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前是什么样子?

成帛锴


我是1986年因长春理工大学在马桥子开办公司而随父母来到大连开发区。

当时开发区只把道路建的漂亮、宽广、四通八达了,零星几家公司正式投产,但没有区内公交车,去大连市也一天两、三班公交车,因为当时还小,记不太清楚。有个马桥子市场,市场尽头有家卖红糖心饼的,印象深刻,每次老妈去买菜,就跟着去为了吃饼,后来再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饼了。

后来因为我们上学不便,父亲卖掉了位于东山小区公司分的三室一厅的房子在市内买房,他则通勤,就离开了开发区。

后来去过几次开发区,当初建设的道路和我住了三年的东山小区没有改变,派出所也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依然倍感亲切。

30年前的开发区,在我的记忆里,有建设中的道路,正在兴起的厂房,孤独的立在果园和农村菜园中的唯一的居民小区东山小区,还有银帆宾馆第一批美丽的职员每天绕着小区晨练的口号,和管委会食堂非常美味的饭菜。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希望开发区越来越好。


李闹闹1


作为大连本地人,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前的印象虽然不深,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记忆,下面,本人截取一下几个片段,对大连开发区三十年前的某些样子进行回忆。


大连开发区——曾经交通不便的郊区(从两种退役的大客车说起)

或许有的80后对这两种大客车有印象,但是,大多数可能都没啥印象了。

小时候,大连-开发区的长途客运任务主要就是由这两种大客车担当。

长大后,通过网络浏览我才明白:

上面那种客车叫“桑诺斯(SANOS)”是前南斯拉夫制造的,这种车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已经很难见到了。

下面那种客车叫“伊卡璐斯(IKARUS)”是匈牙利制造的,这种车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已经很难见到了,不过,在俄罗斯倒是不少见。

想当年,这两种客车可是大连-开发区的客运主力。

30年前,也就是1989年,我才5岁。那时的大连开发区还不叫开发区,还很荒凉,那阵子就是金州管辖的一大片荒地,叫马桥子,就是个村落罢了,人也少得可怜。

那时,大连市内和开发区之间不同什么快轨3号线,更没有什么公交车,能通的只有这种长途客车。

一般,这两种大客车的前挡风玻璃前都会有个牌子“大连——马桥子(市际长途)”。那个年代,由于马桥子没有什么柏油路,所以,从大连市内开到那里也很费劲,车到那儿基本上车轮胎上都带着黄泥。

现在因为有了快轨和公交车,我们感觉大连市内到开发区的距离并不远,但是,在那个年代却很远。这两种巴士在那个年代也算豪华大巴,每个座位都是类似沙发一样的软座。

建设中的大连开发区(开发区工地探望大舅)

小时候我并不没有坐过大连-开发区的那种长途客车,去大连开发区的次数很有限。仅有的一次去开发区是随着我老姨的五十铃小货车去那边的工地看望我大舅。

那时的开发区的建设已经初具雏形道路周围已经有了高楼大厦了,而且,有了柏油路了,不过,路上的车很少,没有现在的开发区那么多车,当时,我老姨的五十铃在那种路上都敢开到100KM/H。

车开了不一会儿就到了大舅所在的工地,当时,看到一个打更的大叔,然后,他把我们带到大舅所在的工棚。

大舅当时是这片工地的工长,今天在这个工地里值班,这个工地是在这里盖一栋楼,当时地基已经起来了。

我看到大舅当时戴着安全帽,高高的个子,驼了的背。看到我这个外甥来他很高兴,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看到自己家人来看望,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我们带了些吃的给我大舅,之后去工棚里坐定,马上就开始聊了起来,无非就是聊聊马桥子盖的这栋楼的工程进度等方面。当然了,大舅对这里也是充满了希望,认为这里未来一定会很繁华。

多年之后,果然不出他所料,这里真的是如此繁华。

银帆宾馆,五彩城和万宝至马达(三个代表)

开发区逐渐建设出雏形后,有了些高楼大厦,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有这样三个开发区的地方无法抹去,分别是“银帆宾馆,五彩城和万宝至马达”

银帆宾馆是因为建筑的造型特别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当时的开发区还没有安盛这样的商业区,不过,有银帆宾馆也说明有了一定的人气。银帆宾馆这种阶梯形的建筑确实及其特别,以至于我小时候可能不知道开发区别的建筑,只知道开发区那个“楼梯形建筑”的宾馆。

甚至小时候我还有过异想天开的想法:我应该可以从楼外底层踩着这个像楼梯一样的阶梯形建筑登到宾馆顶端吧?现在看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估计银帆宾馆层高就得4米,想像登楼梯一样在楼外攀到宾馆顶也是不现实的。

五彩城是大连开发区商业的代表。那时的开发区,慢慢发展出了商业,五彩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繁荣起来。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开发区五彩城。

万宝至马达这是一家日资企业,当时在大连当地的新闻里常常能听到这个日资企业。大连开发区在建设出了雏形后开始招商引资,建设工厂,成为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品牌的代工厂。

这些代工厂,以日资企业居多,像三洋冷链,利优比,万宝至马达等。万宝至马达便是这些日资企业的典型代表。

那个时候,我对这个单位的名称还有个误解,我还以为万宝至马达是长途客车呢,从万宝到马达的车。长大了才明白,这个单位是生产马达的,品牌名叫“万宝至”。


如今,大连开发区交通也方便了,也发展出了成熟的商业,俨然就是一个小城市。只不过,这几年随着外资企业的搬迁,这里再度陷入了寂静。希望这里未来能找回当年开发马桥子的那种劲头,使这里再次繁荣起来。


大连的杂家


这是在管委会旁边的一家照相馆的墙上拍的,上面还有一些标注,应该是09年印的。



小诸葛20


30 年前的 有 银帆宾馆 金马大厦 金丰酒店 庆港酒店 白鹭服务中心 北方制罐 黄海轴承 万宝至马达 录像带 太平洋线路板 辉瑞制药 五彩城 等


一生靠傻


“神州第一开发区”引领大连走向世界

“1984年10月,中国设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简单一句话的背后,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大连乃至东北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正是从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东北对外开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今,走在大连金普新区的金马路上,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感受着国际化、现代化带来的都市感,很难想象在3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除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外,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奠基,“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名字从此响彻大江南北。

35年来,虽然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区划、功能定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几经演化,但它立于改革开放潮头,创新引领、先行先试,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初心,从未改变。

白手起家的“小渔村” 走出对外开放一大步

大连市金普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1984年10月,在原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风岩村、黑山村、红岩村等4个自然村22.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大连市政府的1000万元财政启动资金和银行2.3亿元低息贷款起步,“神州第一开发区”建设在一片玉米地中拉开了帷幕。从大连市各机关各部门各战线抽调的建设大军,把昔日偏远荒凉的小渔村,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当年年底,大连开发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东兴纺织有限公司签约落户。

随后几年,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首家工业企业——北方五三制罐有限公司工程动工兴建;首家中日合资企业——辽宁恩巴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中国第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万宝至马达大连有限公司签约落户……中美合资的辉瑞制药、日本独资的佳能大连、中国石化企业的首家外资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此后纷纷签约。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在那个时候,“神州第一开发区”每迈出的一小步,都是大连、东北地区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大步。

据了解,199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总产值、出口创汇金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开发区之首。1999年,“神州第一开发区”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东北腹地的开放门户和大连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区。

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迅速升级

2010年4月,大连市政府宣布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神州第一开发区”与千年古城金州一并规划为大连金州新区。2014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东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家级新区的一部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的形式与内容,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建区伊始的主要目标是承接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产业梯次转移。由于大连具备邻近日韩的特有优势,吸引到大量日韩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项目,它们成为了大连开发区的主体,很多企业,从设计到整机组装,其市场和原材料供应都依靠投资国或其他海外市场,仅仅利用中国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对大连本地及腹地经济的贡献度和拉动型不强。

该负责人表示,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出口加工区,跻身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行列,成为东北腹地企业和海尔集团等国内其他地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桥头堡”。2007年,专为英特尔配套的大连出口加工区B区封关运作,成为中国开放领域的一个创新之举,使英特尔实现了大连生产线与其全球配套体系的“无缝连接”。8年后,英特尔决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55亿美元升级英特尔大连工厂,打造世界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基地,这也是目前我国引进的单笔最大的外资项目。

从大连开发区建设之初“成本为先”的投资思路,到外商逐渐更注重这里的技术、市场、人才和营商环境,越来越高质量的项目,带来的是越来越强的发展后劲。

从开发区到国家级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更加显著。开发区建区之初第二产业“一产独大”、日韩投资占绝对主体地位,之后欧美投资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金普新区建设全面实施后,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国家级新区成为新经济、新活力的汇聚之地。

新使命下继续探索制度创新

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大连片区分为大连保税区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部分,其中开发区部分规划面积28.8平方公里。一直立于改革开放潮头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其实,从建区之初到现在,解放思想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建区之初,大连开发区全国第一个挂出“开发区管委会”的牌子,以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形式,高效便捷地行使政府职能,加快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

2002年1月,大连开发区管委会推出“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将各职能部门适合窗口办理的业务放进一个办公大厅统一办理,实行集中审批、联合办公。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一站式”办公给大连开发区带来的更深刻的变化是,以行政服务大厅为龙头,管委会根据投资者和广大市民的实际需要再造政府工作流程,逐步向“办事人员只跑一次、审批手续内部流转”的全新模式转型升级。

进入自贸区时代,大连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在东北率先推行行政服务“单一窗口”制度,全面取消了各职能部门窗口,只设统一接办的综合窗口,涉及企业的200多项行政服务事项均可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成。

据了解,如今在自贸区大连片区注册企业只需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其他审批事项办理完成时间一律压缩到法定时限的40%。同时,相继取消调整了1626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极大增强了外商投资和扩大发展的信心,新区再次掀起投资热潮。2017年,新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1家,投资总额4.6亿美元、注册资本4亿美元;新批增资项目30个,新增投资总额27.7亿美元、注册资本7.7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量位列全市第一。

从小渔村到自贸片区,这片土地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改革创新的精神却从未改变,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


微鉴历史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规划成立,是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十四城市之一试点开发区,是中国东北最早最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被金普新区所替代!金普新区:中国十大国家级新区!是东北最大自贸区,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数落户这里,也是我国日资企业最多经济特区!


大连文东大叔


没开发之前是个穷地方,土地种庄稼都不丰收,湾里以前楼房还有400块钱一平方的,随着日企进驻就开始繁华了,当年的工业区是人来人往,开发区现在又完蛋操了


阿雨3432


小时候爸爸单位旅游去趟开发区就像走挺远了,挨个去封神榜、西游记宫,大和尚山那会儿庙都挺破的。五彩城倒是挺漂亮,里面没人。银帆宾馆是最豪华的涉外宾馆了。董家沟的海边,刺锅子悬了。


弱水红日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年前名叫“马桥子”。那时别说那儿,就是大连周边,尤其是甘井子区,基本上都是荒地一片,当然啦,大部分还是“菜园子”居多!

“菜园子”相信大部分老大连人都懂的……如今全都是高楼大厦和住宅小区啦,不说了,再说就跑题啦!


可乐老曹


开发区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呀。满街的小棍宁,真多呀。真好。离开大窑湾也有几年了。开发区现在没事也不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