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有什么含义呢?

小马话三农


农村俗语: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这句农村俗语之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是因为放到现在不适用了。


在古代是用“三道菜”“三炷香”“三杯酒”来祭祀的,用来表示对于逝去的人或者是“上苍”的一种尊敬和敬畏。也正因为如此,过去的人也是有着这方面的忌讳,认为“三”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所以才说“来客不摆三盘菜”,就是怕招惹客人不高兴,甚至是让客人败兴而归。

其实过去的人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在酒席上面更是讲究,例如“来客不摆三盘菜,六人不做乌龟席”这只是小场面的“规矩”。在大场面上,例如给老人过寿、婚宴、丧失上也是有讲究的,就是“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俗语说的也是酒席上所摆的菜品数量。这都是为了表示尊重,以及通过这些数字来表达一些寓意。

但是时至今日,这些酒席上的“规矩”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化掉,就单说婚宴上的菜品,就不可能只有八道菜,少说也得十多道菜。并且现在的人们也没有什么忌讳的,“来客不摆三道菜”也就不怎么适用了。打比方说,朋友上门,就两人喝酒,一道凉菜(拍黄瓜),一道炒菜(尖椒鸡蛋),一道炖菜(猪肉炖粉条),这三道菜还不行吗?

其实从上述的这些俗语中也不难看出,这是古人时时刻刻提醒后人,要懂得待客之道,不能怠慢了上门的客人。所以来客不摆“三盘菜”也可以理解为请客吃饭不能小气,一定要保证客人吃饱喝好才行。哪怕就只有三盘菜,但是其中一道菜一定要是硬菜,例如一大锅猪肉炖粉条,吃到最后一定还能剩下,这也是硬菜起到的主要作用。

总结,【来客不摆三盘菜】放到现在来说并没有什么含义可言,最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怎么忌讳“三”这个数字,只要不慢待了上门的客人就好。


桑叶功效


农村俗语:“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有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句俗语说的是待客之道,端菜上桌招待客人的礼仪,不能摆三盘菜(素菜、荤菜),要是搞错了,可能会引来尴尬甚至误会,所以还是要了解下的。

至于这三盘菜的说法,从古代就流传下来了,祭拜已过世的人所用的祭品都是以数字三为基准的,摆三盘菜、三副筷子、三碗饭、三个酒杯、插三根香、三根红蜡烛的。

小时候不懂这些,看到妈妈过节在家祭拜的时候摆这些东西,还要数数量,连要烧的纸钱也要数数,我就说,那么麻烦干嘛,多放碗肉、几碗饭,先人会吃得更饱的,妈妈说不行,大家都是要摆那个数的;而清明祭祖的时候在墓地前放的祭品也都是以三为基准的,后面长大些才知道,原来祭拜过世的人是要那么做的,那是对他们的一种敬重。

以前家里比较穷,家里有客人来,爸妈也会简单的招待,一般也就买猪肉煮菜了,而妈妈就做两样菜,一部分的肉炒些菜梗、一部分肉煮肉汤加点嫩菜叶,两大盘摆上桌子就吃了;要是人比较多的话,还是舍得杀只鸭的,而一只鸭又可以做成两样菜(鸭血、鸭肉),再弄份豆腐或者青菜、炒花生,总共就五六盘菜,够吃了。

而若是节日,家里做些什么油馍、粽子等美食的,妈妈也会装袋给客人带回去,一般是给两个、五六个这样,没有三、四这两个数字。

后面长大懂点了,觉得妈妈做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以前人们对一些数字、谐音比较敏感,而“好事成双”,数字2、6等比较受人欢迎,而数字三(谐音散)、四(谐音死)谐音不好,待客上人们是不用的。

所以,家里来客人,当然不能摆三盘菜了,给人的感觉不友好,因为三盘菜是祭拜过世的人才用的,加上数字三谐音散,就有点咒人s的意思,客人当然不乐意了;所以要么就做两大盘菜或者五六盘,稍小盘的。

其实,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家里来客人了都会做五个菜以上的,荤素各几样,满满一桌,只怕吃不完呢,所以“来客摆三盘菜”的现象应该是没有的,而了解有这样的礼仪说法还是好的。


乡居小菜


"来客不摆三盘菜",让我一一来道来,农村礼节博大精深,内含很多丰富礼节。"来客不摆三盘菜",下句更精彩,"六人不坐乌龟席"。

"来客不摆三盘菜",人世间对"三"表示天地人,也是敬神敬佛敬祖宗的吉利数字,三盘荤菜,三盘供果,在古时条件低下,祭祀祖先或死去的人是必不可少的记念方式,三盘菜是祭拜祖宗的,而拿三盘菜招待客人,是有一点大不敬或不礼貌,这也是饭桌的忌諱。


我再来说说下半句,农村礼节多多,讲究不尽,但到重要大事还是要多注意一点,了解一下也不为过,不要闹出笑话来,"六人莫做乌龟席"。如果是亲家上门千万不能这样做,谁是乌龟倒难说,千万不能好心办坏事,家里平时不讲究,客人到门,千万不能得罪人。网图。


有缘人153832681


“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这句农村俗语讲的其实是农村最常见的待客礼仪。我们都知道,中国农民是最淳朴善良的,远方来了客人,一定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美食招待。

但是中国农民其实又是最讲究的,客人上了桌,坐哪个方向,桌上有几盘菜,几个酒杯,几个碗,这都是有定数,有规矩的,不能乱来。其中最大的规矩就是绝对不能上三盘菜,因为“三”与“散”谐音,三盘菜不是用来招待活人的,而是用来祭奠死人的。

那么这个不吉利的数字“三”最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是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同生共死,义字当先。最后兄弟三人都死了,后世人们感其兄弟忠义之心,特别建祠堂祭拜他们。

每逢初一、十五烧香上供,由于是祭拜三人,所以无论是食物还是盛食物的碗筷,全部都是三份。久而久之,民间形成了这样一种习俗,那就是只要是祭奠仪式,就只能摆三这个数。由祭奠刘关张后来扩大到了祭奠自己的祖先。所以如果来做客的客人发现桌上有三盘菜的时候,不管这三盘菜有多丰盛,立刻甩袖子走人。

那么,三盘菜肯定不能摆,几盘菜才合适呢?双数为好,双数特别吉利,六盘菜寓意六六大顺,八盘菜寓意八面发财,如果是上了十道菜的话,那就变成了十全十美,好得不得了。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的年轻人对于一些老的俗语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了。再加上许多农村年轻人单独开火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很忙,家里来了客人,着急忙火弄三个菜应付一下。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老人看到了就会感叹,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

言下之意,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什么规矩都不懂,上菜哪里有上三个菜的,这不是催客人死么。不仅三个菜不能上,四个菜也不行,因为四字谐音是死字。所以必须在四个菜之外再加一个汤,变成四菜一汤,寓意群星抱月,才算吉利。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可不管那么多了,时间紧,能弄出几个菜来就弄出几个菜。还是那句话,规矩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那么人就可以改变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规矩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像现在城市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吃饭上菜都是算好了每个人的食量的。如果要是不管不顾地弄上七八个菜,不仅吃不完容易造成浪费,而且也耗费主人的时间。要知道,城市中人们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做菜弄饭上,实在是不划算。而在农村,虽然老规矩还在,但是很多人已经不介意了。远客来访,主人时间紧,炒上三个菜,就上一壶酒,吃起来也别有风味,也不会对菜的盘数有什么意见。双方吃得都满意,谈得也尽兴,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小嬴政


农村俗语有趣着呢,其中有许多经久流传,早已成为为生活的准则,至于有没有道理,农村人很少深究,像“来客不摆三盘菜”这句俗语,在农村的很多地方一直成为接人待客的准则。

其实,说到它的意思,无非有下面几个方面。首先,“三”谐音“散”,说到散,分散之意明显缺少团聚圆满的美好愿望。我们别小瞧了谐音在俗语中的作用,在农村民俗里,甚至连门口种树都讲究着呢,因为桑树的“桑”同“丧”,柳树是做孝杖的材料,因此就有了“前不种桑,后不种柳”的说法。

其次,三在汉语文字中的意义非凡,具有特殊含义,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可是个大数字,在过去常被用于隆重的场合,比如祭祀,皇庆,它不是一般百姓能随便应用和必须避讳的。比如守孝要三年,祭祀有三菜等。

那么,这些俗语如今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应该说,经过漫长岁月,裹扎了时代的风雨,有的俗语明显与世不宜。说什么“不做三盘菜,不摆五双筷,不坐六人席”,哪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吃饭还是以讲究健康和舒适为主,本着经济不浪费为原则,没必要为了吉利的寓意额外凑个数,对吧。

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时代的变迁,一层层的世俗被无情碾压,但更多世俗却在淘尽了尘埃后更加闪光,比如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关乎对家国亲情的,对道德礼仪的,永远不能丢弃。

因此,对于俗语,既要抛弃糟粕,又要继承传统,至于来客“不摆三盘菜,筷不成五,六不成席”的规矩,还是改了吧,否则,真的凑个凉水汤,借个布娃娃来滥竽充数,真的是画蛇添足了,朋友,您说呢?


流水无声


这句老话其实与咱们的传统民俗息息相关,是过去人们最重要的待客之道,有时候也可以说成“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莫坐乌龟席”!都是过去农村酒席文化中的一些传统避讳说法!而关于这句老话,其重点就是“三盘菜”的内涵,在民间会有几种解读,往往都是不吉利的情况,故而会在待客时尽量避开,以免待客不周!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三盘菜”在过去会用于祭祀方面。由于农村是熟人小圈子社会,有比较繁多的人情世故往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之事等方面上,就会有一定待客的要求和避讳说法!而这里说到的“三盘菜”其实是一种避讳,毕竟过去祭祀活动比较多,而祭拜时就会用到祭品,一般会以桌上三盘菜方式为主,故而不适宜用于招待亲朋好友的待客方面,以免引起客人反感,会认为比较晦气或给人感觉是哄人不待见的意思!毕竟过去农村客人大多比较传统,很容易理解为这层意思因而就有可能不欢而散或翻脸走人!

但对于现代农村人来说,很多人其实还是有这方面的避讳,例如过节过年时,招待亲朋好友的酒菜一般不能是单数或4等不吉利的数字,我们有时候还是要尊重他们的保守,毕竟很难改正了!



“三盘菜”在过去也可能是断头饭!我们看过古装剧的应该很容易理解,在古代因为某事犯死罪的犯人马上要被问斩前,牢头一般都会安排吃断头饭,以表示人生中的最后一顿饭,因而在过去会有“吃饱饭好上路”的说法,而那时候就有一些断头饭是以三盘菜为主!

而关于断头饭,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通过给罪犯吃人生最后一顿饭,以彰显当时统治者的仁慈,后来又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也是希望犯人可以吃饱了离开人间,以寄托美好的下辈子!另外,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也会给犯人最后一顿饭放上一块肉,其实也是希望犯人死后经过奈何桥时,可以用肉喂饱了恶狗,以免遭到其伤害而下辈子投胎无望!

不过,对于现代农村年轻人来说,对于过去很多传统民俗观念早已经淡化忘却,估计现在十人中便有九人不知道或不了解!因而对于保守的老人就会叹息道“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龙百晓生


不完全被用的,仍局限有些地区独有习俗。

源于三牲五供十满十二大周全之数的延伸,归瞎讲究范筹。

三牲五供是祭拜鬼神的常例。由此忌三数,尚五数,取二.四多些,可八.十.十二数。这是餐局常例。

即,餐宴席常用,二.四.五.八.九.十.十二等数量,不用一.二.六.七.十一等数量。

口语便饭时弄俩莱,不说来一或三菜的。

也依据点好事成双格语的,但六数平面图是头尾四肢式,放于圆桌如龟鳖,龟甲卜废除法蔑龟为孙子,从而由崇龟转为蔑龟鳖,且属骂人了,因而太讲究的人也不用六数上席面的。

三牲,马.牛.羊;汉朝后改成牛羊猪;再贫户用猪头.鸡.鱼。常用猪头羊头鸡,为祭祀品的大礼品,

五供,两屏,两瓶,一炉;也有两烛台,两瓶,一香炉的。

祭旗杀一敌首的。

这样用数字量,被有些人讲究起来,形成为席宴餐的桌上菜品数量上的忌讳数字了。

归瞎讲究事例。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我国传统文化里有个神奇的数字,就是这个“三”。

从民间俗话里能找来大把的“三”:事不过三、三足鼎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海了去了。凡是表示很好的事,很重要的事,完整的事,都会出现“三”。可以说,“三”的文化地位非常重要,从远古的神圣崇拜,到如今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还真的想象不到,离开这个数字会是个什么状态。

为什么这个数字如此重要?我们刨到根源,《老子》里对“三”有着解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头至尾的完整过程。但是,完整的过程分阶段,一步步的往前发展。譬如太阳,早上露出地平线,然后顺着天空划过,晚上落下地平线。“道”是太阳本身及其运行规律,“三”就是露出来那一刻。然后一天里,怎么灿烂,怎么火热,或者怎么的被乌云遮住,大雪大雨,都是“三”以后的事。

再做进一步的比喻。古人祭祀神灵,想象着被自己敬畏着的神灵,应该有着和人一样的爱好,就要把自己认为最最需要的东西奉献给他。远古时期,人最重要的是食物,民以食为天。于是就把最爱吃、最好的食物敬奉神灵,祈求受到保护,帮助实现心愿。可是好吃的食物很多,总不能都拿出来摆上。怎么办呢?就要有选择的供奉,挑选几种最好的。

至于如何挑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美食。肉类谷物,很多种。那么,多少种为好?看似简单小问题,其实要靠哲学才能解决。有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叫做有限和无限。就像老子的解释,从一到三,看得见摸得着,三以后就是无数,看不见摸不着。

所以,三就是个分界岭,有限和无限的分界岭。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述比较合适:

在有限和无限之间的“三”,是有限的极致,也是无限的开始。

这样理解,三就有了具体的概念。回到供奉祭灵的美食物,那么多,没法全都用上,那就挑选三个,哲学道理上就代表着所有美食。这就是“三”文化的根源。

再回来说到“来客不摆三盘菜”,三盘菜就关联到“三”,食物的“三”。这就不是生活小事,而是神灵问题。前面解释到,“三”代表着最多,最多的食物只可以供奉祭灵,凡人消受不起。而神灵祖先又都在另一个世界,用大白话说,敬供的美食不是给活着的人吃。尽管撤供后还是人吃了,但是不会原样端下来,还是三道食物摆在面前吃,只可以分开吃。

这就是来客不摆三盘菜的道理和原因:一则是你享用不起;另个意思不是活人吃的。怎么理解都不吉祥。所以,要么一道菜,要么很多菜,就是不能三道菜。包括一家人吃饭,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对着三道菜的食物,绝对不会动筷子。可是如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了,就有了“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的俗语。


普济


咱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即使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餐饮礼仪上的一些讲究说法儿,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否则,不仅会闹出不必要的笑话,有时候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农村俗语:“来客不摆三道菜,可叹十人九不知”,说的就是请客吃饭的道道儿。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小编就多聊几句餐桌上的大事小情,也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比如,我们用餐时使用的筷子就有很多禁忌。与别人一同用餐,有人在与别人说话时,会不自觉的用筷子戳戳点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还有的喜欢用用筷子翻动菜肴,只顾自挑肥拣瘦,一副旁若无人状,其素质之低劣,难免令人生厌。


其次,用餐时的落座也有规距。靠里正中的座位为正座,一般为德高年长者之位,其两侧依次按序落座,年轻人应该坐在最靠外的位置,方便照顾上菜和忙前跑后,这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

还有,用餐时,如果口内有食物与他人谈话,不仅吐字不清晰,还容易溅出汤汁,场面十分尷尬。还有“主不请,客不尝”,用餐时不得表现出贪婪,致乏修养。

当然了,有女士聚餐,更不得吸烟。再者就是在沿海地区,吃鱼不能说“翻”这个字眼,翻转另一面时,要说划过来,否则,渔民会很不高兴的。毕竟“翻“意味着渔船会翻沉,所以要注意一点才好。


接下来,咱们重点说一下农村俗语“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婚礼宴席,还是朋友聚聚,桌上的菜肴数一般都是按人头双数递增的。

一般可以是8个菜,10个菜,16个菜,18个菜,甚至有些地方会达到28个菜。可见,人们对“8”与“发”谐音是格外看重的。

不过,有些地方却是截然相反,是不能上八道菜的,反而十分的忌讳“8”呢。原由一是说是因为“七上八下”这个词语,寓意不好。


另一种说法是缘于“狗上桌子——扒大碗”的谒后语。因为“扒”和“八”同音,上八个菜,客人心理自然别扭了。

那么,上七道菜也有什么说法吗?当然有了。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人们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

再说,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认同成双配对,形单影只不吉利。至于请客吃饭仅上三道菜就更忌讳了。

据说古时候,死囚只临刑前才吃三个菜呢。那是“断头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祭奠先人时也上三道菜,也有5道的,反正都是单数的。


不过,现在三两朋友在一起吃饭,也有点三个菜的,基本上每人对应一个,点多了吃不了也是浪费。其实、现在也没有人太计较,只是切记别摆成一排了,那可就是对人大不敬了。

为什么呢?因为祭祀时三道菜是摆成一排的,就好像烧香烧三根香,三道菜排成一排,就会让人觉得你在招待死人一样,人家心里能不生气吗?

由此可见,农村老话“来客不摆三道菜,可叹十人九不知”,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虽说这些讲究挺繁琐的,有时也让人觉得无聊,但这说说道道儿的背后,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和期待,你认为呢?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在我们农村,如果在来客人的时候,白菜千万不要摆三盘。

因为那在农村,如果白事,祭祀的时候。

还有就是过年过节烧香拜佛上供的时候也是摆三盘。

所以呢,如果来了客人,你要摆菜的话摆上三盘客人就会觉得是祭祀的感觉非常难看,而且会生气不吃饭走。

如果家里实在没菜的话,你可以用咸菜配一个菜,配成四个也不能摆三个。

在农村,无论是吃饭还是在选日子上,讲究的就是成双成对。三盘菜是祭祀的时候摆的数量是三盘,所以呢!感觉不吉利,其实那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习俗真的是十人九不知。

现在你了解了吗?家里来的客人。千万不要摆三盘菜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