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東風悅達起亞自2016年達到65萬輛的頂峰銷量後,2017年就以高山滑雪的姿態瘋狂下滑。最近幾年當中,國產車與合資車在市場銷售的比例越來越接近了,在SUV市場,甚至國產車的比列已經超越了合資車,在此其中很多合資車甚至在價格方面比國產車賣的還便宜,韓資車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現在有請我們今天的主角:東風悅達起亞-智跑

在2015年之前,該車的價格是相當的昂貴,甚至高配車型賣到了24.68萬元,最便宜的手動擋車型也賣到了17萬左右。在動力方面分別搭載的是2.0L和2.4L發動機,儘管如此在當年他同樣是很多年輕消費者夢想的理想座駕,在SUV當中有很大名氣。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幾年過去了,該車目前入門級售價已經調到了11.99萬至14.89萬,再加上各種優惠政策,最低入門車型的售價已經降到了9.79萬元,只不過該車在動力方面調整成1.4T和2.0L,其實從發動機的參數來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頂配車型的價格還沒有當年的入門級價格。


那麼面對如此低廉的定價,新一代智跑能否讓起亞在中國銷量從寒冬迴歸春天?

1、外觀硬氣十足

—車臉:全新智跑前臉一改之前的中庸的造型風格,前臉依然是起亞“虎嘯”式家族設計,但前格柵更寬大,保險槓更厚重,還有“冰立方”霧燈等,整個車頭給人的感覺與以往完全不同,更有氣勢、更具威嚴。遠近光一體式大燈採用鹵素光源,由四顆LED光源組成霧燈配上黑色前包圍以及銀色的防蹭條,整體看起來厚重感十足。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車身:車側造型比較舒展,方正的輪廓也能給人一定堅固的感覺,全新智跑的車身尺寸為4460/1850/1695mm,軸距為2640mm,在競品中屬於中等身材。

—車尾:後包圍的設計風格與前包圍設計風格有所呼應,車尾層次感分明,同時拿捏的恰到好處。但是銀色的鍍鉻裝飾條裝飾的雙排氣僅為裝飾,實則為隱藏式的單邊排氣。

2、內飾簡潔流暢

—內飾:該車的內飾有了較大的變化,更加符合現在消費者的審美。中控臺層次分明,功能區分明顯,並採用了當下較為流行的懸浮式中控內飾設計。內飾配色以深色色調為主,看起來舒適、簡單。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後排:後排橫向寬度十分不錯,能相對舒適的坐下三個成年人,地板通道中間有小幅度的隆起以及後排中間位置並沒有配備頭枕,多少的影響了後排第三人的乘坐體驗。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3、動力舒適節能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2.0L+5速手動/6速手自一體,最大功率118kw 最大扭矩193Nm L/100km 6.9L

1.4T+7檔位雙離合,最大功率103kw 最大扭矩242Nm


為何一款響噹噹的合資車會淪落到現在如此地步呢?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1、起亞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最核心的原因還是產品力低,缺乏真正的爆款車型,起亞旗下現在在售的14款車型沒有一款銷量破萬。

2、有很多人把起亞的下滑歸咎為中韓兩國之間糾紛引起的民族抵抗情緒,但另一個品牌現代汽車卻在今年實現逆勢增長的壯舉,這個觀點並不成立。

3、現在韓系車的口碑和身價已經遠遠不及以前,能保住和國產車同等價位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畢竟現在的國產車,做的越來越好,超高的性價比才是普通消費者更想要的。

4、韓系車之前對標的是日系、德系等主流合資品牌,現在則是為了和自主品牌競爭,在國內SUV市場中,自主品牌已經坐實了老大的位子,目前市場形勢也不是韓系車容易扭轉的。

5、曾經的設計優勢被自主品牌大幅改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核心三大件沒有任何優勢、品質口碑持續下滑、經銷商信心喪失。


起亞汽車目前在國內市場正處在生死存亡的十字拐角,起亞在中國市場沒有更好的旗艦車型嗎?有汽車圈福將之稱的李峰能拯救東風悅達起亞嗎?

當年最高24.6W的合資車,如今賣9.8W,頂配不到15W,起亞怎麼了?

主打年輕消費群體的的起亞雖然產品顏值的確很高,小編看來缺少一款爆款車型。起亞賣得最好那幾年,那款超高顏值的K5給起亞掙了不少關注度,不過賣得最好的車型是K5的小兄弟K3,頂峰月銷近3萬臺。可以說K5一款車的火爆帶動了旗下其他車型的熱銷。然而K5的造型早已審美疲勞,起亞這兩年仍舊沒有一款能替代K5作用的重磅車型來獲取關注度。現在SUV序列中最高級的是月銷幾百臺的KX5,轎車仍是K5,而且再往下看,全是KX CROSS、奕跑等低端車型。這一堆小車在國內注重尺寸的購車習慣面前毫無競爭力,也讓消費者們有種低端廉價的品牌印象。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