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导读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备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评奖设科技进步奖、规划设计奖和园林工程奖三个子奖项。

自5月1 日发出通知后,园林工程子奖项评选组共收到579件园林工程类申报材料(含书面材料、照片和视频),分别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初评、终评、公示、抽查等流程,最终评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子奖项金奖项目76个,银奖项目148个,铜奖项目73个。

从即日起,风景园林智库将逐一分享金奖获奖作品,解析优秀项目包含的新技术、新工艺,讲述企业发展新思路,希望给广大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带来更多收获。

项目名称:槐房再生水厂绿化景观湿地工程

施工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北京

获奖奖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金奖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绿化景观湿地工程引入“湿地”概念,将槐房水厂屋顶建成湿地保护区,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18年度国际水协IWA水业大会颁奖典礼上,槐房再生水厂项目获得亚洲唯一一个全球项目创新奖金奖。

槐房再生水厂绿化景观湿地工程重点建设阳光坪、表流湿地展示区、潜流湿地展示区、河谷景观区、东入口科普展示区、环教中心等六大功能展示区,总面积15.62公顷,其中屋顶花园面积12.76公顷,实土面积2.93公顷;陆地总面积11.64公顷,水体总面积4.05公顷。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景观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绿荫花谷区、春水漾花区、芳草阳光坪、秋水共色区、碧水绿野区。

绿荫花谷区将以绿为底,突出的视觉震撼效果,河谷两岸漫坡野花烂漫;春水漾花区曲折蜿蜒的湿地水岸,形成出以水生花卉为主要特色的表流湿地花园;芳草阳光坪既可观赏湿地景观又可享受阳光,草坪四周以品种丰富的观赏草类装扮;秋水共色区种植的国槐树延续槐房地域景观文脉,利用实土条件,搭配银杏、大乔木,凸显色彩斑斓的秋季景观;碧水绿野区种植了具有较强水质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使潜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和科普展示的作用。这五个区域串联成为湿地公园连绵不断的美景,建成后的绿化效果可谓“翠绿欲滴美如画、城市污水变绿洲”的经典之作。

工程建设难点解析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设计方面,该工程受地下水厂的结构强度和荷载能力所限,在其屋顶上建设湿地保护区的难度及技术要求非常繁复。在前期设计中,遵循现状地形及地下建筑顶板标高条件,进行合理化设计,并且采用微地形处理,缩小空间尺度,让地形观赏距离更近,使高差较小的微地形给人相对明显的竖向起伏变化和空间围合感。

在施工方面,建设难点主要集中在荷载、防水和排水三个方面。

在荷载方面,由于水厂规划初期并没有修建湿地公园的计划,而是普通的屋顶绿化,所以水厂顶板的荷载非常有限。湿地方案确定后,在施工中严格满足建筑荷载及水生植物生长的要求,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好的地形景观效果。当不同荷载区交界处低区覆土荷载不够,无法与高区顺接时,底部局部应用荷载小的聚苯板垫高。

在防水方面,分为绿地和水体两个部分。在屋顶上建设湿地保护区的难度和技术要求非常繁复,防水是重中之重。屋顶表面在建筑采用了三道防水的情况下,水系下又增加一道防止水土流失的景观防水层,避免由于植物根系穿过造成地下渗水,防水层质量要求也很高。

在绿地部分, 铺设3道建筑防水层。由下往上,第一道为紧邻建筑结构顶板的非固化防水涂料,第二三道是找平层上满足建筑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的两道防水,这两道防水材料均应采用柔性的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上层为含有化学阻根剂的耐根刺穿防水材料。

在排水方面,按顶板标高分为南北两区。在高标高的建筑顶板完成面上,将种植土与陶粒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掺拌,满铺40-45cm厚,这样既减轻了建筑顶板的荷载,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并且满足了地被植物对土壤深度的种植要求。在排水层中埋入排水盲管进行排水。所有排水盲管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速排龙管,外包无纺布,主管、支管外径均为100mm。主管铺设间距约为7m,与建筑梁重合;支管铺设间距为4m。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在植物种植方面,为营造湿地景观,本项目根据生态优先的理念,筛选了适生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造了包括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的湿地景观;还应用了钢结构木栈道、石笼护坡等当下流行工艺。

在植物设计中,选取具有浅根性、抗污、耐水、抗风性强、养护成本低、综合价值高等特点的植物。

植物有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等多达100余种,湿地内种植了菖蒲、荷花、千屈菜、水生鸢尾、水葱等多达21种水生植物。其中乡土水生植物的大量应用,大大提升了湿地水体净化的效果,且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项目主要创新点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浅覆土地埋式水厂顶板湿地防水排水施工技术

为严格控制12.76公顷大型屋顶生态湿地的荷载,做好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发生屋顶漏水和植物积水成活率低,在受覆土厚度限制的情况下,项目改被动防水为主动排水,采取屋顶结构防水与湿地排蓄水结合,防水顶铺设100mm厚速排龙渗排水网垫,并覆盖无纺布隔离层。

在顶板周围低于顶板部位设置汇水后的渗排水管,防水层不设置找坡层。该做法减小了排水层的厚度,保证了种植覆土的厚度,也降低了顶板大跨度找坡层厚度的荷载,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蓄水、排水、透气、保温隔热、阻根刺等多种功能的新型蓄、排水系统。

再生水人工湿地系统建植技术

受荷载和防水限制,为确保优质的生态湿地景观效果,项目建立了水生植物试验基地,开展了水生植物适用品种的筛选试验,选出了适宜在再生水中生长且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10余种。

通过场外基质净化处理对比试验,解决了潜流湿地陶粒遇水漂浮、导致基质流失的难题,实现了挺水类水生植物在潜流湿地生境下不漂浮不倒伏。

人工湿地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

因湿地系统水体流动的特点,为避免乱用化学药剂,污染水质进而引发大面积有害生物,项目提出了人工湿地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目标,建立“以天敌、昆虫信息素为主的生物防治措施,以人工物理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以生物农药防治为辅的应急措施”三者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措施。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该理念应用于湿地植物养护,建立了昆虫屋、雨燕塔,为昆虫提供栖息地;并通过科学配置有利于天敌的植物,提升湿地公园有害生物防控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使得该人工湿地更加生态和环保。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槐房再生水厂有座获得水务界“诺贝尔”奖的屋顶绿洲

项目的开展,不仅为槐房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还弥补了北京地区在顶板式湿地公园方面专项研究的空白,收集了大规模顶板湿地公园防水排水的专项数据和后期运维情况,丰富了北京地区适用水生植物的品种和配置形式、栽培和养护管理经验,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