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以前,“购物狂”被用来形容购买衣服鞋子包包包装品上瘾的人,如今,可以再加上一种——购课狂,用不断买课来缓解焦虑,用每天的“收藏量”来纾解压力。事实上,钱没少花,可焦虑和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

其实学习并不需要那么“疯狂”,找到方法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学霸。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

以前,在我的认知里,读过的书就是学过的知识,听过的课就是掌握的技能,可当我打开曾经买的一门提升“研究能力”的课时,已经全然忘记里面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买这样一门课。可见我根本就没有在学习,只是在“囤货”。


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介绍了如何管理个人知识,让学习不再是看过就忘的“陌路”。


成甲,主业做景区设计咨询,副业做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由于跨界能力强,还被逻辑思维评为十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 之一。

过去6年,成甲每年阅读100本书,他也曾陷入过“低效率勤奋”的怪圈,从读过的书完全不记得里面内容,到慢慢总结了学习方法以后,成为如今的“学习大神”,也经历了一番波折,那么他是如何学习的呢?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在一次演讲中他说:“我们以为,学习是要努力的学更多,记住更多,让自己懂更多,其实学习不是为了学更多的知识,而是学习能够把一个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应用在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发现,这个反而会有很多乐趣。”

所以,学习并非只是看和记,最重要的是——用。

二、我们需要医治的那些“学习病”

在开始学习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学习病需要治疗。

1、太勤奋

如果说我们学习也有错的话,那么过于勤奋就是在用自己的不断重复来掩盖不愿动脑的惰性。最终感动的只有自己,知识却毫不领情的从我们身边溜走。

古典老师说:“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如果我们的努力只是低水平勤奋,那么只有当我们开始关注方法和目标的时候,也就高水平勤奋不远了。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2、容易自嗨

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停不下来的收藏只是“自嗨”,比如去年一年我写了将近10万字,可大多是自嗨型文字,逻辑不够严谨,语句缺少磨炼,举例也不够丰富,一个观点常常表达不够明确。

当我跳出这种自嗨的舒适区,跟着老师真正开始学习写作后才发现,要写好2000字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三、是时候“好好学习”了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呢?应对以上问题的终极解法就是——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这本书换一种思路来教我们如何学习,让学到的东西真正为己所用,而不是过段时间就又还给了老师。

青山资本的懂事总经理李倩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会去看书学习,但她很少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她说:“我不看别人怎么玩儿的,因为我看书就明白了,我知道了这个事的原理,从原理揪出这件事的本质,任何事我会先确定目的,确定目的之后我就自己想办法,因为有些东西是在变化的,商业环境在变化,公司体量在变化,人们的想法和传播途径都在变化,但原理不会变。”

正如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的:“面对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基本的原则入手。”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这就是学习的方法,但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呢?看书,划重点,勤快点还会写个读书笔记,然后就以为自己学会了,事实上我们并未开启深度记忆,而且也并不会用这些知识。

查理·芒格说:“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作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掌握基本规律呢?

成甲为我们提出一个概念:临界知识,也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当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临界知识,就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圈,就会有更多的能力比身边90%的人要强。

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一个提升临界知识的方法——黄金思维圈,也就是三个一环套一环的圆圈,最外层是what,也就是事情的表象和成果;中间层是how,就是方法,措施;最里层是why,也就是这么做的目的和理念,

比如我们看到电脑广告的时候,大多都是说:“我们生产的电脑性能非常好,使用很便利,要买一台吗?“多数电脑生产厂商思考和表达问题,都是站在what的层面上去思考,“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而苹果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苹果公司做营销时,传达的理念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可以看到,这两种情况,同样是在销售电脑,同样是在讲自己很棒:一个是从what出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电脑是什么样的”;一个是从why出发,“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而只有当我们从why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才能够和别人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共识。

再比如某租赁品牌服装的手机APP,以“衣品就是升职的秘密武器”这一营销广告,赢得了非常高的的转化率,它不是要告诉你,这里的租衣服有多划算,有多少大品牌可以选择,甚至没有告诉你这些衣服有多么时尚好看,而是向你传达一种价值:衣品才是决定你生活和职场起伏的重要因素。当它传达出来的不是what和how,而是why,人们也会更容易感同身受。

学习一件很苦但仍然要坚持做的事情,这是从小父母和老师都教导我们的道理,但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学习可以不那么辛苦,因为它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值得学习。


一个方法,打破“无效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