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雲南一醫院150名醫務人員放棄申領抗疫補助?

clover_ATS


為什麼不要呢?這是你們最應得,是你們可以說用最大的犧牲換來的,相信你們當中有多人需要這補貼解決一些問題的!


zhoufu631127


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發放補助,是體現黨和國家對廣大白衣戰士的關愛而作出的決定,雲南某醫院在一線辛勤工作、奮力搶救患者生命的醫務人員,理應接受這份黨和國家的溫暖。因為,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可敬的人。

雲南某醫院150多名醫務人員放棄申領抗疫補貼,只要沒有道德綁架的因素,那更是他們高尚品質和無私奉獻精神的充分體現。因為他們醫者仁心,深知精心診治新冠肺炎患者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發揚的是"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因為他們有為國解難、為民分憂之心,他們深知,這次黨和國家為打勝防控新冠肺炎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真的是為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國家還有很多地方要花很多的錢,所以他們採取了集體不申領抗疫補貼的實際行動。

不過個人認為,如果真正有生活困難的一線醫務人員,該申領的還應申領,這是受之無愧的。真不願申領的,可把這筆抗疫補貼,捐給湖北、武漢等地重疫區,繼續為他們奪取抗疫鬥爭徹底勝利作貢獻。


玉堂行佛人


絕對不提倡,這種事很難說他是全體隊員意志的體現,很可能是領導或極少數提議,其他隊員不敢也不好意思反對,很多隊員家裡並不富裕,尤其那些合同制護士收入不高,這麼做對他們不公平,典型的假自願,真綁架行為。

我們提倡無私奉獻精神,但是不能以這種形式體現,在整個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隊伍裡開了個不好的頭,給別的隊伍出了個難題。

設想當一個戰士戰死沙場,國家給了他的家人一筆撫卹金,這時有人說,你要發揚風格不能要,把這筆錢捐出去,如果你要了就是覺悟不高,就配不上英雄家屬稱號,他們會怎麼想,心裡會痛快嗎。

誰這麼幹不是境界高,而是在攪局,破壞規則,不利於當前抗議戰鬥,影響士氣。


防川觀海


應該領取這個補助金,這是一線白衣戰士用生命換來的,可以發下去補貼一下經濟空難的家庭,其它有條件經濟實力好點的家庭不想領取這個補貼了,想做個慈善捐助出去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要自願的自發的,不可以以領導或少數人做主來放棄領取這個補貼,我相信中間有需要這部分錢的家庭呢!謝謝!


鄉土情ye


這是個集體問題,一般來說,大多數人不願意領取,那麼少數人就不好意思領取。何況面對疫情,150名義務人員深處一線,肩負著身體和精神的壓力,他們看見患者逐步出院,自己不被感染,悉數歸來,才是最大的心願。他們身處其境,看見祖國四面八方的支援,無數醫務人員負重前行,那種高尚品德油然而生,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那種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使命,再一次體現在他們身上,為祖國而戰,為人民而服務,才是思想上真正的洗禮。所以,就能理解他們放棄防疫補助一事了!


自媒體撰稿人公益者


我認為所有的不願領取補助的醫務人員的做法值得讚揚與歌頌!它充分說明了我們廣大的醫務工作者(白衣戰士),醫德高尚!他們認為救死扶傷是職業本份,所以不願意領取補償,醫德大於金錢,是職責所在。這種行為值得各行從業人員學習並且提倡!但是這是補助不是獎金!補助款是政府組織給醫務人員超時超負荷工作給予的經濟補償,應該是個人所得的部分。這說明黨和政府對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的肯定,個人只有服從與領取的義務。如果是獎金,我認為可領也可以放棄不領。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準確。


一望無際7331


應該主動發放

150人防疫2個多月才30萬,平均一個人就2000,作為加班費也一點都不過分


紅紫科技


類似的消息,看到很多。國難之際,個人利益是可不計較。在疫情中有雷神山建設者把工籌買了救災用品捐了。有商家送義餐,有菜農捎自己種的產品,有的哥義送接送護人員。等等,看到後很受感動,但總覺得如果都是這樣的,還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這些好心人,老是這樣,能堅持多久?這個供給鏈遲早會斷的。抗疫是一個較長時期的事,應由政府組織,按市場原則來保障後勤補給。故云南醫護人員應該領取這份補貼。


道之道67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鍾文整脊康復


必須要發的,醫德之類的不說,就從勞動強度來說,不該拿嗎?他們是用命在拼的。集體不要,那也要把錢發到他們個人手上,怎麼支配,讓他們個人去做決定,哪怕他們以個人的名字捐贈給紅十字。一個集體中家境有好壞。不要大多數帶懂少部分。在這個事情上我贊成個人自由主義。他們能上前線就說明他們都是有大愛的,但是在沒有違反普世價值觀的前提下,請尊重他們的個人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