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处理瘟疫的?

邓赢


在古代处理瘟疫,当时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病患,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治愈基本只有靠自身免疫力。

图为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秦朝书吏喜记录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竹简上有记载医生对麻风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情况,以及秦朝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和法律条文。

疠迁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传染病医院,用于隔离麻风病患者。

不过,从古至今面对瘟疫,特效药一直是一大难题。

但无论病毒多么猖獗,每次人类总能躲过这毁灭性的灾难,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祝愿此次疫情早日结束!祝大家平安健康!


万古简史


我国古代的文字记载里,从商周时期开始,至少统计过500次较大型的瘟疫,基本都是得到了朝廷重视,定义为国难级别的灾害,处理方式都有以下共同点。

先是疫情检查报告。到了秦汉时期,应对疫情这类灾害,已有一整套疫情检查和患者隔离措施。古代著作《云梦秦简》中提过疫情申报制度,乡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乡长)有责任调查、报告,然后上面派医生来检查,如果属实,即进行隔离治疗。

其次是隔离治疗。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朝时,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南宋政府在各地建立“安济坊”,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医生要制作病情记录,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关于治疗疾疫用药方面,医书留有记载药方,苏轼曾在《与王敏仲书》中提到治疗瘴疫方为,“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元人笔记《辍耕录》中也有记载,元朝初年时,元军发生疾疫,以大黄疗治,所活近万人,效果亦极显著。

古代朝廷十分重视疫情,有规模的瘟疫都有史官记录在册,关于疫情的记录书籍,数不胜数。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周礼·天官·疾医》

永嘉,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为了防止疫情,古代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和设施建设也很重视。现今河北易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陶质阴沟管道,就是我国早期的地下排水设备。在宋代温革著的《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

南阳地区建安年间,不断有疫情肆虐,家族两百多人只幸存下三分之一。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作者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伤寒疫病的治疗,后来果然成功,这位作者名叫张仲景,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伤寒论》。

东晋有个医生,他在他的书里介绍到了治疟疾的青蒿,还有结核病,急性传染肝炎,以及完整的记录了天花发疹的顺序,形态,疹后的表现。他是世界范围内最早记录天花的医家。他是葛洪,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肘后备急方》。

唐代有个医生,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专家,他先后治疗过600余例麻风病患者,被人誉为“药王”,他叫孙思邈。他有感于人命的可贵,所以把他的医书命名叫《千金方》。

今天,我们从史册里看见中国古人无数闪耀着光芒的智慧,以及那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那些为他人呕心沥血的大夫们,花了一生心血钻研医术,拯救无数垂死之人,他们的伟大,值得在每一个时代被提起,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要永远传承下去。


河道激流


我国自商周时代起,有文字记载的疫情频频发生,其中大疫至少有500次。在条件有限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对抗疫情的呢?

首先是疫情检查报告。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疫情检查和患者隔离措施。如《云梦书简》中说到疫情申报制度,乡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乡长)有责任调查、报告,然后上面派医生来检查,如果属实,即进行隔离治疗。

其次是隔离治疗。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朝时,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南宋政府在各地建立“安济坊”,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医生要制作病情记录,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在治疗疾疫用药方面,专业医书记载有药方,苏轼在《与王敏仲书》中提到治疗瘴疫方为,“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元人笔记《辍耕录》中也有记载,元朝初年时,元军发生疾疫,以大黄疗治,所活近万人,效果亦极显著。

西汉时期发生过严重的旱灾,接着就是蝗虫爆发,瘟疫横行。据《汉书》记载,当时朝廷为了控制瘟疫蔓延,免费为患病的灾民提供药物,进行救治,并且还专门安排了空房子给患病的人住。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较之以往各代都更为重视。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

而在防疫工作中,古代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和设施建设也很重视。在河北易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陶质阴沟管道,即为我国早期的地下排水设备。在宋代温革著的《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

如今,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等各方面都已经非常先进,相信很快就能渡过难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武汉一定能行!





高小炮


首先是疫情检查报告。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疫情检查和患者隔离措施。如《云梦书简》中说到疫情申报制度,乡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乡长)有责任调查、报告,然后上面派医生来检查,如果属实,即进行隔离治疗。

其次是隔离治疗。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唐朝时,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南宋政府在各地建立“安济坊”,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医生要制作病情记录,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别了家驹26载


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各个朝代对于瘟疫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以明朝为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代是瘟疫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发生的瘟疫次数及危害在古代时期仅次于清朝,古人们在同瘟疫斗争的过程中也摸索很多有益的经验,尽其所能地减轻瘟疫造成的危害。

明代处理瘟疫的措施,有两个措施:完善医疗制度,从而在瘟疫流行时期能够从容应对;临灾救治措施。

完善医疗

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王府设良医所,在地方府、州、县以及边关卫所及人聚处,各设医生、医士或医官。

太医院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在遇到疾疫时,要参与政府的救治活动。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

京师之人多有疾不能得医药者,令太医院如方制药.或为汤液丸或膏随病所宜,用于京城内外散施。

此外,各王府均设良医所,在地方上.参与瘟疫灾害救治的医疗机构多是惠民药局,惠民药局在平时主要是救治“贫病”的社会弱势群体。明政府在全国,无论是内地,还是边关卫所.普遍设立了这样的机构。

在瘟疫流行时期参与地方政府的救治活动则是惠民药局的重要职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京城疾疫流行,礼部侍郎孙承恩:

乞命太医及顺天府惠民药局依按方术预备药饵,予都门居民幅奏之处,招谕散给庶阽危贫困之人。

救治措施

在瘟疫流行之时.明朝政府一般都要派遣医官巡视灾区疫情。并由惠民药局散发药物。1542年,京城疾疫流行时,太医院及顺天府惠民药局按方术预备药饵,制为“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

1587年,太医院选委官医,带药料去五城开局,按病依方救药,此次遣医散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五月底.共医治:

患病男妇李爱等一万六百九十九名口,共享银六百四十一两九钱,四分钱十万六千九百九十文。

瘟疫的致命性往往引发大批人死亡,严重的瘟疫往往造成村落荒芜。尸横遍野,来不及掩埋的尸体腐烂,蚊蝇滋生使环境卫生恶化,则又促使灾难进一步加深,形成恶性循环。

明朝在瘟疫发生之时经常积极掩埋疫死尸骨,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1443年七月,福州府古田县境内疫疠,死者一千四百四十余口,福建地方组织人力进行掩埋。

同时,明代在防治一些瘟疫的技术上有了重大的突破。最突出的是防治天花的种痘技术。接种方法有痘衣法和鼻苗法两种。

前者是将患者穿的内衣给未患病的人穿用,使之传上天花而产生抵抗力。后者包括浆苗法,以棉团蘸患者的疮浆,再塞入健康人的鼻腔内.使之感染;旱苗法,将痊愈期患者的痘痂研细后,以管吹入健康人的鼻腔内,使之感染;水苗法,将痊愈期患者的痘痂研细后,加水调和,再以棉团蘸附,塞入健康人的鼻腔内,使之感染。

这几种方法中以旱苗法和水苗法的效果最好。

在瘟疫发生时,明朝政府除了采取以上积极的办法救治外,还经常采用祈神的办法来驱疫。

明代的人们对疫病的发生虽已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的发生,认为天意不可违的思想仍然存在。

所以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现在看来,是一种消极的救灾措施.对于缓减疫情无实际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体现了在天灾面前官府的权威,可减轻民众对瘟疫的恐惧心理,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大局大历


古代的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太差,一旦爆发了瘟疫会造成很多人的死亡,经常出现十室九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瘟疫的爆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在大水之后容易爆发瘟疫,第二个就是战争之后大量士兵的死亡最后形成了疾病。第三个原因就是人为造成的。古代的医疗条件差,当政府反应过来处理的时候,死的人都数量都已经很多的,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隔离消毒焚烧在喝药。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历代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的处理章程,大灾之后必会造成瘟疫,洪水发生之后发生鼠疫最后就会导致瘟疫的蔓延。首先说隔离就是把受灾区的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地区集中处理,除了政府官员医生都不允许人进来,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离开,不能让瘟疫蔓延开。消毒和焚烧是减少瘟疫源的两大法宝。利用生石灰可以吧细菌杀死不然细菌继续蔓延,对于死亡的人一定不能直接掩埋,需要焚烧成灰最后在深埋,尽量的杜绝瘟疫的满意。在最后的治疗上面都是历代名医的总结。我国的中医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瘟疫之后都会用中药材熬汤,分给人们服用,慢慢的瘟疫才会复原。其实瘟疫造成人员大量伤害的原因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在瘟疫刚刚到来的时候人们反应不过来或者是不重视就会造成灾难扩大,因此只要做好及时的应对技能减少危害。


影视片段重现


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有了“虫”“蛊”“疟疾”这些文字的记载,特别是“疠”在中国古代文字学中间是指“瘟疫”的意思。这个字在《尚书》《山海经》《左传》都出现并且使用了,这应当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

一是魏太子曹丕,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撰写的一封信《与朝歌令吴质书》,信中写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另一篇是曹植的文章《说疫气》,文章中记录到“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古代对待瘟疫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第一是药物治疗。第二是免疫疗法,主要是针对天花。第三是隔离传染源。

除了以上三种以外,还包括做好公共卫生等等。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治疗瘟疫的方法,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历史乱弹


1.隔离病人

熙宁九年(1076年)春,“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知州赵抃在越州建立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随瘗之。”

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设立“病坊”

绍定四年(1231年),两浙西路姑苏“适有春疫”,知平江军府事、新除浙西提刑吴渊“亟择群医之良,分比闾而治,某人某坊,某人某里,家至户至到,悉给以药···其得不夭者一千七百四十九人”

2.保护水源

吴芾(1104—1183年)知隆兴府(治今江西南昌),“当地 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吴带认为:“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指地势高而干燥的地方)以居

3.控制巫医

八月乙酉,宋真宗颁布律令“医师疗疾,当按以方,若辄用邪法,伤人肌肤者,以故杀伤论。”

4.发放药物,刊刻方书,积极宣传官方正统医学知识

咸平三年,曹宪任开江县令,”蜀人疾病,不知医药疗治,祠鬼神求佑助而已“,曹宪“出私钱,市药剂。有病者,辄遣吏烹煎,临饮之。民初强从,既稍有廖,全活者十七八,于是开人始知信医药”。


捎花子


不请自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大学生,对于您的问题,刚好前段时间老师跟我们提过一嘴!下面我就来简单的回答一下!

在古代,瘟疫发生时,官方大多以安抚众官吏和平民百姓为先,并下令各级官员共同抗疫,迅速隔离疫区后派遣医师为疫民诊治;开展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对出入车马人员防疫处理;灾后的救济工作和减免赋税政策等都十分的完善。官方组织抗疫在人类的抗疫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对瘟疫的处理很科学、很人性化。

公元前67年,汉宣帝处理瘟疫时曾下诏疫后免税,令官员省吃俭用,缩小开支,节省下银两救援染上瘟疫的灾民。瘟疫发病时国家会组织大夫为患者义诊,药费也由国家支出。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危害很大。西汉时期,汉平帝曾下诏,每家按死亡人数给予相应的安葬费。唐文宗时,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不满十二岁的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为其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

古代就已知道饮食卫生对防疫的重要性。

《本草纲目》水部里提到,地下水较好,其次是河湖之水,而靠近城区排污管道的水须得煮沸才能饮用,这种用水观念现在也是十分认可的。古人还认识到鼠类和不合理的饮食可以传播病菌,倡导不吃老鼠触及过的食物,禁食生冷,不吃生鱼。

清朝设有“查痘章京”的专职官职,专门负责水痘的防疫检查。

清朝地理著作《海录》记载:国内及国外到港船只须经过水痘检验,如果有患水痘者,须等到病情稳定才允许上岸,足以证明清朝就已经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





小吴聊历史


古代的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太差,一旦爆发了瘟疫会造成很多人的死亡,经常出现十室九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

瘟疫的爆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在大水之后容易爆发瘟疫,第二个就是战争之后大量士兵的死亡最后形成了疾病。第三个原因就是人为造成的。

古代的医疗条件差,当政府反应过来处理的时候,死的人都数量都已经很多的,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隔离消毒焚烧在喝药。

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历代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的处理章程,大灾之后必会造成瘟疫,洪水发生之后发生鼠疫最后就会导致瘟疫的蔓延。

首先说隔离就是把受灾区的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地区集中处理,除了政府官员医生都不允许人进来,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离开,不能让瘟疫蔓延开。

消毒和焚烧是减少瘟疫源的两大法宝。利用生石灰可以吧细菌杀死不然细菌继续蔓延,对于死亡的人一定不能直接掩埋,需要焚烧成灰最后在深埋,尽量的杜绝瘟疫的满意。

在最后的治疗上面都是历代名医的总结。我国的中医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瘟疫之后都会用中药材熬汤,分给人们服用,慢慢的瘟疫才会复原。

其实瘟疫造成人员大量伤害的原因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在瘟疫刚刚到来的时候人们反应不过来或者是不重视就会造成灾难扩大,因此只要做好及时的应对技能减少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