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題圖為長安汽車此前推出的概念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增多,性能車逐漸向電氣化靠攏,近兩年剛看到自主品牌崛起的曙光,我們卻沒機會像歐美、日本這些汽車大國的車迷一樣享受國產性能車的樂趣。

自主品牌這20年,不乏對性能車和跑車的探索,車轍君此前也已經專門撰文回顧(傳送門:《 》),可惜出於市場、技術和資金等原因,一系列測試車和工程師的心血付諸東流,等到2019年才有一款拿得出手的領克03+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未曾想,繼領克之後,好像又有另外一家自主品牌決意“趟渾水”——近日網上有消息爆料,長安正在研發一款後驅性能車,目前用的是逸動的殼子(抖音搜索“長安漂移”有更多視頻)。

長安沒有民用車的後驅平臺,現階段開發後驅平臺的成本太高,底盤據說逆向的是英菲尼迪Q50—日產的FM後驅平臺,早期在用3.7L V6自吸發動機測試。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不說Q50(包括日產G系列)的銷量如何,這個車系的駕乘質感和機械素質自誕生以來就備受好評。

FM的意思是“Front Midship”,即前中置佈局,讓發動機儘可能接近防火牆,重心位於前軸之後,方便做到前後50:50的重量分配。

再有FM是前雙叉臂和後獨立多連桿懸掛,使用大量的鋁製懸掛件降低簧下質量,前後各有10個液壓襯套,提高操控的細膩和精準。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有了好身板,少不了大心臟的支撐,長安大費周章地換成自家的2.0T藍鯨發動機。

這副發動機配有高滾流燃燒、雙渦管單渦輪等技術,“僅有”233馬力和360牛米,推動2噸重的CS95跑到100KM/H只要8.4秒,現在調高到300馬力,數據高於第四代EA888的241馬力。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另有猜測是,新車說不定是下一代睿騁的雛形,定位不是主打豪華舒適,反倒是性能車。或將對標四驅的領克03+,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玩的選擇。

當然在量產車正式問世前,這一切僅僅是猜測,後驅逸動也處於最早期的騾車階段,隨時都有砍掉項目的可能。

不過這些猜測也並非毫無根據。

長安曾在2017年的上海車展發佈一款2.0T的逸動R,動力和同期的高爾夫GTI相差無幾,大有機會成為第一款零百不到7秒的國產性能車,都到接近量產的階段了,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另外從曝光的圖片來看,後驅逸動更像賽車,內飾拆空、車窗開洞、裝有防滾架和桶椅,以及穩壓油箱的裝置,根本不像一般遮遮掩掩的工程測試車,所以不排除長安只是找外包公司造一輛博眼球的漂移車。

當然了,即使長安沒有在短時間內量產,也可以用這個後驅平臺收集動力和車身動態數據,為未來的衝高之路打基礎。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長安有心

長安一直有心做性能車,或者說認真造好車,除了兩廂的逸動R,早在2013年就有一款1.5T致尚XT(2015年改為“逸動XT”),零百加速跑進了10秒。

現在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回到2013年,哈弗剛剛獨立,吉利在造熊貓和自由艦,有一款1.5T、百公里加速9.X秒的國產兩廂車相當於平地一聲驚雷響。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不難看出,長安對逸動寄予了厚望,2012年問世的時候,這家老牌軍工廠剛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累計產銷突破千萬輛用時最快的企業。

當年的國產車普遍還留有別人的影子,法蘭克福車展首發的逸動有獨立的全新設計,是公認的“最美國產車”。

相比同時期的帝豪EC7、長城C30和比亞迪F3,逸動走的不是家用路線,線條和造型更為運動流暢,沒有生拼硬湊的廉價。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但不便宜的售價導致前期銷量黯淡,撞到天花板的長安開始意識到,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偏見和品牌力的重要性,在這堵大牆面前,一款車堆再多好料,沒有認可的支撐也白搭。

等到有人在2014年提出賽車營銷,長安立刻派出逸動參加CRC,通過比賽加速技術的開發和積累,這將是長安獨有的底蘊和車企文化。

歐美、亞洲這麼長的造車歷史證明,廉價車永遠難有出路,賽車卻有利於提高形象,一掃人們心中對國產車缺少技術的固有觀念。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超越期待

但營銷和賽車終究是輔,直接改變消費者認知的依然是產品,對自主品牌來說,提高形象意味著造出超越期待的產品。

這麼多年來,自主品牌知道怎麼造好一輛家用車,我們也習慣了自主品牌推出一款稱職的家用車,三四線消費者逐漸為國產車買單,甚至成為主力。

衝高是剛需,畢竟滿足一二線城市的需要,才能更好的證明自家品牌的綜合競爭力。誠然自主品牌造過15萬乃至20萬的中型、中大型車,可惜市面上有太多選擇,很難勾起最終下單的慾望。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當下是自主衝高的好時機,汽車產業處於理性階段,每年問世的新車一步步降低大家的期待,好玩的車動輒30萬,動力大一點的50萬,選擇也就那麼幾款。

很多年輕人根本沒辦法享受玩車的樂趣,何談汽車文化的培養,不如玩主機、手機或電腦。

如果自主品牌造一輛有改裝潛力、價格不高的性能車,這就是超越期待,引起的關注是造一輛高級車的幾倍,影響力也不再侷限於圈內自嗨。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大勢所趨

再說,中國這幫車迷真的不需要有多高級的性能車,很少有人嘗過大馬力的滋味,處於玩車的初級階段,一輛車動力大、容易刷程序和改渦輪就容易受歡迎。

看看思域和飛度,都火成什麼樣了,只要給一副同級領先的發動機,哪裡用細膩的人車交流和聰明的變速箱,馬力即正義

有手動擋更好,不僅降低門檻,更是收穫一大堆好評,大家心裡自然對這個品牌有認可和期待。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別說自主品牌,連造了N久家用車的豐田推出新一代86後,也迎來口碑的逆轉,現在有了TNGA和Supra,整個品牌形象都顛覆了。

或許豐田是有歷史基礎,但現代起亞這幾年的國際形象也在悄然轉變,這都是他們超越了期待,參加WRC竟然奪冠,竟然聘請寶馬前M部門負責人造起了性能車。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既然長安研發出這麼一副最強自主2.0T發動機,賬面數據超過哈弗、廣汽等人,和吉利星越的2.0T不相上下,換作當年的逸動R量產了,說不定真有一番作為。

不可否認,再過幾年將是電氣化時代,車企卻堅持在中國拓展性能車這一板塊,奧迪積極引進S/RS,奔馳乾脆國產A35L AMG,再有領克03+開了好頭。

這一系列動作將在車企中形成蝴蝶效應,自主品牌推出性能車是大勢所趨,不過03+和A35L AMG都是四驅,長安推出後驅性能車也是打出差異化的一種好選擇。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市面上好玩的後驅車不多,要麼是豪華品牌,但在86/BRZ引進之前,20萬、2.0T的後驅酷派火過一段時間,何況下一代86/BRZ未必引進,這片市場相當於一片空白。

不過消費性能車需要一些衝動和信仰,領克贏得WTCR車隊冠軍,在國際賽場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反觀長安,弱勢在於沒有好故事可講。

未來可期

最後不負責任的猜測,國家近幾年有振興改裝市場的準備,尤其是今年,原本低迷的汽車行業碰上疫情簡直是雪上加霜,亟需新的增長點刺激消費,可能加速對汽車後市場的開放。

不可否認,前段時間公佈的開放改裝文件有很多漏洞,執行需要一定時間和難度,但至少表明了上級的積極態度,未來大有機會形成完整的改裝規模。

此外領克和長安有一些國家背景,掌握行業走向的一手內部消息,這兩家積極地推廣性能車,說不定在傳遞某種訊息,汽車行業在一兩年內將有大動作。

聽聞,長安要逆向開發後驅性能車?

趁著這段空擋,自主品牌抓緊推出性能車,等到後市場進一步開放,掀起國內的改裝浪潮,最先受益的就是這些年輕人買得起的國產性能車。

一旦長安的後驅性能車成真,中國車迷真的是天亮了,不用整天到外網羨慕別人有便宜的大玩具,也可以在燃油車末期享受一把汽車帶來的樂趣。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題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