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思燕2018


导语: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摘自《三国志•先主传》

这句话在《三国志》中确实存在,和《三国演义》中“青梅之酒论英雄”是一件事,只不过小说增加了青梅煮酒一说,而正史是在酒宴上曹操对刘备说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在酒宴中说这么一句话,意在试探刘备。曹操在正史中是一位知人善用的人,而知人善用第一要点就是“识人”。只有看懂这个人、看明白这个人才能合理的给他分配职责,不然怎么善用。因此刘备是什么样的人曹操肯定看懂了,曹操因为爱才所以想要招揽刘备而没有杀刘备。

酒席中说这句话警示刘备也最适合,曹操不仅可以为自己找个台阶让刘备当做一句戏言,也给刘备以醉酒为由当做没听到。而刘备当时掉了筷子,则说明刘备听懂了也证实了曹操的想法,曹操也就对刘备起了戒备之心。


曹操爱才之心泛滥

曹操在说这句话时就已经知道刘备不会真心的为自己效力了,但是曹操的爱才之心泛滥还想感化刘备。纵然是到了最后证实了刘备绝非池中物,帐下谋士都建议曹操杀了刘备,曹操一样没有下手,还以杀了刘备会让更多的人投鼠忌器。

刘备对局势的判断非常的准确,这点让曹操又爱又恨,爱在刘备的本事、恨在不能为自己所用。而且刘备为人能屈能伸,在利害面前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一方诸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绝对是自己最棘手的敌人。


总结:曹操把刘备评价的和自己比肩,可见刘备也非一般诸侯可比。历史的发展也让我们看见了曹操酒席间的定论和曹操识人的本事。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

那为何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是因为刘备心虚。

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了许昌,而刘备回到了许昌后,没多久就和汉献帝攀上了亲戚关系,既然是亲戚了,汉献帝就和刘备密谋,想除掉曹操。刘备和汉献帝密谋好了以后,为了避人耳目,刘备就在自己住的地方,每天于后花园中学起农民,种起蔬菜。但突然有一天,接到曹操的邀请,过府叙宴!当时的刘备心里肯定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他心虚,而且不知道曹操为何要单独宴请他!

于是心中有鬼的刘备去赴宴了,在论及天下英雄时,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了以后,吃了一惊,因心中有鬼,所以当时吓得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很从容捡起了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由此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装腔作势的韬晦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句话: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大惊,是因为心虚!


大江侃历史


这就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说话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能成为我曹操对手的人,只有你刘备一个人。但这话从曹操嘴里一说,即抬高了刘备,同时也抬高了自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曹操看出你刘备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你就别在我这里玩那套韬光养晦的把戏,我已经看穿你了,你要么跟我,要么就是死,你选吧。你说听了这话,刘备能不大惊吗?

青梅煮酒的故事发生在吕布被杀以后,刘备兄弟三人跟着曹操回到许昌。刘备宣称自己是西汉孝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于是汉献帝就和刘备论起了亲戚,算过辈分之后,汉献帝称刘备为皇叔。

刘备虽然有了皇叔的名头,其实混的也不咋地,不得不向曹操低头,他还要在曹营混口饭吃。刘备为了让曹操打消疑虑,就在许昌找了块地,天天在那里种菜。刘备自认为他已经将曹操骗过去了,其实曹操将一切都看在眼中,默默的注视着刘备的表演。

此时汉献帝正密谋除掉曹操,就让太师董承将衣带诏带出,联合心向汉室的大臣,董承最后就找到了刘备。曹操的谋士也觉得刘备是个麻烦,就劝曹操早日将刘备除掉。曹操就一直说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其实他也是出于爱才之心,他看中了刘备的仁义,也看中了关羽、张飞这样的绝世猛将,他还是想收服刘备的。

于是曹操就举办了这样一个小型的酒宴来试探一下刘备。两人一边饮酒,一边闲谈,说着说着天就开始变阴了,眼看暴雨将至,远处已经出现了龙挂。两人的谈话也就转移到龙挂上来,曹操就问刘备知不知道龙是怎样变化的,刘备假装不知就向曹操请教。

曹操就说,龙这种物种,能大能小,能飞升能隐匿,飞升的时候就遨游在宇宙之间,隐匿的时候就藏在云雨波涛之间,就像这世间的英雄一样。曹操接着问刘备,当今世上谁可为英雄?刘备就将各地军阀说了一遍,结果都不入曹操的法眼。

曹操最后指着刘备说,我看啊,天下能称之为英雄的人,就是你和我了。

这句话可把刘备吓着了,刘备百般隐忍,就是不想让曹操对自己有猜忌之心,结果让曹操一语点破,刘备怎能不惊。曹孟德好猜忌天下皆知,刘备以为这是曹操要借口将自己杀掉的信号,其实这只是曹操抬举刘备,收买人心的一种方法。结果两大“阴人”一碰面,好好的谈话,就变得深不可测,危机四伏。

当时刘备就吓得手一抖,筷子掉在地上,正在这时,天上响了一个炸雷,给了刘备脱身的机会。曹操笑道,“大丈夫还怕打雷吗?”刘备为了掩饰自己心中的恐惧,就顺着曹操说,“圣人听闻风雷之声都变脸色,我等凡人怎能不害怕?”

不知为何,敏锐的曹操居然被刘备这样拙劣的演技骗过,也许是曹操太过自信,觉得可以掌控局面,也不忍失去刘关张这样的人才,所以才没动手。


老虫


很显然,正史里是没有这个场景的,这是罗贯中为了提高《三国演义》的趣味性,自己设置进去的一出戏。如果曹操那时真的认为刘备是自己将来的竞争者,又怎么会轻易放走刘备呢?早就杀掉以绝后患了,曹操又不是那种婆婆妈妈优柔寡断的人。

刘备在曹操处寄人篱下的时候,性命完全捏在了对方手里,他提醒自己这个时候千万要低调,什么匡扶汉室的远大志向先放一边,保命要紧,说话做事得处处小心,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可不能让他抓到把柄。

所以当曹操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刘备惊得筷子都掉地上了,就是怕曹操看出了他心里的志向。曹操看到他那怂样,这才放心没杀他,不得不说,曹操也有妇人之仁的时候,说好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了天下人负我”呢?你要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不就没有后来那么多麻烦事了嘛!


秦曰汉云


曹操是一代枭雄!想当年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老家途中,一老伯准备杀猪盛情款待他磨刀时他误认为别人要夺他性命,就没搞清状况就杀了人家,此人生性多疑,后来虽然投靠袁氏兄弟但他内心是看不上他两兄弟的,唯独觉的刘备能成大器,所以他故意这么说给刘备听试探刘备口气,如果他敢和曹操平起平坐,估计就没有三分天下的事了,刘备当初寄人篱下比曹操混的惨多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丈夫能屈能伸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一时风平浪静,唯有保住性命才有可能有辉煌腾达的一天!刘备算也是个英雄吧


二毛80461649


记得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当时大惊失色,勺、筷掉了一地。这段情节原本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曹操简短的一句话,直接挑明了两人的心思。也许是罗贯中觉得不过瘾,便效仿鸿门宴,特意单开一章《煮酒论英雄》来描写当时的场景。

不妨试想当时的场景,酒过三巡。曹操佯装有点小醉,眯着两眼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罢了!”这时,假如刘备一声不响,或是依旧在大吃大喝,曹操会怎么想?

曹操、刘备两人各怀鬼胎

曹操早就看出刘备胸怀大志,如今只是凤凰落草,潜龙在渊,他日有机会,必然一飞冲天。况且曹操手下的几个谋士早就提醒他杀了刘备。不过,刘备当时虽然落魄,当时江湖名声不错。曹操为了收买天下豪杰的人心,故意留他一命,但是又不敢放他离去,于是便将其软禁在身边。

刘备呢,也知道曹操怀疑自己,便天天埋头打理自己的菜园子,也不结交朝廷官员,想让曹操忘了自己的存在,然后伺机逃走。

于是,这两人都使劲装,曹操装成礼贤下士、海纳百川之丞相,而刘备则佯为安逸于田园生活的小人。然而,曹操始终想知道刘备的内心想法,而刘备也想知道曹操又没有对自己已经放下戒备,好早点跑路。

青梅酒宴互探心思

那天,当曹操派人来请刘备赴宴时,刘备欣然应允。两人都想通过这顿饭局,窥探对方的心思。

其实,罗贯中描写的那段情节还是很真实的,既然曹操认为袁绍不算英雄,可见两人之前确实是在把酒论英雄。刘备扯东扯西,将那几路诸侯说了个遍,实际是为曹操排黑名单呢。刘备心想,让曹阿瞒专心去和那些诸侯火拼,忘掉自己这个村夫,到时等我壮大后再坐收渔翁之利也不错。

然而,曹操很聪明,他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试探刘备,无关他人。因此,无论刘备使出什么迷魂计,曹操就是不上当。除此之外,曹操还选了一个极好的时机,等刘备以为自己上当而放松警惕之时,突然直接将军,说刘备才是当世之英雄。

大惊失色是刘备的最好选择

刘备被曹操杀了个措手不及,心里当然很慌张,本以为瞒过了曹阿瞒,没想到自己被曹阿瞒玩了。而此时,曹操说出了心里话,两眼死死便盯住刘备,刘备接下来的反映很可能决定其生死。罗贯中此时故意借用自然环境中的晴天霹雳来暗喻曹操此话语的杀伤力和刘备此时的心情。

  • 如果刘备从容有余,那么曹操便会以为刘备这人太可怕了,胆识过人,不除掉将来必为自己的心腹之患。

  • 反过来,如果刘备吓得惊慌失色,曹操却会认为其情有可原,虽然刘备可能有点小心思,然而终究畏惧自己,不敢贸然与自己为敌。

打个比方,考试的时候,老师发现小明在偷看课桌洞里的课本,老师跑到小明旁边,小明该如何做才有可能得到老师的原谅。是将课本塞回课桌洞,还是无视老师的存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早就预料到曹操今日可能会试探自己,当然心中已经准备好了应急方案。既然曹操突然发难,自己何不顺势而示弱呢?

因此,刘备扔筷子是人之常情,不扔则是不将曹操放在眼里的真英雄。


读春秋思无忌


曹操难道看不出刘备在后院种韭菜是迷惑人吗?刘备爱种韭菜为啥不留在市井菜市场呆着呢?一边编草鞋一边卖韭菜冇吃冇喝还有钱赚,为啥跑到曹操这个大军阀后院种韭菜啊?这也是曹操“青梅煮酒"想问刘备的问题。

韭菜这种农作物的本性是只要不拔根,上面就是割掉一茬和马上又长一茬,可以总吃,看刘备不种其它疏菜而独种韭菜,说明其是一个目光长远又非常现实的人,其它人皆没有刘备目光长远,所以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名言,

此时,天打雷,刘备并不是装怂吓掉了筷子给曹操看,而是震惊曹阿瞒居然第一个看透了他的心思。

事后,事实证明了曹公的眼光,刘备一遇事啥也不顾什么兄弟情谊,老婆孩子全扔下不管,自己跑的比兔子还快,只有保住自己这个老韭菜根就还能长出兄弟老婆孩子部队来,保住自己的老韭菜根为首要任务,第一要务。

每一次刘备一边哭一边跑时,曹操都在后边追着笑,笑的不是刘备的失败,而是曹操看透了刘备的人性,刘备斗不过曹操是因为曹操是真真正正洞察人性的高手。



破译门人


刘备有了两个特点,一是爱跑,而是爱哭。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刘备,到处寻找靠山,所到之处却都受到欢迎和款待,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早年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曹操启奏朝廷封他为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被曹操打败时,投靠袁绍,外宽内忌的袁绍竟出城二百里相迎。袁绍和曹操是当时最大的军阀,可谓是最牛的两个人,为什么都对刘备毕恭毕敬,以礼相待。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原因只有一个:袁绍和曹操都认为刘备是英雄。

人们总认为刘备是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废,其实不是这样。真实的刘备也是个很有英雄气概,豪气冲天的人。比如刘备刚当“公安局长”的时候,那个督邮就是刘备打的,不是张飞打的。当时由于刘备没钱没势,势力小,处境艰难,刘备不可能像曹操那样高调的“笑傲江湖”。由于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不能说刘备就不是英雄。在刘备沉默寡言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依然在骨子里透着一股英雄气。

而且刘备的气魄非常人所能及,在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投靠过很多人,不断在敌我势力之间周旋。换了别人,恐怕没有一个人有这种忍耐力,早就自暴自弃了。然而刘备没有,他一直隐忍坚持了下来。

关羽和张飞都是当是傲视天下的人才,而刘备呢?一无所有,颠沛流离,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而关羽和张飞却一直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刘备是英雄,关羽和张飞看出来了,后来诸葛亮也看出来了,刘备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也看出来了。所以曹操才说“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






会飞的鱼L


因为这句话会要了刘备的命。

当时刘备官职是徐州牧,曹操是他的上级。同朝为官,本来可以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但问题在于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刘备居然是“皇叔”。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具备成为曹操权力道路上的障碍的可能性。

所以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一次试探。

是曹操摸清刘备野心的鸿门宴,是刘备是否可以打消曹操疑心的一场考试。


双方进行了友好而亲切的寒暄后,曹操抛出了题目:君以为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

曹操:……

刘备:……

曹操:……

……

以刘备之智商情商,我认为他在装傻,至少有忽悠的成分在里面。

结果曹操一点都不拐弯抹角,直接来一句: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无语!


这就等于说:兄弟你别装了,你说那么多都木有用。这天底下,就我们两个是英雄。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也是:你会成为我的对手,成为我权力路上的障碍,我是不是乘你羽翼未满先除掉你,免留后患。

这才是要命的地方。

我相信刘备当时是震惊和尴尬。

震惊在于这家伙洞察世事明了人性,说话简单粗暴有效直指要害。尴尬是自己被曹操这样的人评价为英雄,这是一种荣耀(无异于今天被人民日报@),但作为一个被皇帝尊为皇叔,势力巨弱却志存高远人,最明智的方法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而这一切,在青梅煮酒中,本来一件内心的小秘密,被对方无情的揭穿了。

这时候曹操举起了刀,观察刘备什么反应。


打雷了,

好吧!圆过去了。

也许是轻视了刘备的爆发力,也许是对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务必的自信心,也许是罗贯中同志的意识形态问题。

反正,刘备喝完酒,成功出了园子。


寒铁衣


草根只能叹服罗贯中罗老先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等掌握、拿捏达到极致,是基于著者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因而可以对人物刻画得“维妙维俏、入骨三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