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双标”这个词近年来被提到的频率很高,对于同一件事,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或者是利益关系等一些原因,做出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选择判断或者行为,亦或是对于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评判标准。

乍听起来觉得这个词汇是一个很矛盾纠结的词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型双标现场却并不少见。比如说那些自己从来没有捐赠过的键盘侠,指责明星们为什么不为灾区捐款,比如说“欺负”年轻人的老年人指责年轻人不懂得尊老。当然这个词汇在家庭教育中也频频出现。

“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一位宝爸从孩子手里抢过手机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都说了玩儿手机对眼睛不好。”

孩子听到爸爸的话乖乖地缩回了手,转身回到了卧室。不多一会儿,孩子出来后却发现爸爸坐在沙发上怡然自得地玩儿着手机。

于是孩子不乐意了,孩子反问爸爸“为什么不让我玩手机,但是爸爸却可以玩儿呢?”

这时候宝爸头也不抬地回应道“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儿。我说不能玩儿你就不能玩儿,我都是为了你好!”显然这个逻辑很绕,孩子不甚明了。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父母们打着“为你好”的幌子,以爱之名对孩子实施着双标教育。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应该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在很多父母身上却很难实现。细想之下,双标教育似乎是父母的一种利己主义的体现。因为在双标教育中父母从来都是对的,孩子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儿。

△为什么父母容易陷入“双标”教育的怪圈?

1.父母们总是喜欢以简单粗暴的双标教育

父母可以有很多方式让孩子信服,比如说和孩子讲道理,比如说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但是这些方式显然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实施过程,需要父母多花费一番心思。

相对而言,简单粗暴的双标教育更加能够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屈服,让孩子“辩无可辩”。

当父母的命令与自身的言行不一致,并且孩子对此提出质疑时,父母便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说的是对的”,“我们是大人,我们都是为你好。”

有了这套说辞后,父母不必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榜样,也不必为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做探索。只需要让孩子信服自己的双重标准就好了。

2.父母们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中国式家长总是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给予了孩子生命,便给予了孩子所有,孩子理所应当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成长轨迹。

于是孩子身上承载了很多,其中包括父母的殷殷期望,包括弥补父母遗失的梦想。但是父母忘记了自己可以为孩子照明方向,但是选择方向的是孩子自身。

心理学家克莱尔认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从自己的生命中脱离出去,成为独立的个体。

3.父母总是对孩子要求过高

有这样一个很讽刺的故事,一对鸟夫妇总是催促自己的儿子小鸟飞的高一点,再高一点。有一天小鸟无奈的说,“爸爸妈妈,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鸟可以飞得很高,一种鸟飞不高便放弃了,而第三种鸟却不努力就早早的放弃,随后在巢里下了个蛋,拼命的要求这颗蛋孵出的小鸟往高了飞。”

故事听起来确实很讽刺,但是现实中像鸟夫妇一样的父母大有人在。

《小王子》的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说过:

每一个大人他们都是从小孩子过来的,不过他们中只有少数人记得曾经。

父母的高要求让孩子受困,其中压力山大。

△“双标”教育容易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1.双标教育破坏了孩子内心的规则感

孩子的世界远不如成年人那般懂得变通,双标教育教给孩子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准则,这会让孩子感觉到混乱。尤其是在孩子内心的规则感逐渐形成的期间,双标让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破坏。孩子的心里无法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规则标准。

2.双标教育让孩子变得更叛逆

“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很多父母会发现在自己对孩子进行双标教育时,孩子常会发生与父母顶嘴行为表达。虽然孩子最后屈服于父母的说教,但是从孩子的眼睛里父母会看到更多的叛逆。

双标教育使得两种标准横亘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父母无法成为孩子信任的人。

3.双标教育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加具有教育的权威性,如果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言行不一致的那一面,那么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感就会大打折扣。

塞·给翰逊曾经说过,一个人与其把力气花在发号施令上,不如去身体力行。

双标也许会让孩子听话,但是却让孩子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长大。因为孩子会认为“只要成为大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引导?

1.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当父母立规矩后,这个规矩最好不要只用来约束孩子,而是应该约束所有的家庭成员。父母以身作则,言语约束自己,那么孩子才更加容易有样学样。孩子的顶嘴叛逆大多是因为对父母教育的不服气,只要父母做的完美,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

2.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重视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大数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只有做到尊敬他人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

当父母去理解尊重孩子时,孩子更加能够听得进去父母的想法,也更加愿意向父母倾诉。

3.不盲目攀比

“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警惕教育中的双标,小心孩子变叛逆


不设定不合实际的期待,攀比会让父母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压力,一个背着沉重压力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跑不快的。父母遵循孩子个性发展以及自身的成长节奏,更加能够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

父母教育孩子时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教育方式,为了省时间省精力,父母懒得和孩子沟通。

但是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心思的父母,才能够看到孩子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