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兵時候李淵只有三萬人,為何能一統天下?

lvningwei


高祖李淵在隋末這種亂世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還有合適的機遇,合適的時間,當然了更為重要的也離不開高祖皇帝個人能力。


雖然高祖皇帝是憑藉三萬兵士起兵反隋,但是高祖皇帝選擇反隋的事蹟卻是極其的妙。


首先,槍打出頭鳥!!!


在楊玄感、李密等反叛勢力發動起義之後,他們的下場相信大家都知道,楊玄感起兵之後,被隋王朝的中央軍以犁庭掃穴的姿態迅速打趴,再也沒有了翻身的餘地。


而李密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在楊玄感兵敗之後,李密作為洛陽附近的勢力最為強大的反叛起義軍,隋王朝的中央軍第一個針對的就是李密。


為此,李密為各地的起義軍沒少抗下隋王朝成噸的暴擊傷害。


可能,隋王朝不會想到自己在中原之地的有生力量幾乎都是被李密給拖垮的,而李密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可是,高祖李淵就顯得極其的聰明瞭。


在起義之初,李淵的目標只有一個:


拿下長安,尋求一個庇護之所。


饒先生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到:


“關中山河四塞,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是,在大家試圖瓜分隋王朝的時候,竟然沒有人真正的去打長安的主意。相反,更多的人都死死的盯著洛陽城在猛攻,就是不願意西行侵逼長安,在李淵佔領長安之地後,洛陽的勢力曾經試圖反撲,但是李淵潼關之險死死的當初了隋王朝和各地的反叛大軍。


攻取長安,成為了李淵最為睿智,也最為聰慧的手段。


有了長安這等重要的安家之所,李淵才有機會在隋末群雄爭鬥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博得一絲稱王稱霸的機會。



我們可以看一下關中之地的地形:



  • 洛陽之地想要侵逼長安,需要攻取潼關而過,但是潼關又是兵家屯兵之重地

  • 河東之地想要侵逼長安,需要從黃河上游的龍門西渡黃河,或者從黃河的蒲坂津渡口西渡黃河,才有機會侵逼長安之地


這兩個地方,在隋末都被李淵率先搶佔,所以在隋末各起義軍的大亂中,你會驚訝的發現:


當全國各地在打的稀里嘩啦的時候,李唐王朝的勢力卻依舊保存完好,幾乎是到處撿人頭。當然了這裡也避免不了李世民、李建成在河北、洛陽之地的出處浴血奮戰,才有了李唐王朝的後來。


可是長安之地得天獨厚的作用,為李唐王朝築起了一道堅硬的城牆,無人能夠侵犯關中之地,也無人能夠染指關中之地。


中原大戰的時候,李密和宇文化及相互征伐,最終被佔據洛陽的王世充坐收漁翁之力。


而能夠和李唐爭雄天下的也大概只有洛陽的王世充、河北的竇建德有資格,可是洛陽的王世充已經被李世民揍得滿地找牙,最終龜縮在了洛陽城。


引兵十萬前來救援王世充的竇建德又被李世民死死的扼守在了虎牢關,最終竇建德的十萬大軍被李世民重創。


而李世民也因此收繳了兩大雄主的人頭。


所以,高祖李淵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得益於佔領了得天獨厚的關中地區,而他又可以憑藉關中之險扼守關中之地。


歷史總探長


李源能在隋末各個勢力中勝出一統天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出身關隴,名門望族,有號召力。

李源是關隴門閥中的重要一員,起事後得到了關隴勢力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說,出身上得天獨厚,有利於聚集人心,號召力強。



第二,佔據太原,有地利優勢。

李源從太原起兵,之後控制關中,在地利上佔有優勢,擁有險關要隘易於防守,然後出關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第三,李源的兒子們都很能幹。

在內政上長子李建成協助管理,在軍事上,李世民又非常的能打,是軍事上的高手,手下聚集了不少名臣武將,四處征伐,最後統一天下。



第四,其他勢力的相對薄弱。

相對於李唐王朝的人才濟濟,其他的勢力相對人才少,曾經風靡一時的瓦崗起義軍大多綠林,洛陽王世充相對軟弱,南方蕭憲相對偏遠,河北竇建德軍事強大政治相對較弱。



這是李源能最終勝出的幾個重要原因,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


津城沐雨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起兵時有三萬兵力已經很多了

在經歷了隋末大亂以後,初唐的人口已經不多了,據《通典》記載,武德年間唐朝只有200餘萬戶,按照三戶出一兵的比例估測,當時全國在正常動員下能夠出動的兵力只有70餘萬人,即便極限動員,也不過100多萬人,而隋末大亂時有名有姓的義軍就有上百支,平均來看,兵力都不會很多。

翟讓起兵時兵力就很少,發展了一段時間後才“聚徒至萬餘人”(《資治通鑑》)。

竇建德剛起兵時只有數百人,在合併了周邊力量以後,也不過“兵至萬餘人”(《舊唐書》竇建德傳)。

薛舉起兵的時候只有數千人,“金城令郝瑗,募得數千人,使舉討捕”(《舊唐書》薛舉傳)。

劉武周起兵時是1萬餘人,“其屬城皆歸之,得兵萬餘人”(《舊唐書》劉武周傳)。

高開道起兵只有數百人,後來攻克漁陽郡,也才達到1萬人,“復出掠滄州,招集得數百人”,“進陷漁陽郡,有馬數千匹,眾且萬人”(《舊唐書》高開道傳)。

徐圓朗起兵,攻城略地之後,也不過有2萬人,“據本郡,縱兵略地,自琅邪巳西,北至東平,盡有之,勝兵二萬餘人”(《舊唐書》徐圓朗傳)。

蕭銑起兵,只有數千人,“即日集得數千人”,打出梁的旗號以後,五日之內歸附數萬人,“自起軍五日,遠近投附者數萬人”(《舊唐書》蕭銑傳)。

李子通起兵將近半年後,兵力才達到1萬人,“未半歲,兵至萬人”(《舊唐書》李子通傳)。

梁師都起兵時有數千人,“師都陰結徒黨數千人”(《舊唐書》梁師都傳)。

由此可見,隋末群雄在起兵的時候,兵力普遍都不多,相比之下,李淵晉陽起兵時就有數萬兵力,請注意,李淵在晉陽的總兵力是多於3萬的,3萬隻是李淵的機動兵力,“發自太原,有兵三萬”(《舊唐書》高祖本紀),也就是說,從太原出發的兵力就有3萬人,而當時李淵在晉陽是留下了留守兵力的,“以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留守”,可見李淵的總兵力是多於3萬的。與其他群雄相比,李淵起兵的本錢已經是非常豐厚了。

二、起兵時機恰到好處

李淵在義寧元年(617)六七月間起兵,時機的選擇可謂恰到好處。李淵在大業十二年(616)十二月出任太原留守,大約半年之後就起兵了。這個時間把控的是比較準確的,如果當時李淵起兵再晚一點,遷延個一兩個月,可能就會出大問題。

當時,薛舉於義寧元年(617)四月在金城郡(蘭州)起兵,半年多時間,先後佔領金城郡(蘭州)、枹罕郡(河州)、西平郡(鄯州)、澆河郡(廓州)、天水郡(秦州)、隴西郡(渭州)共計6郡,並控制了隋朝在西北的養馬地,“掠官收馬,招集群盜”,組建了一支非常兇悍的騎兵。就在義寧元年(617)十二月,也就是李淵攻克長安1個月後,薛舉大舉進攻長安以西的扶風郡,“將圖京師”。

薛舉由於擁有大量騎兵,戰鬥力極強,唐軍打他打的非常費勁,在李世民親自領兵出戰的情況下,第一次淺水原之戰,唐軍仍被擊敗,後來,在薛舉已死的情況下,李世民周密籌劃,通過第二次淺水原之戰才得以扭轉戰局。

試想,假如當時李淵起兵晚了一兩個月,在薛舉進攻扶風郡的時候,李淵還沒有攻克長安,那麼,李淵勢必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以薛舉強悍的攻擊力,李淵在關中怕是難以站住腳。

三、用人得當

說到用人,就不得不提李淵的寶貝兒子李世民了。

現在網上不少人挺不待見李世民的,認為李世民的成功,是因為各種其他的原因,比如後勤保障有力、比如關中兵戰鬥力強大,等等。實際上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如說後勤保障有力,幷州(也就是晉陽)後勤保障也很有力,“晉陽強兵數萬,食支十年”,那怎麼讓劉武周給奪去了呢?如說關中兵戰鬥力強大,在薛舉騎兵面前,唐軍著實不敢說戰鬥力強大,兩次淺水原之戰,都打得艱苦異常,此外,面對劉武周、宋金剛的進攻,唐軍四批援軍、小十萬兵力,先後被宋金剛以區區數萬之眾團滅,這也敢說唐軍戰鬥力格外強大嗎?

在李唐統一戰爭中,李世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武德元年(618)打薛舉,這是典型的步兵打騎兵,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後來宋朝與遼作戰比較被動,好多人喋喋不休的說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宋朝沒有養馬地,因此是以步兵對陣騎兵嗎?有些人因此說是唐朝丟掉了養馬地,拖累了宋朝。且不說党項崛起發生在北宋初年,是北宋自己沒保住養馬地。就只說唐朝,唐朝的養馬地難道是通過繼承法繼承的嗎?當然不是,那是唐軍自己打下來的,具體來說,就是李世民率領唐軍打敗了薛舉父子,奪取了養馬地。

武德二年(619)打劉武周,這一仗很有針對性的證明了不是誰都能領兵打仗。當時,對於李世民在軍中威望的快速上升,李淵是有警覺的,因此,武德二年(619)特意晾了李世民一段時間,不讓他出戰,結果山西就出了么蛾子,劉武周、宋金剛突然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包括李唐龍興之地幷州在內的大量州縣紛紛失守,李淵先後派出了姜寶誼李仲文、裴寂、劉弘基、李孝基共計4批援軍增援山西,結果無一例外的被宋金剛打崩了。李淵迫不得已,再次啟用李世民,李世民自武德二年(619)十一月出兵,到武德三年(620)四月,半年時間,打敗了劉武周、宋金剛,悉數收復失地。

後來,武德四年(621)決戰武牢關,生擒竇建德,攻克洛陽,降服王世充,武德五年(622)血戰洺水,摧垮劉黑闥,後又以兵威降服杜伏威,這都是李世民率軍完成的。可以說,除了南方兩個看上去很大、但對李唐的威脅並不大的割據勢力蕭銑、輔公祏(與杜伏威是一夥的)之外,其他幾大割據勢力,都是李世民率軍平定的。如果沒有李世民,李唐別說統一天下,能不能在隋末生存下來都還兩說呢。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要是說到李淵,大家可能對他沒有太多瞭解,畢竟他的前面有暴虐無道的隋煬帝,後有政治完人唐太宗,可實際上,李淵是歷史上最為被低估的人,因為他起兵時只有三萬人,而他僅用了七年就得到了天下,可見其不一般的能力。那麼,李淵為什麼能以少勝多,建立唐朝?

李淵起兵時有著一個很好的口號,就是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正式起兵,這就為他提供了合理的藉口。而且李淵找準了一個突破口,就是進軍關內,奪取長安,因為當時關中守軍最弱,其他地區都是群雄逐鹿,李淵正面交鋒壓根打不贏。李淵獲得了長安,這就為他發展實力奠定了基礎,因為戰爭多是發生在中原,他在關內可以先發展,坐觀虎鬥,等自己實力強起來時就可以出關奪天下。李淵待在長安,也沒有後顧之憂,因為他拉攏了突厥和李密,李淵對突厥人說:“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突厥人一看李淵這樣說,就不再侵犯唐軍。對於李密,李淵寫信跟他是稱兄道弟,還叫他去跟王世充奪洛陽,這就幫李淵吸引走了火力,還能坐看他們兩敗俱傷。李淵成功的外交政策為他發展實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再有就是李淵有幾個好兒子,李淵佔據關中後,他常常派自己的幾個兒子出關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李世民的功勞尤其卓著,拿下實力較強的竇建德與王世充。要是沒有幾個能打仗的兒子,估計也難平定天下。

李淵只用七年就獲得了天下,在於他能夠看清局勢,躲在一邊坐觀鷸蚌相爭,然後自己再漁翁得利。


歷史百家爭鳴


筆者認為:

古代造反成功者不外乎有三個條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李淵是怎麼成功的呢?李淵造反時,正直隋煬帝的隋朝國家大亂之際,十八路反王齊聚東部 ,國內民心渙散,大隋已經日落孫山,且有匈奴虎視眈眈,隋朝快要滅亡,李淵乘機在晉陽起兵。

李淵為了不後院起火,和匈奴簽訂互不侵犯協議 ,然後兵犯關中,一路甚至b沒遇到對抗,輕鬆佔領長安,長安年隋朝國都,佔領就代表國之正統,而東部隋朝大軍正和義軍打仗,自顧不暇了,後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李淵,任用李世民為先鋒,一路勢如破竹,殺王世充。滅竇建德,滅宇文成都,至此統一全國,國號“唐”。





於總經理


  在隋末群雄中李淵既不是起兵最早,也不是勢力最大,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萬人,那為何會是李淵統一了天下呢?

一,天時:隋朝大勢已去,各地群雄並起

  早在楊廣第二次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楊玄感就率先向隋朝發起了挑戰,但當時隋朝雖然元氣大傷但還未動搖根本楊玄感也因此兵敗被殺。而到李淵起兵之時,楊廣已經躲到江都不問政事,各地起義不斷無暇顧及李淵。

二:地利:駐守太原軍事重鎮,唐堯的發源地

  大業十一年李淵被派往太原駐守,負責清繳周邊叛亂和防禦突厥。當李淵來到太原之後很是高興,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因為為了防禦突厥太原城高池深、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更是五帝時期唐堯的發源地剛好與李淵的唐國公香契合。

三:人和:隴西貴族出身影響廣大,舉義旗進入長安

  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就擔心突厥進攻導致後方不穩,李淵利用突厥的貪慾與之達成協議,但也沒放鬆對突厥的警惕之心。李淵高舉“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大旗廢除楊廣改立代王為帝,一路上開倉賑糧、封官許願,可以說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長安。在李淵起兵準備進駐關中的時候,他的女兒平陽公主也在關中舉起義旗響應,為李淵進駐關中掃清了不少障礙。

  最重要的還是有個好兒子,李世民能征善戰多次消滅李唐的競爭對手。畢竟歷史上不乏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你佔據再好的優勢打不贏別人也是徒勞的。


讀史鑑往




李淵不是隋唐演義裡面那個昏聵懦弱的形象,相反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人。他那個漂亮、聰慧的皇族老婆就是他在王孫公子們的競爭中憑藉其百步穿楊的高超箭術和倜儻外表加上滿腹經綸贏來的。“雀屏中選”這個典故說的就是這個事情。沒有他們倆強強交合的基因,哪有後世帥氣聰明,文武雙絕的李世民?



李淵家族淵源深厚,世代貴族,受到良好的教育,軍事、政治無所不能,隋煬帝多次想除掉他,都被他巧妙避過。最後討了個太原的差事,也跟突厥打上了交道,還在始畢可汗大軍鐵壁合圍下救過楊廣。


放眼隋末幾十路反王,懂政治會治國的,李淵一脈可以算是翹楚。他的二兒子李世民也是既能夠廣納賢才,又懂得軍事戰陣的帥才,他的帳下文臣武將,高手如雲。

李淵太原起事時也是一個腹黑的人,為穩定後方,防止突厥搗亂,也曾效仿劉武周,跟突厥搞好關係,他想利用突厥的勢力但並不真正引突厥入關(不知道張作霖當年跟日本人打交道是不是在這裡學的靈感)。所以突厥逼他反隋稱帝他打死都不同意,也算是給自己留了後手。畢竟是讀過書的人,素質比那些土豪高明不少。


他當時為了讓突厥放心,對突厥表面上異常尊重,即便突厥派個普通使者來,他納頭便拜,反正關上門的生意,誰也不知道,即便叫聲“爹”也是逢場作戲而已。對突厥大汗也一直施之以臣下之禮,即便造反的旗幟都是紅白兩色,紅的是說明自己隋臣之心未改,白的表示已經降了突厥大汗。他還自嘲自己這是“掩耳盜鐘”。他的表面忠心換得了突厥大量戰馬的支持,這樣他就得以組建精銳騎兵,揮師長安。

所以雖然開初起事才三萬兵馬,在得到突厥支持和有的放矢的大肆擴張下,爺兒幾個認真經營,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支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統一了天下。


謝金澎


在隋朝末年的群雄中,李淵一開始並不是最強大的,太原起兵反叛隋朝的時候只有三萬多兵力,可以說李淵是坐收漁翁之利。

李淵的母親與隋朝皇帝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李淵是楊廣的親表哥,但楊廣並不喜歡李淵,曾經嘲笑李淵是阿婆臉,意思就是嘲笑表哥李淵長得像老太太。

面對掌握生殺大權的表弟楊廣,李淵只能忍氣吞聲等待機會,當時已經有姓李的將來要篡奪隋朝天下的說法,楊廣也因此殺害了李渾等姓李的大臣,卻不忍心對錶哥李淵痛下殺手。

李淵其實是畏懼表弟楊廣的,雖然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但李淵卻不敢造反,是兒子李世民串通李淵的親信裴寂用美人計逼李淵造反,他們讓喝醉酒的李淵睡了楊廣留在晉陽宮的尹張兩個美麗的妃子,李淵才不得不決定造反。

李淵在太原造反的時候,天下群雄中最強大的是李密的瓦崗軍,瓦崗軍兵強馬壯,擁有幾十萬大軍及單雄信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等很多名將,在中原戰場多次打敗隋軍主力,李密完全有實力搶在李淵之前拿下長安。

老謀深算的李淵一面向突厥稱臣,取得突厥的支持,另一方面吹捧李密,在回信中假心假意表示擁戴李密為天下群雄反隋的盟主,麻痺了李密,加上李淵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及女兒李秀寧的軍事才能都很厲害,利用瓦崗軍與隋軍主力激戰中原的機會,李淵趁虛而入進攻關中拿下長安,為唐朝取代隋朝奠定基礎。

在李淵佔領長安,立隋恭帝為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天下的形勢發展對李淵越來越有利,隋煬帝楊廣在揚州被部將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殺害,而最強大的李密卻意外被王世充以弱勝強擊敗,瓦崗軍土崩瓦解,李密被迫投奔李淵,最終被李淵設計逼反殺害。

李淵老謀深算心狠手辣,廢掉隋恭帝建立唐朝以後,對曾經與他爭奪天下的群雄毫不留情,比如薛仁杲李軌竇建德王世充蕭銑等投降唐朝以後都被李淵殺害。


厚德載物49847


因為隋煬帝荒淫無道,百姓賦稅嚴重,忍飢挨餓。導致硝煙四起,民不聊生。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很多人乘機起義,自立為王,但大都不成氣候,所以李淵在覆滅隋朝之後,並沒有太厲害的對手與之抗衡,這也是一個他能七年就統一的很大原因。

而李淵李氏屬於貴族血統,七歲襲爵唐國公,而那時人們多等級觀念嚴重,所以李淵相當於出師有名,自然一呼百應。


他的三個兒子也非常有能力,其中唐高宗李世民非常有膽識和魄力,他廣納賢才,其中有很多名將名相:李績、李靖、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等等,將士們一呼百應,投軍的人眾多,幾乎百戰百勝,乃神勇之兵。

李淵稱帝以後,也沒有隻顧著四處征戰,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治國上,他非常善於用兵之道,有自己獨到的治國方略,所以他能七年就一統天下。


草薯麻麻


李淵在起兵的時候,手中只有三萬人馬。而且大都是李淵在剿匪的時候,收編的匪軍,實力其實很一般。但李淵卻能夠一年就登基稱帝,七年就實現統一,創建中國歷史上輝煌的大唐王朝。這樣的偉業,他是怎麼實現的呢?

(李淵劇照)

一、李淵有皇親貴族的身份。

不能不說,這是李淵能夠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由於長期以來的思想文化傳統。古人對皇親貴族的身份是很看重的。在打天下的時候,皇親貴族的人來當領袖,大家都會更相信他一些。三國時期,袁術就因為家裡“四世三公”,所以儘管他沒什麼能力,也網羅了不少人才。劉備因為是“中山靖王之後”,因此天下豪傑都來跟隨,白手起家,卻實現了三分天下。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要打著扶蘇、項燕這種皇親貴族的旗號。後來,陳勝之所以被殺,大家之所以不再擁護他,也是因為他搶先稱王,大家並不服他的緣故。

劉邦、朱元璋當了皇帝,為什麼一定要殺功臣,就是他們出身低賤,就算當了皇帝,大家也瞧不起他們。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當了皇帝,派劉宗敏去山海關打仗。可是劉宗敏卻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當皇帝享受,我去拼死拼活。李自成沒辦法,又沒脾氣,只好自己帶兵前往。

李淵正是有一個皇親貴族的身份,因此他在起兵以後,其號召力,顯然比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這些人強很多。儘管他兵力不多,戰鬥力不強。不過他一旦舉起義旗,很多人都投奔到他身邊,他的實力也就迅速壯大。

(王世充劇照)

二、李淵有“人主”的傳言。

李淵不僅僅是皇親貴族,而且他還具有“異相”,有“人主”的傳言。《舊唐書》記載,李淵在當刺史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史世良的算命先生,對他說:“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

不管這個事是不是真的,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這個話就傳揚了出去。因為有有這個話,同時李淵又是皇親貴族,所以,其號召力肯定是高於其他人的。

三、李淵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李淵起兵以後,並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先打城池,擴大自己的地盤。然後搶先稱王或稱帝,想依靠這個名號來號令天下。

李淵不這樣做,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提出“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表明他是為了匡扶天下,拯救蒼生,復興大隋。

並且,雖然隋煬帝還一直活著,但是他卻擁立代王楊侑(隋恭帝)起來當皇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在隋恭帝的旗號下,爭奪天下,掃蕩群雄,這就使得他的行為顯得非常理直氣壯。

後來他稱帝,也不是他“想”稱帝,而是隋恭帝“讓位”給他。再說了,隋朝的天下,不也是後周的皇帝讓出來的嗎?既然後周可以讓位,那麼,在隋朝“失德”的情況下,也可以讓位給“有德之君”李淵啊。

(隋煬帝劇照)

四、李淵父子結交天下豪傑。

李淵生性本來就比較灑脫豪邁,善於結交天下豪傑。在當官的時候就結交了不少人,讓他的朋友非常多。

後來,李世民也特別著意於招攬人才,讓他的身邊聚集了不少人才。(後來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中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身邊有不少人才,大家都幫助他的緣故。)

可以說,李淵父子在還沒有起兵的時候,就已經在做著起兵的打算。等他真正起兵的時候,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了。

五、李淵暗中招兵買馬。

最初天下大亂的時候,李淵並沒有反叛,而是一直奉朝廷的命令,剿滅一些土匪或者農民軍。他在剿滅了這些軍隊的時候,並沒有殺戮,而是把這些軍隊收歸到自己名下,成了自己的軍隊,並著力訓練。所以。他起事時,三萬人看起來不多,但卻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四方的英雄豪傑雲集,又帶來了不少人馬。因此他的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宏偉目標。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