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渑池史话:渑池老城之变迁

渑池是豫西之古城,秦时置县,因仰韶文化而闻名遐迩。城内有古秦赵会盟台,另外还有刘少奇旧居、八路军兵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些志书上都有记载,勿须赘述。我要说的是近半个多世纪,渑池老街的风貌以及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让人们为之惊叹不已。

三门峡渑池史话:渑池老城之变迁


解放前,渑池只有一条主街,旧时叫中山大街,解放后叫解放大街,七0年以前,都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人们需穿胶鞋才能出行。七0年后修了柏油路,从此人们出行方便多了。东城墙以东,原是进城的一条小路,东城门东北有火神庙,就是现在的东关学校,东城门两层,仿天安门建造,后因兵燹毁于战火,东城门外成了十字街,文革时还建了毛主席像塔,八十年代初被扒掉了。东边连接解放大街也形成了一条街,解放后为了纪念烈士续海露,命名为海露大街。一九五八年,新火车站使用后,一里河桥东又形成了一条街,叫一里河街,火车站东下去坡原来有条河,河东北有个村叫五里河,那是县郊的范围。

东城门外侧,南北一条街分别叫南城壕和北城壕。南城壕南边陇海铁路,往西一条路叫复兴街,即笔者家之街道。复兴街西有当时供全县人民吃面的面粉厂,还有粮站,粮库,当时这里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复兴街为什么如此命名,没有考证过,好像刚解放时,每条街都有点革命色彩。复兴街北是老城墙,南边隔个窑垴头,是老火车站老工区。这条街留下了我一生的记忆。南城壕至老交易所,往东南后门(迈),往西那是老城墙根,南边是老汽车队,相当年也很火。老城墙上,我们南街一组人在这住,如今大都搬到县北现在的金堂国际周围了。往西依次有自由街、翻身街和幸福街。这些都在老城墙上。

穿过东关十字路口,就是北城壕,北城壕中部往东一条路,那是北后街,进去也就到东关学后门,往北当时是东关学操场,南边一条路有二三百米北折,与后公路相通。北边那条路是渑池的老路,那条路往东经一里河到火车站往东延伸,西边经人民后街往西,经大西关,小西关往南经马口河,穿过望乡坡,再往西南经英豪渐出渑池境。

北城壕中部往西,经老戏院,往西有南北两条路,往南是人民前街,往北好像叫光明街,这条街据说与我爷还有点关系,具体不详,爷爷生前也没告诉过我。他老人家解放后一直是干部,干过光明社社长,大概缘于此吧。这条街经西是个大波池(水塘),坡池边曾是老教育局所在地。波池往北分往北分两段与老公路相连,这一带是老北城墙根,波池以南是北街住户,分别是北街一队至六队村民。

从老戏院往南一条小路那是人民前街,这条街西至代家胡洞,往南有几条小路与解放大街相通,其余的人家都是好多家一个院,院子细长,有好几家还能与南边主街相通。小路自东向西有五、六条小路,都通向大街。东城墙上一条路,邹家院西侧一条路,武装部曾经是县政府,东察院(老党校),文庙东侧,文庙西侧代家胡同,西边西察院,后来的县委,县政府地儿。

县委西边一条街,当时叫胜利大街,从南大河往北,一直上到北马岭。这条路的县城部分,曾经是西城墙,路南是南街四组的老地。和东城墙一样,大部分住户都搬走了。往南穿过后来渑张铁路的涵洞,一下通到南涧河。

解放大街之南,由东十字路口,一直到渑张涵洞,是南街一至四组的辖区,西关十字路口西段,有一段街,从西关教会往西,越来越窄,南边渑张铁路,北边西关住户,还曾有个重要单位,渑池老法院在此。这条路最早,地面上铺着石头砖块,两边老式房子伸着长长的屋椽,现在还有一些呢,最近临十字路口一段,铺成了柏油路。文友段华峰曾就此专门写过一篇怀旧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条路西段往北有条路,相比之下较宽,与胜利中段往西一条路相连。往西这条路,起至胜利大街中段,经西关粮食局,老服装厂,我们叫它被服社,直对渑池招待所,也就是后来的渑池宾馆。渑池党校也曾在此办公。这是当年渑池较热闹的地方。当时往东还有个大门,后来封住了。门口往北有一个不太陡的小上坡,坡顶向东边,是当年的渑池县一中,后来是县高中,当年大木门楼很深,七五年修洛潼公路被分开,南边门楼一部由其荒芜,北边沿路又建了个大铁门,是当年县一中,县高中,县直中学的地段。东边操场人们一惯叫它一中操场。当年县上大型集会,大型活动经常在此举行,驻渑部队也经常在此演电影,还进行各种操练活动。操场东边是食品加工厂,当年很诱人,经常有糕点香味从院墙里飘出,以致当年饥肠漉漉的人们路过时不由地咽口水。食品厂东往北一条土路经县北马岭一直通向县北各村。食品厂后边还有个木器厂,当年锯木头解板都在此处,路东边是商业局烟酒公司,后面有个大院蔬菜公司,北边还箍有好多大型菜窖,窖中堆放着好多蔬菜。食品厂过去公路是建筑社,工业局,计委办公的地方。

洛潼公路后被命名为三一O国道,八十年代开放后,这条街被命名为仰韶大街,一些单位开始从解放大街搬迁。市场街修通后,这里一直较繁华,近些年势头弱了,西头县直又搬到后来的会盟路,原址成了教体委,东边操场修成了仰韶广场,成了附近人们的休闲场所。

当年县城很小。那时最热闹的地方是解放大街,最热闹处渑池百货大楼,八十年代后期,在仰韶大街老食品加工厂处建了仰韶大厦,也风光了好多年。

最早县上各单位,都在解放大街。县委,人武部,公安局,邮电局,医药公司,文化馆,新华书店,工商局(当时叫市管会)都汇聚这条街上。七十年代初期,县上盖了百货楼,解放大街成了县城中心。七五年后,修成洛潼公路,一些单位开始北移,条件好的一些单位开始建办公大楼,像商业楼,对面政府大楼,以后的烟草大楼。

八五年后,在解放大街中段,开一条仰韶市场街,当年热闹非凡的解放大街开始分流。在仰韶大街没建成前,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解放大街逢集曾人山人海的,各种门市,摆摊设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从东关百货楼到西关仅五百米路程,没有个把小时,你根本无法走出来。市场街建成,状况稍好些,后来把人民前街和老戏院街开通建了二道商业街。

九五年秋,县上在火车站上边一里河处,建了新市场,当时号称豫西第一大市场,只是由于人流等因素,一直到现在也不怎么兴盛。

七十年代后期,洛潼公路修通后渑池东段成了仰韶大街,这条街东至五里河火车站处,西至老羊河大桥,县上各重要单位第一次北移。

九三年春,南巡春风吹遍大地,渑池县也不例外,修建了往县北马岭去的新华街,以及市场街北的新兴街,路两边修成了门面,盖了楼房。还有一中操场西建了文化街,还有后来修的双拥路,文明路,渑池街道建设初具规摸。九六年秋渑池又进行了解放大街老城改造,由于财力条件不一,有的退后仅把门脸修修贴上瓷砖。有的干脆全部扒了,盖成大楼,解放大街路面工程二0O年重新整修,路面加宽了,后又经多次整修,老街换了新颜。

九六年县上又开始修会盟大道,又修了黄河路,随后这些年又开通了渑义公路一韶州大道,同时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各种小区不断涌现,各类型超市到处开花。人民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学生教育除了公立学校渑池一高,二高,县中学,实小,二小、外小等十几所公立学校外,还出现了翰林学校,容一学校等私立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达到一定水准。

九十年代未,在县北官庄北修了连霍高速公路,加上南边的310国道,赵庄高速铁路。渑池的交通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近些年发展更快,县领导不仅重视发展,还开始重视民生工程。在破烂不堪,臭水横流的涧河西段,小西关马口河处建立了涧河公园,这里风景秀美,山水如画,堪比小西湖,还建了韶园,渑池生态园,渑池体育场,万人广场,还有在建的韶州公园,人们劳动之余有了放松休闲的地方,幸福指数大为提高。大渑池已开始初具小型城市的规模,古老县城已开始步入现代城市行列。

渑池县城如今是高楼林立,只是随着城市中心的北移,老城老街已完成了它的的历史使命,面临着转型的阵痛,显得清冷萧条。城市在变,一切都在变,新一轮的老城改造方案已经出台施行。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渑池古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采!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