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魯國為什麼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

《華夏民族擴張史》系列

十一、齊魯簡史

文| 寒山憶雪

齊國和魯國為什麼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

周平王與其父周幽王、其叔周攜王的王室內戰,從幽王八年持續到平王十一年,公元前760年。隨著周攜王被晉文侯襲殺,王室內戰結束。隨後的九年,大部分諸侯不承認周平王的地位,再隨後的三年,周平王被晉文侯迎立於鎬京廢墟。

因關中的中東部已經基本被犬戎各部霸佔,公元前747年(平王24年),周平王攜帶部分關中族人,東遷洛邑。參與護送平王東遷的諸侯,有晉國的晉文侯、衛國的衛莊公、鄭國的鄭武公,還有新晉為諸侯之列的秦國君主秦文公。

那麼問題來了,老牌諸侯中的晉衛都參與了護送,齊魯兩國卻幹嘛去了呢?

平王東遷時,齊魯兩國在位的君主分別是齊莊公和魯惠公。

齊國的歷史從周公東征之後、太公望封於齊開始,之後嚴格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傳承了五代君主,分別是太公望—齊丁公—齊乙公—齊癸公—齊哀公。

齊哀公的在位年份大約是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68年,恰好是孝夷中興時期的周夷王在位時期。

周夷王在位除了延續中興局面,打敗犬戎和淮夷之外,還幹了一件事情,烹殺齊哀公。也就是把齊哀公放在大鍋裡活活煮死,可謂殘忍至極。

之所以這麼做,按照史書的記載,是因為齊國東南面的鄰居紀國君主向周夷王告發,齊哀公如何昏庸喪德,導致夷王將哀公烹殺。

真實原因如何,暫不做深入考證。齊哀公死後,齊國陷入了君位爭奪的混亂期。在哀公之後即位的不是哀公之子,而是哀公的弟弟,齊胡公。父死子繼的傳承方式被打破了。

齊國和魯國為什麼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

胡公在位僅僅八年,哀公的同母弟怨恨胡公,上演兄弟相殘大戲。最終,哀公同母弟率部殺死了胡公,自立為君,是為齊獻公。

齊獻公在位10年,君位平穩交接給了自己的兒子齊武公。

齊武公在位26年,正值周厲王的後期。期間經歷了國人暴動和共和行政等大事件。武公24年,周宣王即位,第二年,周宣王迎娶了齊武公的女兒,也就是姜後,她正是周幽王的母親。

齊武公的君位也平穩傳承給了自己的兒子齊厲公。

齊厲公在位9年,他在位末期,齊胡公的兒子,按輩分算是齊厲公的叔叔,進入了齊都與齊厲公爭奪君位。內鬥中,胡公之子與齊厲公雙雙戰死,最終齊厲公的兒子繼承了君位,是為齊文公。

齊文公在位12年,即位之初便誅殺了七十名弒殺他父親齊厲公的國人。文公八年,晉國君主迎娶了齊國公主為晉夫人,這位齊姜夫人,可能是齊文公的姊妹,也有可能是他的女兒。齊文公英年早逝,君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齊成公。

按照輩份來算,齊文公是周幽王的表兄弟,齊成公則是周幽王的表侄兒,與周平王是堂表兄弟。不過齊成公在位時間很短,只有九年,也算是英年早逝,連他的表叔周幽王登基都沒等到。

齊成公死後,他的兒子即位,是為齊莊公。

齊莊公在位長達64年,在位年數超過歷史上絕大多數君王。他經歷了宣王末期、幽王和平王時期。他在位的第24年,幽平父子內戰,周幽王死於犬戎入侵。第35年,晉文侯殺死了周攜王,結束了周王朝二王並立的局面。他在位第48年,晉鄭衛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

齊莊公在位長久,齊國政局得以穩定。胡公、厲公時期兩次公室內鬥的創傷也已經抹平,齊國的國力也恢復如初了。按說此時的齊莊公,完全有能力派兵護送平王東遷,甚至有能力支持周幽王周幽王搞定申國,或者支持周攜王搞定平王,但齊國卻為何沒有這麼做呢?

首先,申國是齊國的同族,同為太公望家族後裔,支持周天子搞自己的同族,不太符合常理。

其次,齊國內亂雖平,但周天子烹殺齊君的仇恨抹除不掉。齊國君主雖然不敢公然對抗周天子,但也基本上不會在真心支持擁戴周王室,即便周幽王的母親是齊國公主。

最後,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齊莊公執政多年,政治眼光獨到,他看出來周王室的內亂是很深的渾水,參與不好會對齊國極為不利。而且天子勢衰,諸侯競爭的時代到來,所以採取保守路線,搞好自己的內政,趁王室內亂之際,做大做強自己,才是應對將來局勢最好的選擇。

魯國的歷史從周公東征之後,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開始。

伯禽在位時間比較長,可能有四五十年,歷經周成王和周康王中前期。伯禽統治魯國採取了嚴格的同化政策,變革魯地國野百姓的風俗禮儀,嚴格推行周人的風俗禮儀,「變其禮,革其俗」,使魯國成為周禮大國,文化之邦。在周王室衰落的東周時代,魯國成為保存周禮最完備的諸侯。也因此,才能出現孔子這樣的哲人。

相比之下,太公望及其子孫治理齊國就簡單多了,「簡其禮,從其俗」,尊重地方的風俗禮儀。這也是為什麼齊國最早幾代君王死後,都採用類似於殷商日名那樣的乙、丁、癸作為諡號的原因。

《史記》中將齊魯治國政策的不同,歸結為東周時期齊強魯弱的原因。但實際上,春秋時期,魯國雖然沒有稱霸,實力卻並不弱於齊國多少。從春秋末期開始的齊強魯弱,根本原因在於地緣,齊國位於邊角,威脅少,可擴張的領地也足夠,而魯國靠近中原,四面受敵的同時,四面擴張的難度也更大。

齊國和魯國為什麼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

回到伯禽。伯禽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先後即位,分別為考公、煬公,各在位4年、6年。正是在煬公時期,魯國的都城才從「少昊之墟」遷到了曲阜,史稱「煬公徙魯」。

煬公死後,他的兒子即位,是為魯幽公。

幽公在位16年,相當於周昭王時期。幽公末年,魯國公室發生內亂,幽公的弟弟殺死了幽公,自立為君,是為魯魏公。

魯魏公在位50年,相當於周穆王和周恭王時期。他死後,兒子魯厲公即位。

魯厲公在位37年,相當於周懿王時期。厲公死後,君位又一次出現兄終弟及,厲公的弟弟魯獻公即位。

魯獻公在位32年,虛度光陰周孝王、周夷王和周厲王的早期。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便發生在魯獻公中期。獻公死後,他的兒子魯真公即位。

魯真公在位30年,與周厲王、齊武公同期,期間經歷了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等大事件。在周宣王即位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宣王迎娶齊武公之女的那一年,魯真公去世,比齊武公早死一年。

真公死後,魯國的君位又一次出現兄終弟及,他的弟弟魯武公即位。

魯武公在位9年。就在他在位的末年,魯武公領著長子括、少子戲朝見周宣王,卻被周宣王強行廢長立幼。魯武公的少子戲被立為魯國世子,魯武公回到魯國的當年,就鬱悶而死。

魯武公死後,周宣王強立的世子公子戲即位,是為魯懿公。

魯國的公室內亂再一次出現。魯懿公兄長公子括的兒子伯御認為,按照禮法,應該是他的父親和他先後繼承魯國君位。於是在懿公九年,伯御率領國人殺死魯懿公,自立為君,這就是魯廢公。

魯廢公殺叔奪位的行為,引發了周宣王的干預。魯廢公11年,周宣王攻打魯國,魯廢公被殺,魯武公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魯懿公的兄弟、魯廢公的另一個叔叔,被立為魯侯,這就是魯孝公。

魯孝公在位25年,正好對應周宣王的末年和周幽王時期。魯孝公死前一年,正好發生了幽平內戰、犬戎殺死了周幽王的大事件。魯孝公死後,他的兒子魯惠公即位。

魯惠公在位長達46年,與齊莊公的中後期同時。他在位第十年,晉文侯殺死周惠王,結束了二王並立局面。第23年,晉鄭衛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

魯惠公不參與護送平王東遷的原因,也與齊國類似。

首先,魯國經歷了多次不正常的君位傳承。第一次是魯厲公死後,其弟魯獻公即位。第二次是魯真公死後,其弟魯武公即位。第三次是周宣王強迫魯武公廢長立幼,引發魯懿公與魯廢公的叔侄內戰,並導致周宣王再次干涉。

第三次魯國內亂,不僅僅消耗了魯國的實力,而且王室粗暴干涉魯國君位傳承,引發了魯國公室對周王室的嚴重不滿。此外,偏執於禮法的魯國人,還不滿周幽王廢長立幼,同時也並不認為周平王引外戚弒父的行為有多麼正義。多以對於周王室的內亂,魯惠公選擇冷眼旁觀。

齊國和魯國為什麼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

第二個原因,魯國本身作為東方的大國,享有代天子征伐、用天子禮樂的特殊優待。魯國在東方的地位無人可代,與齊國一樣。所以魯國不需要再去討好平王,以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相反,魯國就是啥都不做,周平王反倒需要來拉攏魯國,以獲得魯國對周平王王位的承認。

最後一個原因,和齊國一樣,魯國遠在東方,遠離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插手王室內亂並不會給魯國帶來多大好處。倒不如遠離政治中心的漩渦,專注於內部政務,在王室衰落、失去宗主國支撐的情況下,壯大自身的實力,才是生存下去的最好選擇。

事實證明,齊魯的選擇是明智的。在春秋早期,鄭國首先成為中原小霸的情況下,齊魯的實力也不遑多讓。春秋中期,鄭國淪為晉楚之間的牆頭草後,齊魯依然能夠堅挺不倒,作為二流強國存在,齊國甚至一度成為鄭國之後的春秋第一位大霸主。

因地緣原因,齊國在戰國時代再次雄起,成為一流強國,而魯國雖然沒有成為一流強國,卻在鄭國早已被吞併的情況下,仍然頑強支持到戰國的中後期。

說到鄭國首先成為中原小霸主,問題就來了。

齊魯兩國因為相關原因,沒有參與護送平王東遷,雖然在後世保持了一定實力,但在開局時,卻沒有佔得先機。鄭國因為護送平王,搶佔了周王朝政治中心的資源,率先成為中原小霸主。

但護送平王的不是鄭國一家,晉、衛、秦也都參與了護送平王東遷,甚至晉國還殺死了周攜王,在擁戴周平王一事上功居首位,為什麼只有鄭國率先脫穎而出了呢?

「寒山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