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区:他在荒地上义务种下1500多棵树苗

广信区:他在荒地上义务种下1500多棵树苗

广信区:他在荒地上义务种下1500多棵树苗


广信区:他在荒地上义务种下1500多棵树苗

花白的头发,满是皱纹的额头,右眼虽失明,但左眼却炯炯有神,皮肤黝黑,颧骨凸出但精神奕奕,身着一身洗得发黄的迷彩服,脚穿一双满是灰尘的黑色皮靴,朴素干练。祝志财,广信区皂头镇毛梗村后洋自然村一个“热心肠”的老人,为村里义务清理杂草,为村里义务保洁30多年,用收废品、鸭毛等攒的钱捐给乡村建设、捐给受灾群众……三四年前,他又成了村里的“植绿”能手,在村东头十多亩荒废的田地上,共义务栽种了1500多棵树苗。他说:“后洋是我家,我有责任有义务让她变美。”

  记者 吴淑兰 范凯文 摄影报道

  3月11日,天气晴朗,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记者来到广信区皂头镇毛梗村后洋自然村已是上午10点半,见到祝志财老人时,他正拿着一把锄头和铁铲往外走。见我们到来,他将锄头和铁铲放下,向我们迎了过来。这是一幢二层的楼房,外墙上是灰色的水泥,墙上各种铜牌荣誉证书整齐地钉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煞是耀眼。走进祝志财家里,客厅也只有几件简单的桌凳和一大堆煤球,“平常就我一个人吃饭,烧点煤方便。”祝志财说,“我一个人除了干农活外,其他的时间都去义务劳动了。这不,我正准备去给树苗地清理呢。”寒喧了几句,祝志财扛起了锄头拿起了铁铲,领着我们往村东头的树苗地走去。

  春日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一些当季蔬菜正舒展着绿油油的叶子,田地里偶见几位忙碌的农民。“他是我们村里专门做好事的,田间小路的杂草都是他义务清除掉的。真的是不容易。”提到祝志财,78岁的村民祝志必赞不绝口。

  沿着窄窄的田埂走了约摸五六分钟,一棵棵间距相等、整齐划一的树苗映入了眼帘。祝志财脱下了外套,拿起锄头,来到一棵已经枯死的树苗面前,挥起锄头,不到两分钟就将其挖了出来,然后将洞口挖大挖深,将旁边的一棵石楠树苗栽了下去。铲土、下苗、培土、夯实……虽已年过七旬,祝志财干起活儿来依旧身手麻利,十分钟后,树苗便已扎根土壤。虽是早春,植完树锄完草,祝志财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这是原村长家的一块田地,他去世了,子女又在外务工,这块地一直荒在那里,杂草丛生,我看了觉得挺可惜的,便买来近1200棵苗木种了下去。”祝志财说,从2018年8月开始,他就一个人来地里锄草,风里来雨里去,足足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将这十来亩地清理出来。2019年正月,他花了将近2万元从广丰买了1200棵苗木如桂花树、罗汉松,又自己花钱请村民将苗木全部种进了荒地。今年,他又买了一些马家柚树苗套种在了地里。

  这些苗木,就像他的孩子,只要天气好,祝志财都会去看一看苗木,锄锄草松松土。“平常都还好,就是到了七八月份,草木长得特别快,天再热也要去锄草。”夏季的草丛里,蚊子、蜘蛛等虫子很多,有时甚至还会潜伏着蛇类,每每干完活回家,祝志财都要将身上和手仔仔细细洗上几遍,“要不然,身上会很痒的。”祝志财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其实,种下的苗木,不一定全部能成活,我这次种的1200棵苗就枯死了将近200棵。”祝志财说,过几天,他准备托人从浙江再买进200棵苗木,重新补种上。“这里的土地深度只有5公分左右,下面都是沙石,要种活树是有一定难度的。”村民候纬钟告诉记者,他很佩服祝志财的勇气和毅力。

  在这块满是新生苗木的田地旁边,一棵棵绿意葱茏的罗汉松正肆意地享受着春日的阳光,这是祝志财三年前种下的。“当时这里也是一块荒地,我把它整理出来后,买了300多棵罗汉松树苗种了下去,如今长势都不错。”看到成果的祝志财,眼里充满了希望。

  在田地的上方,是一条通往广信区皂头镇的沿江大道,一辆辆小车从这里快速驶过。多年以后,他们会看到,道路左侧的一片荒芜之地,将变成一片生机盎然、暗香浮动的“绿”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