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不赞成发放消费券的建议,那样会推动通胀

徐洪才:不赞成发放消费券的建议,那样会推动通胀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资料图

出品 | 搜狐智库

疫后经济如何有效复苏?消费和投资如何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搜狐智库就此连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徐洪才表示,国内外疫情的进程不同,境外疫情扩散刚刚开始,未来几个月外部环境会变得更加糟糕。面对系统性风险,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境外的表现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在他看来,首先是对外贸和外资的影响,其次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也会相互传染。“ 中国资本市场保持稳定的难度加大,人民币资产成为避险资产的说法有待观察。”

徐洪才建议,对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想足一点,看得更重一点,不要盲目乐观,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最重要的是恢复供应链,增加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徐洪才表示,“前期应对疫情的对策总体卓有成效,还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要保持灵活性,切忌大水漫灌。 ”

就灵活的货币政策而言,徐洪才表示,中国未来降息、降准还有空间。“4月份是降准的窗口观察期,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一般幅度为0.5个百分点。另外结合定向调控的政策,重点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和困难企业。”

徐洪才指出,救企业就是救经济。

疫后消费和投资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徐洪才认为,要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消费方面,徐洪才表示,要注意提升延后性的消费,培育疫情期间激发出来的新型消费,比如数字经济。“提振消费要找到消费热点,我们在汽车、房地产方面已经进行了调整,但要注意防止房地产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

“我不主张发消费券,发消费券的不是推动通胀吗?”徐洪才强调,前期疫情影响下出现了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冲击,随着供应链的修复,主要是需求端影响较大,且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

在投资方面,徐洪才表示,以5G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新基建代表了未来的新产业。但是新基建只是一个表现形式,重点是把培育新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如果不能培育新的产业的话,经济发展就缺乏可持续性。同时要对基建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及其对未来经济的辐射力要做出科学评估。

谈及今年经济的展望时,徐洪才表示,在各种政策的预期下,全年平均下来5%以上,但也不会超过6%。保“6”的短期代价和长期代价很大,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