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购车都买带T发动机,为啥不买更平顺的机械增压发动机?

衰默


发动机机械增压技术已经被淘汰,原因为涡轮增压技术既能实现平顺又能实现高效与节能。

机械增压是最简单的内燃机增压技术,增压器与发动机曲轴连接,发动机启动之后随即带动增压器运转实现压缩空气。

  • 其优点为全时增压并且能实现增压器涡轮转速与发动机转速的同步提升。

  • 其缺点为全时增压并且能实现增压器涡轮转速与发动机转速的同步提升。

是不是不太好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刚性连接全时增压包括怠速,然而发动机怠速的目的是以最低进气量与喷油量维持发动机自行运转不熄火即可,在这种低要求的状态下增压实现富氧燃烧除了增压发动机运行与冷却压力以外没有其他意义。其次依靠发动机转速的提升刚性带动涡轮转速提升,这种设计必然会让增压器的涡轮转速很低,增压压力也会非常的不理想。同样排量的发动机使用机械增压假设峰值扭矩能达到350N·m,使用涡轮增压则能达到450~500N·m,差距就是这么大。

机械增压还有一致命缺点,增压器涡轮的动力来自发动机曲轴的运转,这种结构与汽车空调压缩机是相同的,而使用冷空调打开压缩机后油耗总会上升,原因为压缩机消耗了几马力的动力。马力的计算公式为【(转速×扭矩÷9549)×1.36】,倍率与常数两组数据是固定不变的,小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功率,功率乘1.36得出的米制马力;那么参照这一公式得出的是功率越高马力越大性能越强,而打开压缩机后马力被占用了一部分则动力变差,想要获得合理的动力则要提高转速获得大扭矩实现大马力,而转速提高则喷油量增大所以油耗会升高。

同理机械增压器也会消耗掉一部分的马力,实际增加的动力为(富氧提升扭矩-增压器消耗扭矩)乘以转速除9549,所以机械增压不仅对性能的提升有限,同时在认为有增压技术加持能够大幅提升动力的心里状态驾驶车辆时,动力没有达到心里目标则会加大油门拉高转速实现大马力,驾驶机械增压的汽车总会很费油。


上述内容为机械增压的缺点,下文内容为涡轮增压的优点。

涡轮增压发动机没有多余的能量损耗,也就是不占用发动机的功率马力。因其增压器的运转依靠的是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内燃机的运行步骤为进压爆排,只要运行则必然有高压高温排气。于是利用这些排气引出一条管路驱动增压器涡轮运转,涡轮带动叶轮运转则能实现“废气利用”实现不提升油耗的增压。这种方式要比机械增压节油,同时排气压力足够大也能驱动涡轮以高于机械增压数倍的转速运转,压缩空气的强度高则能提升单位体积内空气的氧含量,富氧燃烧的状态更理想则燃油燃烧分子运动的状态更强劲,动力也自然会更强。

至于平顺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能做到,只是对于不同排量的发动机有不同的针对性调教而已。比如1.5T小排量发动机动力储备过低,那么增压器则要保证除怠速区间不无必要增压以外,1200~2000转之间的范围内实现最强的增压压力,并且持续到4000~5000转,只有这样调校才能让动力在全转速区间够用。

如果是大排量大扭矩发动机则没有必要,比如LTG普通版2.0T,其峰值扭矩高达400N·m则没有必要过早的实现最强增压,否则车辆的驾驶体验会非常的“冲”,一般驾驶员反而驾驭不了;所以这台发动机怠速时不增压,从1000~3000转让增压器压力缓步提升,在3000~4000转才是最强增压压力。这种设计让代步转速的3000转以内有充沛的动力同时加速会很线性,这与机械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曲线有什么区别呢?区别无非是增压压力更大以及节油而已。

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可以很线性,只是大部分消费者选择是小排量增压机而已,不选择不代表没有。在涡轮增压技术的已经足够成熟的内燃机最后时期,机械增压必然会被淘汰,当然自然吸气发动机早已应该被淘汰了。




天和Auto


说机械增压更平顺不假,不过配备机械增压的车子排量更大、价格更贵、车型也更少,买涡轮增压、大家都买得起,机械增压的车型恐怕绝大多数朋友承受不起!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是异想天开,市面上配备机械增压的车子很少、而且价格最低要飙到40万以上,都买机械增压做得到?都买涡轮增压是因为大多数人承受得起,就是这么简单!

机械增压的优势在于平顺、无迟滞,而劣势超多,比如成本过高、占用空间大、性能提升很小(潜力低),这三大劣势、就足以让机械增压淘汰了,成本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成本高的东西、再好,也是能不用、就不会用,这就是机械增压历史悠久、却没办法普及的原因之一;其次体积太大,一般的小型代步车真下不去这增压器,所以往往是那些大型车才会采用机械增压;再其次就是机械增压的潜力太小,对于提升低转速下扭矩、效果很理想,但对功率的提升很少!2.0T的涡轮增压机能轻松做出四百马力、极限过千匹也不难,而2.0L的机械增压、马力连250匹都难!

机械增压占用空间大

最适合布局机械增压器的发动机,还是那些大排量的V型机,如V6、V8等等,机械增压器可以恰好的嵌入v型机的v型夹角之中,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个机械增压发动机,机械增压器嵌入夹角是刚刚好;如果是直列发动机,那么顶部布局机械增压器、就比较困难(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做特殊的布局,增加难度),况且一直以来、采用v6、v8机器的车型都属于大型车、机舱的空间很充足,所以才有使用机械增压的先天条件,而小型车、机舱空间实在是小,布局机械增压器意义不大!


所以这就是配备机械增压的车型,一般都是大排量、大型车,具备使用它的基本环境;而对于买菜、代步用的小车,有必要给发动机做机械增压么?小车、重量低,用自然吸气动力都够用,那么还用机械增压干什么,把成本提高上去、销量就上不去了;觉得动力不足,那么直接上涡轮增压即可,配上一颗小惯量涡轮同样能改善低转速下扭矩不足的问题,而且并不会产生明显迟滞;所以机械增压、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任何的竞争力,连奥迪都放弃了机械增压!

机械增压成本过高

机械增压器的成本远高于涡轮增压器,全世界范围就那么几家可以生产,更倾向于定制化生产,比如奥迪有需求、那么就专门针对奥迪的需求进行批量生产,所以生产出来的机械增压器只适合奥迪的机器、空间,其它车型、买来也用不上,空间上也不允许;所以机械增压器的供应量稀少、针对性很强,所以一直以来成本居高不下;这就不像涡轮增压器,很多个品牌都可以选择,一款车型可以选择使用多款涡轮增压器,所以成本自然更可控!
除此之外,机械增压器不单单只是个外壳,其内部包含了一系列的附件;比如必须打造专用的离合器、隔音系统,所以这一系列附件下来成本就越发的不可控了,所以机械增压器的开发成本高(针对性强,给奥迪开发的、宝马就用不了,随便弄出一款、大家都用不了)、而收益太低;这就不像造一款涡轮增压器,量产之后、大家都能用,那么涡轮增压器的意义就更大了一些;所以这机械增压器在流通环节上就存在问题!在涡轮增压器不成熟时,机械增压作为替代品可以存在,当涡轮增压器逐渐成熟时、机械增压必然淘汰!

机械增压的潜力太小

机械增压发动机,的确更加线性、无迟滞,其原理在于曲轴直接带动增压器运转,只要发动机运转、那么增压器就同时运转;所以不存在迟滞的问题、所以提速更平顺,这是机械增压的好处、但如此设计同样存在弊端!机械增压器的运转,要从发动机处取力,取发动机多余的力来增压是好事、但发动机无余力时,再取力、就会消耗发动机自身的动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太热、我们扇扇子,轻轻扇几下能带来凉爽,使劲扇不仅不会凉爽、反而会更热,机械增压同样是这个道理!


而涡轮增压则不同,涡轮增压依靠废气来推动增压器运转,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能量是取之不竭的(只要还有油),也可以理解成废气再利用,所以涡轮增压的潜力更大,因为无论多大的增压值,都不会去占用发动机自身的动力,所以这就是机械增压潜力小的原因;而实际上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机械增压器、转速不过两万转,而随便一款涡轮增压器、转速都能接近20万转;机械增压器最大出口压力可以达到2.2Bar左右(几乎是极限),而随便一颗高增压涡轮都能达到3.0Bar以上,而那些极端的超高增压能做到3.5Bar以上,所以机械增压器的潜力远远不如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是否还迟滞?

不能否认,过去的涡轮增压车型、迟滞的确比较严重,不过那是因为采用了大惯量涡轮,脱胎于赛道的大惯量涡轮,对功率提升明显、但低转速下扭矩比较疲软,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废气去推动;所以早期的涡轮增压,存在的迟滞问题的确比较严重,不过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涡轮增压器都是小惯量的,对极限功率提升不大、但对低转速下的扭矩提升非常明显,低转速下扭矩越足、也就越适合日产代步使用,所以如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迟滞虽然不能消除,但已经不明显了!


而除此之外,如双涡管单涡轮技术的使用,也改善了迟滞问题;比如说一个四缸机,平时四根排气歧管汇聚一处、来推动涡轮,难免会受到排气阻碍、使得涡轮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双涡管(每两个气缸共用一组管路,由两个管路推动涡轮),就避免了排气干扰问题,让增压器的响应更快;另外如排气侧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大量采用,也使得废气流量增加、流速变快,这同样可以提高涡轮的响应速度!所以对于现在的涡轮增压车而言,几乎感觉不到迟滞的存在,如果感觉明显的迟滞、那么请在变速箱上找原因!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机械增压都已经逐渐的开始淘汰了,还怎么买?市面上配备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几乎找不到,所以买机械增压车型是很困难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涡轮增压技术不成熟时,机械增压的确作为替代品而存在过很久的时间,不过始终因为它昂贵、占用空间大、潜力小的原因,而没能成为主流!而如今涡轮增压已经全面成熟、全面普及,那么市场怎么还会给机械增压机会呢?平顺、线性是机械增压的优势不假,而它的缺点、远比涡轮增压多太多,所以机械增压会淘汰、所以买机械增压车的消费者很少!


非专业车评


1. 自然吸气没有带T驾驶的刺激。

2. 带T车跑高速,不费劲就超过去了,自然吸气,还要等足够时间才能超车。

3. 现代年轻人都有喜欢刺激,激情,带T的动力比自然吸气的要有劲,自然吸气比带T的车好保养,省钱,追求的都是带T的多。

4. 本人迈腾330,2.0T百公里加速,7点几秒,那个加速心蹦蹦跳,太得劲了,我是喜欢带T的车,动力足,省油,跑高速给油就超过去了。

5. 个人观念,年轻人都喜欢带T的车,自然吸气,感觉中年人会喜欢,要稳。

6.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似锦谈车


先说一下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优缺点,机械增压动力来自于发动机动力,优点是只要发动机再转机械增压器就是工作的,理论上说低速低扭力气更大。缺点;因为机械增压是用发动机动力带动的,所以会损失一部分动力。并且发动机转速越高损失动力越大,小发动机因为本来功率就小,再让机械增压损失它的动力,那就谈不上经济实惠了,所以机械增压一般都是大功率发动机使用,大功率发动机对机械增压消耗的动力影响不大,一般大功率机械增压发动机也就代表着价钱会高,比方说奥迪Q7。所以市场推不开小发动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靠的是尾气推动,并且转速越快推力越大,对于大小功率发动机没有动力损耗,唯一缺点不能点火启动以后涡轮运行,还得等到一定转速涡轮才能启动,所以涡轮没有介入之前发动机没力气。


梦想与现实79688


涡轮增压常见而机械增压不常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增压成本更高;机械增压相比涡轮增压更复杂、更占用空间;要想发挥机械增压的优势就必须有较大的排量作为动力基础;机械增压能力有限;机械增压属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动力提升装置;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机械增压无优势。因此我们看到多数搭载机械增压的车型往往都采用2.5L及以上排量,排量太小机械增压基本无优势可言甚至可以说是累赘。



为什么机械增压多见于大排量车上,机械增压器的动力来源来自发动机,如果你是一个1.5L排量的买菜车对于家用代步来说也就刚刚够用,加了一个机械增压器虽然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功率但是相对增压器所消耗的发动机功率基本没什么优势。这样忙活了一大圈对发动机整体性能提升和油耗改善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还徒增了成本,加机械增压就毫无意义。有的人说了你可以提升增压压力这样动力不就提升的更高,但是提升压力的同时发动机分担给增压器的功率也会提升,这样一增一减实测的优势根本不明显,也就是从整体性能来讲小排量发动机加装机械增压没有任何意义。

大排量车有动力基础且大排量车往往用在中高端车型上,有了动力基础和价格优势,机械增压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一,机械增压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中高端车可以满足这两点需求。成本高我可以加到车价上去卖,中高端车一般用在较大车型上,所以发动机舱的空间也占优势。上文说了机械增压会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假如常见主流1.5L的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0KW左右,我们日常使用能用到最大功率的4-5成也就是40-50KW;3.0L的最大功率比如说220KW,日常使用50-60KW大约只占最大功率的25%左右,如果一个机械增压可以消耗发动机10KW的功率提升20KW功率,明显大排量取得的有效效率更高。


在燃油经济性上,小排量本来注重燃油消耗而大排量主要把动力性能放在首位。机械增压装在小排量上虽然提升动力但也一定会增压燃油消耗,在这个见面论车就问油耗的年代,装了机械增压这不得被喷死。大排量追求的是性能和动力,机械增压可以改善自吸低转速时进气效率低的问题,提升动力响应,要的是性能效果而不是多了那么一点点油耗。大家都知道机械增压对发动机起步低转速平顺和瞬态响应有很好的帮助,但一个代步买菜车就没必要追求这些了吧。因此,从结构原理上来看机械增压就是为大排量所准备的锦上添花,也就是消耗发动机部分功率来提升较大功率和发动机瞬态响应。

涡轮增压是利用发动机排气流压力来推动涡轮运转从而带动进气侧增压,因此它不消耗发动机的功率(严格的说仍消耗,因为推动涡轮的气流会产生被压,但是从增消比来看涡轮仍然有很大优势)。涡轮不消耗或者说几乎很少消耗发动机的功率却能给发动机提升密度更大的进气量,有显而易见的的功率提升效果。而涡轮的结构简单、提升功率效果明显,无论是大、小排量都可以适用。在节能减排的当下小排量涡轮增压可以做到大排量自吸的动力,并且油耗也有明显改善,所以每个车企都看到了小排量涡轮增压的优势,也瞬间普及开来。

涡轮有迟滞,这是共性问题,需要寻求办法去弱化这个缺点而不是因噎废食。大排量可以用机械+涡轮双增压来保证低、中、高转速下发动机的平顺性和动力发挥,但是价格一定是遥不可及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只有通过改善涡轮技术来弱化迟滞,你不可能给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再加个机械增压,本来就那么点动力还都用于发动机内耗上。再说机械增压的能力有限,你不可能无限增大增压功率毕竟它消耗的是发动机的功率,机械增压内耗的多则用于驱动车辆动力就被侵占,所以机械增压都是根据发动机情况标定一个上限,超过这个界限优势会大大降低。因此机械增压对于小排量发动机来说为了保证功率输出最优,提升功率的范围也就是15%-20%左右,相比涡轮增压来说不占优势。


机械增压优势在起步、低转速,涡轮增压优势是在涡轮介入后的中低转速、中转速和中高转速。对于大排量来说机械+涡轮能很好的服务发动机功率输出,但是对于小排量来说起步和低转速时的功率输出本来就低还得分担给机械增压器,这不多此一举。相对于涡轮增压带来的迟滞感、机械增压的增消比过低,涡轮增压提供的提升功率、燃油经济性、成本优势、空间占比小、搭配更灵活等等优势,这个迟滞真不算什么大缺点。


旋转的方向盘


涡轮增压对动力的提升大,而且更经济实惠,属于大家都能买的起的,低排量配涡轮,既满足国家对排放的要求,又实现动力的提升,可以说优点完全掩盖了缺点。

机械增压一方面是贵并且体积大,另一方面是提升的动力有限,而且机械增压需要消耗发动机动力来驱动,小排量发动机本身就动力不足,在消耗一部分去增压,提升的又不多,基本没效果,所以都是大排量才配机械增压,排量大了,油耗高 税高,如果不差钱的无所谓了,但并不符合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涡轮增压是刚需,而机械增压是锦上添花,所以市场的表现就是涡轮增压是主流。


抓羊的小灰灰


反正大众不能买



阿杰4444


现在增压确实是一种趋势,为了满足国家排放号召 增压会成为主流,为什么会广泛使用涡轮增压 而不是机械增压 主要在于机械增压天生的问题 所以并不会成为主流,因为机械增压靠发动机皮带带动,所以同等发动机转速机械增压相比涡轮增压来说转速会少的多 同样的增压量 机械增压就会体积更大 而且机械增压需要消耗一定的发动机能量 最主要的是同等增压量 机械增压会产生一定的呼啸声 而对于私家车来说就会很难接受 而真正的性能车确无所谓这种声音 尽管平顺性方面更好 但难以成为市场主流




小二逼生活


国家对于排放要求很高,大排量的购置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排量税一样的价格,我相信懂车的人还是会选择大排量甚至大大排量的车了,只要真正长时间开过4.0以上的大排量车子,就会认同我的观点了😁👌


用户778075819226803


机械增压一般用在大排量,他由发动机带动工作所以在增压同时也会损失一些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