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奮鬥賦予時間意義


用奮鬥賦予時間意義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472位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這些先進個人,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使命,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爭分奪秒搶救患者,與病魔進行殊死較量。正如受表彰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常說的那樣:“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時間屬於奮進者。時間的意義,在奮鬥和實幹中方能得以體現。對堅守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多爭取一點時間就可能多挽回幾條生命;對奮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黨員幹部來說,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謀劃脫貧舉措,拓寬致富渠道,就能助力貧困戶早日摘貧帽、奔小康。我們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卻可以通過惜時奮進、擔當盡責,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奉獻社會大眾,讓時間過得更有意義。

有什麼樣的時間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奮鬥姿態和行動狀態,也就會收穫什麼樣的人生。鍾南山院士十分珍視時間,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始終衝在前線,工作和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休息過。“惜時不惜命”的科學家黃大年,除了加班就是出差,為保質保量完成各種攻關課題,常常連吃飯時間都是以分秒計算。他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成就了自己的出彩人生。可見,一個人的時間觀念越強,奮鬥勁頭越足,潛力和才能就會發揮得越充分。

時間只會青睞奮進拼搏者,不會等待猶豫觀望者。是爭分奪秒努力奮鬥,還是虛擲光陰踟躕不前,結果必定大不相同。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摒棄不顧實際、不辨方向、不明目標的冒進心態,力戒一曝十寒、遊手好閒、拖沓懈怠的虛浮習氣,認真思辨方位,找準奮進方向,保持穩健步伐,將每件事做實做好,日日精進,久久為功。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時代,奮進征途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難免遇到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當此之時,我們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奮鬥觀和時間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投身新的偉大實踐,不負韶華,幹在當下,書寫出更有意義的人生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嵐皋縣紀委監委幹部劉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