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澠池史話:澠池老城之變遷

澠池是豫西之古城,秦時置縣,因仰韶文化而聞名遐邇。城內有古秦趙會盟臺,另外還有劉少奇舊居、八路軍兵站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這些志書上都有記載,勿須贅述。我要說的是近半個多世紀,澠池老街的風貌以及變遷。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發生的滄桑鉅變,讓人們為之驚歎不已。

三門峽澠池史話:澠池老城之變遷


解放前,澠池只有一條主街,舊時叫中山大街,解放後叫解放大街,七0年以前,都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濘,人們需穿膠鞋才能出行。七0年後修了柏油路,從此人們出行方便多了。東城牆以東,原是進城的一條小路,東城門東北有火神廟,就是現在的東關學校,東城門兩層,仿天安門建造,後因兵燹毀於戰火,東城門外成了十字街,文革時還建了毛主席像塔,八十年代初被扒掉了。東邊連接解放大街也形成了一條街,解放後為了紀念烈士續海露,命名為海露大街。一九五八年,新火車站使用後,一里河橋東又形成了一條街,叫一里河街,火車站東下去坡原來有條河,河東北有個村叫五里河,那是縣郊的範圍。

東城門外側,南北一條街分別叫南城壕和北城壕。南城壕南邊隴海鐵路,往西一條路叫復興街,即筆者家之街道。復興街西有當時供全縣人民吃麵的麵粉廠,還有糧站,糧庫,當時這裡車來人往,熱鬧非凡。復興街為什麼如此命名,沒有考證過,好像剛解放時,每條街都有點革命色彩。復興街北是老城牆,南邊隔個窯堖頭,是老火車站老工區。這條街留下了我一生的記憶。南城壕至老交易所,往東南後門(邁),往西那是老城牆根,南邊是老汽車隊,相當年也很火。老城牆上,我們南街一組人在這住,如今大都搬到縣北現在的金堂國際周圍了。往西依次有自由街、翻身街和幸福街。這些都在老城牆上。

穿過東關十字路口,就是北城壕,北城壕中部往東一條路,那是北后街,進去也就到東關學後門,往北當時是東關學操場,南邊一條路有二三百米北折,與後公路相通。北邊那條路是澠池的老路,那條路往東經一里河到火車站往東延伸,西邊經人民后街往西,經大西關,小西關往南經馬口河,穿過望鄉坡,再往西南經英豪漸出澠池境。

北城壕中部往西,經老戲院,往西有南北兩條路,往南是人民前街,往北好像叫光明街,這條街據說與我爺還有點關係,具體不詳,爺爺生前也沒告訴過我。他老人家解放後一直是幹部,幹過光明社社長,大概緣於此吧。這條街經西是個大波池(水塘),坡池邊曾是老教育局所在地。波池往北分往北分兩段與老公路相連,這一帶是老北城牆根,波池以南是北街住戶,分別是北街一隊至六隊村民。

從老戲院往南一條小路那是人民前街,這條街西至代家胡洞,往南有幾條小路與解放大街相通,其餘的人家都是好多家一個院,院子細長,有好幾家還能與南邊主街相通。小路自東向西有五、六條小路,都通向大街。東城牆上一條路,鄒家院西側一條路,武裝部曾經是縣政府,東察院(老黨校),文廟東側,文廟西側代家衚衕,西邊西察院,後來的縣委,縣政府地兒。

縣委西邊一條街,當時叫勝利大街,從南大河往北,一直上到北馬嶺。這條路的縣城部分,曾經是西城牆,路南是南街四組的老地。和東城牆一樣,大部分住戶都搬走了。往南穿過後來澠張鐵路的涵洞,一下通到南澗河。

解放大街之南,由東十字路口,一直到澠張涵洞,是南街一至四組的轄區,西關十字路口西段,有一段街,從西關教會往西,越來越窄,南邊澠張鐵路,北邊西關住戶,還曾有個重要單位,澠池老法院在此。這條路最早,地面上鋪著石頭磚塊,兩邊老式房子伸著長長的屋椽,現在還有一些呢,最近臨十字路口一段,鋪成了柏油路。文友段華峰曾就此專門寫過一篇懷舊的文章,在社會上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這條路西段往北有條路,相比之下較寬,與勝利中段往西一條路相連。往西這條路,起至勝利大街中段,經西關糧食局,老服裝廠,我們叫它被服社,直對澠池招待所,也就是後來的澠池賓館。澠池黨校也曾在此辦公。這是當年澠池較熱鬧的地方。當時往東還有個大門,後來封住了。門口往北有一個不太陡的小上坡,坡頂向東邊,是當年的澠池縣一中,後來是縣高中,當年大木門樓很深,七五年修洛潼公路被分開,南邊門樓一部由其荒蕪,北邊沿路又建了個大鐵門,是當年縣一中,縣高中,縣直中學的地段。東邊操場人們一慣叫它一中操場。當年縣上大型集會,大型活動經常在此舉行,駐澠部隊也經常在此演電影,還進行各種操練活動。操場東邊是食品加工廠,當年很誘人,經常有糕點香味從院牆裡飄出,以致當年飢腸漉漉的人們路過時不由地咽口水。食品廠東往北一條土路經縣北馬嶺一直通向縣北各村。食品廠後邊還有個木器廠,當年鋸木頭解板都在此處,路東邊是商業局菸酒公司,後面有個大院蔬菜公司,北邊還箍有好多大型菜窖,窖中堆放著好多蔬菜。食品廠過去公路是建築社,工業局,計委辦公的地方。

洛潼公路後被命名為三一O國道,八十年代開放後,這條街被命名為仰韶大街,一些單位開始從解放大街搬遷。市場街修通後,這裡一直較繁華,近些年勢頭弱了,西頭縣直又搬到後來的會盟路,原址成了教體委,東邊操場修成了仰韶廣場,成了附近人們的休閒場所。

當年縣城很小。那時最熱鬧的地方是解放大街,最熱鬧處澠池百貨大樓,八十年代後期,在仰韶大街老食品加工廠處建了仰韶大廈,也風光了好多年。

最早縣上各單位,都在解放大街。縣委,人武部,公安局,郵電局,醫藥公司,文化館,新華書店,工商局(當時叫市管會)都匯聚這條街上。七十年代初期,縣上蓋了百貨樓,解放大街成了縣城中心。七五年後,修成洛潼公路,一些單位開始北移,條件好的一些單位開始建辦公大樓,像商業樓,對面政府大樓,以後的菸草大樓。

八五年後,在解放大街中段,開一條仰韶市場街,當年熱鬧非凡的解放大街開始分流。在仰韶大街沒建成前,隨著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解放大街逢集曾人山人海的,各種門市,擺攤設點的人裡三層外三層的,從東關百貨樓到西關僅五百米路程,沒有個把小時,你根本無法走出來。市場街建成,狀況稍好些,後來把人民前街和老戲院街開通建了二道商業街。

九五年秋,縣上在火車站上邊一里河處,建了新市場,當時號稱豫西第一大市場,只是由於人流等因素,一直到現在也不怎麼興盛。

七十年代後期,洛潼公路修通後澠池東段成了仰韶大街,這條街東至五里河火車站處,西至老羊河大橋,縣上各重要單位第一次北移。

九三年春,南巡春風吹遍大地,澠池縣也不例外,修建了往縣北馬嶺去的新華街,以及市場街北的新興街,路兩邊修成了門面,蓋了樓房。還有一中操場西建了文化街,還有後來修的雙擁路,文明路,澠池街道建設初具規摸。九六年秋澠池又進行了解放大街老城改造,由於財力條件不一,有的退後僅把門臉修修貼上瓷磚。有的乾脆全部扒了,蓋成大樓,解放大街路面工程二0O年重新整修,路面加寬了,後又經多次整修,老街換了新顏。

九六年縣上又開始修會盟大道,又修了黃河路,隨後這些年又開通了澠義公路一韶州大道,同時各種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各種小區不斷湧現,各類型超市到處開花。人民居住條件也得到改善,學生教育除了公立學校澠池一高,二高,縣中學,實小,二小、外小等十幾所公立學校外,還出現了翰林學校,容一學校等私立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都達到一定水準。

九十年代未,在縣北官莊北修了連霍高速公路,加上南邊的310國道,趙莊高速鐵路。澠池的交通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近些年發展更快,縣領導不僅重視發展,還開始重視民生工程。在破爛不堪,臭水橫流的澗河西段,小西關馬口河處建立了澗河公園,這裡風景秀美,山水如畫,堪比小西湖,還建了韶園,澠池生態園,澠池體育場,萬人廣場,還有在建的韶州公園,人們勞動之餘有了放鬆休閒的地方,幸福指數大為提高。大澠池已開始初具小型城市的規模,古老縣城已開始步入現代城市行列。

澠池縣城如今是高樓林立,只是隨著城市中心的北移,老城老街已完成了它的的歷史使命,面臨著轉型的陣痛,顯得清冷蕭條。城市在變,一切都在變,新一輪的老城改造方案已經出臺施行。我堅信,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澠池古城一定會煥發出新的光采!人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