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導讀:【竹葉青蛇】資料品種簡介,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葉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蝮亞科的一種,屬於竹葉青蛇屬。竹葉青蛇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或者紅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有點像貓的眼睛,尾巴焦紅色,觀賞價值極高。 頭大、三角形,頸細,頭頸區分明顯。頭頂具細鱗;左右鼻間鱗不相切,由細鱗分開;背鱗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鱗,中段19-21(偶有23)行。除少數為卵生外,絕大部分品種為卵胎生。

  中文學名 :竹葉青蛇

  拉丁學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別 稱 :竹葉青、青竹蛇、青竹彪、刁竹青、焦尾巴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目 :有鱗目

  亞 目 :蛇亞目

  科:蝰科

  亞 科 :蝮亞科

  屬 :竹葉青蛇屬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在西部,向北可達北緯33° 英文名 Medoggreenpit-viper 物種命名年代 1977 適合溫度 22—32度。

  活動時間 :喜居樹上,多夜間活動。


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1、形態特徵

  頭較大,呈三角形,頸細,體背呈草綠色,腹面稍淺或呈草黃色。自頸部以後,體側常有由背鱗綴成的左右各一條白色縱線,或為紅白色縱線,或為黃色縱線。尾較短,焦紅色,具纏繞性。眼紅色,眼與鼻孔之間有頰窩(熱測位器)。頭背都是小鱗片,鼻鱗與第一上唇鱗被鱗溝完全分開;軀幹中段背鱗19~21行;腹鱗150~178;尾下鱗54~80對。

  2、生活習性

  竹葉青蛇生活於海拔150~200O米的山區樹林中或陰溼的山溪旁雜草叢、竹林中或岩石上。常吊掛或纏在樹枝上,尤其喜棲於山洞旁樹叢中;多於陰雨天晝夜活動,夜間活動更頻繁;以蛙、晰蠍、小鳥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為食;適合溫度在22—32度之間;性情為神經質,具攻擊性。

  3、生長繁殖

  竹葉青蛇是雌雄異體,體內受精、卵胎生的動物。自孵化生出後2~3年性器官成熟。竹葉青蛇在春季或秋季發情交配,在繁殖季節,雌蛇尾基部的一種腺體能散發出特殊的氣味,雄蛇憑藉這種氣味追蹤雌蛇。在繁殖季節,一條雄蛇可與幾條雌蛇交配。在每年的繁殖季節,雌蛇雖然只有一次性接受交配,但存於雌蛇洩殖腔內的精子在3年內仍有受精能力。因此,人工飼養中,公、母蛇比例1:8便可。蛇的生殖有卵生與卵胎生兩種。蛇卵長橢圓形、卵殼堅硬,呈乳白色或淺黃色。卵多產在隱蔽良好,有一定溫度、溼度的草地、落葉、肥堆中。大多數蛇產完卵即離開產卵處,讓卵在自然條件下孵化。竹葉青蛇是卵胎生,一般而言,其產仔期為7一8月,每次產4一15仔。[1]

  4、分佈範圍

  竹葉青蛇廣泛分佈於除北亞、中亞、西亞和日本以外所有的亞洲,中國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都能看到竹葉青蛇的身影。生活于山區樹叢或竹林,常棲息於溪澗邊灌木雜草或山區稻田田埂雜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5、亞種分化

  世界上同樣也分佈著各種各樣的竹葉青亞種,以下例舉一部份竹葉青亞種的名稱。

  墨脫竹葉青(Trimeresurusmedoensis),可以說是中國的特產。

  白唇竹葉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

  福建竹葉青(Trimeresurusstejnegeri)

  臺灣竹葉青(Trimeresurusgracilis)

  扁鼻竹葉青(Trimeresuruspuniceus)

  海島亞種竹葉青

  哈氏竹葉青(Trimeresurushageni)

  坎布里竹葉青(Trimeresuruskanburiensis)

  大眼竹葉青(Trimeresurusmacrops),分佈在泰國和中南半島。

  坡普氏竹葉青(Trimeresurusp.popeorum)

  紅樹竹葉青(Trimeresuruspurpureomaculatus)

  蘇門答臘竹葉青(Trimeresurussumatranus)

  斯里蘭卡竹葉青(Trimeresurustrigonocephalus)

  緬甸竹葉青(Trimeresuruserythrurus)

  岡氏竹葉青(Trimeresurusgumprechti)

  白唇竹葉青蛇(Trimeresurusalbolabris)

  墨脫竹葉青蛇(Trimeresurusmedoensis)

  6、咬傷

  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平均每 次排出毒液量約30毫克。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偶爾可能只有一個),間距0.3-0.8釐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其典型特徵為血性水泡較多見,且出現較早;一般較少出現全身症狀。全身症狀有噁心、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在福建、臺灣、廣東等省,竹葉青是造成毒蛇咬傷的主要蛇種。竹葉青蛇咬雖不致有生命危險,但咬傷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案例

  2010年2月11日,16歲北京少女小慧被鄰居家養的寵物蛇咬傷中指,家人急忙將她送往醫院,醫生立即為她進行治療。小慧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於傷口深,中毒重,右手中指局部已經壞死,肌腱骨頭外露,必須進行皮瓣移植。[2] 2012年10月23日,福州馬尾的陳女士去登高,結果被毒蛇咬傷。朋友緊急將她送到省蛇傷救治中心,經過醫生初步判斷,咬傷陳女士的是竹葉青蛇。記者昨日從省蛇傷救治中心獲悉,自10月以來,這裡收治的蛇傷病人達40多例,其中多名傷者是福州人。

  毒素特徵

  竹葉青產生的毒素是血循毒。血循毒的種類多,成份複雜。

  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統為主,產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臨床表現相當於中醫的火熱毒症狀,故稱“火毒”。

  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間距0.3-0.8釐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全身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7、竹葉青蛇與翠青蛇的區別

  1. 體型:竹葉青蛇全身可達60~90釐米;翠青蛇身體細長,體型中等,成蛇體長為80~110釐米;翠青蛇體型比竹葉青稍大。

  2. 頭部:竹葉青蛇頭大,呈三角形,頸細,頭頂有細小鱗片;翠青蛇頭呈橢圓形,略尖,頭部鱗片大,和竹葉青蛇的細小鱗片有明顯的區別。

  3. 眼睛:竹葉青蛇眼很小,瞳孔橢圓形,紅色;翠青蛇眼大呈黑色。

  4. 身體:竹葉青蛇體背草綠色,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白色,自頸部之後有白色側線,有的在白側線內又有一條紅側線,但也有無側線者。腹面淡黃綠色;翠青蛇全身平滑有光澤,體色為深綠、黃綠或翠綠色,頭部腹面及軀幹部的前端腹面為淡黃微呈綠色。

  5. 尾部:竹葉青蛇尾較短;翠青蛇尾細長。

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8、竹葉青蛇值多少錢?

  各地的價格都有所不同、我這邊50左右、有大量現貨,幾千的純扯淡了,白唇100左右,雲南200上下,岡氏、大眼再貴點。

  9、竹葉青蛇怎麼泡酒

  竹葉青蛇酒和其他蛇酒亦有,有祛風通絡定驚等的效果,如果喝竹葉青蛇酒是為了治理風溼疾病的話,再加上同類的藥物如防風、獨活、天麻等來泡的效果更好。可以用於治療風溼痺痛,中風,涼風等症。如果是保健養生,強壯身體,老年蛇友可以加入人參、靈芝之內的名貴中藥材,當年輕人不適合飲用,年輕人只能在勞累、疲倦的時候少量的飲用。

  家庭自制竹葉青蛇酒,最好要泡至少3個月到6個月左右再喝,喝時要注意量的把握,過多喝了無益,有陰虛火旺時也不宜喝。

給大家普及一下最容易與翠青蛇搞混的竹葉青劇毒蛇

  10、竹葉青蛇有毒嗎

  竹葉青蛇是蝮亞科的1種,屬於竹葉青蛇屬。由於尾巴的顏色焦黃,大家也把竹葉青蛇叫焦尾巴。竹葉青是一種血盾毒毒蛇,咬傷後患者有嚴重的疼痛感。但是,竹葉青蛇也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有點象貓的眼睛,觀賞價值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