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很多80、90、00后都遇到过自己的事情被父母反对。如果不听话,就会被训斥:

"不孝顺!"

然而,不听话就是不孝吗?

错!

那我们看看孔子怎么说?

有一次,孔子外出,驾驶员是学生樊迟。

这故事,记载在《论语·为政》。

孔子说:有人向我问孝了。

问孝,就是问怎样做才算是尽孝。

孔子的回答是:无违。

樊迟不懂,问: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原来,违,是指违背礼制,不是违抗父命。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相反,孔子认为,父母亲如果有错,做子女的可以提意见,只不过必须遵守三条原则: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这段话,记载在《论语·里仁》。

孝,只是遵礼,不是听话。

很显然,孔子并不认为尽孝就是做奴隶。虽然对父母的决定,子女最后还是要服从,但服从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此之前,他们可以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并非唯唯诺诺。

看来,听不听话,孔子根本就不在意。

那他在意什么呢?

不妨来看《论语·为政》的记载: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什么意思呢?

孝,首先是态度。

什么态度?

恭敬而愉快。

当然,行动也是要有的。比方说,长辈有事就去服务效劳,好酒好菜让他们先吃先喝,赡养父母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养都不养,还说什么孝?

但,仅仅如此,就是孝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就连狗和马,我们也都是要养的。如果内心没有恭敬,脸上没有笑容,那么请问,赡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

行动时恭敬而愉快,才是尽孝。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既然"孝顺"都未必是孔子的主张,那么用所谓"孝道"进行道德绑架,强迫子女奴隶般地服从父母,宣称不听话就是不孝,就更不是孔子原意。

何况时代早就变了。过去四世同堂,财产家族所有,遇到问题总得有人做主。因此,在家庭意见不统一时,只好规定子女听父母的。

现在,难道还有这个必要吗?

其实,不要说经济独立的子女,就连对待未成年人,也不能颐指气使。相反,从孩子会说"不"的那天开始,就要尊重他的选择,除非那选择会导致危险,比如玩火和吸毒。即便如此,也要有话好好说。想想吧,如果他从小就没见过好脸色,怎么能指望他将来对你恭敬而愉快?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何况孔子还说:色难。

什么意思呀?

在父母面前保持愉快,很难。

这是大实话。恭敬是做得到的,恭敬而愉快就不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再说谁还没有一点烦心的事?这时就算笑容满面,那也是装的。

装出来的愉快,有意思吗?

没有。

所以孔子又设了条底线:唯其疾之忧。

这话不好懂。一种解释是:担心父母生病的就是孝子。另一种是:只要做到除了生病,其他事情都不用父母操心和担忧,就是孝子。

后一种可能更接近本义,因为孔子还说过: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父母在,为什么就不能远游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随时都可能生病,二是走得太远他们不放心。所以,即便远游,也一定要有明确去处,不能漫游。

这就叫游必有方。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所以,不让父母担忧操心,就是孝。

能做到这一点,就在及格线以上。

结论也很清楚: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有爱心,就会有恭敬而愉快的态度。

听不听话,反倒是不重要的。

不听话就是不孝吗?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