮助孩子做决定,更不利于孩子长大后的独立性。

所以不管是孩子父母,还是老一辈人爱孩子,最最应该做到的是不打扰、不干涉。

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1、尊重、保护孩子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最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撕纸、玩沙子、看蚂蚁……孩子所有的自发性活动都需要得到尊重,一旦孩子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就愿意反复做,在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长久的专注,孩子会逐渐的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感应这些规律。


2、创造不被打扰的环境

《生物钟优势》的作者马修博士认为:如果在专注的过程中频繁被打断,那么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给孩子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引起兴趣的环境中,孩子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除非孩子邀请,否则家长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3、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只有满足了孩子的需要,才有机会打开孩子专注的大门,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操作兴趣自由选择时,会全神专注,有目的的去做这件事情,会反复不停的去重复,同时脸上会浮现出非常愉悦的表情。

4、做好观察者,懂得适时退出

这是家长平时经常会犯的错误,俗话说就是好心办坏事,当宝宝自己在玩积木时,家长凑过去会说:“呀,积木不是那么搭的,这个要放这里”;或是不管宝宝是否玩好了,直接把宝宝抱起来去喂饭或是换尿不湿……这些家长觉得特别正常的事情,其实正是在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5、鼓励孩子擅长一门才艺

让孩子学才艺并不是为了表演,也不是为了以后当艺术家,更不是为了参加什么选秀节目,学才艺可以集中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如学琴、学芭蕾舞或学下棋,好处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给孩子家长们的一些建议:

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需要及时反思,并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最后孩子的专注力自然也会提高。

1、孩子在看书、玩玩具或阅读时,家长避免干扰孩子,不要让孩子养成一心二用。

2、在孩子“工作时”,不要催促孩子,预留出充分的时间。

3、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反复的机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可以多次的反复操作。

4、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经验,最后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注力。

哪些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1、平衡能力的训练

  • 单脚站立:每天2-3次,每次30秒;熟练后,尝试闭着眼睛单脚站立,每天2-3次,每次30秒。

  • 跑步刹车: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喊停,让孩子及时刹车,速度由慢到快的训练。

  • 顶书走线:可以从走直线到圆圈,睁眼到闭眼的训练。

  • 端水:端一碗满水练习快速走路。

  • 荡秋千:感受重心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孩子对平衡感以及重心重力的敏锐感觉。

  • 旋转:让孩子感受眩晕的乐趣,速度由慢到快。

2、协调能力的训练

  • 跑:模仿飞的动作跑步,可以退着跑,侧身跑。

  • 气球:将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下时再拍向天空,气球不着地;气球由大到小,数量由少到多。

  • 跳:立定跳高,立定跳远。

  • 投掷:投准训练;投远训练。

3、听觉能力的训练

  • 听音辨别:在空旷的地上,蒙上孩子的眼睛,家长通过拍手或摇铃等发出各种声音,让孩子追踪声音,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 听后模仿:有节奏的敲打,可以让孩子模仿。

  • 听故事讲故事: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描述出来。

  • 听中找错:如小狗、小鸡、桌子、老虎......

  • 传话:一家三口互相传话,让孩子尽量说的全面。

4、视觉能力的训练

  • 走迷宫:给孩子走迷宫的练习,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 涂颜色:拿两幅画,一副有色,一副没有,让孩子对应涂颜色。

  • 盯视:让孩子盯住一个固定的点看一分钟。

  • 追视:看钟摆,打羽毛球,打乒乓球。

  • 看物记忆:在桌子上放一些物体,让孩子看一分钟,然后说出有什么物体。

  • 拼图

  • 捡豆:要求用筷子把豆子一粒一粒的加到另一个空碗去。

  • 找花生: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花生,然后放入一堆花生中,再把它找出来,也可以换成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做训练。

  • 搭积木

睿睿妈想说: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家长请不要当孩子注意力的“破坏王”,而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尽可能排除一切由环境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让孩子在活动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一个安静、简洁、舒适的环境氛围,能使孩子的专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 家长可以记住简单的几句话:

  • 建议,是一种打扰

  • 帮忙,是一种打扰

  • 打断,是一种打扰

  • 催促,是一种打扰

总结

北宋朝著名科学家沈括的《长兴集》:人之于学,不专则不能,虽百工其业至微,犹不可相兼而善,况君子之道也。

这段古文的意思说:如果学习不能专一,就不能使人进步,即使像手工艺这样极小的事也不可能兼顾且熟练,那更何况是作学问。

专注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兴趣的基础,孩子缺乏专注力其中有一部分原因由家长的无意识干扰造成的,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专注力问题,除使用科学的方法外,家长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同时要保持耐心,这样久而久之,才可以看到效果和收获。

最后,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打扰,不唠叨,不阻止!让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是活动中,多停留片刻,享受专注的乐趣!

以上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欢睿睿妈的回答,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育婴师睿睿妈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最开始婆婆来看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说好,教育孩子谁说了算。其他人不要过多干预。

对于婆婆老是打搅,我每次都会说,你不要理他,他自己认真地玩就不要理他,你这是在打扰他的专注力,以后会影响他的学习的,宝宝的专注力要从小培养。

每次我这样说,她都能听进去,反正我家婆婆只要觉得对小孩子好的都会听,但是不要以命令的语气对她说,要告诉她不要命令她。我家婆婆好好说能听进去。我相信所有的奶奶都不希望自己会打扰到孩子的成长吧。

遇到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我都会站在对孩子好的立场上去告诉她,而不是我觉得你做法不对,要听我的。我老公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要有分歧,就说为了孩子好,她就会全听进去。

就一句话:全是为了孩子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