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度过这次难关。当时,

此人大手笔捐出一亿港币,支持汶川地区的重建工作。有人说他大方,也有说他吝啬,要知道,他曾经以公司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为由拒绝剧组出去买20元100个的生煎包。他就是邵逸夫,中国近现代传奇人物,一生捐赠三万栋逸夫楼,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邵逸夫捐赠的众多教学楼之中,很多“逸”字少了一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成功经历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生于中国浙江宁波镇海。邵逸夫兄弟姐妹8人,邵逸夫排行老六,因此香港娱乐圈很多人尊称邵逸夫一声“六叔”。邵逸夫所在邵家也曾是江浙地区的名门望族,不过到了邵逸夫这一代,家道早已败落。邵逸夫成年时,邵家只有一栋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为“笑舞台”的上海剧院。


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这也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此时的邵逸夫,正在读中学。1926年,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以后,邵逸夫便与电影事业有了不解之缘。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先后购入多间戏院。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邵逸夫赴美途中,遇到轮船沉没的危险,但邵逸夫终究靠着顽强的毅力存活下来,并且成功带回有声电影器材。

1967年邵逸夫创建香港无线电视TVB,并于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当时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众多明星都毕业于这个训练班。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天王”的人选和称号也由邵逸夫一手操办。所以说,邵逸夫对于香港电影事业乃至世界电影事业都有着巨大贡献。


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邵逸夫一生的信条。客观的说,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他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邵逸夫麾下有他自己的影视王国,邵逸夫因影视王国跻身富豪行列,但要知道,真正打响邵氏电影的名声的却是邵逸夫所做的慈善事业。邵氏电影的美名,主要还是来源于邵逸夫始终如一的慈善事业。

据相关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币。邵逸夫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一生捐赠教学楼多达3万余座。香港多座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可以说,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全中国,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

邵逸夫一生执着于慈善事业

,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巨大进步,离不开邵逸夫无私的捐赠。除了修建教学楼,邵逸夫也曾为灾区重建捐款多次。2008年,汶川地震后,邵逸夫携夫人方逸华为灾区捐款一亿港币。2009年,台湾遭受台风侵袭,邵逸夫捐款一亿港币。2011年,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再次捐款一亿港币。


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邵逸夫的晚年之时,曾有人问到:邵氏公司制作的影片赚了多少利润?而邵逸夫则笑着回答说:“赚了多少不是问题,捐了多少给国家才是重要的事情。”

邵逸夫无时无刻不再捐赠,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灾区重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毫不夸张的说,邵逸夫一生都在捐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何为真正的兼济天下。所以说,邵逸夫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谜团解惑

邵逸夫电影起家,一生都致力于电影事业的发展之中。邵逸夫带领邵氏电影走向辉煌,获得了了巨大的财富。获得财富后的邵逸夫,并没有成为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反而致力于慈善事业,成为一名慈善家。

如今,全国各地都有邵逸夫捐赠的“逸夫楼”,但是我们仔细了解后,可以惊奇的发现,有一些“逸夫楼”中的逸字少了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时间引起了

众人好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原因的。

邵逸夫通过电影行业获取一定利润后,逐渐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邵逸夫主动找到学校,希望可以为学校建造一座教学楼。随着一座座逸夫楼的建立,也有学校主动找到邵逸夫,恳求邵逸夫为其学校建立一些教学类建筑。


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当时,邵逸夫在全国各地兴建起了教学楼,主要通过固定数额资金捐赠的方式完成的。在这之中,不免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邵逸夫捐赠金额不可能刚刚好,总会或多或少。如果捐赠的少,总会有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予以补充。所以说,在全国各地的逸夫楼中并不是所有教学楼都是由邵逸夫全额捐赠完成的。

随着邵逸夫慈善事业的进行以及各地教学楼的逐渐兴建,邵逸夫向各地学校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不是自己全资兴建的教学楼,坚决不能冠名“逸夫楼”,那个逸字必须少一点。后来,邵逸夫捐赠的教学楼越来越多,这个要求也成为众多学校心知肚明的明文规定。正是因为邵逸夫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少一点的“逸夫楼”。

达则兼济天下:邵逸夫捐款三万栋逸夫楼,为何有的“逸”字少一点

纵观邵逸夫的一生,毋庸置疑的是他的成就。作为TVB的创始人,他对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在邵逸夫的身上,除了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的称号,还有兼济天下的慈善家称号。慈善事业几乎贯穿邵逸夫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何为真正的达则兼济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