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損失60萬人,法軍在凡爾登戰役中損失50萬人,協約國在西線的軍隊已經燈枯油盡了。戰爭像個無底洞,不停的吞噬成千上萬鮮活的生命。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協約國軍官巴不得把每一個能動的人送上戰場,但是新兵上前線的速度還趕不上他們戰死的速度。前線不僅僅缺乏戰鬥人員,就連挖戰壕、修路、裝填沙包也找不到人。於是,協約國決定仿效加勒比種植園主和北美鐵路大亨,招募中國人來做這些工作。

面對人力枯竭,協約國集團不得不呼籲中國立刻參與對德作戰。當時的中國還是中立國,經過與北洋政府協商,英法兩國開始在華招募大批勞工赴歐參戰。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整個一戰期間,法國招募了4萬華工,英國招募了9萬多華工。這些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山東和河北,還有部分來自江蘇、山西、遼寧等省份。1917年1月,第一艘滿載1000多華工的輪船從威海衛起航,他們需要長途跋涉2萬多公里,耗時3個月,才能抵達歐洲。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一部分華工先是橫跨太平洋,經過英屬哥倫比亞,再坐火車跨越北美洲,穿越大西洋,最後抵達殺戮戰場弗蘭德斯。另一部分華工則通過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這條路線來到歐洲。1917年2月,一艘運輸中國勞工的輪船在地中海被德國潛艇擊沉,造成數百人死亡。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儘管每天只有1英鎊加幾個便士的微薄酬勞,中國勞工在西線冒著德軍的炮火從事各種非戰鬥工作,包括挖掘戰壕,修建碉堡、道路和橋樑,搬運各種物資,甚至維修坦克和車輛。歐洲軍官欣賞中國勞工的吃苦耐勞,但糟糕的伙食、惡劣的生活條件以及每天超過10小時的繁重體力勞動,使中國勞工的待遇依然和奴隸、囚犯差不多。當然,也有少部分華工在造船廠或者軍工廠從事技術工作。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1918年11月,協約國和德國簽訂停戰協議後,中國勞工的工作仍未停歇,大部分人在法國繼續幹著填充戰壕、處理未爆炸的彈藥、收拾無人區的屍體等髒活累活。直到1919年,他們的工作才宣告結束。大約有數千人選擇留在歐洲,其餘大部分人則回到中國。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儘管在相對安全的後方工作,根據歐洲的記錄,中國勞工死亡人數大約為2000人左右。一部分人死於德軍炮火,一部分人死於流感等疾病,他們被安葬在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40多個軍事公墓。但也有學者認為實際死亡人數為1~2萬人。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勞工軍團沒有步槍和手榴彈,手裡的武器只是鎬子和鏟子,仍然為協約國最終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不公平的是,他們幾乎被一戰的記錄者遺忘,並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直到最近10來年,這一段塵封百年的歷史逐漸被人揭開,中國勞工對一戰的歷史性貢獻才廣為人知。


塵封百年的記憶:14萬中國勞工為一戰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沒有14萬中國勞工在西線艱苦卓越的貢獻和犧牲,協約國想要在1918年就打敗德國是不可能的。毫無疑問,以鎬子和鏟子為武器的中國勞工,理所當然也是一戰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