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金娱说


苏培盛真正倒向甄嬛是在后来,而并非是与崔槿溪对食之事被发现的时候,在此之前,苏培盛对于皇帝算不上是背叛。

作为自幼服侍胤禛的人,苏培盛陪在胤禛身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宫内的一众后妃。而浸在内禁多年,苏培盛向来乖觉圆滑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如何去讨皇帝的欢心,也懂得避开皇帝的忌讳。甄嬛是皇帝心尖儿上的人,苏培盛自然是知道应该做什么。


甄嬛第一次小产失宠后,在倚梅园施展手段复宠,苏培盛也没少出力。用崔槿溪的话来说:“得了吧,能讨皇上高兴的你都帮。”其实对于任何妃嫔,苏培盛都是悉心帮顾,除了不知好歹的余氏,宫内妃嫔即便是皇后与华妃,也都会顾及苏培盛在皇帝身边的分量。

而甄嬛在甘露寺想要回宫复仇时,苏培盛被牵扯进来还是因为崔槿溪的事情。崔槿溪知道苏培盛对其有意,所以故意贴近,而苏培盛也心知肚明。他帮助甄嬛复宠,一来是因为他的确喜欢崔槿溪,二来他时刻陪在皇帝身边,知道皇帝心里自始至终都放不下甄嬛,帮了甄嬛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苏培盛才在帮甄嬛复宠的事情上费心费力。


敬妃为了留下胧月公主而背叛甄嬛,让宜修知道了苏培盛与崔槿溪的事,使得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太监进了慎刑司。这并不能说苏培盛背叛了谁,他与崔槿溪对食的确是事实,而甄嬛与果郡王的事情苏培盛当时也并不知道,说苏培盛背叛皇帝根本就无从说起。当然,苏培盛想要离开慎刑司,必须要皇帝松口,可按照后来崔槿溪的话来说“苏培盛在慎刑司受尽酷刑,还是一个字都没说。”苏培盛的真心,也让崔槿溪非常动容。

有端妃帮忙,苏培盛终究离开了慎刑司,苏培盛也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正式投向甄嬛。而后甄嬛生育双生子,皇帝正式将崔槿溪赐给苏培盛,也正是如此,苏培盛完全成为了甄嬛在养心殿的助力。


皇帝在前朝议政,张廷玉建议留子去母,转瞬甄嬛就从苏培盛那儿得了消息;后来皇帝病重,苏培盛受甄嬛授意,依旧给病重的皇帝递折子,皇帝私下召见血滴子夏刈,也被苏培盛留心听着告诉了甄嬛。

苏培盛在后宫多年,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从不敢轻易得罪任何妃嫔。后来的甄嬛摄掌六宫,除了被削籍的弘时,皇帝三个儿子有两个是甄嬛的。当时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因为在后宫不加节制,又大量服用丹药,随时都可能宾天。如果皇帝驾崩,苏培盛就失去了依靠。将来新帝登基,甄嬛就是皇太后,苏培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呢?苏培盛投向甄嬛,也是明智之举。


澹奕


说句实在话,从皇帝因为槿汐和苏培盛私下对食之事曝光后,把两个人分别关进慎刑司受苦,苏培盛作为从小跟在皇帝身边长大的人,心已经拔凉了。自己伺候皇帝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皇帝对自己说抛弃就抛弃呢?

人在失意的时候最怕对比,苏培盛被关进慎刑司,无人嘘寒问暖,但是槿汐不一样,哪怕进了慎刑司,甄嬛不顾名声也要来看槿汐,对槿汐说不管怎么样一定都会把槿汐就出去,这份被升华的主仆之情,苏培盛怎么能不羡慕。

苏培盛是太监,没有儿女福,在宫里虽然有养子,但是说句难听话,太监都是没根的东西,今天可以把苏培盛当干爹,明天就可以换别人,始终没有温暖的感觉。因此苏培盛才希望能跟槿汐对食,在宫里能依偎度日。

自己在皇帝身边这么久,皇帝还是只把自己当奴才,可是甄嬛却把槿汐当亲人,槿汐落难,甄嬛不顾一切都要把槿汐救出来,这样的感情让苏培盛羡慕,也让苏培盛看清楚,在这宫里,假如能被甄嬛当成自己人,那么日后也会有好日子的。

虽然救自己出慎刑司的人看起来是皇帝,但是这中间是甄嬛出了不少力气的,这一点苏培盛看的很清楚。以苏培盛在宫里的人脉和地位,不难打听出来是甄嬛去求了端妃,端妃在皇帝身边说了几句,这才得救。

在这宫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甄嬛和皇后势不两立,宫里分甄嬛派和皇后派,斗到最后看谁能赢谁就是后宫之主,对苏培盛来说,之前他都是保持中立,但是经过这么一件事,苏培盛想保持中立也难了,毕竟宫里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和槿汐的事情,他想不参与宫斗,也会有人把他划到甄嬛那个圈子里。

与其这样,他还不如就是站到甄嬛那边,主动帮助甄嬛在宫斗中取得胜利,自己以后不仅是功臣,还是和槿汐对食的人,晚年自然差不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苏培盛才会在宫斗中投靠甄嬛。


入行娱乐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苏培盛和皇帝的关系以及苏培盛和甄嬛的关系。

苏培盛自小跟在皇帝身边,再得宠的小主都要高看苏培盛一眼,同样的,苏培盛也是最了解皇帝喜好的人,可以说皇帝说出来的事情他要明白,皇帝没有说的事情他也要想的到,比如某集里皇帝问太后身边的人最近谁来过,姑姑说是丽嫔来陪太后说过话,晚上敬事房的人来送牌子,皇帝还没说话呢,苏培盛马上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丽嫔的绿头牌落灰了,拿走了丽嫔的牌子,功力之高,可见一般。再比如华妃让颂芝去给皇帝送茶,皇帝只不过夸奖了一句衣服好看,苏培盛马上心领神会的出来告诉华妃说颂芝晚上出不来了,要得宠了。


凭借苏培盛对皇帝的了解,他很清楚皇帝要做什么,更清楚如何衡量利弊,这点非常重要,苏培盛忠心,同时不是愚忠,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比如甄嬛被废出宫,他敏锐的判断出来皇帝对甄嬛余情未了,所以才敢帮崔槿汐。同样的,再后期,他敏锐判断出皇帝要完,所以他会趁皇帝不在的时候带甄嬛去养心殿看信,告诉甄嬛粘杆处的真实身份,理论上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秘密的事情,也是事关皇帝生死的事情,苏培盛却选择告诉甄嬛,这是用实际行动站在了甄嬛阵营,果然,最终结果就是甄嬛上位,苏培盛的政治敏感度非常人能比。

再来看看苏培盛和甄嬛的关系,上面说了,得宠的小主也会对苏培盛高看一眼,所谓高看,还是在主子和奴才的立场上,但甄嬛牛就牛在性情不羁,既能管理下人,又能给下人足够的尊严和关爱,比如给病中的小允子哥哥请医生,给受伤的佩儿上药,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由主子对奴才做出来就不是小事,其重要程度随着主子的地位高低增加。

苏培盛眼里的甄嬛,早年就是得宠的妃子,然后进化为得宠又对下人好的妃子,然后进化为抓住了皇帝的心的妃子,然后进化为苏培盛的恩人。此处关键转折人物是崔槿汐,前面分析了苏培盛眼里的甄嬛是一个好人,但是也是停留在普通层面的好,但是在苏培盛和崔槿汐对食这个事情上,甄嬛完全是奋力一搏,赌上自己前途的救他们。对食这个事情当时非常严重,一个御前太监首领,一个得宠妃嫔的掌事宫女,分分钟下了狱,浣碧知道事情后第一个反应是槿汐的性命和甄嬛的清誉,可见严重程度。那个时候甄嬛怀孕已经八九个月了,冒险去周旋,最后救了两个人,还找了生产后的好时机,让皇帝正式把槿汐赐给苏培盛做妻子,对一个太监来说,救你命,还给一个媳妇,那简直是极大的恩人。加上这个过程中苏培盛充分认识到甄嬛的手段之高、智商之高、人品之好,加上宫里现存的两个有希望继位的皇子都在甄嬛掌握中,甄嬛就是未来掌权的人,这个时候,也谈不上背叛皇帝了,只能说是顺势而为,站到甄嬛阵营。


清欢阁主


这是一个经典的环节,苏培盛与槿汐姑姑的“对食”丑闻被揭发之后,两人相继被发配到慎刑司,也许雍正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拐点竟然造成了自己与苏培盛的分裂,使得苏培盛在随后迅速站到了甄嬛的一边。

事实上苏培盛并没有背叛雍正,严格意义上来讲是雍正放弃了苏培盛,所以也不存在发配到慎刑司的苏培盛能否被雍正解救出来,因为雍正根本就没打算解救,也是因为这一变故才让苏培盛意识到,原来他在雍正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奴才!



苏培盛是什么人呢?按照华妃的话来讲,这是从小跟雍正长到大的人,也是雍正最忠实的属下,自己的哥哥让苏培盛帮忙夹菜都让华妃看得心惊肉跳,可见眼前的这个太监也不是一个轻易能够惹得起的人,也同样是从小跟随雍正长到大,苏培盛也自信的认为他也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帮手,凭借几十年的感情,倘若自己未来有一天遭遇大难,雍正总会能伸出手来帮自己一把,可接下来他看到的却是冷冰冰的无情!

后宫太监与宫女对食,这种行为虽然饱受争议但在千百年的后宫当中,本来就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毕竟太监也是人、宫女更是人,无论是在后宫生存还是生活,找一个伴侣也是这些人一生当中可以依靠的慰藉,苏培盛与自己喜欢多年的槿汐姑姑形成对食,也是男女双方一种正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后宫早已遍布眼线的雍正,难道这些年不知道近在咫尺的苏培盛有这样的感情?说不知道那是假的,只是出于帝王的需要故意装糊涂而已。

然而这一天还是东窗事发了,虽然名义上属于后宫丑闻,但对于后宫真正的主人雍正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先不说后宫对食早就是半合法状态的存在,自己身为堂堂的帝王,赦免苏培盛甚至允许苏培盛公开的对食难道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至少从后来他允许苏培盛来看,这也的的确确就是一句话的事!可当丑闻爆发之后,雍正的第一态度又是什么呢?直接选择“秉公处理”,将苏培盛和槿汐姑姑全部押进了慎刑司。



雍正为何选择做出如此的行为?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作为帝王他必须要考虑后宫的利益分配,虽然自己掌管着一切,可毕竟对食行为在名义上并不合理,更别说皇后慈修掌握着后宫,自己出于利益的考量也没必要干预皇后的权限,让她处理合法的“违规”,在需要充分保障皇后面子的情况下,雍正对苏培盛的处理选择了放任;当然也许这一期间雍正也有着另一个考虑,随着甄嬛的再次回宫,她又一次稳住了自己在后宫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皇后的地位产生了威胁,而对于雍正来说,不管皇后也好甄嬛也罢,这些女子不过是自己在后宫之中玩乐的工具而已,不管其中某一个女子有多受宠,他也不会容忍这个女人改变后宫的权力分配,坚决的处理苏培盛和槿汐,也是从另一层面对甄嬛进行敲打。

然而雍正却并没有考虑到,当自己想着各种大方向的利益时,无形当中却也得罪了更多的人,而其中之一恰恰就有苏培盛,也是经历了这个变故才让苏培盛真的明白,原来自己在雍正的眼里就是一个奴才,一个需要就拿来使用,不需要就弃之一旁的高等太监。而反之与自己并没有太多直接关系的甄嬛,在事发后却竭尽全力地对自己和槿汐进行营救,虽然甄嬛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营救槿汐,但一个主子能对手下的奴才有如此的态度,光是这样的尊重就足以让苏培盛在事后选择反水,彻底投向甄嬛的一边。


辽宁资深球迷


苏培盛当然知道皇上不松口,自己出不来。换句话说,苏培盛也知道,只要皇上松口,他就可以出来。可是他和崔槿汐却在慎刑司带了许久,这说明什么?皇上并没有把他当个数。

这让苏培盛再一次领略到了皇上的冷漠无情。苏培盛在皇上身边服侍了几十年,皇上的心思他太清楚不过。他知道皇上是个心性多疑,冷血无情的人。

一边宠着华妃,一边暗地里给她下药,华妃的夜里勾着皇上的腰带被他所见,华妃降为答应,惨死在小黑屋里同样被他所见。华妃同样陪伴了皇上多年,还是与皇上的妃子,而苏培盛呢,不过就是皇上的奴才。

只是,从前都是隔岸观火,如今事关自己的生死,事关崔槿汐的生死,皇上的冷漠无情让他感受得更加真切。

眉庄曾经以为皇上是自己的天,因为皇上的冷漠,眉庄心灰意冷;甄嬛也曾经被皇上捧得极高,然而终于因为皇上的无情,而爱上了旁人;苏培盛同样是人,何况他现在还有崔槿汐,只有甄嬛才能保住他们,这一点他非常清楚。

为了救苏培盛和崔槿汐,甄嬛作出了很多努力,自己不方便出面,就去求了端妃。大家都知道,如果甄嬛自己可以把事情办成,那不算什么,可是甄嬛是求别人,做了很多工作才把两人救出,这就很感人了。

皇上与甄嬛在对待苏培盛的问题上一冷一热,苏培盛可以明显感受到,背叛主子投靠甄嬛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亮谈影视


苏培盛是雍正皇上身边用老了的人,从小跟着皇上,培盛,也可以说是陪圣,陪伴圣驾。但他却背叛了皇上,投靠了甄嬛,甚至把皇上身边血滴子这种隐秘机构的存在都汇报给了甄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

1. 正是因为呆在皇上身边时间长了,才知道皇上不是一个好主子。

身为帝王,就要比别人多一百个心眼,皇上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信不过,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这样的主子值得终身去追随么?

苏培盛虽然熟知皇上的心性,但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伴君如伴虎,多一个关照总比没有强。

2. 甄嬛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子

1)前期因为长得像纯元皇后深受皇上宠爱,绝对能在皇上身边说的上话。特别是当时华妃看不上苏培盛,年羹尧也不给他好脸色。甄嬛反倒对他很好。

2)后期足够强势,在后宫中地位颇高,而且在前朝也有一定的势力。

3)对下人好,值得人去追随,不枉主仆一场。

3. 不愁荣华富贵,最大的心结是无儿无女,所以瑾汐是他的软肋

瑾汐是甄嬛的忠仆,他很久之前就中意瑾汐,对瑾汐一心一意的好,所以自然的就跟随了甄嬛。

4. 最关键的是,甄嬛在后期已经把苏培盛拉下水了

她带着苏培盛去了果郡王府中,看到了那些信,苏培盛这样聪明的人,对甄嬛与果郡王的私情也一清二楚了,万一有一天事情败露,苏培盛也将视为同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甄嬛入宫,他是最主要的牵线人)


五条虫影视解说


祺嫔觉得太监和嫁不出去的宫女不能对食,违背道德。祺嫔挑唆事端弄的苏培盛和槿汐蹲大牢。故意把甄嬛的大将槿汐打掉了,甄嬛深感自己不保了。苏培盛需要有爱的情感生活,不是一块吃饭聊天的太监和宫女那种终老伴侣。

甄嬛拉拢帮手扶持帮手,这个帮手是谁,就是端妃,端妃曾经端药给年妃,让年妃不孕,避免年妃有儿子争天下。给皇帝立下巨大的功劳。也为皇帝卧薪尝胆的保守秘密好多年。甄嬛知道端妃地位在皇帝心中分量很重。

端妃靠口才劝说皇上,让无依无靠的太监宫女实现对食的终老生活,避免老年太孤单。

苏培盛没有背叛自己主子,是那些对立的人伤害他太深,因为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甄嬛找端妃劝说皇上救了苏培盛的命。他打算和甄嬛姐姐一条战线。


祺嫔被打死的那一刻,苏培盛深深的吐了一口浓痰,意思是,祺嫔,你祸害人家反而被祸害了吧,下场就是这个(内心凶狠的想象)


英雄少年66265076


苏培盛投靠甄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皇帝的薄情寡义感到失望。

苏培盛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可以说比一些王宫大臣、后宫嫔妃还要了解皇帝,从“九子夺嫡”到毒害果郡王,雍正为皇位可以不顾亲情。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妃当年被雍正宠上了天,最后囚禁破宅撞墙而死。皇帝太无情。


他不敢奢望皇帝能像对待王室贵族那样对待自己,他只是希望被打入慎刑司时,皇帝能够念在多年追随左右的份上给自己和崔槿汐一个成全,但这点最后的幻想也破灭了,皇帝面前他始终只是个奴才。

视崔槿汐为生命中重要的人。

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多少太监为止奋斗的终极目标。但有谁知道人前显贵的他,每当回到家中冷锅冷灶的孤独凄凉感。当崔槿汐答应和他对食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和作为一个男人(虽不完整)的尊严感油然而生。当有人要来打破这种幸福,他会拼死反抗。



甄嬛的逐渐强大,让他感觉到易主的时候到了。

崔槿汐落入慎刑司后。甄嬛的温情看望和冒死营救和皇帝对自己的冷漠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甄嬛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彻底的征服了他。另外,自打甄嬛重新回宫以后。无论对抗后宫嫔妃的手段,还是与皇帝周旋的能力。都让苏培盛刮目相看。


权衡之后,他感觉到,自己跳槽的最佳时机到了。所以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甄嬛的阵营。


岁月品人生


从感情因素来分析,苏培盛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谁是真心对他好他自然是知道的。虽然他是太监,但是真心把崔槿汐当成妻子,自然得帮助妻子的主子赢得上位。而且她对甄嬛有雪中送炭之恩,苏培盛看人很准,不然也当不上首领太监,也知道甄嬛是有恩必报的人。而且他看出了雍正的薄情,在皇上身边这么多年,雍正的脾气他很清楚,也知道雍正开始对自己被抓的态度。

这是从情感因素分析的,不过苏培盛一生跟着皇帝,自然不会被情感所左右,他的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安享晚年,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他对任何小主都比较客气,因为尽管自己是首领太监,但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奴才,命运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宫中最后其实只有两种结局,皇后和甄嬛只有一个胜利者。如果皇后胜利,苏培盛和她早有隔阂,加上甄嬛和皇后的矛盾,甄嬛,崔槿汐,自己,一个都活不了。而甄嬛一旦胜利,就是太后,他可以安享晚年,还多了一个太后靠山。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雍正告诉过他,立四阿哥为太子,放在匾额后边。



雪鹰saint


《甄嬛传》中的苏培盛是贯穿全剧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他从小就伺候在雍正身边,被网友叫做“苏妃”,要说了解皇上,苏培盛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每一次都能恰到好处地猜到皇上的心思,还能替皇上说一些话,为皇上解决了不少麻烦,要知道宫里的那些杂事还是很麻烦的。剧中甄嬛回宫后,苏培盛和崔槿汐私下结成一对,无意间把崔槿汐送给他的荷包掉在地上,被敬妃告到皇后那里,借此打压甄嬛,在经过经过多番周旋并请端妃帮忙,皇上松口放苏培盛和崔槿汐出来,只是罚了月例以示惩戒。



苏培盛投靠甄嬛的原因:

崔槿汐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

甄嬛在凌云峰的时候得知果郡王去世,父亲也在凌云峰备受苦楚,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并且救她的父亲,她只能想办法回宫。崔槿汐知道苏培盛一直喜欢她,只要她开口,苏培盛一定会帮助她,结果真的是在苏培盛的帮助下,甄嬛才见到皇上。崔槿汐和苏培盛成了一对,两个人相互依靠。都说太监是没根的,既没有骨气又受不了刑,可是苏培盛在被抓到慎刑司的时候,无论怎么折磨,他都没有说出崔槿汐,崔槿汐也没有说出苏培盛,可见两个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后来崔槿汐出来后跟苏培盛说:“以前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依靠,现在才知道谁对自己是真心的,为了别人而伤害真正爱护自己的人,才是最大的不值。”

伴君如伴虎,有时候皇上也靠不住

皇上阴晴不定,有时候不高兴就会摘了一个人的脑袋,苏培盛也不例外。在苏培盛和崔槿汐的事情败露以后,皇上顾及皇后和宫规,也必须惩罚他们。苏培盛在皇上身边多年,他亲眼目睹皇上除掉了多少异己。皇上连三阿哥都毫不犹豫地赶出去了,更何况别人呢?



苏培盛已经被拖下水,干脆投靠甄嬛

从一开始,苏培盛对甄嬛就特别客气,他知道甄嬛能够受宠,并且有能力。他帮助甄嬛从凌云峰回来之后就开始偏向甄嬛,包括皇上杀果郡王是因为每一封家书里都问候甄嬛,皇上疑心六阿哥不是亲生让夏刈重新去查都是苏培盛告诉甄嬛的。在雍正驾崩后,葬礼上提到雍正传位于四阿哥,也是苏培盛带头说:“熹贵妃所言极是。”众人才跟着说的。苏培盛知道太多太多的事情了,以甄嬛的实力,日后得到大权肯定会除掉他,所以他选择投靠甄嬛。

甄嬛有人情味,有恩必报

剧中甄嬛阵营的人都走到了最后,一开始端妃屡次帮助甄嬛,后来敬妃又帮助她抚养胧月。在甄嬛成为熹贵妃后,皇后提议给安陵容封妃,甄嬛就求皇上大封六宫,她这边就又多了一位贵妃,一位皇贵妃。这些人跟着甄嬛,一定也会有一个安稳的晚年的。崔槿汐在甄嬛失宠闭门思过的时候陪着甄嬛,在甄嬛离宫修行的时候也陪着,对于这样的忠仆,甄嬛早都把崔槿汐当成自己人了,在崔槿汐快要从慎刑司出来的时候,甄嬛还让人准备好崔槿汐爱吃的糕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久了就知道谁对自己好,更何况是身处复杂的皇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