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3月8號過去沒幾天,女神節的購物餘溫還在,女人們積攢良久的購買慾,等來了一撥集中釋放。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購物車裡早早種好一片草原,其中幾個種草大戶,把女人的錢包拿捏得死死的,可是聽聞割了草的“過來人”說,這些東西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後就悔——後悔沒早買!

吶,小樂現在就幫姐妹們扒一扒,這些東西到底值不值得擁有。

女性營養補充劑


搜索各類種草社區,除了口紅試色自帶熱度,討論量緊隨其後的就是保健品。就連女明星上節目也堅持打卡服用,好像女人的健康、美麗、年輕態都是保健品給的!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吳昕的每日保健品打卡


其實保健品也叫膳食補充劑,本質是食品。膳食平衡的人,要是攝入量超過了每日耐受的最高劑量,沒好處就罷了,就怕還會幫倒忙。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內科醫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某項研究統計了大量臨床試驗:3項針對複合維生素的,24項針對單個或者一對維生素的,共分析了45萬人,結果發現額外補充維生素並未降低患心臟病或癌症的風險,也不能減少全因死亡(因為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的比例 。

而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的數據表明,過量服用維生素B與髖關節骨折發生率高有關;過量服用維生素B12加葉酸會增加患肺癌的幾率;維生素A攝入過量會損害肝臟健康、增加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樣的維生素,還是你心目中有益無害的仙丹麼?

要是真的飲食不足,缺啥補啥還是藥物更拿手,而且醫生的建議遠比自己亂猜更靠譜,所以保健品在這兒也不討好。

小樂建議:好好吃飯,保健品省下的錢不如買個口紅。


潔面儀


小樂看了測評之後引發了一串靈魂拷問:用手洗臉洗不乾淨嗎?還是這些年都白洗了?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話說要洗掉的東西,主要包括皮膚本身分泌的油脂、老化的角質、護膚品和化妝品殘留,還有空氣中的灰塵、PM2.5之類的。

不使用潔面儀,皮膚表面的油脂汙垢,

用清水和洗面奶(卸妝產品),手洗就能做到肉眼可見的乾淨。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然而,常混護膚圈的小姐姐早有共識:手搓不走毛孔裡的髒東西,毛孔越撐越大,下手重了還容易長皺紋,那重金砸出來的抗皺產品豈不白搭了?臉洗得再幹淨,毛孔皺紋照樣出賣你!

於是,洗臉儀藉著這些觀念搭了便車,硅膠潔面儀在高頻震動下,能把清潔死角都照顧到,再加上親膚的觸感,護膚功課從洗臉這一項貌似就甩開別人幾條街了!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這波操作看似賺翻了,但是小樂提醒,臉洗得太乾淨未必是好事,過度清潔導致皮膚表面正常的脂質膜和菌群平衡,洗出個發癢泛紅的敏感皮也是有可能滴。

小樂建議:想要儀式感和bigger滿分的,儘管拿下;其他人,直接用手洗洗睡吧。


私處洗液


1999年,第一支XX潔女性私處洗液誕生,“洗洗更健康”,如雷貫耳的廣告使它婦孺皆知。不得不說,看這似曾相識的套路,現在的潔面儀得叫它一聲前輩。

20年後,廣告詞成了流行梗,也成了很多女性理所當然的選擇——洗頭用洗髮水,洗手用洗手液,洗私處當然要用私處洗液,殺菌、止癢、去異味,功能簡直完美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事實上,這個完美值得推敲。因為女性外陰結構即是天然的保護屏障,私處又寄居著30餘種常駐菌群,這些天然存在的侍衛時刻在防範外界微生物侵擾。

有了身體自帶的“雙保險”,相當於省了一筆銀子,清水即可滿足女性私處的日常清潔。

  • 市面常見的洗液很多都是“妝字號”,也叫女性護理液,成分和普通沐浴露差別不大,用於清洗外陰,不治婦科病。


  • 另一種常見洗液是“消字號”,可以一定程度上殺滅或抑制陰道內的病原體,但終歸不是藥,當然也跟治病不沾邊。


  • 還有一種是“藥準字號”,這類洗液是正兒八經的藥品,用於陰道內沖洗,治療多種原因引發的陰道炎等婦科疾病。

如果沒有醫囑或洗液使用不當,哪怕只有輕微的白帶異常,也可能越洗問題越多,原因是洗液成分進了陰道,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全都殺死了,私處失去天然保護,哪來的“洗洗更健康”呢?

小樂建議:又省了一小筆銀子,可以囤點普通沐浴露了。


哺乳內衣


除非尺碼選錯了,好像沒聽說哪位媽媽說買哺乳內衣上當了吧!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給娃餵奶這種技術活,手忙腳亂的新媽媽恨不能有三頭六臂才能應付過來,要是穿掛鉤在後背的普通內衣,哺乳時第一個障礙就是它。


而且,女人當了媽媽也多了一份甜蜜的負擔:從孕期到哺乳期,乳房變得充盈沉重,可能隨時喜提漲奶、乳腺導管阻塞、乳腺炎。


這些“女人專用”,有的雞肋,有的踩雷,有的買了就後悔


普通內衣的彈性未必適合充盈的胸部,再加上鋼圈束縛,漲奶媽媽遇上內衣壓胸,也是苦不堪言了。


哺乳內衣就懂女人心:有授乳開口,不需要三頭六臂手忙腳亂,抱娃餵奶so easy;而且杯型比普通內衣更適合承託胸部重量,哺乳期也是身材“挺好”的仙女辣媽。

小樂建議:買就對了。哺乳內衣+防溢乳墊CP,可以閉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